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内各种生物造成危害及危害程度较大的有害生物活动。

由于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障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防治森林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态措施通过加强森林的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的抗病虫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障了自然界内脉络的平衡,因此,提高森林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保护森林中的重要物种,如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生物来实现。

二、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一种技术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物理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例如,可以使用人工降雨或浇水降温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这可以帮助减少疫情的发展,以便控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也可以使用光线、电击和冷却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三、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选用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和控制各种有害生物。

但是,使用化学药品的时候,必须谨慎,以防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控制是一种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利用其他昆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的数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损害。

五、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和动态措施的综合应用,来控制和治疗森林病虫害。

技术措施包括剪枝、修剪、喷洒化学讲座等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喷洒药剂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也可以剪枝来切除有害部分,或者使用修剪来减少动植物的群体数量。

六、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一种防止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保护和控制森林内的物种,细心关注森林的生态系统平衡,以及监测病虫害的不同阶段。

通过不断进展,加强病虫害监测和研究,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以让生态系统得到维护,同时也要保障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之一。

它们能够大量繁殖,危害森
林的生长和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细致的病虫害监测。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期观察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监测工作要重点关注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物理防治,即通过剪除
病虫害感染的植物部分来控制其传播。

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引入天敌或寄生虫
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化学防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对森
林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向公众普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以及防
治措施,可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参与度。

也需要通过培训专业人员和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水平。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由于森林病虫害常常具有跨区域性、跨界
性的特点,各方面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森林管理单位和农民
等应当共同参与,加强信息共享、合作研究和资源整合,共同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细致
的监测、有效的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和合作协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森林病虫害的威胁,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

良好的森林健康状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和推进森林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森林的病虫害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森林管理人员的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来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探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首先,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是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关键。

综合管理包括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网络、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植物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推行森林生态恢复计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可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增强森林抵抗力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以天敌、寄生菌、寄生性昆虫、真菌等生物为代表的有机的、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这些有益生物能够繁殖并与病虫害共同生存,在获得食物的同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这种方法具有可持续性、环境友好和安全性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种植耐病虫害的树种种植耐病虫害的树种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一种有效措施。

通过选育、培植和推广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和抵御病虫害的树种,森林管理者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同时,选择种植树种时应该考虑生态适应性、抗性、繁殖力、木材品质等因素。

在种植树种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最终达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四、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化学药剂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增加操作人员防护意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并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来确保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此外,化学药剂不能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更多地应该采用其他无害化的防治方法。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意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

采取有效的宣传方法来普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和自我防御意识,增强整个社会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能力。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病虫害威胁。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森林病虫害是指影响森林健康和生长的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和昆虫等生物因素。

它们通过侵害森林树木、破坏叶片和标本,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灾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病害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大面积的枯死,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病虫害还会引发树木的衰老和凋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病虫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造成重大损失。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定期的森林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及时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也要加强对植物疾病的研究和防治。

通过对森林病害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深入了解森林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病害防治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病害预防和控制。

强调对有害昆虫的生态调控。

以培育优势天敌、提升生物防治能力为主,有效控制有害昆虫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对森林环境的污染。

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和制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和监督,提升全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了解了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之后,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科学地选择防治方法,合理地使用农药和杀虫剂,保证防治效果的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论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论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才能做好。

当前,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森防战线广阔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森防根底设施建立速度明显的加快, 目的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 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进步, 其整体抗灾减灾才能大大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形势不容乐观。

各行各业要从就森林病虫害工作工作现状入手,分析^p 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讨论森林病虫害解决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重点国家之一,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大约有80 多种。

其中, 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华山松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板栗疫病、柏肤小蠹、建庄油松梢小蠹、, 杨树蛀干类的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 食叶性的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松毛虫、刺槐尺蠖、松树叶蜂、白杨叶甲,柳叶蜂、蓝目天蛾、柳毒蛾、银杏大蚕蛾、春尺蠖、核桃举肢蛾、板栗雪片象、柿举肢蛾、枣红腊蚧、板栗实象、花椒绵粉蚧、杏仁蜂、____龟腊蚧、花椒窄吉丁、松针蚧、桃小食心虫、中华松梢蚧、竹节虫、草履蚧等虫害, 以及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杨树褐斑病、松瘤锈病、松落针病、侧柏叶枯病、山茱萸病害、泡桐丛枝病等森林病害为常见与多发的森林病虫害。

在林业建立过程中, 我们始终把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作为生态平安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过程中中, 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安康的根本工作方针, 认真落实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紧紧围绕我省林业开展大局, 不断强化森防目的管理,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除治工作, 积极不断推进森林安康。

实在加大对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杨树病虫害等重大生物灾害的工程治理力度, 进一步严格防范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有效保护森林资, 稳固林业建立成果。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论文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论文

浅议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摘要】本文为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主要探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为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主要探讨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2.1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

自 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

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

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人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病虫杂草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人的。

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森林作为地球的肺,不仅能够稳定气候,保护水土,还能够为人类提供珍贵的木材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给森林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森林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要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首先就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只有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才能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

监测预警主要包括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种类、分布范围等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传播途径等,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科学研究,对于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至关重要。

三、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森林自然抵抗力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增加森林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增强森林自然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综合防治是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对森林病虫害实行多管齐下的防治措施。

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还可以采用围堵、割除、疏伐、灭根、深翻、晒曝等方法,加大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达到一种自然平衡的目的。

生物防治的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寄生、捕食或病原微生物等方法,利用天敌和寄生或捕食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火灾会对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森林发生大面积火灾,不仅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还会给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条件。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对于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森林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威胁。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1.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能够调节气候、维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

病虫害的肆虐会影响到森林的生态平衡,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因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2.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的重要财富,不仅提供了木材、竹材等重要的工业原料,还对人类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维护生态平衡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1.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效不佳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威胁,给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病虫害的肆虐。

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突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模式,导致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较低。

三、应对策略1.完善管理体系2.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科学研究,探索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4.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装备,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通过促进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它不仅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

本文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谈几点粗浅意见。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0.前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目前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它不仅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

本文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谈几点粗浅意见。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1树干涂白法
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

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

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

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

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米—1.5米处为宜。

1.2农药埋施法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

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

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

且药效持久。

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

方法是: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

每坑内放50克—80克呋喃丹后。

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

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

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1.3树干注药法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

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

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

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

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

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

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

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

注药方法:采取先钻孑l 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10
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

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

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

注药量:应根据树木大小确定。

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

每株注药6毫升—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4毫升。

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

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1.4树干涂胶法
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为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

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

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使用方法:一是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二是先用1.5厘米—2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一圈。

然后将粘虫胶均匀的涂在上面。

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以防杂草搭桥,产生离体,使害虫摆脱粘胶逃离。

1.5树干疗伤法
因树木病、虫、冻、日灼、修剪、风雹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园林树木干枝及苗木伤口,往往是病虫的侵入口。

对伤口及时治疗,促
进伤口愈合,尽快地恢复树势,是防止病虫侵入的有效方法。

去除枯死干枝。

对已经枯死的苗干及树枝。

要从伤折处附近锯平或剪除。

对于轻伤枝、发生抽条的枝干,在死活界限分明处切除,切口要光滑并涂保护剂或涂蜡,以利伤口愈合。

刮除腐烂树皮。

用快刀及时刮净病部树皮,涂刷75%的酒精或1%一3%的高锰酸钾液消毒,然后涂蜡或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被大风吹裂或折伤的枝干,可把裂伤较轻的半劈裂枝干伤口消毒处理后吊起或支起。

用绳或铁丝捆紧,使伤口密合无缝,半年愈合复原后便可解绑。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2.1推广应用先进防治技术
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技术,营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森林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森林要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入手,协调运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营林措施和局部使用化学农药等各种先进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要积极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测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2.2依法防治森林病虫害
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制度,对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责令其限期除治。

森林
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格履行检疫执法职能,搞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要定期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及时发布检疫对象名单,划定疫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3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建设,对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特种用途林等公益林,以及发生大面积爆发性或危险性病虫害的森林,所需防治病虫害资金政府要予以适当扶持。

政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等财政专项投入,应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林业主管部门应将育林基金按不低于当年实际支出3%的比例,安排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事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艳霞.浅谈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工作[j].陕西林
业.2011.04.
[2]陶泽国.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