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写作背景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2.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学习生字:亦、抹、宜3.交流识字技巧。
减一减:迹-辶=亦谊-讠=宜多音字:抹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饮,左右结构,衣补旁。
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衤”的横撇与竖笔相接于横中线。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1.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能够;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
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
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很多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西湖的美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知道苏州和杭州都有什么美景引人入胜吗?是的,苏州有园林,杭州有西湖。
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吗?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对西湖充满了向往,那今天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欣赏西湖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
齐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初晴后雨是指天气变化,初晴的天气和下过雨的天气;饮是指饮酒聊天;地点是湖上,指西湖。
2.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示范读,注意圈画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
明确:潋滟亦宜3.齐读诗歌。
4.指名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自读诗歌,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变化。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明确: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也有着奇妙的色彩。
提问:你从哪个词能够知道晴天的西湖是波光粼粼的呢?明确:潋滟(由潋滟我们还可以想到荡漾、波光闪闪、波光闪动等词语)2.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美景吧。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并带有感情齐读前两句。
4.诗歌的后两句又是如何描写西湖的美的呢?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将西湖比作了西施,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那么的适合。
(出示西施的小资料,体会西湖的美。
)提问:这句话是在赞美西湖还是西施呢?明确:看似在赞美西施,实际上在赞美西湖的美,无论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都是那么的适合。
总结:诗人看到了西湖浓妆淡抹的美,领略了西湖美景的奇妙。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试讲版逐字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试讲版逐字稿一、互动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它很美,老师先问问大家,你们去过杭州西湖吗?不少同学举起了小手,看来很多同学已经领略过它的美了呀。
那你们能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吗?好,你来说。
你是前不久去的西湖,春天天气刚刚回温,阳光落在西湖的水面上闪着银光,因此你特别喜欢黄昏时的西湖。
你描述得真美,老师彷佛也能想象西湖上泛起的点点银光呢。
你也来说说?你是在下雨天和妈妈一起去的,你记忆最深刻的是断桥,因为在烟雨中,那座桥隐隐约约,真的像是断了一截,果然名不虚传;你想分享一下西湖的雷峰塔?你甚至想去塔里看看是不是真的锁着白娘娘,你想把她救出来。
你真是善良的好孩子。
你也想说说?好。
虽然你没看过西湖,也没去过西湖,但是你一直都知道这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西湖在你的想象里也是非常美丽的。
师: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我们今天就一起通过这篇古诗来一起领略一下晴天和雨中的西湖美景吧。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师:这里的湖指的就是西湖。
那谁能说说这首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好,你来。
你的理解能力可真好。
诗人乘船在西湖上赏玩,而天色由最开始的晴空万里,到后来下起了绵绵细雨,西湖在这两种不同天气时的景色。
接下来,谁能来说一说本诗的作者苏轼呢?你来试试?同桌再来补充一点?很好,你们合作得很完美,老师也帮你们补充了一点信息,大家请看老师的课件。
这就是苏轼,也叫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并称“三苏”。
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非常喜欢西湖,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时写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这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吧。
师:好,同学们声音很洪亮,不过古诗的朗读还需要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来,现在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画出节奏。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谁想来读一读?请你来试试。
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板书:晴雨三、初读诗句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2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诗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看生字,读一读
亦抹宜
生字都读对了吗
亦 yì 抹mǒ 宜 yí
会写字详解
•饮 • 总笔画数:7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拼音:yǐn • 组词:饮酒 • 易错提示:不要写得左右不匀称。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课后研讨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老 师的积极参与,希望您能批 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 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 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 建,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会写字详解
•初 • 总笔画数:7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拼音:chū • 组词:月初 • 易错提示:不要写得左右不匀称。
我会读词语
饮酒 月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 方:_____ 空蒙: _____ 西子: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PPT优秀课件

五、说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法: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 (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 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 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 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 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 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 ,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3.交流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4.训练学生熟读成诵(给足2分钟时间),交流背诵训练(达到当堂训练、集体训练) 这样的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概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交际 能力和训练记忆力,又达到集体训练和当堂训练的目的。) (四)、美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景美情更美。 (1)、教师再度示范读,以有效指导朗读。 (2)、学生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导 学生的朗读,增强读的效果和能力。)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大文豪、书画家、诗人苏轼,仅仅用了28个汉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景 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正体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的魅力——简约精妙,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作者赞美西 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可见他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是很强的。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积累 语言,运用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初步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欣赏古诗的愿望。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的学生,有一定学习古诗的基础。
能在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古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对比学习,欣赏古诗之美。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西湖美
1、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景色中西湖之美让人心醉。
咱们跟着图片走进西湖的旖旎风光。
(播放西湖十景)
2、欣赏不同作家笔下的西湖。
活动2【讲授】初探题意
1、你如何理解诗题?
2、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的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节奏。
3、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
活动3【讲授】感受晴雨西湖
1、现在请大家再小声地读四行诗句,看看那些诗行写晴天景色,哪些诗行写雨天景色。
2、(出示图片)看这幅图,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
3、潋滟,请跟老师学写。
4、继续想象,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西湖边和朋友一块儿喝酒,除了看到水面泛着金光,还会看到怎样美好的景象。
句式:
西湖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样子
西湖的()在阳光的照射下——————————————————
西湖的()阳光的照射下————————————————————
5、小结:这就是古诗所呈现出的画面美。
这就是文字给我们带来的画面美。
6、诗人用词多么准确啊,一个“好”道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
晴代表的是晴天。
那么,“方”是换么意思呢?
7、同学们能给“方”换个词吗?
8、如此美景,真叫一个好,于是,苏轼挥笔写下(一咏三叹,指导朗读)
9、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0、“山色空蒙”只让西湖变得朦朦胧胧了吗?究竟还给景物带来了让人惊喜的变化呢?(出示图片)看看插图,它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好帮手呀!
11、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西湖这一晴一雨的变化,谁来读读。
12、小结: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短短的两句诗朗朗上口为我们呈现出了两幅奇妙的画卷,这就是古诗带给我们的画面美、韵律美。
活动4【活动】体会别样雨景
1、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这是什么样的雨?留给你的印象是?
3、同一个诗人,同一个地点,同样在写雨,却营造出了不一样的意境。
活动5【讲授】感悟传神比喻
1、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像?(西施)
2、介绍西施
3、西湖和西施有什么相似性?
小结:在苏轼的眼中晴雨西湖娇媚含羞,就像美女西施一样美。
4、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生想象)
活动6【活动】体会景之美,诗之美
1、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结束今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