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金属章节计算题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计算题总结

初三化学计算题总结

1.(崇文)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35.035.035.035.0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求:(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门头沟)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Na2CO3+CaCl2= CaCO3↓+2NaCl(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怀柔)某品牌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标明:碳酸钠≥96%。

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请你据此分析计算:(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1900t 含Fe 2O 364%的赤铁矿石,则理论上日产含杂质5%的铁的质量为_____t .(计算过程不必写出,只需填写结果答案即可)答案:【解析】【详解】设1900t 这种矿石,可炼出生铁质量为x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纯Fe2O3质量=1900t×64%=1216t 纯Fe 质量=x•(1﹣5%)=x•95%,解得x =896解析:【解析】【详解】设1900t 这种矿石,可炼出生铁质量为x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纯Fe 2O 3质量=1900t ×64%=1216t 纯Fe 质量=x •(1﹣5%)=x •95%232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16t x 95%⨯高温1601121216t x 95%=⨯ ,解得x =896t 答: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5%的生铁的质量是896t 。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2.请你参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计算。

(1)要将100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稀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__g 。

(2)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使得到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将一定质量的CO 2通入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最多能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g 。

答案:偏小 26.5【解析】(1)根据溶液配制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解答;(2)根据用量筒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都会造成读数不准确解答;(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偏小 26.5【解析】(1)根据溶液配制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解答;(2)根据用量筒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都会造成读数不准确解答;(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3FeCl 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3FeCl 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22Cu 2FeCl 2FeCl C l =uC ++,32Fe 2FeCl 3FeCl +=。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3FeCl 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2FeCl ,固体一定含铜B .溶液中一定含2FeCl ,固体一定是铁和铜C .溶液中一定含3FeCl ,固体一定是铁和铜D .溶液中一定含2FeCl 、2CuCl ,固体一定含铜【答案】A【解析】【详解】A .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铁首先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只有铁反应完,铜才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CuCl 2,因此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则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Cl 2,烧杯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 Cu ,故A 正确;B .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铁首先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只有铁反应完,铜才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CuCl 2,因此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则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Cl 2,烧杯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 Cu ,不一定含有铁,故B 错误;C .烧杯仍有少量固体,而铁和铜都能够与三价铁离子反应,所以不可能有三价铁离子,故C 错误;D .如果铁过量,则溶液中只有氯化亚铁,不会有氯化铜,故D 错误。

故选:A 。

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原氧化铁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CO 2气体生成B .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粉C .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为CO 2气体质量D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C【解析】【详解】A 、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选项A 正确;B 、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选项B 正确;C 、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小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选项C 不正确;D 、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选项D 正确; 故选:C 。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 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Zn 和FeB .Fe 和MgC .Zn 和MgD .Al 和Cu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22g 56g 56÷=;需要金属锌的质量=22g 65g 65÷=;需要金属镁的质量=22g 24g 24÷=;需要金属铝的质量=32g 18g 27÷=;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 g 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 和Mg 、Fe 和Mg 、Al 和Cu 等的组合,而Zn 和Fe 、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点睛】 利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金属化合价氢气质量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生成2g 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l2g 氢气,推断出两种金属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2.有X 、Y 、Z 三种金属,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 、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 与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 表面有银析出,而Y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A .X Y ZB .X Z YC .Z Y XD .Y Z X【答案】B【解析】有X 、Y 、Z 三种金属,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 、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 B.Al2O3 C.NO2 D.P2O5【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他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C、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氮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D、P2O5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磷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滤渣一定有Fe粉B.滤渣一定有Cu粉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于铁位于银和铜的前面,故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向反应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铁过量,即铁已经把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故滤渣的成分是银、铜、铁,滤液的成分是硝酸亚铁。

故选D。

3.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Zn、Ag、CuSO4溶液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 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物,故无法测定铜与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铜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铜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4.下列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D.用铝合金能制作门窗框架【答案】D【解析】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是利用铁能将位于其后的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利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C、用金、银制首饰是利用这两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其密度小、易于加工等性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

专题7 金属全题型总结(教师版)-2020化学《满分中考·重难点题型》精准练(九上)

专题7 金属全题型总结(教师版)-2020化学《满分中考·重难点题型》精准练(九上)

专题7金属全题型总结出题方向根据金属活动性及金属量的多少对产物是否剩余及质量进行计算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计算根据合金的相对质量进行金属组成成分的推断根据合金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的量进行合金成分的推断根据金属冶炼原理进行简单方程式的计算一、通过金属相对质量算氢气及金属的相对质量(不出难题)1.(最小公倍数法)W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ag氢气,W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bg氢气,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由于稀硫酸、稀盐酸过量,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由金属的质量决定,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知每65g锌反应生成2g氢气,设铁和锌的质量都是56*65,则铁能产生65分子氢气,而锌是56分子。

所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即a>b;故选项为:A。

2.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A.Ag B.Mg C.Fe D.Zn【答案】B【解析】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克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56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g氢气.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克氢气.所以镁放出的氢气最多。

3.(多选)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C.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的质量比为23∶24∶65D.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的原子个数比为2∶1∶1【答案】AD【解析】由图象中的数据,1.2g镁会生成0.1g氢气,3.25g锌会生成0.1g氢气,4.6g的钠会生成0.2g的氢气,所以A.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正确;B.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Zn>Na>Mg,故错误;C.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46:24:65,故错误;D.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46g24g65g 232465::=2:1:1,故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Ag、CuSO4溶液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C、分别把Fe、Ag放入CuSO4溶液,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C。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滤渣一定有Fe粉B.滤渣一定有Cu粉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于铁位于银和铜的前面,故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向反应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铁过量,即铁已经把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故滤渣的成分是银、铜、铁,滤液的成分是硝酸亚铁。

故选D。

3.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 ②Y+2ZNO3=Y(NO3)2+2Z 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A.Fe Cu Ag B.Cu Hg Ag C.Mg Zn Fe D.Fe Ag Cu【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说明了活动性X>氢;②Y+2ZNO3=Y(NO3)2+2Z,说明了活动性Y>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了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Z。

A、Fe、Cu、Ag,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Cu、Hg、Ag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Mg、Zn、Fe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D、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Fe、Ag、Cu应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2.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1. 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

⑴K、Na、NH4、NO3盐全溶;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单独与氧气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Au、Ag等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1.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2.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

(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3.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4例:某高炉用含三氧化二铁80%(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冶炼出含杂质2%(质量分数)的生铁。

(1)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该高炉用700吨这种赤铁矿可冶炼出多少吨铁。

5例:将10g钢铁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得到0.2g二氧化碳.求此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它是钢还是生铁?
6例: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碳酸亚铁。

这些成分各一吨,含铁最多的是( )
A三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酸亚铁
D.一样多
7例: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8例: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9例:向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无变化。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C.滤液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10例: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Cu、Al、Ca或Mg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5.6 g这样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0.2 g,则该铁块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
A.Cu
B.Mg
C.Al
D.Ca 11例:欲测定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前实验后
玻管+粉末重41.46克39.54克
洗气瓶+石灰水202.50克207.78克
其中玻管重34.50克
(1)试通过计算推测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装置(1)与(4)的作用。

12例:为了测定某铜一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 25 25 50
所用硫酸的质量/g 120 160 10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1)试计算该银一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的稀硫酸的质量比是多少时,表示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3例:有一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份为Fe2O3)质量为16g,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0.4gH2。

试计算未生锈前铁片的质量为多少?
14例:19.(2010·山东泰安)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

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

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Z_X_X_K]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 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__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