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关注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真题解析】D

“谁的知识最”是由阿普尔提出,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2.下列说法中有悖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A.家庭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垄断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真题解析】C

就终身教育的特定含义来看,它既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也包括了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正规教育也是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3.赞可夫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B.隐性知识C.先行组织者策略D.支架式教学

【真题解析】A

赞科夫赞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实验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教育和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造”,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外铄论D.内外因相互作用论

【真题解析】D

这句话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重视内在的也重视外在的。

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C.教育为人民服务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真题解析】A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认了这一教育目的,并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

6.双轨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性的,另一轨是职业性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的

B.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下而上的

C.学术性一轨是自上而下,职业性一轨是自下而上

D.学术性一轨是自下而上,职业性一轨是自上而下

【真题解析】C

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系统;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初等职业学校系统。这两轨差异很大,而且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样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例如原来的西欧学制。

7.教育界尝试的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综合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

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

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真题解析】D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根据综合程度,可以把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8.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原则有()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B.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C.直观性、量力、巩固性

D.及时反馈小步子自定步调及时反馈原则

【真题解析】A

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中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B选项是赞可夫提出的,C选项是我们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原则,D选项是斯金纳提出的。

9.学生出现下列那种情形,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惩罚来教育

A.认知错误B.明知故犯C.作业错误D.情绪失控

【真题解析】B

学生犯了错误还是我行我素即“明知故犯”,老师怎么跟他进行正面教育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还影响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柔肠有时则变为侠骨。尽量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强制措施刺痛其内心,使其悔悟、警戒。

10.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程作文教学法”根据舒尔曼教学的知识基础理论,该教师用的是()

A.学科教学法B.教育情景C.课程知识D.关于学生的知识

【真题解析】B

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了以学科教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框架: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其他课程的知识。其中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是强调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应用,题干中的“过程作文教学法”就是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11.体谅模式创立者围绕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人际与社会交往问题,编制了一套《生命线》情境教材,发展青少年人际技能,它包含三部分

A.敏感性、证明规则、你怎么办

B.敏感性、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

C.敏感性、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

D.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

【真题解析】A

麦克费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规则与个体》、《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生日》、《幽闭》、《悲剧》等。

12.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真题解析】C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课程目标是关于某一学习领域的目标。体感中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要求实际上是语文这一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

1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来定,这种观点体现了()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真题解析】C。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一定社会民族长期形成的共通的语言、知识、价值、信仰、习俗及其成员的行为范式、生活样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4.在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学校中,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A.庠B.成均C.序D.泮宫

【真题解析】B

“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1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学习过程论述出自()

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

【真题解析】D

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即君子的学习,进入到耳朵,明通在心,灌注在全身,表现在行动上。“入乎耳”指的是“闻见”,“著乎心”指的是“知”,“布乎四体”指的是“行”,“行乎动静”指的是贯通到全身,并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

16.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的显著特征是()

A.博贤古今B.讲注章句C.兴论立说D.上书

【真题解析】C

鸿儒为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有自己的见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静思著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

17.下列唐代中央官学中,入学年龄限制最为宽松的是()

A.国子学B.太学C.四门学D.广文馆

【真题解析】D

国子学、太学馆、四门馆、广文馆、律馆、书馆、算馆都属国子监管理。一般限年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18岁以上,25岁以下。唯广文生不受年龄限制。

18.北宋“熙宁兴学”强调实用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编写和颁布《三经经义》,所谓三经,包含《诗》《书》和()

A.《礼仪》B.《周礼》C.《礼记》D.《大戴礼记》

【真题解析】B

《三经经义》包含三部经书:《诗经》、《尚书》、《周礼》。

19.中国近代科举考试改革过程中,清政府正式提出设立“经济特科”是在()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清末新政

【真题解析】C

百日维新期间,改革科举制的措施:废八股、改设经济特科。

20.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C.德国国退回的部分赔偿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

【真题解析】B

清华学堂为清末新政时期留美的预备学校,其经费主要来源于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中国付给各国战争赔款,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决定从1908年开始,将美国所得白银,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用于中国派遣留学生教育的经费。

21.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别于其它派别的主张()A.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报酬

B.工学并立

C.社会工读

D.知识青年与工农打成一片,创造“真正人的生活”

【真题解析】D

以李大钊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提倡并实行工读,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题,同时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尤其是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22.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A.使动手的去读书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C.联络沟通各界D.为个人谋生

【真题解析】B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23.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提写办学方针,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是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不懈的抗战信念

C.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D.正确的战略方针

【真题解析】A

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提写办学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24.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对古希腊做出了主要贡献是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确立了“七艺”教育体系

C.形成了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体系

D.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

【真题解析】A

智者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唯一条件,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播,而且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流动,本题选A。

25.相对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而言,以昆体良为代表的古罗马教育思想更具有

A.理想主义B.相对主义C.思辨性D.空想性

【真题解析】C

相对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而言,古罗马教育思想更具有思辨性。

2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本取向。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

A.教育目标侧重个性发展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教育偏重上层子弟

D.关注现实生活

【真题解析】A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本取向。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

27.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是指

A.教育作用有限

B.教育在等待儿童的成长

C.教育对儿童发展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D.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真题解析】D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到“消极教育”。

28.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其中必要的目的是指

A.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B.与儿童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有关的目的

C.与儿童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的目的

D.与儿童形成经验、思辨、审美、社会、宗教等与兴趣有关的目的

【真题解析】C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都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即道德之中。具体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29.福禄培尔重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他将游戏看作是

A.儿童的外部肢体活动

B.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C.对儿童实施基础教育的最佳形式

D.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手段

【真题解析】B

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因此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并把游戏看作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即游戏是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30.美国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与进步的主要体现是

A.进步教育运动的开展

B.地方教育强制入学制度的确立

C.“回归教育”与“生计教育”运动的开展

D.赫尔巴特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

【真题解析】B

美国建国后没有对教育管理体制作出任何规定,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分权制的确立,即地方教育强制入学制度的确立。

3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创办新式大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借鉴外国经验,其学习和借鉴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真题解析】D

明治维新的开展肇始于美国对日本的入侵,其迫使日本向西方学习和借鉴先进科技和文化。

32.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发生明显转向,具体表现为

A.从中等教育转向初等教育

B.从重视集体教学到重视个别教学

C.从教育理论研究转向学校实验研究

D.从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社会职能

【真题解析】D

经济大萧条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

33.20世纪前期法国“新大学同志会”为实现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而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是

A.新学校运动B.统一学校运动C.公立学校运动D.大学推广

【真题解析】B

1919年,法国出现了一个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新大学同志会,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他们认为,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

3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B.自主性C.自我同一性D.亲密感

【真题解析】C

在埃里克森看来中学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

35.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

A.自己具备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C.运气好D.任务简单

【真题解析】B

首先内控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由于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所以它会把成功归因于可控部分,即认真的准备。

36.某学生花20分钟学习一首短诗,为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10分钟,这种学习属于

A.适度学习B.过度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

【真题解析】B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150%的学习效果最佳。由题目中的“为防止遗忘”可以看出他已经掌握,又使用50%时间用来复习,属于过度学习。

37.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为,整体动作趋向于协调连贯,多余的动作有所减少,

视觉控制让位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该学生的体操技能属于什么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熟练D.操作整合

【真题解析】D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通过整合,一方面动作水平得以提高,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协调,动作的初步概括化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学员对动作的有效控制逐步增强。但是还未达到自动化、熟练的阶段。操作模仿阶段的错误相对比较多。

38.学生采用画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种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真题解析】D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39.以下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征的过程训练中,不正确的是

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

B.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不关注结果

D.资料搜集与呈现通才采用文字或图片

【真题解析】A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此类研究多描述和说理,阐发个人观点,客观性和普遍性都比较差,不能适应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研究的需要。A选项的演绎是与归纳相对的。

40.为了探讨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某学说提出了“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的研究假设,这种假设属于

A.方向性假设?B.非方向性假设?C.解释性假设?D.预测性假设

【真题解析】B

按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前者指出相关和差异的特点,如女生的音乐智力比男生强,男生的推理能力比女生强,等等。而后者只简单地指出相关或差异。推理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有关)。

41.如果抽样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和变化,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研究者应该避免采用的取样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政群随机抽样

【真题解析】B

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察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顺序抽取对象。其缺点是样本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误差比较大。因此,本题选B

42.从理论上讲,具有最佳区分度的试题难度是

A.1B.0.75C.0.50D.0.25

【真题解析】C

区分度越接近1越好,0.4以上优良,难度在0.4—0.7之间最佳,综合选C。

43.根据伦理原则,不能用以检验“体罚会导致儿童反社会行为”这一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B.教育访谈法

C.教育实验法D.教育问卷法

【真题解析】C

伦理原则要求研究不能伤害参与者的身心,所以,教育实验法不符合。

44.真实验和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

A.自变量个数不同

B.因变量测评方式不同

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

D.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

【真题解析】D

真实验比准实验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有比较严格的控制,即它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

45.某初中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

A.语文793B.数学852C.英语904D.物理755

【真题解析】B

标准差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说明组内个体离散程度越小,也就说个体与平均数的差异越小,也就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高。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

【真题解析】

错误。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最后教育结果的获得上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是我们目前教育力求达到的。

但具体到教育过程中,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公平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人才,特别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人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人尽其才,就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成功,结合本人是特点,发挥其最大才能。其实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每个人能通过教育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因此,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因材施教

47.《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真题解析】

错误。

《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是作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学相长有本意和引申义之分。题目所指为引申义,并非本意。

48.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

【真题解析】

正确。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

所以上述观点正确。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有效措施。

【真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1)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超常的儿童,要给予及时的发现和指导,教育要跟上他们的发展;对于晚熟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并充满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2)弹性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目前学生的水平。

(3)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教学:将能力或兴趣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可以保证教学内容适合每一个学生。

50.简述目标分类学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发展。

【真题解析】

泰勒原理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它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

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都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在他看来,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应该如何行为的方式的陈述,用最精确的方式陈述目标,也是为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课程与教学成功与否。但是泰勒并未清楚地告知如何更加客观得去衡量行为方式。

布鲁姆通过教育目标分类对其进行了细化。

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第二,教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他们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序排列,后一类目标建立在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属于A式的行为形成一类,属于AB式的行为形成另一类,而属于ABC式的行为又可以形成一类。第三,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布卢姆等认为,不论哪门学科,不论哪一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公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他们已作了成功的尝试,制定了十几门学科的教育目标。

这些都是布卢姆对泰特做出的补充。

本道题考察的是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有哪些,需要考生进行思考。

51.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

【真题解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至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出发,确立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指导方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应急措施,力求使战时教育体制得以正常运转: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同时还规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规定了战时教育的九大方针和十七项要求。具体各级教育实施方案有:

(1)初等教育方面:

国民政府提出“抗战建国”,把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合流,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的发展。1940年4月,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县政府设立教育科,主管全县的国民教育,在乡镇设立中心学校,以保为单位设立国民学校;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民众补习教育,乡镇、保所立学校场设“小学部”和“民教部”;用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达到普及国民教育的目的。

小学课程方面,在1932年公布的《小学课程标准》中统一规定为: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音乐等10科。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在部分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分合上屡有变化。

(二)中等教育方面

基于“抗战建国”方针,对中学教育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由于沦陷区学校师生流亡到大后方者日益增多,国民政府设立国立中学予以安置等,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方面

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应变措施。一方面加强了对高校的统一管理和范围调整,另一方面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一方面,一些原有的大学经过合并组合。比如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入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另一方面,在西南、西北新设和改制一些大学,

比如新设的江西中正大学、贵州大学等,有由省立改为国立的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由私立改国立的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

194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曾达到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点。然而,由于国民政府挑起内战,面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以至崩溃,高等教育已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走到了尽头。

本题结合的是国家的热点问题,选取抗日战争时期这一背景,因今年为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又因今年习近平主席与马英九会晤,抗日战争时期正直国共第二次合作,故对中国教育史统考的复习,以后除了要注意教育热点也要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

52.简述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

【真题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维克(Dweck)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1)两类成就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定向,也称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意在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倾向内部动机激发,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

成绩目标定向,也称自我卷入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者靠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并极力回避可能导致失败或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境,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

(2)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两种不同的能力内隐观

掌握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经验是可以提高的;成绩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有些个体甚至将高努力视为低能力的象征。

(3)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目标定向是导致学习策略变化的因素之一。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其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困难看作挑战,有助于深加工策略的使用,拥有更多的自我描述;成绩定向的个体把学习看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将困难看作失败的征兆,采用表面加工策略,对自己较多地进行消极描述。

(4)应用

在强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今天,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同时应减少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比较,提高学生在自我参照标准上的评价,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53.简述问卷调查中封闭式题目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真题解析】

(1)答案要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2)要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变量测量层次。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且高层次的变量可以转化成低层次的变量来使用;

(3)不能穷尽时,加上“其他”选项。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调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这个死规矩是否真有必要?如果真有必要,原因何在?不要以阅读、写作、算术来搪塞,因为有两百万“在家上学的学生”对这种老生常谈早已置之不理,如果真不算数,有一大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像我们的孩子这样,受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林肯,没错,的确有人教过他们,可他们绝不是学校制度的产品,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中学毕业。在大部分美国史中,孩子一般不上中学,可是没上过学的人称为海军上将,如结拉格特;成为发明家,如爱迪生,成为工业巨匠,如洛克菲勒;成为作家,如梅尔维尔、马克吐温;甚至成为学者,如玛格丽特米德。

材料2: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莫格利斯认为学校教育具有以下六种功能:①调节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固定的、反射的服从权威的习惯,这要求完全摒除批评性的判断。有人主张学校应该教授有趣、有用的内容,这当然不会采纳。因为,只有让学生做无聊、愚蠢的事情,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具有条件反射式的服从。②整合作用。或许也可称为协调作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彼此相像。协调一致的人是可以预期,因而容易控制。③分析和指导作用。学校意味着测定学生的社会角色,通过统计数字及事件以达到这个目的。④分拣的作用。一旦社会角色被分析出来,孩子们就会被分类,按照他们对社会机器的价格而加以训练。

⑤选拔的作用。这与人的选择无关,而是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所得的物竞天择。总之,这意味着有意识的改良物种。⑥预备教育的作用。以在轰炸你各种规则限制的社会体系需要一个精心管理集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部分儿童被传授如何管理这个社会的意识,控制一群被故意愚化的、拔去爪牙的民众。如此这般,政府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远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

(根据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上学有用么》改编)

(1)结合材料1,分析学校教育日趋制度化带来的影响。

(2)材料2所说的六种学校教育功能中,哪些属于负功能?哪些属于隐性功能?这些功能必然存在么?请举例说明。

(3)针对材料1,材料2所反映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应作哪些改进?

【真题解析】

(1)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地位。目前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全国各地出现了“在家上学”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对当前日益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不满的表达。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暴露出来。

①教育空间的封闭性。孩子被封闭在一个学校,甚至被封闭在小小的教室里,使得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脱节。

②教育目标的狭隘性。在应试教育下,我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集中在考试科目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③教育评价的机械性。制度化学校教育下更加重视的是教育评价的同质性的选拔性功能,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学校教育应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2)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材料中所说的六种功能对于个体来讲,都是负向功能,不论是调节、整合、分析和指导、分拣、选拔和预备教育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儿

童的个体发展。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这些功能目前在现代教育中必然存在。

比如:目前教育制度中,依然分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这样选拔功能就已然存在,老师,家长会竭尽权利把学生送至重点学校,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在重点学校的优势性来源于自己比其他学生强。而非对知识的渴望。

还有各个学校性质的划分,职业学校、普通教育的分离,就已经为学生的将来生活做出决定,让他适应之后的一共学习抑或工作。为政府和公司培养听话的人

(3)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

非制度化的过程,因为过于严密的制度化管理,使教育体系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排斥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和自主性。

开放性:不能再通过其内部标准而选择教育对象、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学龄期过着与世隔绝的学校生活,学校成了“教育的孤岛”。应该吸纳所有学生,让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平等性,人们应该摒弃学校享有独尊地位,只有接受学校教育才算受教育,学校教育演变成一种社会仪式、身份象征,正规学校的毕业证成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应该持有所有的教育都是一致的,而非有所区别

终身性:学校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有学习年限的规定),主要服务于儿童和青少年,青少年进入社会就终止了个体的学校教育。所以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

5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相继颁布实施了《国家学术委员会大纲》和《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试述评有关系统知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规定及其实施后果。

【真题解析】

1921年~1925年间苏联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并正式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统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这个大纲不同于以往的各种大纲,它完全取消学科界限,将制定要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来排列,而以劳动为中心。新大纲力图打破学科界限,加强教学内容同生活的联系,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破坏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削弱了学习中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的读写算能力的训练。

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所谓劳动的教学法,即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进行教学。综合教学大纲的编者解释说,学生的基本知识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来获得,而是在完成计划作业时顺便获得的。因此,他们主张废除教科书,广泛推行“工作手册”“活页课本”和“杂志课本”,等等。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分组实验室制(即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等。

1929年开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其工业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对国民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当时苏联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错误思想的干扰,导致中学毕业生量少质量差,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很不协调。于是1931年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

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该《决定》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方法、干部、中小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建议立刻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该决定对于克服苏联普通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更加适合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改变了学生和教师醉心于参加工人和集体农民的一般劳动而忽视学校教育工作的错误倾向。但是,在实际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又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结果导致学生工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忽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时,没有深入研究儿童年龄和个性特点的必要性,一致在贯彻《决定》的过程中不敢把对儿童的研究提到应有的地位,又产生了忽视儿童研究的缺点,对苏联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这一时期在《决定》的影响下,对于前一时期教育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等弊端进行了反思,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对于苏联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基本决定了次后二十多年间的苏联教育基调。

【对照】强化班讲义外国教育史部分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六)苏联教育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某学校规定:今后每次考试都将根据前次考试成绩给全年级学生安排考场。成绩前50名的学生在第一考场,51-100名的学生在第二考场,依次类推。

(1)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3)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角度对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真题解析】

(1)学校的这种做法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求取成功和避免失败的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M”代表学习动机,“L”代表学习行为,“E”代表学习效果,“+”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

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

M+——+

L+—+—

E+—+—

从表中得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则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相反,

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是正向的不一致。

(3)由第2题可以得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在本例中,学校只是单方面从自己的想法入手,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真实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动机处于较为适中的水平,那么就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此时学生因为这件事情产生过高的学习动机,就会伴随焦虑,不利于学习成绩。所以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进行一刀切。

Ⅱ小学语文教师王老师酷爱传统文化。他在识字教学中感觉到,借助繁体字可以帮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于是他计划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申报课题,在学校科研顾问黄教授帮助下,开展改善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请按要求答题。

(1)试为该课题设计一个课题名称。

(2)请为该课题设计文献检索的主题和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3)该课题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是什么。

(4)请按照凯米斯程序,说明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每一步骤的具体要求。

【真题解析】

(1)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2)主题:繁体字识字教学

基本框架:

(一)绪论

(二)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

(三)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当前研究状况与评价

(四)借助繁体字改善学生识字教学的趋势展望

(五)研究改进建议

(六)参考文献

(3)研究主体:王老师和科研顾问黄教授;

研究对象: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研究样本:王老师班中的学生

(4)凯米斯提出行动研究的过程为: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在计划的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首先要对问题本身进行确认,要尽可能地明确这个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王老师在明确如何帮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这一问题时,需要明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对问题做了界定与分析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总体的计划。总体的计划一般应该包含以下的一些内容:计划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课堂教学改变的因素、行动步骤与时间安排、本研究涉及到的人。王老师提出借助繁体字可以帮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是指的什么,需要一个具体

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安排,明确参与这项研究的人员。

行动阶段: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在行动研究中有如下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当尽量严格地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变化,能够保证行动研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弹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

观察阶段: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地对计划实施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最终对本研究过程作出比较全面、深透的分析。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条件,除了王老师提到的文献研究,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还有;观察、访谈与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

反思阶段:反思在行动研究中既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这个环节中,行动研究者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整理和描述工作,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描述出本螺旋循环圈的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案例;二是评价和解释工作,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不一致的症节,从而形成是否需要修正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判断与构想,提出怎样修正,怎样实施下一步行动的建议。

凯程考研免费提供历年真题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历年)

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历年)同学们翘首以盼的 xx 年的教育学统考大纲终于在 25 号亮相了,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新大纲除了增加了 09 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外,其他部分一字未改,这说明教育学统考科目的考查范围已经固定下来,考试也逐渐成熟了。但是,正在紧锣密鼓备考的同学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形势呢?海文考研教育学教研团队对新大纲进行了 重点解析,以期为大家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1. 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正确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1.教育学概述:该部分内容不难理解,主要的知识点在于同学们要记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该部分主要目的是使大家对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考查的重点在于识记,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同学们可以花少量时间记忆一下。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该部分共有 5 个知识点,但是其中教育的功能,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和古代、近代、现代的教育的特征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可能会考简答题或辨析题,在论述题中也可能用得到其中的观点和内容;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大家应该重点记住的是教育、教育功能、教育本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应联系一些题目加以理解。

3.教育与社会发展:给部分共有 4 个知识点。这一部分在前 两年的考研真题中至少出现了一道选择题,教育与社会发展部分的内容大家应该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进 行复习,也就是考点中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两部分。同学们应该从准备主观题的角度积累一些材料。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大家作识记准备;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考点,我们建议大家拓展一下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多看一些专家论文,教育评论等。 4.教育与人的发展:该部分共有 3 个知识点。大家须记住人 的身心发展的 4 个特点,这 4 个特点又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第二个知识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会以辨析题或简答形式出现。大家要注意,教育学中狭义的教育学就是指学校教育学,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环境之一。同学们注意这种主导作用以及其怎样发挥的知识。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该部分同学们必须记住的是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对我国不同时期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的社会背景做一了解,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对于培养目标大家做客观题准备就行了。关于教育目的理论有很多的教育学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部分内容多出选择题。 6.教育制度:该部分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大家做客观题准备,多会出选择题;“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做主观题准备,要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基础》考研大纲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616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试卷结构说明 一、考试分数及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 2、中国教育史约50分 3、外国教育史约50分 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5、教育心里序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选 2、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 5、案例分析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要素 (三)教育的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创立 (二)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基本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四)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联考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本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教育两种形态。 l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l 模仿起源说(孟禄)、l 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l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往起源说)、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已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3、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页脚内容1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l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l 强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l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l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众化、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基础性的、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4、教育发展的历程 古代教育 (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l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 页脚内容2

教育学考研大纲

教育学考研大纲 教育学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I、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 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 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n、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 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川、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 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 学的内容,第n 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W 、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 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 教育学概述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I 道题考查教育心理 I 道题的成绩计

2021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 教育学考研大纲详解:突出重点,全面掌握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虽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基础综合统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在题型及考查重点方面的变化却说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很显然是因为掌握研究方法与否对于考生学术研究的能力高低起着一个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备考时考生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而且这部分知识,一方面以实用技能为主,起来难度很低;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历年考试重点都局限在几个章节内,学习过程中突出这几个重点章节的掌握即可,对于提高分数而言,性价比很高。 一、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考点解析 1.教育研究的概述。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xx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考查(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2018年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纲原文

2018年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纲原文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

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2018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661)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201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对照1

2014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即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B 根据谢弗勒的观点,教育的纲领性定义是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 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它有其相对独立性,选项中BCD 正是其相对独立的表现。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B。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 个体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②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6.我国现行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三轨制 D 分支型学制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D。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单轨和双轨之间的学制结构,最早出现于苏联,,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为分支。我国的现行学制即属于分支型学制。 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 A强制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8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3 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08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之中外教育史

08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之中外教育史

08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之中外教育史 万学·海文 一、中外教育史在教育学统考中的地位和比例 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来说,对中外教育历史的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中外教育史作为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在教育学考研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2007年的教育学考试改革也丝毫没有改变此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中,中外教育史的比重是三分之一。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因为无论将来从事有关教育的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对中外教育历史有系统、准确的把握。鉴于此门学科在教育学考研中的地位,考生们非常有必要对它高度重视,认真准备。08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此门考试,对考试大纲进行解读,做到知己知彼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08年考试大纲的规定,中外教育史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也就是100分。这一点与07年相比没有变化,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07年统考中,简答题中外教育史各一题,共30分。中外结合比较的论述题一个30分。其余的40分分布在单选题中,知识点分布极广,但重点考核的是各个部分的基础知识。总体而言,中国和外国教育史比重相当。估计08年试题还将继续按照这样的比例分布。08年的教育学大纲沿袭了07年的形式,考查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变动。但在内容上,对考查范围进行了调整。因此在考察的具体知识点上,与07年相比,将会有不少变动。本文在详细分析中外教育史08年考纲考查范围变化并对此变化趋势做整体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考纲知识点进行了重难点分析并提出了复习策略,进而对如何应对此门考试提出一些建议,并提供几本比较权威的参考书目。相信对即将参加08年教育学专业考研的考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08年考纲对内容的增删 以下是08年大纲相对于07年大纲的详细的增删内容。考生首先应关注这些内容,调整自己的复习重点。删减的内容可以略看, 增加的知识点考生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一)增加的内容 1. 孔子的教育实践和历史影响 2. 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 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包括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名观。 4. 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5.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包括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和论家庭教育 6.积分法、“五等黜法”、“监生历事”、社学。(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变革一章) 7. 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8. 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9. 颜元与漳南书院

333教育学考研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约60 分中国教育史约30 分 外国教育史约30 分教育心理学约3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分析论述题:4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 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2020年教育学学硕考研 最新精排版大纲

写在前面: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大纲》,简称《教育学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现将文档重新编排设计,给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也更好的看出知识框架来。这样学习效率更高些。 排版中颜色使用逻辑: 葡萄红(抓住知识骨架) 墨水黑(理解知识线索) 尘土灰(识别知识遗漏) 浅灰色使用是特意违反人性的,目的是为大家造成不适,停留的时间更多些。这样能聚焦注意力,思考能更深入些;知识的回忆和记忆效果更佳。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 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20分 中国教育史约60分 外国教育史约60分 教育心理学约6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 分析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25分,共12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本《考试大纲》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基础综合”科目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硕士研究生培养选拔合格生源。引导考生全面理解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育学原理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学生、教师、学校等教育要素的性质、内涵和历史变迁。 3、熟悉并掌握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和教学、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班级管理和教育科研等。 4、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 教育是引导人性向善的过程。教育是实现儿童精神成长和自我生成的过程。 (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 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教育学的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 引导教师领悟教育的真谛;拓展教师的教育理论思维;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形成。 (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 教育法定为一种义务;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出现。 (四)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 (一)什么是教育观 教育观的内涵;教育观的功用。 (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 各时期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 (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 各时期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 (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公民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

2017年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大纲

2017年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大纲 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接近,备考2017年教育学专硕研究生的同学们开始准备起来,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考研大纲对我们的复习有重要指导作用。2017年教育硕士333考试大纲将在2016年8、9月发布,在此之前同学们可以参考2016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博仁教育老师也将在最新大纲发布第一时间对大纲进行分析讲解。下文为2016年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大纲: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勤思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6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广大考生请注意:2016年教育学考研大纲已经发布,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各大高校2016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教育学考研大纲教育研究方法(历年)

教育学考研大纲教育研究方法(历年)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虽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统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在题型及考查重点方面的变化却说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很显然是因为掌握研究方法与否对于考生学术研究的能力高低起着一个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1.教育研究的界说。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 本章教育文献的检索主要是技巧性的内容,考生需要仔细地看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必须要仔细掌握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4.教育观察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概述、基本类型、实施程序三部分内容。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记录方法。这些知识点可能在选择题或辨析题里出现。教育观察研究是在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课题中都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统地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及实施程序,并且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来理解记忆。 5.教育调查研究。 这部分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概述、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等内容。教育调查研究也是多数教育研究课题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试中比较重要。重点在于掌握教育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教育测量的含义、类型,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的构成设计、优缺点、关于“效度”、“信度”“难度”“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