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
“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

摘要:该文通过“稻鸭共育”对水稻田病虫草害影响的调查,分析了“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的控制及害虫天敌的保护作用,并对“稻鸭共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稻鸭共育”;水稻;病害虫;杂草;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37-03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模式利用鸭子在稻田中穿行觅食活动,取食杂草、捕捉害虫、抑制病菌,从而促进了水稻健壮生长。为摸清“稻鸭共育”对稻田的控虫、抑病作用,探讨农业节本增效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推广的新路子,本文通过对“稻鸭共育”与普通水稻大田的杂草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找出稻田鸭子对主要病虫草害控制的量化指标,以期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调查点选择在凤台县科技示范场,确保调查的对象田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初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底施40%npk(n-p-k=20-7.5-1

2.5)配方专用肥40kg/667m2。水稻移栽后10d追施尿素12.5kg/667m2作分蘖肥。水稻、鸭子品种选用“皖稻90”、“丰两优一号”和本地“麻鸭”。5月上旬水稻秧田播种,6月中旬大田水稻栽插,6月20日左右搭建鸭栅,每0.33hm2左右为一单元格设置放养区并增设围网,7月初放鸭,每667m2稻田放鸭15只,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9月10~15日捕鸭,10月5~10日收获水稻。

1.2 调查方法对病虫害调查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5穴,在放鸭后10d开展调查,每隔10d查一次,重点调查统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对水稻杂草的调查采取“蛇形”取样法,共调查5点,每样点面积为1m2,统计各样点的杂草主要种类和鲜草重量,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收获期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笔者于2006年在凤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安排“稻鸭共育”试验,在实践中发现“稻鸭共育”的稻田鸭易取食于田间的幼嫩杂草和浮生杂草。水稻移栽后10d左右放鸭,在鸭子与稻田杂草同步生长期,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一般在稻苗封行前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使杂草不能形成生长高峰,减少草与水稻争肥、争光、争水矛盾,形成生物防治新格局。2007-2008年,在稻田放鸭后30d调查,“稻鸭共育”对莎草等杂草的防控效果平均达到96.9%,明显高于施用化学除草剂处理87.5%的除草效果。其中:稻田养鸭常规粳稻田的除草效果为95.6%,化学除草田为84.8%,且“稻鸭共育”有效控制了化学除草剂难以防除的鸭舌草、千金子、矮慈菇等恶性杂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鸭子除可直接取食杂草茎叶和部分杂草种子外,通过其在稻田嘴喙、脚踩等活动方式将部分杂草踏入水田泥中腐烂,并将杂草种子踩于泥土深处抑制萌发。同时,鸭子的经常性活动,使稻田水层混浊,影响稻田水层下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有效克服了化学除草剂选择性强,对杂草防除作用单一的难题。

2.2 “稻鸭共育”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稻鸭共育”的稻田鸭子对稻飞虱和叶蝉有明显的捕食作用,放鸭后15d,“稻鸭共育”的粳稻田平均虫口密度比未施药区减少72.7%;虽低于施药区80%以上的化学防治效果,但明显控制了稻飞虱、叶蝉的为害。据观察,由于稻飞虱和叶蝉的活动为害在稻株中下部,鸭子在稻田活动时便于捕捉,因而对稻飞虱和叶蝉的控制作用最明显。据2007年田间调查,“稻鸭共育”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稻飞虱虫量分别为2.1头/丛、4.7头/丛,未施药的田块稻飞虱虫量分别为8.4头/丛、17.2头/丛,施用农药的田块稻飞虱虫量分别为1.6头/丛、2.9头/丛。“稻鸭共育”田的稻飞虱发生量显著低于未施药的稻田。与施用农药的田块相比,稻飞虱虫量虽然略高,但虫口基数大大低于防治指标,从经济阀值的角度考虑,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而且“稻鸭共育”田的有益昆虫较多,易与

稻田鸭子共同发挥控制田间害虫的作用。

2.3 “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的控制效果水稻螟虫尤其是稻纵卷叶螟系凤台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稻鸭共育”需要调研的重点。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效果低于施用杀虫剂的防治效果。2008年7月调查,“稻鸭共育”田水稻纵卷叶螟平均每100丛幼虫29.4头,化学防治田水稻纵卷叶螟平均每100丛幼虫6.3头,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每100丛幼虫59.2头,“稻鸭共育”和化学防治田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分别比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减轻50.3%和89.4%。“稻鸭共育”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虽较施用农药的化学防治效果差,但此段时间的凤台县一季中稻基本上处于分蘖盛期,水稻补偿能力强,田间存在许可的虫口基数对水稻产量基本无影响。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时因水稻植株较高,鸭子吃到的虫量相对较少,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量较大的年份,田间天敌数量不足时,需将鸭子赶出田外的沟塘进行集中放养3~4d,用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许可的农药进行防治,而后再将鸭子放回稻田。田间调查同时证明,“稻鸭共育”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强于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2008年7月调查,“稻鸭共育”田二化螟平均枯鞘团0.06个/m2,不施药的非养鸭田平均枯鞘团0.15个/m2,控制效果为60.0%。同时,“稻鸭共育”田中的鸭子经常跳起捕食稻叶上的成虫和幼虫,证明“稻鸭共育”对水稻螟虫、苞虫等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4 “稻鸭共育”对稻田蜘蛛等的影响由于“稻鸭共育”田基本上不使用农药,稻田害虫主要天敌蜘蛛相对增多,虽然鸭子在捕食稻田害虫时也吃掉了泽蛙等小型蛙类和部分大型蜘蛛,对有益生物有所伤害,但比施用化学农药对蜘蛛等天敌的伤害明显减少。据调查,“稻鸭共育”稻田以优势种群中华水狼蛛、蟹蛛、?v蛸蛛、黄?新圆蛛等蛛类密度较高,一般较常规施用农药的稻田高52%~65.5%,因此对害虫控制能力远超过常规稻田。而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率高达20%~30%,被寄生的多为3龄以上幼虫,有效地控制了进入暴食期的虫量;水稻田稻飞虱卵粒寄生率平均在53%以上,充分显示了不施用化学农药的“稻鸭共育”田对促进农田生态平衡的作用。具体在“稻鸭共育”田中的主要表现为蜘蛛结网较多,观察蜘蛛网周围即可看到蜘蛛的活动。 2.5 “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稻鸭共育”田的鸭子在稻田的穿行活动,具有抑制水稻无效分蘖和加速基部的枯黄叶脱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基部的通风透光性能,加之鸭粪替代化肥增强了植株抗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从而减轻纹枯病的蔓延和危害程度。据调查,“稻鸭共育”田水稻纹枯病发生与未施农药的常规稻田相比,其发病程度明显偏轻,病情的发展较缓慢。2007年凤台县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较重,水稻孕穗期“稻鸭共育”田纹枯病株发病率为10.8%,未施用农药的常规稻田发病率为40.4%;水稻乳熟期“稻鸭共育”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18.6%,施用2次井冈霉素的稻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45.3%,未施药稻田纹枯病的病秆率平均为70.1%。“稻鸭共育”表现出明显的控病效果。同时,“稻鸭共育”的鸭子在田间穿行可将粪便直接排泄于稻田中,通过鸭脚搅拌稻田表土层土壤,将鸭粪便均匀混于稻田土壤中,改土肥田。一只鸭子在稻鸭共生的2个月间可排泄湿重达10kg的粪便,相当于氮47g、磷70g、钾31g,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2008年水稻收获后检测:“稻鸭共育”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69%、0.16%、91.6mg/kg,较未放鸭的相邻水稻田增加0.35%、0.02%、40.3mg/kg。由此可见,“稻鸭共育”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效果,对水稻生长起到重要的保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病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经过“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影响的调查分析,可将“稻鸭共育”对稻田主要病虫草害控制效果可依次排列为:杂草、稻飞虱、螟虫、纹枯病,防效依次为96.9%、73.9%、55.2%和40.6%,表明“稻鸭共育”是一项生态型的种养新技术。该项技术科学利用鸭子在稻田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松土耕耘和排泄物肥田的“食物链”关系,将稻田

中的杂草、昆虫、水中的浮游和底栖生物养鸭,而鸭粪又可有效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在起到除草、灭虫、控病、净田效果的同时,改善了水稻田间的生态条件,促进了稻、鸭的无公害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省肥省药”、保护生态环境、提质增效目标,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讨论“稻鸭共育”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生产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适应于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1 适宜于现有农业生产体制“稻鸭共育”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体,适宜在农村推广应用。“稻鸭共育”以0.33hm2为一作业区,且投资小、见效快、易操作,既适宜现阶段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稻区推广,又可解决分户生产难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问题。

3.2.2 推进食品安全进程“稻鸭共育”技术推广可以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农田清洁生产进程,促进安全无害农产品生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2.3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的产品优质、安全,大面积生产后可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实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3.2.4 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稻鸭共育”田块利用鸭子在稻田中的取食活动的“食物链”关系,较普通稻田节约大田化学除草和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等所用农药,并相对节省肥料,一般每667m2可节约病虫草害防治费用45~50元,加之鸭子纯收入75~85元,优质无公害稻米提质增收近30元,每667m2节本增效在150元左右。

3.2.5 符合农业产业政策的要求“稻鸭共育”是立体生态农业种养新模式,符合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政策,系国家扶持、财政补偿范畴。

3.2.6 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稻鸭共育”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成果,需要大量的集成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诱杀害虫的频振式杀虫灯、大面积看管配置的红外线全自动监控仪等,可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提升稻谷和肉鸭产品的科技含量。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1)除草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2)灭虫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3)抑病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4)施肥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5)刺激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6)增产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稻米品质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2)提高水稻生产效益2004年稻鸭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农药成本15.29元,分别比常规田的131.42元和43.13元节省45.72元和27.84元,合计节本73.56元,节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有些农户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出售价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态效益稻鸭共作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保护水稻害虫的天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稻鸭共作对养鸭有什么作用? 答:(1)提高鸭肉品质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的。而稻鸭共作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近似于放牧,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2)提高养鸭效益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公斤,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 (3)有利于发展养鸭业稻鸭共作所产鸭子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亩鸭子效益达120.8元,是发展养鸭业的好技术,也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5、稻鸭共作对实施基地有什么技术要求? 答:(1)环境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交通要道,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有方便

稻田冬绿肥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稻田冬绿肥全程机械化生 产技术

(一)技术基本情况 绿肥是重要的培肥节肥、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手段,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然而,我国绿肥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绿肥生产迅速滑坡。绿肥大幅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机械化生产水平落后是重要瓶颈之一。 为此,研制出稻田绿肥全程轻简化生产装备,建立稻田绿肥全程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运用本技术,可实现南方稻田冬绿肥关键环节的全部机械化操作。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播种人工依赖性高、开沟效率低、稻草资源利用效果差等主要问题,实现绿肥生产利用全过程轻简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绿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助力了稻田绿色生产。 (二)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模式已经过小区田间试验,大田试验和小区域试验和试验示范验证,技术已完全成熟。在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并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示范推广,累计示范及推广面积上千万亩,社会及环境效益巨大。 (三)提质增效情况 针对绿肥生产的播种、开沟、翻压、种子收获等关键环节,研制出一系列专有配套机械设备或装置,实现稻田绿肥生产关键环节轻简化。 研制出适合劳动力背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播种均匀,成本低的电动紫云英播种机,播种效率可达150~200亩/人·天,比传

统人工播种效率提高近10倍;电动播种机播种均匀系数达92.0%~98.0%,分别比手摇式播种机(85.0%~91.0%)和传统人工播种的均匀系数(70.0%~78.0%)高6和21个百分点。 研发出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开沟犁和与旋耕机配套的碎土抛散 开沟装置,开沟可与水稻收割或旋耕同步,也可单独开沟,提高开沟效率和开沟质量、降低能耗,实现绿肥稻田开沟过程轻简。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开沟犁装置简单实用,成本低,能方便应用于各种联合收割机,实现一机多用,实现晚稻收获与稻田开沟一次性同步完成。与旋耕机配套的碎土抛散开沟装置,开沟宽、深合理,碎土抛撒均匀,且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适合南方稻区推广应用。 研发紫云英种籽机械收获装置,突破紫云英种籽低效率收获技术瓶颈,实现稻田紫云英绿肥种籽收获轻简化。利用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改装成紫云英种籽收获装置,实现紫云英种籽收获过程轻简化,且达到农机具多用目的。紫云英种子机械收获装置收获效率达45亩/天,达人工收获的150倍以上;机械收种的种子损失率也明显下降。 (四)获得奖励情况 以本技术为核心,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及高影响力企业科技奖励3项,稻田绿肥新品种选育及“高效与轻简化”双靶标生产利用技术(2017年度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南方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味好、食用安全稻米。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已经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我市稻田养鸭技术是从2003年由海林市从韩国引进,历经了三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500余亩,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推广价值. 1.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1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潜叶蝇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3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49g、P2O572g、K2O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在鸭子活动频繁的稻田环境中生长的水稻较普通栽培的水稻单产高,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为无公害大米,经济效益高,每公斤稻鸭米至少卖出6.00元以上比普通栽培每亩可净增收1000.0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稻田养鸭技术效益分析表 项目 栽培 方式 面积 (亩) 亩成本 (元/亩)产量 kg/亩 总产出

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

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 稻鸭共育技术是目前我国及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家正在大力组织推广的一项优质高效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由于具有降低水稻种植和养鸭生产成本、提高大米和鸭产品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稻鸭共育鸭在稻田为水稻除草、除虫、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了放牧场所和食物饵料,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 一、鸭的品种选择 稻鸭共育的鸭品种选择要考虑的因素,一是鸭的个体较小,适宜在稻田秧行中穿行,且行动敏捷,除虫、除草、浑水效果好,同时要求鸭的耐水性强,能长时间在稻田中活动。二是鸭产品上市的经济性,即饲养日龄、上市体重、上市蜻蜓点日龄。市场上体重达1.5kg以上、饲养期3月龄以上的麻鸭售价高(作肉鸭可以煨汤,作蛋鸭可即将开产)。 稻鸭共育的鸭种选择,蛋鸭品种推荐饲养绍兴鸭及其配套系(江南一号、江南二号、白壳一号、青壳二号)、金定鸭、苏邮二号鸭、缙云麻鸭、荆江麻鸭等,这类蛋鸭年产蛋平均300枚左右,平均蛋重68~70克,也较适合再制蛋加工需要。肉鸭推荐饲养肉蛋兼用品种中个体相对较小的沔阳麻鸭,或以高邮鸭等体型较大的地方肉蛋兼用品种公鸭与高产蛋鸭母鸭杂交,生产既适合稻田养鸭又适合市场俏销的优质麻羽肉鸭。 二、稻鸭共育的养鸭设施 稻鸭共育的养鸭设施因农户多、相对分散,多采取因陋就简的进行。 饲养数量较多时,可在田边选一地势高燥的地方修建鸭舍,鸭舍地面应高出农田20公分以上。鸭舍坐北朝南。推荐搭建塑料大棚鸭舍,棚宽4m左右,棚高1.8m左右,棚长根据养鸭数量而定。用毛竹做大棚屋架,内层铺无滴塑料膜,中间夹10公分厚稻草保温隔热,外层再铺一层塑料膜防水并固定稻草。大棚两侧的塑料膜可放下和收起,以利于鸭舍通风和保温。按每平方养鸭7~8只(育成及产蛋鸭)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1小麦播种期(10-01——10-16)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药剂防治 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 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27%酷拉斯,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 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 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收稿日期:2001-03-25 基金项目:浙江省外智引进项目(003300002) 作者简介:俞晓平(1963-),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ic ulturae Zhe jiangensis 13(5):247~252,2001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俞晓平1,和田节2,李中方3,吕仲贤1,孙乐平4,朱亚红1,陈建明1,郑许松1,徐红星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2日本九州农业试验站,日本熊本861-1192;3温州市瓯海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瓯海375005;4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局植保站,浙江瓯海375005) 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稻田福寿螺在中国及亚洲其他水稻国家的发生和为害现状,提出了中国与日本对付和控制稻田福寿螺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同时,简要介绍了福寿螺研究及其治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稻田福寿螺;发生和为害;治理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524(2001)05-0247-06 Occurrence of golden apple snail,Pomacea cana licula ta (Lamarck),in paddy fields and its manage -ment:YU Xiao -ping 1,Takashi Wada 2,LI Zhong -fang 3,LU Zhong -x ian 1,SUN Le -ping 4,ZHU Ya -hong 1,CHEN Jian -ming 1,ZHEN Xu -song 1,XU Hong -xing 1(1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Zhejian g Academy o f Agri -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2Kyushu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Kumamoto 861-1192,J a pan;3Science an 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Ouha i ,Wenzhou 375005,China;4Agricultural Bu -reau o f Ouhai ,Wenzhou 37500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si tuation of golden apple snail,Pomacea cana liculata (Lamarck),in paddy field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and its control method 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farmers recen tly.Meanwhile,this paper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d -vance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managemen t on golden apple snail in the paddy fields.Key words:golden apple snail in paddy field;occurrence and damage;management 1 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 licula ta (Lamarck)在国内又称大瓶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Pilidae), 原产南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台湾和广东、菲律宾、越南和泰国[1~3]。由于该螺食味不佳,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福寿螺马上扩散到田间,成为我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危害水稻的恶性水生动物[4]。目前福寿螺已经成为上述国家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有害物之一,亚洲其他国家如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水稻生产也遭受到福寿螺的威胁[5]。

稻田鸭养殖计划书1

稻田鸭养殖计划书 1.项目概要 XX村有80%以上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其肉味道鲜美、非常好吃。但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养殖数量少,缺乏专业管理,养殖过程中多病害,成长速度慢,鱼鸭用于自家食用或者销往附近镇子,经济效益不大。稻田鸭易于养殖,收获时既可以卖鸭子也可以卖有机大米,有可观的经济发展前景。本计划书主要想通过稻田鸭养殖,在现有小农经济的模式上,让村民实现合作化,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传统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2、背景 1、稻田鸭: 现代稻田养鸭(共作模式)属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是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即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憩、运动的场所和大量的动植物饲料等。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水稻、水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现在食品安全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未来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稻田养鸭的优点 (1)生产出优质稻米。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

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鸭子提供鸭粪,鸭粪是水稻的优质肥料,稻鸭共生可以减少氮肥的用量;同时,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和觅食,起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生产出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优质稻米。 (2)生产出优质鸭肉。家鸭在稻田里实行野育,不喂饲料,鸭子凭借较强的觅食能力,吃喜欢吃的双子叶杂草和浮生杂草,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杂草;同时,鸭子还喜食昆虫与其它水生动物如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捕虫吃草,在田间运动充足,因此,肉质鲜美、优质放心。 (3)生产环境改善。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残留;鸭粪不再排入江河,有利于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2、村庄环境适宜,前景可观 (1)大多数村民已在自家田里养鸭,生长良好,且有一定经验,证明XX 村适宜养稻田鸭。 (2)稻田鸭养殖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技术要就简单,容易发展。同时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销路易于打开,产品要以高,是短期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3)经调研,目前花垣县还没有专业养稻田鸭的农户,XX村可以作为示范点,争取项目支持。 (4)经对稻田鸭养殖原理及技术的学习分析,稻田鸭养殖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传统稻田种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观。 3、效益分析 (1)养鸭效益:鸭雏每只按3元,育雏和大田喂养成本在10元,合计成本为13元,有机稻田鸭售价为20元/斤,体重为3-4斤\只,售价平均大概70元,扣除成本每只鸭子可获利57多元;设置护栏和简易鸭舍费用每亩预算100,用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亲农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种稻鸭共育的生态种养技术。 一、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 二、放养时机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 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 三、放养密度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1、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的意义 鸭稻共作项目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生态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以稻养鸭、以鸭种稻,不盲目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环境问题。并全程质量管控体系,整个生育期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使水稻生长达到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打造品牌、销售有机鸭和有机鸭稻米,提高销售价格。 2、基本情况 友谊分公司2017年发展鸭稻共作模式面积470亩,放养鸭子5640只(一亩平均放养鸭子12只),稻田选择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项目落实六个管理区8个示范点,通过友谊分公司电商平台,鸭稻田产出的“十八团”长粒香大米远销深圳、上海等城市,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以绿色有机产品为卖点,目前大米卖到20元/公斤,实现农产品每年线上销售16万元以上,改变了种植户只卖原粮的思想。以友谊分公司第四管理区为例:第八作业站1号地,面积60亩。该地号已实现三年有机栽培标准转换期。土壤有机质45.6g/kg,pH值6.96,碱解

氮206mg/kg,有效磷21.6mg/kg,速效钾211mg/kg。 3、技术措施 3.1水稻栽培技术 品种:中龙粳1号 施肥管理:全程施用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4 月25 日,基肥采用有机肥500公斤/亩;返青肥、穗粒肥分别施用黄腐酸有机肥10 公斤/亩。 防病防虫: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分别喷施EM 菌500倍活性液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害,并且在孕穗期及抽穗期施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气传病害。今年该地块病害没有发生。虫害采用诱杀灯及鸭子两种方法防治,地号内设置4盏诱杀灯,放养鸭子500只。 田间除草:打浆平地,通过机械作业,使本田杂草基数减少。人工除草分为三个阶段,在6月15 日至6月20日第一遍、7月8日至7月10日第二遍、8月1日至8月3日第三遍。在各阶段的生产时期管理人员及时拔除大草。在6月初--7月初田间放入鸭子,可以消除部分杂草;周边池埂杂草全部使用镰刀清理,不使用化?W除草剂。灌水管理:采用井水灌溉,附近无污染源,单排单灌,杜绝串水灌溉。 3.2鸭子放养技术

2015年稻田养鸭总结讲解

2015年巍山县稻田养鸭技术示范总结 稻田养鸭技术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食味好、食用安全的稻米。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民间早在500年前就有简单、粗放的放养,但都不上规模,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才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稻田养鸭技术,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且2011、2012、2013、2014年巍山植保站在水稻高产创建区、普通稻区分别试养3000只、4600只、10000只、8000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此我站在这4年基础上继续开展本技术示范。 一、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意义 (一).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 49g、P2O5 72g、K2O 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

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叶蝉、飞虱、粘虫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对水稻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3.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二)、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 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在鸭子活动频繁的稻田环境中生长的水稻较普通栽培的水稻单产高,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为无公害大米,经济效益高,每公斤稻鸭米至少卖出6.00元以上比普通栽培每亩可净增收300.0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探索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最佳途径、方式、方法。得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我县的水稻安全生产增加一条有效途径,在绿色防控领域开辟一方天地,我站决定在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区开展本技术示范。 (一)、示范地点、面积:地点选在生产条件、水源较好的庙街镇3个村委会,古城村委会1500只、放养面积1800亩;六合村委会500只、放养面积为360亩;新云村委会2000只、放养面积为2400亩;永建镇永利村委会2000只、放养面积为3800亩,共4点8360亩。 (二)、示范方法:我站联系提供鸭苗6000只(7.5元/只),共补助4.5万元。按各户条件决定放养数量,每户放养数量不等,由合作社、农户统一管理,每200-500只/群进入稻田,轮田、轮片放养。

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病虫草害防治作业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以有益生物极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一些病虫害具有长期抑制的作用。缺点是作用慢,成本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根据生活习性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1)捕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有蜻蜓、螳螂、瓢虫、猎蝽、草蛉、食蚜蝇、等这些昆虫生长发育 2)寄生性天敌昆虫。 (2)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生产上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3)利用蜘蛛、益鸟、蛙类防治害虫。在自然界,除了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外,还可用许多有益动物有效控制害虫。 (4)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 2.物理机械法对汰选法是怎样规定的? 利用害虫体形、体重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差异,通过机械或液体等办法,剔出带病种子、害虫杂草种子等方法。常用方法有首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等。如剔出大豆菟丝子和杂草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出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剔出混杂在种子中的植物病残体、病瘪粒和虫卵,可采用机械选种、风选或用盐水选种法。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二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有毒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优点是:防治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并引起次要害虫再度猖獗,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产生抗药性。(1)农药的分类。(2)农药的剂型。 2.按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杀虫剂,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生及仓库等害虫或其他有害节肢动物。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 2)杀菌剂,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能抑制病害发生与危害的农药,如百菌清、福美双、百菌通等。 3)杀螨剂,防治螨类的农药。如扫螨净溴螨酯等。 4)杀线虫药剂,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药剂。 5)杀鼠剂,专门杀灭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大部分杀鼠剂是胃毒剂,用于配制毒饵, 如威百亩等 6)除草剂,能杀灭农田杂草的农药,如甲草胺、禾草丹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如矮壮素、三十烷醇等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的毒性? 一、农药的毒性 1、农药毒性的定义 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制剂。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具有使人和动物中毒的性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农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畜、鱼、禽和其他动物都是有毒害的,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购买农药时,要了解毒性大小,按说明使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农药从广义上讲,包括三方面含义: 1)对人、畜的毒性。农药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对生理机制或 器官的正常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使人或动物中毒致死亡。 2)对病虫杂草的毒性。施用后使有害生物受到抑制或致死。 3)对植物的药害。农药施用不当会对栽培作物产生毒害,影响产量。 影响农药毒性的物理因素有农药的挥发性、水溶性、脂溶性等;化学因素有农药的化学结构、水解程度、光化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人体体内某些成分的化学反应等。 2、农药毒性划分标准?。 衡量农药毒性的大小,通常以致死量或致死浓度作为指标,致死量指人畜吸入后刚好中毒死亡的数量,一般以每千克体重所吸收农药的毫克数来计算。 表示毒性程度的指标,是以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来表示。致死中量也叫半数致死量,符号LD50 ,一般以小白鼠或大白鼠做实验来确定致死中量,即:使一半白鼠死亡的农药数量,用毫克/每千克或毫克/升表示。毫克是农药剂量单位,千克是动物体重。 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节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质量检查? 选择和购买农药是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购买时,不能购买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不能购买

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该方法选择边角位置具有错层的结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在施加有机底肥后深翻,并在插秧前引水养田,种养伊乐藻并在错层位置修建鸭舍,在稻鸭共作区插秧前种植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并在植株成活后旋入泥土,插秧后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在六月中旬放鸭,并按鸭子的不同生长周期投喂不同的食料,八月下旬增加饲料投喂量,并开始撤出鸭子,撤完后进行集中养殖,并在稻谷收割完后重新放养于稻田中进行育肥,并得到商品鸭。本技术在养鸭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构建成一个生态互利互补的环境,能有效减少养鸭成本,并提高鸭肉品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且边角位置有0.5m~1.2m高错层的结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在稻鸭共作区施加有机底肥并深翻,在插秧前8~10天引水养田,引水时水面要没过垄面,水渗漏后及时补充,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并种养伊乐藻;同时,在边角错层位置修建鸭舍; S2、每年的3月下旬,在稻鸭共作区种植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在五月上旬用旋耕机将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旋入泥土中,在五月中旬于稻鸭共作区完成全田插秧工作,插秧时,在稻鸭共作区内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为14~16cm×25~30cm; S3、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将孵化10天后的雏鸭在鸭舍中初放1~2天,期间喂食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待雏鸭适应后进行放鸭,放鸭时间挑选在六月中旬,放鸭密度为280~350只/hm2,放鸭时早晨放鸭入田,并于傍晚赶回鸭舍;初放的15天,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4~6cm,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初次喂食量为45~50g/只/天,逐日递减至停喂,15天~20天时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8~10cm,按照鸭子的食量投放植物性作物绿萍以及动物性作物小鱼、小虾以及螺蛳,并于每晚喂一次玉米和精饲料,喂食量为80~120g/只/天;20天后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10~15cm,让鸭子在稻鸭共作区自由觅食,仅在鸭舍中按

浅议稻鸭共育有机水稻的好处

浅议稻鸭共育有机水稻的好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的营养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 食品的陆续上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生产优质无公害的有机水 稻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更好的种植出优质的有机水稻,农技工作者正在不断地研究探索, 下面是笔者对“稻鸭共育有机水稻技术”的一些浅谈。 稻鸭共育生产有机水稻是当今新兴的一项水稻生产技术,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 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该技术是一项新型环保的种植方法,利用鸭子 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等田间活动,可增加田间通透性、耕耘和刺激水 稻生育,并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节省了人工拔草除虫的劳动力。同时,鸭粪又 是水稻的优质有机肥,因此,该生态种养模式既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节约成本,提 高水稻种植效益,又为养鸭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饵料,节省了养鸭的饲料和用工等投入,同时 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品质以及鸭的品质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民水稻种植产量增加,同时还获得了养鸭子的收入。 栽培要点: (1)稻田的准备。选择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充足的田地。稻田中应经常保持水深约15厘米,尤其是应使鸭在活动时,脚爪能抓到浮泥,不需要放水烤田。栽插的株行距为25厘米 ×30厘米。 (2)鸭的准备。要选择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善运动、嗜食野生动植物的鸭品种,宜选择 当地中小型麻鸭、杂交鸭或土鸭。 (3)防护网及鸭棚的准备。为了防御天敌的袭击和鸭在田野里乱窜,鸭子在放入田间前, 在稻田的四周必须设置防护网,高度以鸭爬不过为宜,一般高0.5—1米即可,每(3—5亩)围一个小区。防护网一般采用价格便宜的结实的塑料编织袋。另外,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 雨袭击,也为了便于喂食,在每小区稻田的一角修建1—2个简易鸭棚,为鸭提供休息、补饲和庇护场所。 (4)把鸭放入稻田。秧苗栽插后7—10天开始放鸭,放养密度视鸭的品种而定,一般为15—20只/亩。为满足初期鸭对青饲料需要,可在稻田中投入些浮萍类水草。 (5)稻鸭的田间管理。鸭放入稻田后,每天定时喂鸭补料。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除虫、中耕及施肥等工作全部交给鸭子。 (6)鸭的回收。因为鸭喜欢吃稻穗,所以水稻开始抽穗灌浆时就要将鸭从稻田里收回。 综述:采用“鸭稻共育”的复合种养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高效、产品安全优质味好等特点,既是农户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环保的一项好措施。鸭稻共育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158204 黑龙江省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摘要稻—鸭—萍共作技术以生态循环生产为基础,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肉鸭为最终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总结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效益,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鸭—萍共作技术;优势;效益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一种立体农业结构模式,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养分需求,绿萍营养成分高是鸭子的好饲料,且繁殖速度快,可抑制水田杂草发生。鸭子可食杂草,又能将杂草通过浑水沉淀埋入土壤深层或腐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1]。鸭子采食绿萍,排出大量粪便,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给绿萍和水稻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鸭子吞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和群体生长。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地处长江水系秦淮河圩田地区,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湖熟是南京板鸭的发源地,水稻种植和肉鸭养殖加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湖熟街道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水稻面积6 066.67 hm2,自2004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市科技局、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稻—鸭—萍试验、示范极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1 066.67 hm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绿萍具有固氮功能,既是土壤的肥料,又是肉鸭的饲料;肉鸭能除草食虫、中耕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肉鸭提供生活场所,吸收肥料;稻—鸭—萍共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稻和肉鸭的品质[2]。 1.2 减少农药使用 稻米是我国广大市民消费量最多的主粮,因而人们十分关心稻米的食用安全,尤其是田头农药污染情况。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水稻害虫防治上使用最多的农药,用量大,频率高,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应用稻—鸭—萍共作技术防治害虫、杂草,明显减少施药次数,一般可减少用药2~3次,有效地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确保食用安全。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使用除草剂除草,不仅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因而该技术还能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稻—鸭—萍共作技术既能保证水稻优质高产,又减少化学药品的投入,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化学农药、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部分农药一旦进入田间,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降解,长期使用农药不仅污染稻米,也对大气、土壤、水域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肥料是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大量施用会增加空气和水中的氮含量,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步形成水稻、家禽、绿萍等的结合,丰富水田生物物种,因而少施农药和化学肥料,有利于水田物种的恢复和保护。

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教案

第2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原理和方法。 2.认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3.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深入农村调查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农业发展、热爱农业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植物病虫害预防原理和方法。 2.新型农药的使用。 【教学难点】 新型农药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针对某种作物,提出自己的方法。 一、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定义: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流程: 二、新型农药

1.概念: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 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学生讨论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新型农药的使用。 三、生物防治 1.定义: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就是 生物防治。 2.学生合作探讨在一个农田中,如何利用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四、昆虫信息激素的应用 1.信息激素:是指由成虫释放于体外,能够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交尾的一类激素。 2.应用:学生探讨吸引素是如何用来防治害虫的? 课下调查探究当地主要农作物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四、板书设计

草坪花卉病虫害防治

常见草坪病虫害及防治 草坪要有适当的条件,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当草坪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或者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染时,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如果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成片草坪的死亡。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非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另一方面是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 草坪主要病害及防治 1.锈病 锈病危害绝大多数草坪草,发生于世界的任何地方,是一种较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危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及高羊茅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几天之内就会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 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上出现浅黄色的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叶、茎表皮破裂从内散发出黄色、橙色、棕黄色、栗棕色或粉红色的厚孢子堆。病害发展后期病部出现锈色、黑色的冬孢子堆。最典型的症状是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这些粉状物就是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由于锈菌的危害,受害草坪生长不良,叶片和茎秆弯成不正常的颜色,草坪草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严重时导致草坪的死亡。 在发病地段,预先在禾草返青期用150倍的波尔多液或400~500倍的多菌灵液施行预防喷射,发病时可用敌锈钠石硫合剂、代森锌、萎莠灵、粉锈宁、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500倍液、12.5%速保利(特普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 2.白粉病

白粉病为禾草常见病害,世界各国都有分布。草坪禾草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较重,品种感病,生境郁蔽,光照不足时发病尤重,致使草坪发育不良、早衰,景观被破坏。 病害发生初期,在叶片,叶鞘和枝条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这些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体。病菌生长迅速,很快扩大并覆盖整个叶面,霉层变厚,呈灰色、淡褐色。发病后期其内生出许多黄色至褐色的小点,即白粉菌的闭囊壳。一般老叶受害比嫩叶严重。由于植物表面被白粉菌覆盖,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呼吸失调,引起窒息作用。植物表面出现褪绿斑,植物生长不良、凋萎,严重时植株枯萎和死亡,草坪不断稀疏,最终大片草坪被毁灭。 历年发病较重的地区应在春季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 3.草坪褐斑病 褐斑病是草坪草上比较重要而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冷季型草坪上,当草坪比较低矮,空气湿度大,天气温暖时,受立枯丝核菌侵染的草坪,开始出现病斑,病斑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几厘米扩大到几十厘米,病斑周围产生黑紫色或灰褐色的呈烟环状的边缘。这种烟环是真菌的菌丝体。在冷季型草坪上,草坪留茬较高,在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或高羊茅的草坪上,主要引起浅棕色的环状病斑,很少形成烟环状,病斑直径一般有15厘米。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可大到30厘米。受害草坪常出现凹陷的症状,形成环形斑,又称蛙眼斑。 发病时使用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 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4.炭疽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