岩土工程中部分桩筏基础的设计.

合集下载

桩筏基础设计讲解

桩筏基础设计讲解

桩筏基础设计讲解桩筏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复合地基形式,其结构由桩基与承台组成。

这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土层较薄,承载力较低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荷载,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桩筏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步骤。

首先,桩筏基础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荷载计算。

这包括建筑物的重量、附加荷载以及土壤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桩筏基础的安全系数要求为2以上,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桩筏基础的设计步骤如下:1.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桩的数量和布置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土壤的承载力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桩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2到3倍桩的直径之间,以保证桩与桩之间的承载力传递。

2.桩的设计。

桩的设计包括桩的直径、长度和材料等方面。

桩的直径和长度要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和建筑物的荷载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直径要保持在300mm以上,长度要超过土层的较为松散的部分,才能达到稳定的效果。

桩的材料通常选择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

3.布置钢筋筏板。

钢筋筏板是桩筏基础的主要承载结构,需要根据桩的布置方式和荷载计算结果来设计。

钢筋筏板一般由高强度混凝土铺设而成,其尺寸一般要超过建筑物的底部面积。

4.桩与钢筋筏板的连接。

桩与钢筋筏板之间需要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以确保二者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和预埋螺栓连接。

连接件的选用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5.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在桩筏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的监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测量桩的沉降和倾斜,以及对钢筋筏板的压实情况进行监测。

总结来说,桩筏基础是一种可靠的基础形式,可以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分散建筑物荷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在进行桩筏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荷载计算,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设计桩的直径、长度和材料,布置钢筋筏板,连接桩与钢筋筏板,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与控制。

只有在合理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桩筏基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桩筏基础设计范文

桩筏基础设计范文

桩筏基础设计范文桩筏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工程设计方案,用于解决土壤承载力较低、沉降变形大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桩筏基础设计范文,供参考。

一、工程背景和目标:城市规划建设了一座高层建筑,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桩筏基础设计。

设计目标是确保基础的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并控制基础的沉降变形在合理范围内。

二、土壤调查和分析:对工程所在地进行全面的土壤调查,包括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地下土层的厚度、类型、黏性和承载力等参数,以及地下水位和地震活动等特点。

三、桩筏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和建筑物的要求,选择桩筏基础形式。

考虑到土层较浅且承载力较低,决定采用桩筏基础。

同时,基础的类型为刚性桩筏基础,以确保基础的刚度和承载力。

四、基础尺寸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土壤承载力和基础形式选择,进行基础尺寸计算。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下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出单个桩的承载力,然后根据单个桩的承载力计算桩的数量和间距。

五、桩筏基础设计:根据基础尺寸计算结果和土壤条件,进行桩筏基础的具体设计。

设计桩的直径和长度,确定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

根据桩的数量和间距,设计桩筏的尺寸、厚度和布置方式。

六、基础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制定基础施工方案。

包括桩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等。

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决定采用预制桩的施工方法,并在地下土层泥层上设置钢板桩。

七、基础检测和监测: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基础检测和监测。

对桩的制作质量进行抽检,确保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对基础的沉降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八、基础验收和报告: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验收和报告。

对基础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编制基础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施工方案和监测数据等。

九、风险控制和优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根据施工和监测数据,进行基础设计的优化和改进。

桩筏基础施工方案

桩筏基础施工方案

桩筏基础施工方案1. 引言桩筏基础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地基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桩筏基础的施工方案。

2. 工程概述本工程是一座高层数居住建筑的地基施工工程,选用桩筏基础作为地基支撑形式。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3. 施工准备3.1 地质勘探在进行桩筏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工作,获取地质标贯、岩性、土质等信息,以确定桩筏基础的类型和尺寸。

3.2 设计方案审核待地质勘探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需将设计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准备工作。

3.3 施工队伍组建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计划,组建施工队伍,指定施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采购桩筏基础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等。

同时,对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达标。

3.5 设备准备根据施工计划,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施工步骤4.1 打桩工序4.1.1 桩位布置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桩位的位置和数量,使用标准布桩仪器进行桩位的准确定位。

4.1.2 钻孔使用钻机对桩位进行钻孔,孔径和孔深依据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4.1.3 立杆在钻孔完成后,立杆,确保其与地面垂直,并固定好。

4.1.4 浇筏在立杆的基础上,进行浇筏施工,采用标准模板进行浇筏,确保浇筏的平整和强度。

4.2 桩基处理4.2.1 打钢筋笼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要求,制作钢筋笼,并放入钻孔中。

4.2.2 浇注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顺次从孔内注入,确保钢筋笼充分包裹和浇筑。

4.3 筏基处理4.3.1 筏板制作根据设计方案要求,制作筏板模板,并进行安装固定。

4.3.2 筏板浇筑使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孔内注入筏板模板中,确保筏板的平整和强度。

4.3.3 露底带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在筏板周边进行露底带的制作,使其与筏板相连接。

5. 施工质量控制5.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钢筋笼、混凝土浇注等工序的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桩基础选择类型及其考虑因素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桩基础选择类型及其考虑因素

WESTERN RESOURCES 20211.工程概况某冶炼厂拟建设场地位于韶关市,拟建项目场地属工业用地,拟建建(构)筑物主要为渣熔炼、烟化炉吹炼、闪速熔炼炉竖炉烟气吸尘、闪速熔炼炉电炉烟气吸尘、烟化炉烟气吸尘、熔炼炉余热利用。

拟建构筑物柱荷载最大值为15000KN,柱荷载最小值为2500KN。

场地现状为渣堆场及标准厂房,四周为道路,交通较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进出场。

2.岩土层结构特征及设计参数2.1岩土层结构特征根据钻探结果,场地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1)人工填土层(2)第四系坡残积层(3)强风化砂岩(4)石炭系石灰岩等四个主要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素填土(土层编号①,下同):黄褐色、灰褐色等杂色,以黏性土、碎石为主,含少量砼块,松散,局部稍密,未固结欠压实,压缩性高,回填时间较长(超过10年),土体均匀性较差。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为:天然含水量ω= 26.23%、密度ρ=1.95g/cm3、天然孔隙比e=0.76、液性指数IL= 0.35、抗剪强度值(直接快剪)ck=16.92kPa、φk=15.44;压缩性指标平均值为:压缩系数α1-2=0.54MPa-1、压缩模量Es= 3.95MPa,属中等~高压缩性土层。

做标准贯入试验25次,实测击数N=3击~5击、平均值N=3.76击;修正后平均值为3.58击,标准值为3.37击。

承载力特征值f ak=80kPa。

可塑状粉质黏土②1:棕黄色、黄色、黄褐色,可塑,主要成分为粉粒和黏粒,局部含少量风化岩块、岩屑及角砾,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土体结构较均匀。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为:天然含水量ω= 25.56%、密度ρ=1.93g/cm3、天然孔隙比e=0.78、液性指数IL= 0.45、抗剪强度值(直接快剪)ck=23.92kPa、φk=15.09;压缩性指标平均值为:压缩系数α1-2=0.55MPa-1、压缩模量Es= 5.37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在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桩基础是指通过将柱形、锥形或圆形柱体(即桩)沉入地面,使其在土壤或岩石中获得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分担建筑物承重的一种工程方法。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1. 桩基础的类型和选择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传递荷载,适用于土层较松软的情况;端承桩则主要通过桩底承载力传递荷载,适用于较硬的土层或岩石。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

2. 桩基础的设计参数桩基础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荷载、桩身长度和直径、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等。

荷载是桩基础设计的基础,需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土层的承载能力确定。

桩身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一般采用的是经验公式或试验方法来确定。

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主要与地层的性质和承载力有关,在软土地层中常采用扩底、灌注桩等方式来增加桩端的承载力。

3. 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桩基础的预制和沉桩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是在地面上制造出预制桩,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桩等方法进行。

沉桩阶段是将预制好的桩沉入地面,通过打击或振动等方式将桩身沉入到设计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偏差等。

4. 桩基础的验收和监测桩基础的验收是确保施工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

验收时应注意桩基础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和材料的质量等方面。

此外,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钻孔取样、桩身的锚定力或变形来进行监测,以确保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确定设计参数,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和验收监测手段,可以保障桩基础在岩土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若干问题

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若干问题

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若干问题摘要:对于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桩筏基础应用越来越广泛,源于其在控制沉降和满足承载力方面的可靠性。

但基于设计优化的角度,桩筏基础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值得进行探讨,诸如设计思路中对承载力提高与沉降控制两种思想的侧重,布桩方案中所谓“外强内弱”与“内强外弱”择选,及设计优化方法优劣探讨等。

关键词: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问题基于实践,对于桩筏基础设计的探讨方向及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思路的选择,主要为侧重于沉降控制,还是侧重承载力控制的设计思路;布桩方式的选择;对筏基下土体承载能力的考虑和相应举措;柱墙下面布桩的合理与可行与否;还有如何实现更好的优化设计。

以上各问题与模块相互关联,互相影响,通常需整体考虑,互相借衬。

1设计思路的选择桩筏基础的设计思路,关键的有两个方向:一以考虑建筑物沉降还有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为主;二为基于地基的承载力提高为主。

两种设计思路的选择,基于具体的设计条件,这里排除沉降量不需作为主体考虑因素的端承桩,主要探讨端承摩擦群桩和摩擦群桩和桩筏基础设计。

由于岩土工程充满复杂性,桩筏基础沉降的计算也较为繁杂,且充满不准确性,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顾及到地质条件的不同,只是单纯将桩基直接与基岩结合,造成嵌岩深度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丝毫没有考虑地基土参与荷载的可能。

对此,应提倡沉降控制为主体的设计思想,以帮助矫正上述不正当的设计倾向。

对于深厚土层尤其是深厚软土层,其桩筏基础的失效结果,很大部分都是因为总体的沉降过大而造成的。

在这种的情况下,采取承载力控制为主的设计思想显然就不合适。

桩筏基础的沉降量主要包括桩体压缩量、下卧土层的刺入量和压缩量。

而下卧土层压缩量是深厚软土地基沉降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深厚软土地基上面的建筑物,其沉降量和工程的投资是呈非线性关系的,过大的沉降量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导致安全隐患;轻者产生了不均匀的沉降,重者会破坏工程的整体效果。

浅谈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桩筏基础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几个问题摘要: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桩筏基础的设计思路、布桩方式、桩土共同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还提出了一些对设计进行优化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桩筏基础;设计思想;布桩方式;优化设汁1 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桩筏、桩箱基础由于其在控制沉降和满足承载力要求方面的可靠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设计通常采用“均匀布桩”或“等承载力布桩”等传统布桩方式。

不少学者、专家及工程设计人员对此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设计思路采用桩筏基础一是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二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但对一具体工程而言,这两个要求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桩群属于端承桩时,显然沉降量不是主控要素,因此本文讨论指的是摩擦群桩和端承摩擦群桩的桩筏基础。

由于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由于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精确性,不少工程设计人员不顾地质条件的差异,一味倾向于将桩基直接嵌入基岩,嵌岩深度有越来越深的趋势。

导致这种设计倾向的一个根由是,根本不考虑地基土参与承担荷载的可能性,以及忽略了建筑物可以承受一定沉降量的可能性。

事实上,不管是以承载力控制设计的思路,还是以沉降控制设计的思路,都必须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沉降和承载力要求。

因为不管采用哪一方面作为主控要素,其另一方面的要求都必然是前提条件。

这两种设计思想主要是侧重点不同,设计的着手点不同而已。

图1投资与沉降在深厚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沉降量与工程投资是成比例的,但不是线性关系,大致如图1所示。

3布桩方式布桩方式与实际设计息息相关,且意见不一,因此倍受关注。

本文就下述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3.1 “外强内弱”还是“内强外弱”对这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种不同认识:一是筏基沉降呈现“盆底型”的沉降衄线,即中间大,周边小;二是桩顶反力呈现“倒盆底型”的分布规律,即角桩反力大于边桩,边桩反力太于内部桩。

特种基础:桩筏基础

特种基础:桩筏基础

桩筏基础的应用案例
05
案例一: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应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重量的特点,对基础承载力和稳定 性要求极高。桩筏基础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在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量分 布、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筏基础通常采用预制桩或灌注桩,通过桩与土体的相互 作用,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下层土体中,从而保证高层 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案例三:特殊地质条件下桩筏基础的应用
01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软土、沼泽、河滩等,桩筏基础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较差,常规的基础形式难以满足要求,而桩筏基础能够 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02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桩筏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勘察、土体性质和环境因素 ,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将建筑 物荷载均匀传递到下层土体中, 改善了土体压力分布,减小了沉
降和不均匀沉降。
共同作用
桩筏基础通过桩基和筏基的共同 作用,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 稳定性,减小了沉降和不均匀沉 降,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桩筏基础的优点与局限性
1. 高承载能力
结合了桩基和筏基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优化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 机械选择、材料运输等。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 工效率,缩短工期。
引入先进技术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监测、信息化施工 等,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 交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严格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桩筏基础的施工过程进行全 面监控。加强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 质量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中局部桩筏基础的设计
摘要:本文描述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在复杂的岩土工程条件下的局部桩筏基础(PPRF)的设计。

PPRF是根据侧向土压力,不均匀分布的建筑荷载和地基不均匀承载力来设计的。

该桩主要布置在地基沉陷教的地区。

也就是在筏板基础承受较大压力而土体承载力较低的西北部地区。

为了保持PPRF的完整性,一个统一的单位标准被应用于桩筏设计。

整体的稳定,包括滑动和倾覆也是PPRF设计的一部分。

同时,也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分析。

高园项目是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中密度公寓建设项目。

其海拔变化从101.6到102.1米。

沿着BloorStreet West/Ellis 公园道大约在其东南方11米,详见图1.
在整个建筑物下面建了三层车库。

在西北部边缘下挖11m在东南边界挖了大概1m。

虽然沿着Bloor Street West and Ellis Park Road没有安装永久锚杆。

沿着北部和西部的边界的地下室墙壁受到140.4KPa的土压力。

地质条件
在实地4个钻井中,最大深度为37.4米。

土壤样本检测方法采用标准贯入度。

在实验室内进一步检测和表征土壤样本。

工程土壤条件概括如下:在北部14米到14.2米和南部的1.7米到7米处被深棕色粉质砂土和砂质粉土填充。

灰色粉砂质粘土扩展至深处14.6到30.0米,非常坚硬。

在深21.9米到32.9米处富集紧密的砂纸淤泥。

在深22.6到34.3米处风化页岩的顶端存在一层坚硬的灰色潮湿的粘土质粉砂层。

详见图 2.乔治
亚湾的灰页岩,石灰岩在钻井深度扩展延伸范围的探索结果。

在已经完成的开放的钻井处出现地下水时要被监测。

从地表到地下水的深度为10到18.3米。

局部桩筏基础
基于现存地质条件,局部桩筏基础只在未收到扰动的残积土和工程填土中使用,并按容许承载力250KPa设计。

该桩基的使用,可以在保证基础安全的情况下减少筏板基础使用面积并减低成本。

筏板基础厚度取决于原状天然砂和少灰混凝土在换填的过程中对一个地域的扰动程度。

筏板的底面高程变化从东部的87.90米到西部的92.00米,并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完成沿筏板长度和宽度的高程变化。

计算筏板基础压力公式如下:
∑P是垂直荷载组合的总和;A是筏板面积;Mx和My分别是沿X轴和Y轴的弯矩;Ix和Iy是X轴和Y轴的惯性矩。

定义建筑物的总荷载是P,固定荷载,活荷载和侧向土压力的六种荷载组合形式也都被分析。

筏板基础的沉降值按照砂土层和粘性土层分别的弹性沉降和固结沉降值之和。

Z1和Z2分别是砂土层和粘性土层的厚度;E 和mv 分别是杨氏模量和体积压缩系数; σs 和σc 为作用于砂土和粘土质土层的压应力。

对筏板基础进行应力和沉降分析时大概分成80个节点。

没有堆积荷载,在西北角筏板基础的沉降计算是最高的——大概94.7mm 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

这是因为该点所受的压力在整个基础中最大,大概391KPa 。

按照比较基础压力,计算的地基沉降量和土层承载标准来布置桩并不超预期的总沉降值。

地基在施工完成后20年的时间内可允许沉降25mm 。

然后我们按照25mm 的总沉降限制重新计算筏板基础的底部压力。

当比较土层所受压力σ和所需的抵抗力σo ,则Δσ = σ – σo 的差值Δσ由桩筏承受。

Δσ > 0的区域为需要布置桩筏区域。

总设计荷载Q 将由桩和筏板共同承担及Q = Qo + QP 。

所需的桩的数量n 由桩所承受的总的荷载Qp 决定。

每根单桩承载力为QH ,则有n = QP / QH 。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设计的桩与筏板可承受的沉降值相等。

单桩极限承载力R 设计按如下公式:
sh σ为沿着桩轴线的剪应力;t σ和At 为桩刃脚的承载力和面积。

Wp 为桩的重量。

土工参数
筏板基础的土工参数设计依据基础反作用力,杨氏模量和固结沉降系数。

地基反力系数是土层压力和挠曲的概念联系。

同时考虑到粘性土的固结变形,地基反力系数ks被定义为:ks =σ / ΔS。

且有:
ksE为地基反力弹性系数。

杨氏模量E标准贯入试验(SPT)的次数N的函数随土壤类型和土壤结构改变。

相同类型的土壤,杨氏模量总是尾随SPT的N值改变。

冰碛物在GTA的SPT数据的经验方程和相关性如图3所示。

固结沉降系数mv为土体体积压缩量,计算公式如下:
eo 和e1分别为固结前后孔隙比;σ0’ 和σ1’为固结前后土层应力。

假设mv 和Δσ’= σ1’ - σ0’不随深度改变,则固结沉降可以计算为:sc = mv Δσ’H,与单位mv压力(m2 / MN)相反。

基础设计
结构工程师们密切合作对基础进行详细设计。

根据初步设计结果,共需要30根H型桩布置在西北部用于减小沉降。

它们共同承受30000KN荷载,每根桩承受1000KN的荷载。

该设计的重点是基础总的沉降量在20到25mm之间,沉降差不超过5到10mm。

大概60%到80%的沉降量会在两年内沉降完毕。

专门有一款软件为混凝土筏板系统开发,并应用于PPRF设计。

纵向和横向荷载分析结果被应用于SAFE模型输入。

建筑基础和剪力墙也被纳入安全分析范围。

深基坑
因为在所有可能出现过度沉降的区域布置了桩,PPRF关于沉降部分的设计也多种多样,随着荷载在桩筏基础的分布不同,因此基础的模量也必须不同。

地基反力模型通过不同的基础压力和沉降值来建立。

为了确定筏板基础不同位置地基模型的合适的量级,需要结构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的紧密合作。

结构工程师通过控制SAFE模型来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承压应力分布情况。

基础最初的反力系数ks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土壤的条件按下式给出:
Ks为在整个基础尺寸上的地基反力系数,K1从0.3x0.3m尺寸的平板载荷试验得到;m为在硬粘土或中砂上的矩形基础的长宽比。

使用计算承压应力时,计算土层的沉降不考虑筏板基础刚度。

随后,通过FEM计算的基础压力和筏板沉降量来更新基础反力。

通过使用更新的地基反力系数来就计算每个节点,重新修订过的承压应力重新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正分析过程中,地基反力系数变化是在筏板基础内部,并与桩的作用耦合,详见图4。

再次使用修正后的土层承压应力,一个新的地基反力和ks就会在每个节点产生。

使用新的地基反力系数来重新分布计算承压应力,见图5。

从本质上讲,这个程序就是利用土层承压作用力来计算沉降量,再修正地基反力系数,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土层承压作用力和沉降值达到预期范围,见图6。

当土层的压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和岩土工程师的预期吻合时,该收敛值确定。

侧向压力和拟建结构的关键区域的整体稳定,通过使用Simplified Bishop 方法对圆弧滑动面进行分析。

SB-Slope这款被Von Gunten Engineering Software 开发的已经许可的商业软件也被应用于二维分析。

最小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是1.52,该值在加拿大基础工程规范中是允许的。

探讨和结论
因为土壤成分是不均匀的结构的承压应力也不同,所以计算的沉降量的分布也不同。

在筏板基础的关键承载部位增加桩来限制沉降量在标准范围内是很有效果的。

土壤条件、荷载分布,桩的数量和位置在筏板基础设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基反力,杨氏模量系数和固结沉降值在计算机建模模拟时被证明都是局部桩筏基础非常重要的影响参数。

感谢

参考文献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