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中学习

在参与中学习
在参与中学习

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在过程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显差距

在项目中启迪,在启迪中碰撞思想

在游戏中感恩,在感恩中激发前进

身体极限的挑战,心灵上的洗礼。

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衷心的感谢xxx教练给了我艰难但充满意义的两天培训,我也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身体的些许不适而退缩。训练虽然结束了,但心理震撼并未随之消逝;时间虽短,但收获实在太多太多了。。。

1、对拓展培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坚定了我一直走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原先,对拓展有的只是很表面的认知,“苦力活”,无论是酷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无论挥汗如水还是寒风刺骨,都是风雨无阻的在野外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而大多是对身体的锻炼。回顾训练中的挑战和磨难,我亲身感受到拓展培训的意义所在,推动我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拓展培训不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考验。通过体验式的培训,不仅使学员高度参与和互动,磨练了个人意志。是对我们体能上的锻炼与检验,更是对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启发与洗涤。

2、“团结就是力量”在两天的训练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深刻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训练开始的第一时间就设计队名、口号、对歌,就预示着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个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的无限的。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带领着围绕这个领导

核心的队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相互鼓励,感受团队的温暖;相互信任,激发出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增强每个队员的自信心。这样,不论面对将来怎样的变数,只要手牵着手朝着共同的目标进发一定会把困难克服。

3、痛并快乐着!每个项目、每个游戏的背后都极具教育与启发意义。相信每个训练项目都是经过精心策划而来,都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实施的。最后一个室内培训项目,把游戏与工作、生活、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每个看似游戏的背后也隐含着极大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在快乐的参与中得到深刻的体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种种的变数与未知,肩上的负担就会越来越多,责任也会越来越大,适当的发泄与减负才能让我们继续在前进的道路上走下去。你猜猜我出几,这个游戏真的使我得到很大的启示。其实人与人之间,有时只需要一个轻轻的拥抱或浅浅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双方的心理界限,敞开心扉来交流互动。是我们吝啬于一个表情还是羞于去表达呢?最后经过教练的一番语重心长,每个人都带着“感谢与感恩的心”相互的去拥抱。以后要多给别人一个“4”,同时别人也会同样的回馈你一个轻轻的拥抱甚至更多更多。。。

4、感恩:感恩父母家人,感恩公司团队,感恩朋友同学。。。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你和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时刻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后半场的时候其实是思绪泛滥,感慨最多的时刻。两天的培训过程中难忘的瞬间、感动的点滴霎时涌上心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与栽培,感谢他们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与操劳;感谢队友的鼓励与帮助,感谢教练的指导与关怀,感谢公司提供一次这么有意义的培训。感谢所有一直与我们同在的你们!!!

当教练问我们是否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从哇哇落地那一刻起父母就无怨无悔的付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到工作,而在我们一天天成长的同时父母也一天天的老去,身体也一天天的不复从前。。。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操劳着,担忧着,但我们却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的一并接受,包括自己也是,从没对父母亲说过一声“我爱你们”。闭着眼睛反思自己的种种不孝与不长进,以及自己的工作,愧疚得泪流满面。最后在昂首大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承诺”“我要成功”的呐喊声中使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感恩”二字弥漫了整个训

练团队。而这次训练给到我们的启发与经历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5、身心“疲惫”,真切体会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以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培训回来真的是身心“疲惫”。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早上起来身体给我的第一反馈是:全身肌肉酸痛,很艰难的才能从床上爬起来。平时缺乏锻炼,活动的太少,身子太弱了。回顾前两天的培训,心久久难以平复。平时缺乏锻炼,没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就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己想要去改变去行动起来。能否把拓展培训中所学所悟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磨练时间。从这一刻起,确定自己今后一段时间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把教练的教诲铭记心中并付诸行动,把那颗炙热的心、感恩的心一直延续下去!!

6、作为一名拓展培训师的意义所在。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名培训师首先就是赢得学员的尊重与敬仰。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不但可以展现自己的所学所长,强化学员的体能同时启发学员思考,在锻炼的同时得到感悟。通过各种的挑战与磨难,言传身教,或者简单的一句教诲足以令他们受用一生。

7、最后的聚餐,餐桌的“礼仪”。

最后的聚餐,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感谢两天以来队员的默契与合作,感谢教练的付出与教导,感谢公司领导的关怀,感谢感谢。。。总之,一切尽在不言中,干杯就是最好的表达,看见服务员总是忙着拿啤酒进来,每个人都在互相敬酒。中国典型的餐桌上的“礼仪”。

第一天早上的“军训”,给到我的是意志的锻炼,学会坚持与服从,这也是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下午的“风雨人生”凸显了沟通的多样性以及沟通渠道与信息畅通的重要性;让我们体会到信任、互助、责任心、将心比心、包容心的重要性,也是我们与人的相处之道。“百米障碍”挑战自己生理上的极限,为自己也为团队而战,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能者多劳,弱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不要成为团队的负担。也正是因为有了团队这个大家庭,使我不再害怕,也增强了信

心,因为我知道,团队一直与我同在。“信任背摔”就是把自己完完全全的交给了团队甚至是生命,不过这也是建立在信任与责任的基础上,承诺了就是到死的那一刻也要遵守,即使再大的威胁再大的诱惑都得挺住,因为别人把生命都交付给自己,我哪能轻易失信于人呢?我哪能愧对别人的信任呢?“梅花桩”一失足成千古恨,预示着我们要谨慎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也是非常讲究团队的智慧与协调合作。有个学员总结的很好,就是“要善于接受帮助”。既然自知能力有限的时候,就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援助,不要碍于接受帮助就预示着是弱者而拒绝通往成功的助力。“竹筏”是最考验思维能力的一个团体项目,能否创新能否打破惯性思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后一个项目“毕业墙”穿越了毕业墙就预示着这两天的训练我们可以毕业了。一堵3.3米的高墙,光滑,没有任何工具,要求所有队员都能翻越过去才算过关。一个无能为力的,而一个团队就可以做到。为了达到目标,每个人都奋勇当先,咬牙甘当他人的垫脚石,被踩着膝盖,肩膀也毫无怨言,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个项目给予我最多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当最后一个队员成功跃上墙头的时候,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当中包含有鼓励,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感动。。。

前两天注定是一个艰难但充实的日子,对我来说不仅是生理上的挑战,更给我带来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两天下来,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得更多!!付出了汗水和泪水,但我相信汗水和泪水最终会凝结成美好。虽然苦,虽然累,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浅析公众参与原则

浅析公众参与原则 摘要:公众参与这一环境管理与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因其抽象性造成适用上的不便,甚至使得其在立法与实践的诸多环节都处于尴尬境地。那么,这一体现环境人权、贯彻民主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如何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呢?本人试从环境权的角度进行解读,集中阐释了环境权对公众参与原则实现的促进及基础性作用,并就相关的立法问题尤其是公众参与原则的最终实现提出立法完善的意见。 关键字:公共参与原则环境权立法完善 环境资源作为最为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消费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其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因此公众参与这一民主性原则必然成为环境管理及现代环境立法的一项基础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根源于环保事业的全局性,其核心内容为所有公众有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参与环保事业。 然而,公众参与原则这至关重要的民主原则不应单纯具有宣言性质、体现为抽象的指导意义,更不应是“空中楼阁”,其坚实的根基应该就是公民的环境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就此问题进行论证。 一、环境权的崛起与公众参与原则的发展 环境权理论的崛起大大促进了公民参与原则这一环境管理和立法的基本原则的发展与具体化。环境权的讨论和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个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受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该宣言的签署通过,标志着环境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环境权理论的产生一方面是战后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人权运动高涨的结果,同时又是摆脱公害救济理论困境的尝试。环境权是“为了保护环境不受破坏,我们拥有的支配环境和享受良好的环境权利;基于此权利,对于那些污染环境,妨害或将要妨害我们的舒适生活的行为,我们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以及请求预防此种妨害的权利。”故而,不论是“我们拥有的支配环境和享受良好的环境权利”抑或“我们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以及请求预防此种妨害的权利”无不体现出了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权理论至今仍是环境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此理论的崛起促进了公众参与原则的实现。 二、环境权的确立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实现的基石 环境权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

《公众参与》习题5

《公众参与》习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有( )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开展社会宣传④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关于我国的环保NGO的正确说法有( ) A.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组织已超过了三千个 B.对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社会的监督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C.“自然之友”是1992年6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 D.表彰环保优秀人物是政府的工作,民间环保组织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3.环保NGO的主要工作方向包括( ) ①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②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③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④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②提供法律援助③表彰优秀人物④水资源研究与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地球的孩子”网站的正确说法是( ) A.提供儿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的工作 B.“帮助改善地球”是网站最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部分 C.“加入俱乐部”可以让孩子们相互贴帖子表达想法 D.“聊聊天”定期举办儿童艺术竞赛 6.下列属于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宗旨的是( ) ①教师培训②植树造林③开展群众性教育④倡导绿色文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关于环境伦理的正确说法有( ) A.环境伦理侧重全人类和后代人的价值和利益 B.包括一系列的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态度、习惯、传统及善恶判断标准等

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方法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方法的意义 作者:覃莺覃宣发表:《中外建筑》2005(3):60-61 摘要:本文主要从公众参与方法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众参与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规划、公众参与方法与基于信息社会的大学校园规划等三个方面阐述在我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中使用公众参与方法的意义。 关键字: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公众参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方法;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 in modern campus planning in China Qin Ying Qin Xuan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ati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 in modern campus planning in China. The three aspects in-clud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 and sustainable campus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ociety-based campus planning. Key words:modern campus planning,public participation,harmonious socie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formation society,method,significance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对话与沟通,协调公众各方利益,力求实现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1]。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已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基本上完成了从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化向1990年代的理论化和制度化方向的迈进[2]。 公众参与方法以其追求公平、讲求沟通、公正客观的本质特点应当作为有效推动大学校园面向信息社会、可持续地、和谐地发展的重要规划策略。而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这种方法在大学校园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欠缺。立足我国国情,基于信息社会,针对大学校园规划,对公众参与方法展开深入地专门研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办法(试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获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信息、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活动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中办发〔2017〕68号);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晋办发〔2018〕65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是指相关职能部门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相关职能部门,是指由赔偿权利人指定的具体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以及司法、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具体工作。 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活动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公益自愿、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称公众,下同)可向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申请获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众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相关职能部门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六条相关职能部门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信息公开 第七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可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依法适时向公众公开下列信息:(一)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结果; (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结果;

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威胁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并非“无主”,它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产。为了维护环境质量,加强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公众广泛的参与进环境保护中来。此时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作用凸现出来。但现实中,公众有效的参与环境监管还存在不少的困难。本文将就此探讨一下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缺陷及其制度的完善。 关键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不足与完善 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目的是通过公众监督,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环境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原则,是民主在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延伸。公众参与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等待完善。 一、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依赖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管理部门以及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i]。一些学者也称其“环境民主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和“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法的核心所在,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作为环境法原则之一的公众参与原则越发显得重要。公众参与原则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二战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公害事件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存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1969年美国的《国际环境政策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并予以实施;1972年后更多的国家在《人类环境宣言》的影响下,肯定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实践。1992年《21世纪议程》里相近的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其后的许多国际法文件也都强调了公众参与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公众参与原则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立法赋予公众监管环保的权利与义务,确立环境权。公民的环境权指公民有权在适宜的、舒适的环境这生活,是一项基本权利。,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和控告。” 第二‘营造环保氛围、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制概念。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比较缺乏,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到,环境的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才能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的良好社会风气,把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

象征性公众参与原因分析

象征性公众参与原因分析 本文以L再生能源利用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各方参与者,结合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对本次活动目的、范围、流程、时间和形式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标签:公众参与;象征性;参与 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是现代社会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L固废处置基地地处S镇,每天承担了全市约70%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2016年5月10日至12日,在L固废基地开展了为期3天的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活动,公众参与以村民代表参观L固废基地中四、五期填埋场及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召开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整个公众参与活动共有222名村民代表参加,经环评单位统计调查问卷后得出,支持率达99.1%。虽然二期工程的整个公众参与未发生群体性事件且问卷得出的支持率较高,但关于垃圾焚烧厂的信访矛盾量并没有下降。 一、L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公众参与分析 笔者通过分析L二期工程公众参与的目的、范围、流程、时间和形式,剖析本次公众参与的参与层次和效果。通过访谈法来了解本次公众参与的相关情况,共访谈33人,包括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村民。 (一)公众参与目的 公众参与的目的就“二期工程是否进行建设”听取群众意见。公参只是让群众知晓建设背景、工艺流程及环保措施设计标准,向群众灌输二期工程环境影响可控的概念。 (二)公众参与主体 S镇最终确定222名村民代表。通过访谈得出本次公参并未进行公正公开的村民代表选举。代表的选择仅是由村居书记做主,选择一些党小组代表、村民小组长等村民参加。 参与者的年龄都在40-60岁,农民占80%,文化程度较低。参与者具有两个个特征:一是因学历、知识水平不能准确地理解技术指标和相关术语;二是大多数是村民小组长,有一定身份特征。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他们的被带入到建设方预先设定的轨道中。 (三)公众参与的时间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陈军平 马英娟 [摘 要]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非常复杂,涉及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和参与强度等多维度的问题。 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书面评论、听证会和咨询委员会三种。其中,听证会 和咨询委员会这两种参与方式都会涉及“谁有权参与”的问题。一般来讲,参与者的选择应遵循“均衡 性”的要求。按照“审慎性民主”的要求,公众意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大多仅起到咨询、参考的作用,行 政机关必须考虑公众意见,并在最终决策时说明采纳或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但决定权仍属于行政机 关。 [关键词]公众参与;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参与强度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9)01-0031-04 如今,公众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范畴已被广泛接受,尤其在理论层面上,主张吸收公众参与各种与他们有关的决策已不成问题。然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与约束。其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设计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公众参与效果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公众参与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受到的质疑,就公众参与的方式、参与者的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的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中国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公众参与的方式 美国学者谢莉?R?安斯汀在1969年发表的《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中,按公众权力(即公众意见的效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公众参与的形式分为八级:(1)操纵(Mani pula2 ti on):邀请活跃的市民代言人作无实权的顾问,或把意见相同的人安排到市民代表的团体中;(2)治疗(Therapy):不求改善导致市民不满的各种社会与经济因素,而要求改变市民对政府的反应;(3)通知(I nf or m ing):通报信息,但没有回馈渠道;(4)咨询(Consultati on):民意调查、公共咨询等;(5)安抚(Placati on):设市民委员会,但是只有参议的权力,没有决策的权力;(6)伙伴(Partnershi p):市民与市政府分享权力和职责;(7)代理权力(Delegated Power):市民可代政府行使批准权;(8)市民控制(Citizen Contr ol):市民直接处理计划、决策和执行工作,没有中间环节。[1]根据同一标准,台湾地区学者许宗力则把公众参与分为陈述意见、听证、参与决定、公民投票。[2] 基于代议民主制度和责任层面的考虑,笔者认为,安斯汀分类中的市民控制层级和许宗力分类中的公民投票方式应严格适用宪法保留原则,一般只有涉及国家主权等重大政治问题时才适用这种公众具有决定权的参与方式。对于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行政决策问题,一般不可能由缺乏专业知识、行政能力的公众主动形成。因此,根据各国的立法及其实践,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书面评论 书面评论,是一种最基本的参与形式,即使行政程序法没有规定,受到行政决策影响的公民或组织也可根据宪法导出书面评论的参与权利。具体要求是:行政机关将决策的具体程序、计划、拟议决策的草案或主要内容公之于众,所有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意见。 书面评论这种参与方式的优点在于:成本最小,最具经济性,同时能容纳最大量的公共参与。尤其在网络时代,通告和书面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和接收,无需将众多的参与者组织在一起、专门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行政政策进行讨论。 其缺陷在于:有可能造成“过度参与”,使行政机关淹没在“意见”中,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而且书面评论多在规章草案形成之后,不具有形成性;更重要的是,书面评论的结果只起参考作用,行政机关的决策往往不受公众意见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善的说明理由机制,这种方式非常容易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为既定决定辩护的幌子,无法真正实现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理性决策和约束行政机关的目的。 (二)听证会 以是否遵循“听证记录排他性原则”为标准,听证可分为非正式的听证和正式的听证。非正式的听证也称为“公听会”,由行政机关采用听证程序广泛地听取有关利害关系人及其代表、技术专家或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但是听证意见对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拘束力,仅供其决策时参考。正式的听证会类似审判,由独立的行政法官主持,参加听证的人有权聘请律师,有权口头陈述意见、提出证据,可以互相盘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格式要求环境部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 格式要求 1 概述 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整体情况概述。 2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1 公开内容及日期 说明公开主要内容及日期,分析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日期一般以委托函或合同载明日期为准)。 2.2 公开方式 2.2.1 网络 载体选取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2.3 公众意见情况 公众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3 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3.1 公示内容及时限 说明公示主要内容及时限,分析是否符合《办法》要求(征求意见稿应是主要内容基本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公示方式 3.2.1 网络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网络公示时间、网址及截图等。

3.2.2 报纸 载体选取的符合性分析,报纸名称、日期及照片。 3.2.3 张贴 张贴区域选取的符合性分析,张贴的时间、地点及照片。 如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方式,予以说明。 3.3查阅情况 说明查阅场所设置情况、查阅情况。 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公众在征求意见期间提出意见情况,包括数量、形式等。 4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说明是否采取了深度公众参与,论证合理性。 4.1 公众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情况 若采用公众座谈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公众代表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座谈会纪要。 若采用听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听证会筹备及召开情况,附听证笔录。 若采用专家论证会方式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应说明专家选取原则和过程,列席论证会的公众选取原则和过程,会上相关情况等,附专家论证意见。 4.2 其他公众参与情况 如采取了请求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协调指导等其他方式的公众参与,说明相关情况。 4.3宣传科普情况 若采取了科普宣传措施的,说明相关情况。

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该问题源于上世纪60年代,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总结出来的。随着《人类环境宣言》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等全球性法律文件的相继出台,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在概念上表述不一,而且在参与主体及内容的界定上也存在分歧,尤其缺乏对这一原则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由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就该问题的概念进行说明。公众作为推动环保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兴起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建构,市民社会的孕育有助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民间社会团体的形成,从而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观念上的重要准备,为公众参与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再次确立公众参与原则也是保护环境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必然要求,在探讨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建议。本文在肯定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环境法参与原则的立法现状,对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体现与实施机制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弥补缺憾的完善设想。以及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原则的实施机制。 【关键词】:环境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原则 【Summary】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s serious, environmental law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tters of principle i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sixties, the last century is constantly developed in practice, to sum up. As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environment and 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lobal legal document, environmental laws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tters of principle was a scholar's study interes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china's scholars to this study is much thinking, not only in conceptual terms, and in the body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ivisions, especially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it also Thu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oblem of concept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ublic as an important force, its rise from the public social constructionism, which helps people of the concepts of liberation,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provide ideas in preparation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laws have becom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same principle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the natural requirement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iscussing the principle of basic theories of this paper analysed our environments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problem and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inciple of legislation. this proposal in principle is tha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laws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which combines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laws in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the status quo, To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inciple of legislation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 reflects the inadequate and made some support the idea of perfection. and to impro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law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rinciple 目录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公众参与 学习目标] 1.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理解个人在保护环境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1.国际环保NGO (1)NGO的优势:拥有专业的①知识、②技术及③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④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⑤创造力,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2)其工作的主要方向:环境和生态的⑥教育与⑦研究;⑧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⑨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2.我国的环保NGO (1)数量: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组织已超过⑩2_000个。

(2)工作:开展?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法律援助、表彰?优秀人物等。 (3)作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社会监督。 (4)“自然之友”:1994年3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1.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就能做好吗? 答案不是。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的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地认同、支持与参与。因此,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动,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1.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手段:宣言、政策、国策及法律等。 (2)意识:在广大人群中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2.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有○21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2)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22权利,享用自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种○23共有的权利。 (3)要尊重和○24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 3.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 (1)节约资源,○25减少污染。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5)保护自然,○26万物共存。 4.青年是环境保护的○27生力军。

公众参与办法

环保总局发布《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全文) 今天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办法自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以下是全文: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第二章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 第一节公开环境信息 第七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第八条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环保需要公众深度参与环境消息公开办法将要出台.doc

环保需要公众深度参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将要出台- 环保公众参与不能够停留在种树植草的层次上,而是应该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及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 一份政协委员“依法设立国家‘环保公益日’”的联名提案引起了国家环保总局的积极回应。日前,在潘岳副局长的带动下,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八个城市的一万人用种下5000棵树的实际行动共同倡议设立全国“环保公益日”。潘岳提出,环境保护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今年上半年,环保总局将出台我国第一部有关环境的信息公开办法。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政协会上,濮存昕、杨澜等1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用法律手段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设立国家“环保公益日”。他们认为,“环保公益日”可以有效地引导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他们建议,应用法律的方式明确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明确公民可以什么方式、渠道参与环境保护,明确参与的方向和界限,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等。

日前,潘岳带数十名文化界名人到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植树,建“环保公益日纪念林”。令现场人士没想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也来“捧场”。“设立国家‘环保公益日’实际上是在培育一种‘新公益精神’”———与沙尘暴一起飞扬的还有潘岳的新思想:解决中国严峻环境问题的最终动力来自于公众。环保公众参与不能够停留在像今天这样种树植草的层次上,而是应该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因此,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潘岳透露,去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中国第一部环保公众参与的政府规章《环评公众参与办法》;今年上半年,还将出台中国第一部有关环境的信息公开办法。这些都是为培育“新公益精神”奠定的基础。 法制日报

浅论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公众参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指公众有权平等地参与环境立法、决策、执法、司法等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一切活动。在探讨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建议。 【英文摘要】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ecology destroy is serious day by day,the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btains more and more value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ctivities that the public have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equally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decision-making,law enforcement,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etc.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rationales of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its existing ques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and proposed the legislation suggestions to consummate them.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权;环境保护 【英文关键词】public participation;right of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的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等。而治理的速度似乎愈来愈赶不上破坏的速度,除了人口过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太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太落后等多种原因以外,从更深层次上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公众参与程度太低。 公众参与是公众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参与。参与的主体是公众,一般意义上的“公众”是众多分散个人的集合,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但凡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事情,真正的主体就应该是个体的人。因而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也不应该是抽象概念下的公众,其应该强调个体。公众参与是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公民有权平等地参与环境立法、决策、执法、司法等与其环境权 益相关的一切活动。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信托理论 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基本上只把环境要素当作是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看待,而对其生态属性却知之甚少。兼之由于大多数环境要素具有不可为人力所控制和支配的特性,法律没有将其纳入调整范围而予以保护,事实上,政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基本上是持放任的态度。这直接导致人们出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而对环境进行掠夺式开发和利用,从而使环境质量不可逆转地恶化。美国法学家萨克斯教授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和“环境公共委托论”的理论。他认为,鉴于空气、水、阳光等环境要素之于人类生活不可或缺,我们应该摒弃将环境要素当作“自由财产”的传统做法,使其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将其视为全

环评报告公众参与影响分析

15 公众参与 15.1 公众参与的目的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建设方或环评单位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可提高项目的环境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进行公众参与调查。 本工程作为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程,污染物成分比较简单,污染程度较轻,但必须让工程所在地周围群众对建设项目类型、地点、工程规模、污染物排放及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相应的要求,将其具体体现在公众参与的结论中,同时落实到具体的环评工作中,以确保工程建设中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工程不会对当地居民和周围环境的长远利益受到影响,为项目的下一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此次建设单位开展公众参与的目的。 15.2 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15.2.1 公开环境信息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七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课题组成员配合企业于2010年5月20日—6月5日将建设项目的有关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向项目所在地周围村庄居民进行公示。 2010年11月19日-2011年1月6日企业在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信息公示(公示号为030262)。 15.2.1.1一期公示表 1)公示时间 一期公示表张贴时间为2010年5月20日—6月5日。 2)公示内容 (1)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浅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在行政执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公众参与问题。执法责任和权力由政府承担,公众不参与执法过程,这给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在环境行政执法中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出现了违法不究等严重现象。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加剧环境污染。现就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定义与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策略,以确保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顺利实施。 标签:公众参与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自2015年元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新环境保护法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公众要参与环境行政执法中,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权利举报违法行为[1]。另外,公众还可以对环境公益提起诉讼。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如何有效的践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行政执法的公众参与定义 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需要有法律制度作为后盾。环境执法行为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执法活动,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可见,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政府积极参与外,公众在环境行政执法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1.公众的界定范围 行政执法主体一是政府,二是公众。从公众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普通公众,又被称作一般公众,包括环保专家,普通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环保活动的关系人,或者是受害人。其二,组织民众,包括社会公益性组织,一般单位等,但不包括执法主体。 2.公众的参与形式 公众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公众参与则是体现他们被赋予权利的一个过程。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参与,另一种是间接参与。参与性质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从参与效果来看,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就参与时间而言,可分为事前参与、事中参与及事后参与;事前参与包括确定项目前的听证等,事中参与包括对环保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等,事后参与包括购买环境保护产品等。 二、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政府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主体,能够约束社会群众的违法行为,由于环境行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实施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概念:指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必要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主要是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2)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2.中国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2)不懂法律,不知道法律的威慑力。 一、判断题 1.资源与环境问题源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 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 3.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个人、企业和政府。( ) 4.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

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答案:C 7.政府部门依法关停污染企业的做法,属于环境管理范围的( ) A.区域环境管理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D.环境技术管理 答案:C 8.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B.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 答案:C 9.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B.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C.禁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 D.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D 认识环境管理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过去,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