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一、前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 环保意识不足尽管近年来环保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开展,但仍有很多人对环保知识缺乏了解或者没有形成环保意识。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视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有些居民为了方便或者省钱,随意扔垃圾或者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2.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只关注自身利益,并不愿意承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关法规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但是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而言,罚款并不能真正起到惩戒作用。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

3.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来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或者增加财政收入,对违法企业进行包庇或者纵容;有些企业通过行贿等手段来规避法律责任。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4. 生态文明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推进,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只关注眼前利益,并没有制定长期规划。

这样会导致短视行为和短期行动成为主流,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长期规划机制,并加强对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三、建议和意见1. 加强环保教育加强环保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学校、社区、媒体等,在不同的人群中普及环保知识。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

可以通过提高罚款标准、实行排污权交易等方式来实现。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方面。

工业污染工业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

大量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方面。

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过度造成了农田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分类处理,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

工业排放中的煤烟、尘埃和二氧化硫等物质,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问题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森林覆盖率下降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我国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

这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这不仅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威胁到了许多湿地生物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捕捞等原因,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问题三:环境治理手段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环境治理手段仍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经由单纯依赖逐渐走向索取破坏,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

生态问题的凸显同时制约了人类的进步,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现状,找出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前言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密切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1]我国在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工业有害物质排放,资源过度开发,农业化肥及除虫药剂大量使用,生活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等,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失衡,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生态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要实现“中国梦”[2],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完善国家的规章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指导思想之一。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3]。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1、生态环境意识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钱利益至上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甚至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现阶段,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急需改善大气污染等现象,在设置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及时改进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核查力度,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加速生态环境的改善进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借助优质的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通过找出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的问题与不足,在有效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时,以最严格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问题;应对策略引言: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面向人、自然、社会等主体,遵循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注重对物质、精神等发展成果的融合。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的提出,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应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设置清晰、明确的建设目标,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目标和任务(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应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当下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促进资源利用率随之提升。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持续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的首要战略任务,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使该类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

自2015年起,国务院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并且能够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性问题,提出了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目标[1]。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自2015年起,国务院所出具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社会建设,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布局,经济的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完整版毕业论文】从思维方式上讨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从思维方式上讨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生态文明的建设被提上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议程。

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的层面讨论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技术理性指导下的发展方式忽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异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导致环境的恶化与生态危机的爆发。

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发展经济。

最后,基于本文的内容,讨论了中国经济建设与环境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冲突;中国是否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目录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1.1生态文明问题的提出 (2)1.2 中国的环境状况 (2)二.生态危机出现的思维层面的原因与出路 (5)2.1概述 (5)2.2近代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 (5)2.3 技术理性指导下的发展逻辑 (6)2.4 技术理性异化带来的问题 (7)2.5 生态危机的出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8)三.问题的讨论与总结 (9)3.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冲突? (9)3.2 我们是否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10)3.3 总结 (11)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1生态文明问题的提出在工业文明发展的三百多年间,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诸多问题。

1972 年全球召开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 世纪议程》。

至此,国际社会达成了以下共识:资源是有限的,增长不等于发展;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必须彻底清除“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根本转变。

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却是依靠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完成的,其结果可想而知,我国的资源环境开始呈现出严重的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了公众的健康,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1. 问题分析1.1 资源浪费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源浪费:许多行业和个人在使用能源时缺乏节约意识,导致能源的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水资源浪费: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例如农业灌溉的浪费现象。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浪费:大量的土地被不合理地用于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减少等问题。

1.2 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等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2. 建议和意见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能源节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2.2 推进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治理水体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推广可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防止土壤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2.3 加强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论文题目: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授课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危机逼近,生态文明重建迫在眉睫。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中国梦。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启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奇迹般地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事件频发发生。

如何将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转换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视野下的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课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的三级结构,却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近十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处于多种环境问题并存的环境转型期,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和风险都将是深远的。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一)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从建国初期的150万平方公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

略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略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略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略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略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兴起的现代文明形态意味着人类同自然的关系不再是这个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和谐共荣。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法制建设和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既涉及经济因素,也涉及观念和制度等因素。

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加快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根深蒂固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样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观存在缺陷,也一再倡导与绿色文明相匹配的现代发展观,可这并没有完全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在经济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还是会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发展。

2.公民生态意识淡薄公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生态文明的意识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传统发展观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造成我国公民整体生态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现代传媒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重大环境问题的披露,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后果的严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in China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多项指标超额完成。

然而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和污染,我国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期盼在国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道阻且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民众没有普遍建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破坏严重、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尚不健全等等。

因此,我们应在精神、制度和技术支撑等方面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真正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received rapid economic andsocial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ignoring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2012,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formally p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national five-year plan, hoping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 conforming to nature and protecting nature in China, and endeavoring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d achiev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form will take a long time, because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 people do not generally establish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do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are not yet sound and so on. Therefore, we should continuousl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aspects of spirit, system and technical support so as to bala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原本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各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对自然资源的无情掠夺和肆意污染同时也导致了大面积的环境破坏现象,当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便是典型的案例。

经济迅猛发展中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3以上;全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大量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全国旱涝灾害频发,每年近4亿亩农田收到影响;全国雾霾天气频发,呼吸道疾病所患人群不断增加……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严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享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我们应不断反思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种种问题,求索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为建设“青山绿水”而奋斗,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的不尊重和不关注,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统一。

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思想应用到指导社会发展中去,包含三个重要内容: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较高的环保意识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加强对大自然的道德责任感,形成集体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还要求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观,从源头上预防工业对环境的破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社会形成良好的监管和运行,对环境不利的经济行为进行限制和整治,保护好生态自然资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有益尝试。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1. 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缺失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承认人的价值,又承认自然万物的价值,使民众培养这一价值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然而在当今中国,这一观点只在思想先进人士群体身上体现地比较充分,广大民众尚未看清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大幅发展,人民内心深处被压抑已久的物质欲望被释放,人们疯狂无节制的追求财富,无暇顾及生态破坏与否。

如今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已有目共睹,人民的环保意识被唤醒了一些,但人们关注的是与自身日常生活利害相关的环境问题,是停留在非常表层的功利层面的。

因为我国还没有达到普遍小康的经济层次,民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很容易被眼前的其他利益欲求所取代和置换,工厂常常以不想增加成本为由拒绝引进废物处理设备,居民心中还没有广泛形成垃圾分类和避免浪费等基本环保意识。

民众的生态意识水平普遍低下,使得精神层次的生态文明观很难在我国自发形成。

西方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所以积累出的环境教育、生态哲学等环保经验得以流传进国内,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西方不熟悉的话语体系、没有切身体会的经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都阻碍了外国成熟的生态文化理念进入我国民众心里去。

2.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制约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生产方式主要是高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道路,结构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能源来源依然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发展难免造成对资源的过度掠夺。

消耗资源的同时,化肥、农药和工农废弃物也严重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城市化中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商品以及许多基础产业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难以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大量社会生产。

但“先污染后治理”这种西方国家的老路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污染物排放量全球第一,工业化城镇化增加速度很快,人口和企业布局密集,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含量很高,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能一味指靠发展起来后的环境修复。

其次,人民的消费水平已较建国初期有了飞跃的提升,新时期民众已抛弃勤俭朴素的价值观,奉行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人们对于物质财富额追求已经威胁到生态平衡和其他物种的生存繁衍。

这不仅是因为上文提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缺失,也是因为当今国内绿色商品不够丰富、环保意识普及力度不够,人民可以选择的绿色生活途径有限。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对大陆的冲击,激励引导人们超出“自然生理需要”尽情享乐,让民众的心灵受到了资本主义的蛊惑,民众对消费物质的贪欲增加,淡忘了中国朴素自然的生活理念。

3.生态文明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民主和法制的保障。

中国虽有40余部环境法律法规,但由于制定和实施的各项问题,这些法律还不能完全保护人民的环境权益。

首先,环保局等机构的设置欠科学,环保机构碎片化严重,难以形成各部门有效的合并力量。

其次,地方政府采取不科学的评估制度体系,过分强调GDP增长量,忽视资源和环境成本,将环境污染问题留给他的继任者和大多数当地普通老百姓。

第三,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公民不能普遍地参与国家环境管理,不能有效地行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督、检举和控告权利,政府在环境保护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第四,市场机制作用减弱。

环境管理上忽视了经济手段的应用,过分依赖行政手段。

由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越来越间接,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可能会失效,一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执行其职责的能力不断被削弱。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使民众产生根深蒂固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自觉自愿地爱护环境、克制浪费、减轻污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首先,我们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道家、儒家都有相关语录进行宣讲。

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将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成果进行整合、创新,以民众熟悉的方式去宣传,让民众真正理解、接受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