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 赵永芬 配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昆明市 赵永芬 配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昆明市 赵永芬 配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容,了解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的雨。 汪曾祺(1920—1997),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

配方法教学设计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n ≥0)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2.理解配方法的思路,能熟练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读诗词解题: (通过列方程,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解:设个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x-3 x 2=10(x-3)+x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9; (2)x 2=0.25; (32x 2=18; (4)(2x -1)2=9. 解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 是非负数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注意开方后,等式的右边取“正、负”两种情 况. 解:(1)移项,得x 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3,即x 1=3,x 2=-3; (2)移项,得x 2=0.25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0.5,即x 1=0.5,x 2=-0.5; (3)两边同时除以2,得x 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得x =±3,即x 1=3,x 2=-3; (4)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2x -1=±3,即2x -1=3或2x -1=-3,即x 1=2,x 2=-1 方法总结:直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 定义,它的可解类型有如下几种:①x 2=a (a ≥0);②(x +a )2=b (b ≥0);③(ax +b )2=c (c ≥0); ④(ax +b )2=(cx +d )2(|a |≠|c |). 探究点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 2-4x +1=0如何解这个方程?想想可能转化成 的形式? 2、复习完全平方 (1)x 2+8x + =(x +4)2 ()2a ????=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配方法》精品教案(人教版)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理解并掌握直接开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2=n (n ≥0)的方程,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m )2=n (n ≥0)的方程. 2.通过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 -a )2=b 的过程解一元二次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索,体会“降次”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 -a )2=b 的形式.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 阅读教材P5~P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1.一般地,对于方程x 2=p : (1)当p >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 1=,x 2=__. (2)当p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__0__; (3)当p <0时,方程__无实数根__. 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 +1)2=9; x 1=23,x 2=-43 .

(2)y 2+2y +1=25. y 1=4,y 2=-6. 3.(1)x 2+6x +__9__=(x +__3__)2; (2)x 2-x +__14__=(x -__12 __)2; (3)4x 2+4x +__1__=(2x + __1__)2. 4.一般地,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成(x +n )2=p 的形式,那么就有: (1)当p >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 1=,x 2= ; (2)当p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__-n __; (3)当p <0时,方程__无实数根__.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2x 2-4x -8=0; (2)2x 2+3x -2=0.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和关键点是什么? 【解答】(1)移项,得2x 2-4x =8.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2x =4. 配方,得x 2-2x +12=4+12,即(x -1)2=5. 由此可得x -1=±5, ∴x 1=1+5,x 2=1- 5. (2)移项,得2x 2+3x =2.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32 x =1. 配方,得????x +342=2516 . 由此可得x +34=±54,∴x 1=12 ,x 2=-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变形,转化为开平方所需要的形式,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简记为:一移,二化,三配,四开.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若x 2-4x +p =(x +q )2,则p 、q 的值分别是( B ) A .p =4,q =2 B .p =4,q =-2 C .p =-4,q =2 D .p =-4,q =-2 2.用直接开平方法或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配方法既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推导公式法的基础。配方法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二次根式、代数式的变形及二次函数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难点 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并刚刚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学习本课时内容的较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直接开平方法的结构特点,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即“配方”,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经验,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突破。 六、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在知识引入阶段,创设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将学生放置在实际问题的背 景下,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 知欲。 环节二:对比研究,探索新知 本节课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转化、探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理解并掌握配方法。因此,我以问题为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置了4个问题: 问题1:我们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方程的特点是: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0()(2≥=+n n m x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以解。这是后面配方转化的目标,也是对比研究的基础。 问题2: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 设置四道方程:(x+6)2=51→x 2+12x+36=51→x 2+12x=15→x 2+12x-15=0,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方程x 2+12x-15=0转化成(x+6)2=51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发现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一般形式的方程也能逆向转化为可以直接开平方的形式,所以总结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02=++q px x 形式转化为)0()(2≥=+n n m x 的形式,而怎样转化就成为探索的方向,如何进行合理的转化则是下一步探究活动的核心。 问题3:探索一元二次方程x 2+8x-9=0的求解过程和方法 首先复习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222)(2m x m mx x ±=+± 接下来做一做:22)6(12+=++x x x 通过做一做引发学生思考,在二次项系数为1的完全平方公式左边,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具有怎样的关系。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体会并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从而达到对配方法的完全理解,实现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教学难点的突破。

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21.2.1 配方法(2) 教学内容 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8x+1=0 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略. (2)与(1)有何关联? 二、探索新知 讨论:配方法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 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例1.解下列方程 (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练习 2.(3)、(4)、(5)、(6).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如例3)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5复习巩固3.(3)(4) 补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则求x+y+z的值(2)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里面,雨是多情的,温柔的。那么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作者对雨又有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昆明的雨的特征,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 感。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写了昆明的雨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 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事?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段,选出你印象最深的景、物、事的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先单独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意见) 2、仙人掌让汪曾祺感到惊奇,菌子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味,果子与缅桂花让他感受到人美,心灵更美。 所以离开昆明后,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十一段都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删去一处? 3、出示作者、作品评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之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汪曾祺的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但有却说汪曾祺先生不会写作: 《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但这般的有味道却仅仅通过菌子、杨梅、缅桂花……这些微小的载体来表现是不是不太合适?如果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新)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 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1.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_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十九中学李艳 一、教材分析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他又是公式法的基础: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平方根的意义、完全平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如观察、类比、转化等,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 2.本节课由简到难展开学习,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具体解法。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的意义。即如果如果X2=a,那么X=±a。; 他们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式X2+2Xy+y2=(X+y)2.这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习本节的障碍。学生对配方法怎样配系数是个难点,老师应该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我们老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姐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 2.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2. 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配方法的基本过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物、事、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平淡质朴、生动风趣、诗意雅致的语言风格。(重点) 3.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理解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其与“雨”的联系,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针对目标二: 1.品读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汪曾祺语言特点。 2.拓展散文名句,进一步把握汪曾祺语言特点。 针对目标三: 1.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每年的5-9月份,是昆明的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季。 PPT: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质朴平淡、生动风趣、诗意雅致的语言风格。(重点) 3.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理解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难点) (二)整体感知初感情味: 通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除了写“雨”,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交流点拨】各种各样的菌子在蒙蒙细雨中潜滋暗长,那是盛开在人们舌尖的美味;杨梅在雨的滋润下,又黑又红,甜到人们的心坎里;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缅桂花、木香花在雨的滋润下,沉甸甸的饱满,让人们的心也不自觉的柔软……所有的一切都和雨有关…… 【提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2dm2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微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备课人: 黄寻良(东莞市光明中学)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配方;使学生会用配方法 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配方。 [教学难点] 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 2+bx+c= 0(a≠0)的配方。 [教学关键] 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027)1(2=-x 018)1)(2(2=--x 016)1(4 1)3(2=-+x 944)4(2=++x x [导入新课] 044:12=++x x 变题 04:22=+x x 变题 444:2=++x x 解 20 )2(:212-===+x x x 解 4 ,0224 )2(212-==±=+=+x x x x 054:32=-+x x 变题 54:2=+x x 解 9442=++x x

5 ,1329 )2(212-==±=+=+x x x x [举一反三]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01662=-+x x 166:2=+x x 解 22231636+=++x x 8 ,25325 )3(212-==±=+=+x x x x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课堂练习] ___)(___) (___)(___)(222222 22 ____2 1)4(_____5)3(_____8)2(_____2)1(-+-+=+-=++=+-=++y y y y x x x x y y x x [趁热打铁] 2.解下列方程: 128)4()6(11 294)5(0 364)4(0 463)3(04 7)2(0 910)1(2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配方法教学设计

1.2.2 配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可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a2±2ab+b2=? 2、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3)2-5=0。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二)创设情境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三)探究新知 1、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得知:反过来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就可用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 2、怎样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呢?让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归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只

要在二次项和一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做法叫作配方.将方程一边化为0,另一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四)讲解例题 例1 [解](1) x2+2x-3 (观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l”) =x2+2x+12-12-3 (在一次项和二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它与原式相等) =(x+1)2-4。(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2),让学生熟悉上述过程,进一步明确“配方”的意义。 例2 引导学生完成例6的填空。 (五)应用新知 1、课本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经验。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七)思考与拓展 解方程:(1) x2-6x+10=0;(2) x2+x+ =0;(3) x2-x-1=0。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

配方法的教案设计

第2课时配方法的灵活应用(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法,会利用配方法熟练、灵活的解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用配方法熟练解决数字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灵活的用配方法解决数字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循序渐进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提问什么是配方法?配方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进行配方? 同学们会解下列三类方程吗?(1)x2 =4 , (2)(x-2)x =5 ,(3)x2-6x+9=25 你是怎样“降次”的?,你用到了什么方法?。 2. 自主学习: 你能有方程x2 -6x+9=25的解法联想到,怎样解方程x2 +6x+7=0吗? 你是怎样想的,动手试一试。 3.合作探究:

按四人小组,由组长负责共同探究方程的解法。 (1)x2 +6x+7=0 (2)2x2-4x=0 4.成果展示: 由教师挑选六个小组的六名代表上黑板展示,预期效果是(1)x2 +6x+7=0, 将方程视为:x2 +2·x·3=-7即:x2 +2·x·3+3 =-7+3 , (x+2)2 =4,解之,得x+2=+_2 所以x =0 x =-4 (2)2x2 -4x=0 将方程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 -2x =1,x2 -2x+1= 1即: x2-2x+1= , (x-1)2 = 1, 所以x =2 ,x =0 教师点评判断正误,再进行解题方法总结。从而引出“配方法”的定义和利用“配方法”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5.走进生活: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1)如何设未知数?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如何列出方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宜春七中易小媛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今天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资料助读 有关昆明: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

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三、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鲜腴(yú) 篱笆(líbɑ) 鸡土从(zōng) 缅桂花(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思考: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圈画出关键词句。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的雨的怀念。昆明的雨季长,明亮、丰满,舒适,充满绿意。7.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雨中的景,雨中的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及雨中的昆明人。 四、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由画导入,昆明雨的特点,昆明雨中的景和人,对昆明雨的想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 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诗词导入 雨是最寻常的。然而,雨的特点却给予了诗人们不同的体验。 杜甫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的绵绵细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张志和这样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陆游这样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激发了豪情壮志,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让我们随着汪曾祺,一起去听一场昆明的雨。 二、整体把握 1.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直接表明了汪曾祺对昆明的态度,你找到了是那一句吗?有没有敏锐地的同学已经找到了? 我想念昆明的雨。(请同学们用横线勾出这句话,齐读) 2.读完这句话,我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到底是怎样的雨,让作者40年后,还念念不忘?请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昆明雨的段落,用波浪线勾画描述昆明雨的句子,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 我想念昆明的雨季。 3.在大家的积极分享之下,我们迅速地探明了汪曾祺笔下,雨季的特点。让我们用诗歌小结我所思念的昆明的雨季吧。(配乐朗诵) 我想念昆明的雨。 你是悠长、浓绿, 你是吸饱了水的旺盛草木, 昆明的雨季啊,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4.“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作者除了想念昆明的之外,还想念昆明雨中的什么呢?请用波浪线勾画描述相关语句,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想念昆明雨中。(特点与对象) 让我们也用小诗来总结。(配乐朗诵) 雨中物: 生机勃勃的、肥大的、浓绿的仙人掌 多种多样的、味美、色美、形美的菌子 味美、色美、形美的果子 繁密、馨香的缅桂花 常见、繁密、馨香的木香花 雨中人与事: 倒挂仙人掌辟邪、种仙人掌替代篱笆的古朴的民族风情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教案

第2课时配方法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理解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要使一块长方形的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思考如果设这个长方形场地的宽为xm,则长为,由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你能将此方程化为(x+n)2=p的形式,并求出它的解吗? 【教学说明】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并通过思考,用类比、转化思想方法探索出解这类方程的一种方法,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活动时间,达到探索新知的目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让学生阅读第6~7页探究内容,再完成下面的“想一想”. 想一想1.下列各题中的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1)x2+10x+( )=(x+ )2; (2)x2-3x+( )=(x- )2;

(3)x2-2 3 x+( )=(x- )2; (4)x2+1 2 x+( )=(x+ )2. 2.利用上述想法,试试解下列方程:(1)x2+10x+3=0; (2)x2-3x+1=0; (3)x2-2 3 x=4; (4)x2+ 1 2 x-7=0. 1.依次填入:(1)25;5;(2)9 4 , 3 2 ;(3) 1 9 ; 1 3 ;(4) 1 16 , 1 4 . 2.解:(1)原方程可化为:x2+10x=-3,配方,得x2+10x+25=-3+25,即(x+5)2=22,∴x+5=±22,即x1=-5+22,x2=-5-22; 试一试1.请说说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怎样的?与同伴交流. 2.如果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还能用配方法解这个一元二次方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原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逻辑起点:散文的特点;什么是语言的表现力? 逻辑重点: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 逻辑终点: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 难度要求:理解、运用 课时数:1——2节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类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雨的诗句:志南和尚、贺铸、韩愈、余光中、戴望舒 同样都是雨,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逻辑起点) 二、课堂学习 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自主学习(预习反馈): 1、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为什么? 我想念昆明的雨 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点明中心,第二次深化主题2、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是哪一句?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文中叙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人和事?(逻辑起点) 写了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果子、花;苗族女孩叫卖杨梅,若园巷给房客们送花的房东,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 提问:这是文不对题吗?(逻辑重点)预设 合作探究:说说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注意带横线的词句)体现出了什么美?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风情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彰显了昆明的地域风情。) 2、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美在美食)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美在人情(柔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4、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

初中数学_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温故知新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3、你学过的整式方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求解? 2学习目标 1.会用开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配方法的步骤,熟练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问题1 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 由题意得:10×6x2=1500, x1=5,x2=-5. 可以验证,5和-5是方程①的两根,但是棱长不能是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5dm.试一试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1) x2=4(2) x2=0 (3) x2+1=0 探究归纳(见课本P5) 如果我们把x2=4,x2=0,x2+1=0变形为x2 = p 呢? 1)当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I)有两个不等 的实数根 2)当p=0 时,方程(I)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p<0 时,因为任何实数x,都有x2≥0 ,所以方程(I)无实数根.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 对照上面解方程(I)的方法,你认为怎样解方程(x+3)2=5. 上面的解法中,由方程②得到③,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方程②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 典例精析 例1 解下列方程: (1)(x-1)2-4 = 0;(2) 12(3-2x)2-3 = 0 开心练一练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静心想一想 2、下列方程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 (1)(2)X2+6X+9 = 2 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1)解:设场地宽为X米,则长为(x+6)米, 根据题意得: X(X+6)= 16 课件演示过程 例2: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 跟踪练习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