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绪言课教案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与化学实验中的思维训练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与化学实验中的思维训练高一第一节化学课目的是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教学目的:(一)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三)体验性学习目标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一)实验用品(二)教学用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
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
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特点和实验方法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特点和实验方法四、教学难点1. 化学的特点和实验方法2.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的特点和实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铁的生锈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
3. 教师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例,如洗发水、化肥、药品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化学原理。
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教师演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氧气制备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法和观察能力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疗、环保等方面。
2. 每组选出一个主题,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掌握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
(3)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体验化学的魅力。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人类福祉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及其变化。
2. 化学的特点(1)实验性:化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等方法探究物质及其变化。
(2)实用性: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发展性:化学不断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新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生产、科技等情境,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实际应用。
3.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概念,明确化学的研究范围。
3. 探讨化学的特点:通过举例说明化学的实验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4. 展示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际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化学在身边的作用。
初中化学《绪言》教案

初中化学《绪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4.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三、知识拓展(10分钟)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化学实验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如如何准确测量液体体积,如何使用酒精灯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教案

初三化学绪言教案【化学绪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通过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打开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物质?请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化学的存在?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图表和文字形式,让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发现和人物,如古代四大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的发现和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化学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2. 示范实验:比如,让学生加入醋酸到碳酸钠中,观察反应后产生的气体。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4. 提问: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产生了什么新物质?5.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对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为什么化学实验很重要?四、总结(10分钟)1. 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化学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五、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关注化学的发展动态,提醒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化学的世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化学实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实验中发现了化学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
初中化学 绪言教案

初中化学绪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 初步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进行判断。
3. 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
2. PPT或黑板。
3.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教学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a.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化学的研究领域,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
b. 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即新物质的生成。
c.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如燃烧、溶解等。
2. 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a. 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如形状、状态的变化。
b. 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如新物质的生成。
c.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3. 教学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a. 讲解化学学习的目的,如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等。
b. 讲解化学学习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
三、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观察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化学绪言备课教案

初中化学绪言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化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品、教学参考资料等。
2.学生准备:参与讨论、积极思考、认真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对象。
二、引入新知(10分钟)
教师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知识巩固(10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备课教案范本结束。
初中化学绪言的教案

教案:初中化学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 收集相关的化学知识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的生锈、火的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和疑问。
二、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0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教师解释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和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5分钟)1. 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如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四、学习化学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药物的研发、食品的防腐等,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学习化学的看法和期望。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化学定义、研究对象和变化特征的理解。
2. 教师展望化学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3. 学生表现出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绪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
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