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专题讲座

三减专题讲座
三减专题讲座

一二三四奔健康

——“三减”专题讲座

近年来,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全省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1.05%,糖尿病患病率达9.13%,脑卒中、冠心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达到505.37/10万和146.02/10万,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与此同时,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仅13.47%,有65.5%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有34.65%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压,62.51%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糖。二是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比例高。我省18—69岁人群超重率为35.38%,肥胖率为21.46%;6-17岁人群超重率为15.4%,肥胖率为13.31%;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到17.56 %;40岁以上人群跌倒导致骨折的报告发病率达到120/10万。三是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水平高。我省居民人均调味品食盐摄入量10.13g(推荐量6g),人均食用油摄入量为36.69g(推荐量25g),全省18-69岁男性吸烟率达47.95%,过量饮酒比例达20.43%,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9.02%。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结合我省实际,为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确定实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的口号是“一二三四奔健康”。“一评”即健康评估,提倡推广和开展健康指标检测,评估身心健康状况,早干预;“二控”即控烟、控酒,倡导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适量饮酒;“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倡导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四健”即健康心理、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推广科学有效的健身手段,传播自尊自信的现代文明理念,促进身心健康。主要目的是通过推动人人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倡导从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做起,从科学健身做起,树立健康理念,提高身体素质,逐步建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山东”进程。

慢性病防治专家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多盐、多油、多糖、少运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摄入添加糖,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添加糖会增加总能量摄入,可能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

专家建议,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

应不超过5克。烹饪食品时应少放盐,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或选择低盐榨菜。

在限油方面,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为宜。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平时应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油条油饼等;在外就餐时,少食用油炸类菜品。

在控糖方面,专家建议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因此,外出就餐时。如选择这类菜品应适量。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减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

专家特别强调,婴幼儿应以喝白开水为主,如喝果汁,请喝鲜榨汁,不要额外加糖;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培养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从小养成清淡饮食习惯。

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倡,注意心理健康、口腔健康、合理控制体重,保持骨骼健康状态。除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适度、适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身体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化学复习第七章 专题讲座三

专题讲座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 一、利用图像“断点”探究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常见含“断点”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 图像 t1时刻 所改变 的条件 温度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适合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适合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压强 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1.(2017·马鞍山二中质检)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 C 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正确。 2.(2018·长沙模拟)对于反应:X(g)+Y(g)2Z(g)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增大X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C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选项)。 A.t0~t1B.t1~t2C.t2~t3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模板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2013年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5-3-10 通知 红星乡卫生院及各乡村医生: 为提高红星乡卫生院及乡村医生的健康意识,通过治流感不如防流感讲座,让乡卫生院及乡村医生正确认识流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化。 地点:红星乡卫生院会议室 讲座内容:治流感不如防流感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刘树眀 参加人员:红星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及部分乡村医生 2015-3-10

健康教育简报 名山区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科第3期 2015年1月22日 治流感不如防流感 主讲人:刘树明 一、教学目的: 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流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认识流感 2、流感的预防原则 3、生活预防流感小知识 4、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二)正确认识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发病机制: 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学案鲁科版必修2

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 1.依据水溶性不同鉴别。 2 ?依据密度不同鉴别。 3?依据燃烧现象不同鉴别。 注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一般都有相似的性质,鉴别和检验有机物时要先分析有机物的官能团,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再 据此选择方法和试剂。 [练习] 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 B.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鉴别苯乙烯(CHCH)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蔗糖的水解用稀硫酸做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C U(0H)2 悬浊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无法鉴定。 答案:A 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己烷、四氯化碳 B. 苯、酒精、四氯化碳 C. 硝基苯、酒精、四氯化碳 D. 硝基苯、酒精、醋酸 解析:A项,苯、己烷都不溶于水且比水轻,在水的上层,无法用水鉴别。B项,苯不 溶于水,比水轻,在水的上层,酒精溶于水,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比水的密度大,在水的下层,三者可以用水鉴别。C项,硝基苯、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不溶于水,都在水的下层,不能用水鉴别。D项,酒精、醋酸都易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 答案:B 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 A. 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 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 碘水,变蓝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解析:鉴别物质时须用其特征反应,观察到特征现象。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 硝酸发生显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葡萄糖与新制C U(0H)2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 色沉淀。 答案:A 4.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液,可能是①乙醇②乙酸③苯 ④乙酸乙酯⑤油脂⑥葡萄糖溶液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三)pH的相关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P48) 一、单一溶液pH 的计算 1. 强酸溶液,如H n A,设浓度为c mol·L-1,则: c(H+)=nc mol·L-1,pH=-lg(nc)。 2.强碱溶液,如B(OH) n,设浓度为c mol·L-1,c(OH-)=nc mol·L-1,则:c(H+)= K W c(OH-) ,pH=14+lg(nc)。 二、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pH 的计算1.强酸与强酸混合。 c(H+)=c1(H+)V1+c2(H+)V2 V1+V2 ,pH=-lg c(H+)。 2.强碱与强碱混合(25 ℃)。 c(OH-)=c1(OH-)V1+c2(OH-)V2 V1+V2 , c(H+)= 10-14 c(OH-) ,pH=-lg c(H+)。 3.强酸与强碱混合(25 ℃)。 (1)恰好反应:pH=7。 (2)酸过量:c(H+)=c(H+)·V a-c(OH-)·V b V a+V b , pH=-lg c(H+)。 (3)碱过量:c(OH-)=c(OH-)·V b-c(H+)·V a V a+V b ,

c(H+)= 10-14 c(OH-) ,pH=-lg c(H+)。 三、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稀释条件酸(pH=a) 碱(pH=b) 弱酸强酸弱碱强碱 稀释10n倍b-n b-n 无限稀释pH趋向于7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 ℃时,0.01 mol·L-1的盐酸的pH=2。 2.100 ℃时,0.05 mol·L-1的Ba(OH)2的pH=11(100 ℃时,K W=10-12)。 3.25 ℃时,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pH=3.2。 4.25 ℃时,将pH=8的Na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10.7。 5.25 ℃时,常温下,将pH=5的盐酸与pH=9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pH=6。 6.25 ℃时,将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pH=12。 7.25 ℃时,1 mL pH=5的盐酸,加水稀释到10 mL pH=6;加水稀释到100 mL,pH接近7。 8.25 ℃时,1 mL pH=9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10 mL,pH=8;加水稀释到100 mL,pH接近7。 9.25 ℃时,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500倍,则稀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模板电子教案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四期 2012年1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2-11-20

通知 各乡村医生: 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通过老年人冬季保健讲座,医务人员了解了怎提高防寒保暖意识,老年人的健康饮食,如何让老年人了解冬季保健。 地点: 讲座内容:老年人冬季保健 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 参加人员: 2012-11-18

老年人冬季保健 主讲人: 一、教学目的: 提高防寒保暖意识,建议健康饮食、适量有氧运动,让老年人了解如何冬季保健。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冬季发病信号很重要 2、冬季养生小知识 3、老年人健康食疗 4、中医对冬季进补之说 三、教学过程: (一)概述 立冬之后,天气转寒,气候干燥,老年人稍不注意,就会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冬令的保健和养生。加强防寒保暖由于老年人的主要脏器老化,功能减弱,适应性差,故当寒潮袭来时,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心衰。严寒

还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冬季,老年人的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衣料宜用棉、毛、丝织品。 (二)冬季发病信号很重要 寒冷的冬天,是中老年人心脑肺等重病的好发季节。当患这些疾病时,一般常有信号(先兆),患者或家人若能认识这些信号,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后将大为改观,故学会识别重病信号非常重要。 1、脑血管意外的发病信号: (1)运动障碍。逐渐或突然感到上肢和手脚软弱无力,活动笨拙或不灵便; (2)感觉障碍。手脚或部分肢体突然麻木,冷、热、触等感觉迟钝或消失; (3)语言障碍。谈吐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4)视力障碍。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偏盲或一过性失明;(5)共济失调。突发头晕、耳鸣、走路摇摆不稳; (6)精神状态改变。或沉默寡言,或急躁多语,或嗜睡,或一过性意识丧失; (7)突发剧烈头痛。 2、高血压危险的发病信号: (1)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尚平稳,现血压逐渐或突然升高,达高压180毫米汞柱、低压130毫米汞柱以上;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 训前调查问卷 学员:您好! 欢迎您参加由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4)”——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为了使本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想对各位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一次调查。请您在仔细阅读题目后,如实完成以下问卷,您提供的信息及建议将成为我们修订方案、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真诚希望能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国家级培训活动,希望您能如实填写本问卷,请务必于开班前一周将调查问卷及作业电子稿发至邮箱。邮件需注明姓名。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岁以下-35岁 C. 35-40岁-45岁岁以上 ()3.您的教龄 A. 3-5年年-15年年年以上 ()4.您的职称 A.中学高级 B.中学一级 C.中学二级 D.中学三级 E.未定职称 F.其他 ()5.您的最后学历 A.中等专科 B.大学专科 C.大学本科 D.研究生 E.其他 ()6.您毕业学校的类别是 A.师范大学(院) B.非师范大学(院) C.其他 ()-2013年您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篇数 篇篇篇篇及以上

()8. 2009-2013年您主持或参加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项项项项及 以上 ( ) 9. 您平时经常阅读化学专业书籍吗 A.经常阅读 B.偶尔阅读 C.基本不阅读 D. 从不阅读 ( )10. 您订阅过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吗 A.每年订阅 B.订阅已有1-3年 C.偶尔订阅 D.从来不订阅 ()11. 2009-2013年您主讲县级以上观摩课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及以上 ()12. 2009-2013年您参与县级以上优质课比赛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及以上 ()13. 2009-2013年您观摩县级以上优质课或观摩课 A. 1-2次 B. 3-4次 C. 5次 D. 6次及以上 ()14.您平时经常浏览化学教育教学类网页或博客吗 A.经常浏览 B.偶尔浏览 C.基本不看 D.从 不浏览 ()15. 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的情况 A.经常 B. 偶尔 C. 不太了解如何做 D. 从不 ()16.您是否在校内参加过校内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校本 教研活动 A. 经常参加 B. 偶尔参加 C. 很少参加 D. 基 本不参加 请谈谈参与后的感受_____ 二、培训需求 ()1. 您希望本次培训能达到什么目的(最多选2项)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实用模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2013年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5-3-10 活动地点:红星乡卫生院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治流感不如防流感 组织者:名山区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大众群体接受健康教育人数:35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个数:45份 活动内容: 1、正确认识流感 2、流感的预防原则 3、生活预防流感小知识 4、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法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讲座的大众群体正确认识了流感,并支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有效地达到防治一体化。 知晓率:85% 满意率:95%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5-3-10

通知 红星乡卫生院及各乡村医生: 为提高红星乡卫生院及乡村医生的健康意识,通过治流感不如防流感讲座,让乡卫生院及乡村医生正确认识流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化。 地点:红星乡卫生院会议室 讲座内容:治流感不如防流感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刘树眀 参加人员:红星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及部分乡村医生 2015-3-10

健康教育简报 名山区中医医院健康教育科第3期 2015年1月22日 治流感不如防流感 主讲人:刘树明 一、教学目的: 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流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认识流感 2、流感的预防原则 3、生活预防流感小知识 4、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

化学竞赛专题讲座二Word版

化学竞赛专题讲座 胡征善 二、共价粒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结构) Lewis 结构 共振论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 ) 等电体原理 杂化轨道 一、Lewis 结构 共振论1.令共价粒子中所有原子价层电子数为8(H 为2)时的电子总数为n 0,实际各原子价层 电子数之和(加阴离子的电荷数、减阳离子的电荷数)为n v ,则: 共价键数==(n 0—n v )/2 其中n 0—n v == n s 共用电子数 2.依上述要求写出各种Lewis 结构式(以点线式表示),并用形式电荷Q F 对其稳定性进行判断: Q F == n v —n r (孤对电子数)—n s == 某原子所形成的价键数—该原子的单电子数(碳C 为4) 8—该原 子价电子数 a.各原子的Q F 为零的结构最稳定; b.若相邻原子的Q F ≠0时,通常是 ①Q F 要小;②非金属性强(电负性大)的原子Q F <0,另一原子Q F >0为稳定结构; ③相邻原子的Q F 为同号则不稳定,但N 2O 4例外。 (二)共振论 Lewis 结构式表示,在不改变原子的相对位置时,表示,粒子的真实结构看作是这些Lewis 式的“混 合” (三)键级 对原子为8电子构型的粒子的简捷判定式 各共振体中指定价键的总数 共振体总数 键级== O O N —N O O ⊕ ⊕ H H N —N H H 0 0 中N —N 键的键长> 中的N —N 键键长。

【1】 N 2F 2有三种异构体(已合成了2种)、N 4H 4(H 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写出它们的Lewis 式并讨论其稳定性。 N 2F 2 : N 4H 4: 【例2】确定 中S —N 键的键长。 因为:n 0 = 6×8 = 48 , n v = 3 ×6 + 2×5 + 7—1 == 34 所以:共价键数==(n 0—n v )/2 ==(48—34)/2 = 7 较稳定 最稳定(S=N 键的键长最短) (四)特殊粒子 1.奇电子数的粒子 F N=N F N=N F F F F N=N F N=N F ⊕ 反式 顺式 稳定性依次减小 H 2N N=N NH 2 H 2N NH 2 N=N N=N H 2N NH 2 H N N H —N N —H ⊕ ⊕ ⊕ ⊕ Cl + S —S N N S Cl + S —S N N S ⊕ +2 Cl + S —S N N S ⊕ +2 Cl + S —S N N S ⊕ ⊕ Cl + S —S N N S ⊕ ⊕ Cl + S —S N N S ⊕ ⊕

专题一 初中化学离子共存专题讲课教案

专题一离子共存问题一、知识点梳理: 1、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酸+金属 2)酸+金属氧化物 3)酸+碱 4)酸+盐 5)酸+酸碱指示剂 2、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碱+非金属氧化物 2)碱+酸 3)碱+盐 4)碱+酸碱指示剂 3、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1)盐+金属 2)盐+酸 3)盐+碱 4)盐+盐 不能共存的物质: H+: OH-: CO32-: SO42-: CL-: 二、精讲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OH HNO3BaCl2 B. Na2SO4MgCl2KOH C. NaHCO3K2SO4HCl D. H2SO4NaCl Cu(NO3)2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l-Ba2+NO3- B. Na+H+NO3-CO32- C. NH4+K+NO3-OH- D. K+Na+Mg2+SO42+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BaCl2NaNO3KOH MgCl2 B. Na2CO3NaCl KNO3NH4Cl C. Cu(NO3)2NaCl H2SO4KNO3 D. ZnSO4Mg(NO3)2 NaNO3KCl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 Na2SO4 NaNO3 HCl B. BaCl2HNO3 NaCl H2SO4 C. KNO3 Na2CO3 Na2SO4NaCl D. AlCl3NaOH Na2SO4 KCl 5、在检验某种未知的蓝色透明溶液的组成时,不同的实验者分别得到下列几种结论, 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Na2SO4CuCl2AgNO3 B、Na2SO4BaCl2 NaOH, C、Na2SO4CuSO4Ba(OH)2 D、Na2SO4CuSO4H2SO4 6、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SO42-Cl- Na+H+ B. K+SO42-Cu2+NO3- C. Cl-K+SO42-Na+ D. Ca2+Cl-Na+CO32- 7.(高淳一模)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SO42-、OH-B.Na+、SO42-、NO3-、CO32- C.NH4+、Cl-、NO3-、SO42-D.Ba2+、NO3-、Cl-、SO42- 8.(鼓楼一模)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AgNO3、Na2SO4B.H2SO4、NaCl、Na2CO3 C.Na2SO4、KNO3、NaOH D.BaCl2、NaCl、KOH 9.(江宁一模)下列离子组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SO42-、Cl-B.K+、SO42-、NO3-、Cl- C.CO32-、H+、Na+、Cl-D.Ba2+、Cl-、Na+、SO42- 10.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5种离子的3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K+、NO3-、Cu2+、OH-。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作化肥。则两厂各含有哪些离子? 甲厂:;乙厂。 11.在分开盛放的A、B两种溶液中,共含有Na+、H+、Ag+、Ba2+、NO3-、Cl-、CO32-七种离子,已知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则B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__________ ___。 四、家庭作业 中考专项P93-P94;一飞冲天P41-44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三维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三维化学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全国竞赛,涉及空间结构的试题日趋增多,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最简单的五种空间正多面体开始,与大家一同探讨中学化学竞赛中与空间结构有关的内容。 在小学里,我们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正方体,正方体(立方体或正六面体)有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棱,每八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可构成一个大正方体。正四面体是我们在高中立体几何中学习的,它有四个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面,四个顶点和六条棱。那么正方体和正四面体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呢?请先让我们看下面一个例题吧: 【例题1】常见有机分子甲烷的结构是正四面体型的,请计算分子中碳氢键的键角(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分析】在化学中不少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如CH4、CCl4、NH4+、 SO42-……它们的键角 都是109o28’,那么这个值是否能计算出来呢?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并不太难的立体几何题,首先我们把它抽象成一个立体几 何图形(如图1-1所示),取CD中点E,截取面ABE(如图1-2所示),过A、B做AF⊥BE,BG⊥AE,AF交BG于O,那么∠AOB就是所求的键角。我们只要找出AO(=BO)与AB的关系,再用余弦定理,就能圆满地解决例题1。当然找出AO和AB的关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先把该题放下,来看一题初中化学竞赛题: 【例题2】CH4分子在空间呈四面体形状,1个C原子与4个H原子各共用一对电子对形成4条共价键,如图1-3所示为一个正方体,已画出1个C原子(在正方体中心)、1个H原子(在正方体顶点)和1条共价键(实线表示),请画出另3个H 原子的合适位置和3条共价键,任意两条共价键夹角的余弦值为① 【分析】由于碳原子在正方体中心,一个氢原子在顶点,因为碳氢键是等长的,那么另三个氢原子也应在正方体的顶点上,正方体余下的七个顶点可分成三类,三个为棱的对侧,三个为面对角线的对侧,一个为体对角线的对侧。显然三个在面对角线对侧上的顶点为另三个氢原子的位置。 【解答】答案如图1-4所示。 【小结】从例题2中我们发现:在正四面体中八个顶点中不相邻的四个顶点(不共棱)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正四面体的棱长即为正方体的棱长的倍,它们的中心是互相重合的。 【分析】回到例题1,将正四面体ABCD放入正方体中考虑,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AB为面对角线长,即,AO为体对角线长的一半,即/2,由余弦定理得cosα=(AO2+BO2-AB2)/2AO·BO=-1/3 【解答】甲烷的键角应为π-arccos1/3 【练习1】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计算它的体积。 【讨论】利用我们上面讲的思想方法,构造一个正方体,那么正四面体就相当于正方体削去四个正三棱锥(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V正四面体=a3-4×(1/6)×a3。 若四面体相对棱的棱长分别相等,为a、b、c,求其体积。 我们也只需构造一个长方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练习2】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三个点(a1,b1)、(a2,b2)、(a3,b3)求这三个点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高中化学 专题讲座(二)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

专题讲座(二) 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解题策略: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突变”和“渐变”;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Ⅰ.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Ⅱ.v′(正)、v′(逆)都是突然减小的,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Ⅲ.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的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压缩体积(即增大压强)所致。 二、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象 解题策略——“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使用了催化剂)。 Ⅰ.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Ⅱ.表示p2>p1,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Ⅲ.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a>b,故a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三、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象

解题策略——“定一议二”。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变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Ⅰ中确定压强为105 Pa或107 Pa,则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T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再确定温度T不变,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压强线出现两个交点,分析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压强P的变化可以发现,压强增大,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D可能是气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 解析:降温后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证明正反应放热,加压后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体积减小,D不可能是气体。 答案:A 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 A.CO2(g)+2NH3(g)CO(NH2)2(s)+H2O(g) ΔH<0 B.CO2(g)+H2(g)CO(g)+H2O(g) ΔH>0 C.CH3CH2OH(g)CH2FCH2(g)+H2O(g) ΔH>0

卫生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模板二

公众健康知识讲座(第二期) 家庭急救与护理 20xx年x月x日

XX卫生院 简报 为提高提高本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农民朋友们掌握健康保健知识。使人们不仅了解和掌握了急救常识,更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我科于20xx年x月x日在**村卫生室举办“家庭急救与护理”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中我院xx医生讲解家庭急救与护理的健康知识。 活动现场,我院公卫科医生向村民发放了家庭急救与护理的宣传资料。回答了村民在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 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了解了家庭急救与护理的重要作用,使农民朋友们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份,接待村民咨询**人次。整个活动气氛热烈,活动的开展,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群众反映良好。 XX卫生院公卫科 20xx年x月xx日

公众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家庭急救与护理) 一、活动内容 1、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培养群众的良好生活方式 2、宣传家庭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 3、使群众掌握必要知识 二、主讲医生:xx 三、讲稿 健康知识教你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方法,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内容,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相信是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要知道保养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简单,有效,健康是最重要的原则。 (一)、常见急性病 1.心绞痛 心绞痛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发作期、反复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的用药:处在发作期的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可用苏合冠心丸置于舌下含化,或口服苏冰滴丸,或在咽喉部喷宽胸气雾剂。速效救心丸、麝香救心丸、

初中化学有效复习讲座稿

有效课堂之有效复习 ——做好有实效的复习计划 一、两关键 (一)讲全: 1、知识整合。 这学期,咱们三所学校结课相对来说晚了一些,对于复习而言,真所谓的上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基本上也就是扎扎实实的复习一轮。这样的话我们最好采用分块复习及章节复习相结合。在复习时应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高要求,那就是做好知识的整合。一旦有了有效是知识整合,复习课不但效率会高很多,给学生直观上也会产生耳目一线的感觉。做到知识精讲、分块练习并重。 2、查漏补缺。 寻找知识的盲区和盲点。各所学校的计划里都有提到综合模拟试题的复习,算是综合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强化训练。但实际也是我们查漏补缺的好时机。中考题型就那么几种,学生在做模拟试题或历年中考题的同时,就会暴露出学生日常学习的盲点或盲区,或是在解题方面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某一点

或某一块儿上进行巩固和加强。所以综合模拟复习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中考,更重要的是从中考题型方面进行的又一轮复习。 (二)讲透。 复习不同于新授课,每年都会有年轻教师和我提出他们的困惑:复习课学生们听的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其实一来是老师们不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复习课如同新知的再现,学生当然不会感兴趣。二来老师们没有突出重点,将知识讲透,过于琐碎,会给学生直观上分不清重难点和突破口,满堂灌的感觉。如,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主线,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只是原子的重组吗。学完酸碱盐学生会感觉有些混乱、有些吃力,但如果学生抓住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离子的重组,那么学生对于酸碱盐的学习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二、三不要 (一)不要将市面上的复习资料拿来用。建议最好是自己整合一套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的复习资料,连通习题。 (二)不要简单的进行新知的再现。 (三)不要受一模影响,没几节复习课,一定要统筹 安排好,不能眼睛盯模考紧盯中考才是,从长计议切莫只顾眼前,否则终究要吃亏! 三、充分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初中化学专题讲座:推断题突破

推断题精讲 专题透视及分析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度也越来越大。要快速、准确解答物质推断题,首先要找准题中最“显眼”的地方,亦即解题的突破口——“题眼”,即题目中的“题眼”是十分必要的。再根据题意逐步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进而找到答案。 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

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⑻在初中化学里,有剧毒、能跟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⑼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⑽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⑾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⑿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⑻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⑽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⑾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⑿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6.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量 H2O-18;CO2-44;CaCO3-100;HCl-36.5;H2SO4-98;NaOH-40;Ca(OH)2-74; 7.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Hg-水银;CO2-干冰;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CH4-沼气、瓦斯、天然气;C2H5OH-酒精 二、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1.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专题讲座(三) 含解析

专题讲座(三) 烃的燃烧规律 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C x H y +? ?? ??x +y 4O 2――→点燃x CO 2+y 2H 2O (1)燃烧后温度高于100 ℃时,水为气态:ΔV =V 后-V 前=y 4 -1, y =4时,ΔV =0,体积不变,对应有机物CH 4、C 2H 4等。 y >4时,ΔV >0,体积增大。 (2)燃烧后温度低于100 ℃,水为液态:ΔV =V 前-V 后=1+y 4 ,体积总是减小。 (3)无论水为气态,还是液态,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都只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 2.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的规律。 C x H y +? ?? ??x +y 4O 2――→点燃x CO 2+y 2H 2O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 ????x +y 4值越大,耗O 2量越大。 (2)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其含氢百分率? ?? ??或y x 值越大,则耗O 2量越大。 (3)1 mol 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耗O 2量增加 1.5 mol 。 (4)1 mol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烃完全燃烧时,烷烃耗O 2量比烯烃要大。 (5)质量相同的烃C x H y ,x y 越大,则生成的CO 2越多;若两种烃

的x y 相等,质量相同时,则生成的CO 2和H 2O 均相等。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H 4 B . C 2H 6 C .C 3H 6 D .C 6H 6 解析:分子组成为C n H m 的烃,m ∶n 的值越大,即含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在质量相同时耗氧量越多。在四种烃中,CH 4中m (H)∶m (C)的值最大,故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 答案:A 2.把a mol H 2和b mol C 2H 4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 2H 6,将反应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 A .a +3b B.a 2+3b C.a 2+3b +72w D.a 2+3b -72 w 解析:根据守恒关系,消耗的O 2与生成的C 2H 6多少无关。 答案:B 3.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 ,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 的质量相等。则X 的分子式是 ( ) A .C 10H 16 B . C 11H 14 C .C 12H 18 D .C 13H 20 解析:假设芳香烃X 的化学式为C x H y ,烃燃烧后,其中的氢全部转入水中,则有如下关系式:2C x H y ~y H 2O ,因为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 的质量相等,所以有2M (C x H y )=yM (H 2O),即2(12x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