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源-益气活血化痰消除脂肪瘤

医学资源-益气活血化痰消除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脂肪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头部也常见;另有一类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脂肪瘤,常见于四肢、腰、腹部皮下。脂肪瘤因为是良性,一般进展缓慢,无临床症状者可不用处理,但有些脂肪瘤影响美观,西医治疗大多选择手术或者激光切除。笔者近年来治愈多例脂肪瘤患者,发现采用纯中医治疗为主确实能收到良效,介绍如下。

脂肪瘤属中医肉瘤范畴,《外科正宗》说:“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说明本病的成因,由于肝旺脾弱,脾气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血凝滞,积久成形,发为肉瘤。临床所见,脂肪瘤患者尤其是成人以形体肥胖者居多,正所谓肥人多痰。因此,笔者以益气活血、理气化痰为主的组方治疗脂肪瘤效果显著。根据患者具体体质酌情加减药物,已经治愈不少患者,一般1周即能见效,大多患者治疗1个月效果显著甚至痊愈。兹举1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男,30岁,教师。2013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形体肥胖,喜食猪肉、鱼类。高血脂、脂肪肝病史。患者述两年来身体躯干部出现多个包块,右侧腰部最大一个包块如鸡卵大小,质地较硬,且有逐渐增大趋势,来诊时已能看出包块比四周突起,重压会疼痛。其余如蚕豆大小。患者不愿手术,寻求中医治疗。舌红苔白腻,舌边尖有瘀点,左脉细滑、右脉沉细。大便不畅,小便可。

考虑患者气虚痰浊凝滞、积而成包块。给予益气化瘀、理气化痰法治疗。

处方:黄芪30克,泽泻30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三棱9克,莪术9克,法半夏15克,陈皮9克,山楂15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白芥子15克,大黄9克,浙贝母12克。7剂,日1剂,水煎服2次。嘱患者少吃鱼肉,并适当参加运动。

方中重用黄芪健脾益气;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制乳香、制没药、山楂、大黄等药理气活血消积;法半夏、陈皮、白芥子、浙贝母等燥湿化痰散结;泽泻、薏苡仁利水祛湿。而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泽泻、山楂、制乳香、制没药等有良好的降血脂功效,因此在辨证基础上使用对于消脂肪瘤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1周后复诊,右侧腰部包块明显缩小变软,其余小包块均变小。效不更方,即以原方继续服用。前后总服用1个月,包块完全消失。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5-07-13T09:47:57.81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姜富占陶红霞 [导读]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姜富占陶红霞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卫生院山东乳山 264501 【摘要】目的:对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4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 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E/A)、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且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疗效;冠心病;补气活血法【中图分类号】R45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56-01 冠心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痉挛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心绞痛、心悸、胸痛等,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当前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4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 2 年 3 月至201 4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 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其中对照组的48 例患者中21 例患者为女性患者,27 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7 岁到8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1±6.48)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6 个月到8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1.4)年;其中观察组的48 例患者中22 例患者为女性患者,26 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8 岁到8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2±6.86)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8 个月到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4±1.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15毫升的舒血宁加入到100 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将硝酸甘油和钙通道阻滞剂进行舌下含服,与此同时将硝酸异山梨酯片对患者进行口服治疗,1 天进行3 次口服,1次口服的药量为10 毫克,对患者连续治疗1 个月[1]。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其中药基础药方为:10 克党参、10 克桃仁、10 克瓜蒌、20 克丹参、10 克红花、10克川芎、30 克黄芪、15 克当归,对于存在有阴虚症状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 克冬麦、10 克玉竹;对于存在有阳虚症状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5 克杜仲、5 克桂枝;对于存在有痰浊症状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 克胆南星、10 克半夏;将上述中药进行小火慢煎,取200 毫升药汁分早晚2 次进行口服,对患者连续治疗1 个月[2]。 1.3 疗效评定标准将《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依据,无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以及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同治疗前有所减少,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有所改善;显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同治疗前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明显改善[3]。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应用c2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E/A)、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且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冠心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痉挛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我国中医角度上讲,可将冠心病归结到“心痛”、“胸痹”的疾病范畴内,气郁血滞、痰浊侵阳、瘀滞而痛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中医补气活血法中的中药成分具有益气补血、化瘀活血、润肺祛痰、抗动脉硬化、通经利脉、健脾补气、理气止痛、止咳平喘、理气宽胸、祛风止痛的功效;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E/A)、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且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综上所述,将中医补气活血法应用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1]邓志蓉.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6(15):516-518.[2]金克荣.探讨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2,24(17):364-366.[3]丁平.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3(12):425-427.[4]徐萌.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对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3,20(10):712-713.[5]卢明龙.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4(6):427-429.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10-20T14:35:13.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陈春艳 [导读] 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患者的病情可以明显的加重,导致咳嗽、咳痰、喘憋等,称为急性加重期(AECOPD)[1]。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2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78.85%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AECOPD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化瘀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患者的病情可以明显的加重,导致咳嗽、咳痰、喘憋等,称为急性加重期(AECOPD)[1]。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治疗则多注重痰热证,以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多见。本次我们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了52例AECOPD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以及《内科学》第7版中有关AECOPD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6.3±7.3)岁;急性加重期病程1-6d,平均病程(3.4±0.5)d。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6.1±6.8)岁;急性加重期病程1-5d,平均病程(3.3±0.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比较后,具有组间的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对照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药方主要包括:葶苈子20 g,黄芪15 g,丹参、当归、桔梗、桃仁、红花、赤芍以及川芎等药物各10 g。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中医辨证进行加减:对于胸闷较重的患者加枳壳15 g,对于热盛的患者加黄芩与金银花各20 g;对于喘促比较严重的患者加款冬花、厚朴以及苦杏仁各10 g。经煎制后分装成袋,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变化。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或是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0%为临床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略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50%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的改善活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的78.85%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COPD患者存在“气虚”与“血瘀”,当COPD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则应以活血化瘀、祛痰等方法进行治疗[2]。益气活血化瘀汤中的黄芪补气升阳、补其虚损、补肺健脾;红花、桃仁、川芎、丹参以及当归等能够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桔梗可以利咽排脓、宣肺祛痰;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甘草调和诸药,起到缓急止痛、益气补中的作用[3]。本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78.85%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4.23%);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AECOPD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伟丽.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J].河南中医,2015,35(9):2177-217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1~2016.1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形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食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极大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标签:急性脑梗死;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因致残率、死亡率极高,给人们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帶来严重威胁,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应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外医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通过西药途径进行治疗,但患者若长期使用西药治病,身体机制会遭到破坏,打乱体内平衡状态,身体出现不良。因此,本文便是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行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是否具有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1~2016.1)130例,男:女=72:58,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2±3.6)岁。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65例。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患者每次服用阿司匹林0.1 g,只需每晚服用一次。若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芪当归各20 g,瓜蒌12 g,石菖蒲、丹参、川芎各15 g,半夏、茯苓、地龙各10 g,炙甘草6 g。用水煎药,每天喝两次,总量为一剂,治疗需花费四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采用《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通过的疗效评定[1],治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显著: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9%;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

2018中医执业内科学病症方速记笔试版本.doc

2018 中医执业康康笔记(文档辅助复习资料)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病证方速记(笔试版)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 (一)实证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二)虚证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一)外感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 :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 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参苓白术散、保真汤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八、肺痿 1. 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2. 虚寒:温肺益气-- 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3. 上热下寒:寒热平调,清温并用-- 麻黄升麻汤加减 4. 肾虚血瘀:纳气定喘,活血化瘀--- 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一、心悸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二、胸痹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王立忠教授临床常用验方(修改版)

河南省中医院 王立忠 王立忠(1940~),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名师传承研究室”终身导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河南省保健品协会食疗与养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立忠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本科(六年制),从事内科临床教学40余年,潜心钻研业务技术,治学严谨,博采众方,师古不泥,学验俱丰。擅治疑难杂症,精专内妇科,尤对脑病颇具研究。探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新途径,数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总结,依证立法,知常达变。在此基础上,经实践验证,总结部分验方,用之得心应手,且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现将自拟方药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1、头痛(风寒湿夹杂型) 方名:蠲痛汤: 方药组成: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细辛5g, 白芷10g,藁本10g,川芎20g,桃仁10g,红花10g 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活血通络 主治:素体湿盛,复感风寒之邪,相互夹杂,邪气稽留,阻遏清阳而见头部胀痛,或鼻塞声重,眉棱骨痛,或痛连脑后,遇风则头痛触发,往往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按:方中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细辛、白芷、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久痛入络而用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止痛。加减:若寒湿郁而化热,加葛根、蔓荆子、生石膏、野菊花。 2、失眠(肝气失和,心肾阴虚型) 方名:甘麦大枣汤加味方 方药组成: 甘草10g,生地12g,杞果12g,生白芍15g,竹茹10g, 茯神20g,桑椹20g,黑芝麻20g,合欢皮20g,枣仁30g, 百合30g,陈小麦30g,大枣8枚 功能:滋阴柔肝,养心安神 主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神失交而神志不宁。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

《中医临床护理学》作业题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共30分) 1、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咳喘胸痛,咯吐黄痰,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为: A、肺实热证 B、胃实热证 C、腑实热证 D、热入营血 E、风寒表证 2、患者壮热,不恶寒,心烦,面赤,口渴,口苦、口臭,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应选用的方剂是: A、荆防败毒饮 B、银翘散 C、白虎汤 D、麻杏石甘汤 E、清营汤 3、患者身热夜甚,心烦躁动,神昏谵语,常见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绛,脉细数。应选用的方剂是: A、荆防败毒饮 B、清营汤 C、麻杏石甘汤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 4、炎热天气,病房室温应保持在: A、18~22℃ B、20~24℃ C、22~26℃ D、24~28℃ E、26~30℃5、对于外感发热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室宜凉爽清静 B、中药汤剂宜温服 C、保持大便通畅 D、鼓励病人多喝水 E、鼓励病人多吃牛羊等食物 6、患者发热,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A、气郁发热 B、淤血发热 C、气虚发热 D、血虚发热 E、阴虚发热 7、患者发热或潮热,,热势常随着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燥烦易怒,胸胁胀闷,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其选用的方剂为: A、清骨散 B、归脾汤 C、血府逐瘀汤 D、丹栀逍遥散 E、补中益气汤 8、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发热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 A、有疫毒传播的危险 B、体温过高 C、体液不足 D、活动无耐力 E、焦虑 9、对于内伤发热,下列哪种护理是错

误的: A、气郁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 B、淤血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 C、气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 D、血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E、阴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 10、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口干,舌苔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其辨证为: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风燥伤肺 D、肝火犯肺 E、肺阴亏耗 11、对于咳嗽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于风寒袭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宜偏温暖 B、对于风热犯肺证型的咳嗽饮食宜清淡 C、对于风燥伤肺证型的咳嗽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服用 D、对于痰湿蕴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内相对湿度宜偏高 E、对于痰热郁肺证型的咳嗽温度宜偏低 12、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诊断为: A、喘证 B、哮证 C、咳嗽 D、痰饮 E、痨病 13、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辨证为: A、热哮发作期 B、寒哮发作期 C、肺虚缓解期 D、脾虚缓解期 E、肾虚缓解期 14、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其选用的方剂为: A、射干麻黄汤 B、定喘汤 C、玉屏风散 D、六君子汤 E、金匮肾气丸 15、对于哮病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B、避免尘埃和烟雾刺激 C、饮食宜清淡 D、枕头、被褥宜选用羽绒制品 E、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

最新模拟考试一试题.

石家庄市中医院模拟考试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解表药宜(服用 A、空腹 B、饭前半小时 C、饭前1小时 D、饭后1小时 2、下列哪项属于大肠息肉(气滞血瘀证的舌质特征( A、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 B、舌质偏红 C、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D、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3、混合痔(风伤肠络证的舌质特征( A、舌质红 B、舌质白 C、舌质紫 D、舌质黑

4、药浴时间不宜过长,以--分钟为宜。( A、10~15 B、15~20 C、20~25 D、20~30 5、耳穴埋豆评估耳部皮肤情况,除(部位外禁用。 A、炎症 B、破溃 C、冻伤 D、耳廓 6、章门正确取穴位置(。 A、在第11肋游离端下方 B、在第11肋游离端上方。 C、在第12肋游离端下方 D、在第11肋游离端左方。 7、臁疮患者伴有发热患者可以用下那种中药泡水喝(。 A 、菊花 B、蒲公英 C、鱼腥草 D、板蓝根 8、下列那项是胃癌(热毒证常见证候(。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B、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C、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D、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9、口眼歪斜患者的症候施护( A、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B、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C、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D、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10、以下不属于呕吐患者脾胃虚弱证候的( A、呕吐清水,胃脘隐痛,或脘腹满闷 B、纳谷不振,神疲乏力 C、大便秘结 D、舌淡红,苔薄白。 11、中药湿敷药液的温度为( A、 25-30℃ B、30-35℃ C、 35-40℃ D 、20- 25℃ 12、皮肤黏膜出血治疗或穿刺局部应按压多长时间以避免出血( A、5分钟

中 风--名医屡效方

中风--名医屡效方 中风先兆——清脑通络汤(张学文方)(组成)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效主治)清脑降压,活血通络。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方解)草决明、菊花清肝脑之热,水蛭、赤芍、川芎、山楂、丹参化心脑之瘀,磁石平肝阳之亢,川牛膝补肝肾之虚,地龙、豨莶草通络降压,且草决明和山楂可以降血脂,以软化血管。(加减)肝肾不足加山茱萸、杜仲、桑寄生,语言迟钝者加胆南星、菖蒲、郁金、天竺黄,胸闷胸痛者加瓜蒌、薤白、三七;肢体不利者加鸡血藤、威灵仙。(按语)清脑通络汤是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针对临床常见的中风先兆症(俗称小中风)的经验方。高血压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早期以头昏眩晕、肢麻舌麻、血压升高或上下波动、血脂增高等为主要特征。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早期病机肝热血瘀拟定的清脑通络汤,应用于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高冠

心”是临床常见疾病,此方加上瓜蒌、薤白、三七等,也可以运用于既有高血压又有冠心病的患者。(方源)《疑难病证治》中风——复脑愈风汤(高辉远方)(组成)生黄芪20g,赤芍、防风、当归、川芎、地龙、红花、石菖蒲、远志各10g,络石藤15g,胆南星8g,全蝎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功效主治)益气活血,祛风化痰。用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痿不用,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淡暗、苔薄白,脉虚弱,证属气虚血滞,痰瘀阻络者。(方解)本方为王清任黄芪赤风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而起废痿,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气虚而致血瘀,风痰留阻经络,形成本虚标实,单补气则血瘀不祛,风痰难除。所以辅以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以和营活血化瘀,全蝎、胆南星以祛除风痰;石菖蒲、远志芳香辛烈,则为化痰开窍之上品,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走而不守,上行头顶,能使化痰祛瘀,诸药直达病所;地龙、防风、络石藤以祛风通络行滞,以利于恢复上下肢体之功能。全方补气化瘀,祛痰通络,清脑活肢,其风乃愈,故名曰复脑愈风汤。(加减)若口眼歪斜加僵蚕、白附子、羌活;血压偏高者减黄芪量,再加钩藤、菊花、珍珠母;病肢浮肿加薏苡仁、连皮茯苓、防己;肢体强痉屈伸不利者加木瓜、白芍、桑枝;下肢瘫软无力者加牛膝、狗脊、续断;病情偏寒者加

最新中医护理知识考试题汇总

2011年中医护理知识 考试题

2011年中医护理知识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A型题: 1.感冒的病机为: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E肺体胀满,不能敛降 2.某患者喘咳日久,动则气喘尤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腰酸肢冷,汗出心悸,苔腻,脉沉弱。此属何病症? A肾虚喘症 B肺虚喘症 C痰浊阻肺型喘症 D表寒里热型喘症 E肺气郁闭型喘症 3.内伤发热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发热缓慢 B发热病程较长 C其热时作时止或者定时,且多手足心热 D发热而不恶寒,或感到怯冷,但得衣被则减 E发热时常伴有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 4.消渴的病理有标本之分,具体是指: A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B燥热为本,阴虚为标 C津伤为本,湿热为标 D津伤为本,痰饮为标 E脾虚为本,胃火为标 5.痛痹的治法应为: 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C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D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E祛风除湿,疏利经络 6.小便热涩刺痛,尿色紫红,夹有血块,苔黄,脉滑数,应诊断为: A尿血 B气淋 C血淋 D癃闭 E膏淋 7.呕吐的病位在: A胃 B咽 C食道 D肠

E肾 8.下列哪项对鉴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无明显意义:A起病的缓急 B感邪的不同 C病程的长短 D属虚属实的不同 E咳嗽的多少 9.下列哪项不属于阴虚火旺型心悸的主证? A心悸不宁 B头晕目眩 C心烦少寐 D下肢浮肿 E腰酸耳鸣 10.癃闭的主证无: A排尿困难 B小便闭塞不通 C尿量正常 D小腹胀痛 E小便点滴不畅 11.下列哪项不是癫狂病的主证: A语无伦次 B躁妄打骂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