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汇总实验探究

2012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汇总实验探究
2012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汇总实验探究

32.(5 分)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①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氨气(NH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连接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① ACBDC ② ADBCD ③ ADBDC ④ 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 CuO未完全起反应② CuO不干燥

③ 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④ 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Ⅲ.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33.(7分)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

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红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l:红色粉末是铜粉;

猜想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猜想3:红色粉末是。

【设计方案】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猜想1成立

猜想2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同学们进行了实验并经过分析,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2)从环保角度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是 。 (3)请你用另一种反应原理证明猜想3成立,实验方案是 33.(8分)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右下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

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 、NaOH 、Na 2CO 3、NaHCO 3。 ②Na 2CO 3和NaHCO 3溶液都呈碱性。

③测定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

试剂不可能...

是_________。 【猜想与实验】 ①可能是_______溶液; ②可能是Na 2CO 3溶液; ③可能是NaCl 溶液。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测得pH > 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了如表2所示实验。 表2.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样品于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②正确

Na

10%

滴加________

步骤二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

通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选择________溶液。

33. (8分)(1)小方用右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 2+H 2O 、

③MgCl 2+2NaOH=Mg(OH)2↓+2NaCl 。

【实验探究】

①右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③为了回收

II 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32.(8分)小明同学在“金属拓展阅读”活动中了解到: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能

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教师结合小明已有知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金属钠一般存放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封存,煤油的密度为0.8g/mL 。 (1)问题:采取上述保存金属钠的方法中,煤油或石蜡的作用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I 、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黑色固体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II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2)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解释

打开止水夹a 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 及分液漏斗活塞。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方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变成红色,并逐渐被压入B 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 ②

打开止水夹b ,待B 中部分溶液进入C 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打开止水夹c 。

溶液红色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尖嘴处,打开止水夹a ;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A 中气体为氢气。

(3)反思分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结束,C 中溶液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写出所有可能) 。 33.(5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

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 2 + 2KMnO 4 + 2H 2O = K 2SO 4 + 2MnSO 4 + 2X ,X 的化学式为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 、B 两步实验:

观察到了A 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于是他 得出了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解释与结论】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丙同学通过

的现象,得出了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

结论。

33.(8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

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

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

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7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

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

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氢氧化钠固体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理由是。(4)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主要现象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

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黑色

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

酸,振荡。

有气泡产生,溶

液逐渐变成浅绿

色。

该保鲜剂: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保鲜剂

→CO

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

物质是。

【活动反思】

(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33. (7分)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 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3)C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CaCO 3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查阅资料】BaCl 2 + Na 2CO 3→ BaCO 3↓ + 2NaCl Na 2CO 3 +CaCl 2 → CaCO 3↓ + 2NaCl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没有 。 33.(8分)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 【提出问题】袋中漂白粉是否失效、现有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是Ca(ClO)2、CaCl 2和Ca(OH)2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在空气中即可发生反应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 ②HClO :有漂白作用,如能使红墨水褪色;不稳定,分解生成HCl 和O 2。 ③CaCl 2: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Cl 。 实验1:漂白粉是否失效?

学生甲 可能有Ca(OH)2、NaOH 学生丙 可能有Ca(OH)2、CaCl 2 学生乙 可能有NaOH 、Na 2CO 3 学生丁 可能有Na 2CO 3 学生戊

可能有NaOH

……

…………

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

稀盐酸

CO 2

Na 2CO 3溶液

澄清石灰水

软塑料瓶

NaOH 溶液

A B C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样品,加水后通入

适量的CO2气体,再滴加一滴

________ 漂白粉已失效________

实验2: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O3;

猜想二:CaCl2和CaCO3;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

有气泡出现

的盐酸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

猜想二成立

________

水,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

【实验反思】

(1)猜想一肯定是不正确

...的,理由是________。

(2)漂白粉中氢氧化钙最终可能转化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O3B.CaCl2C.Ca(ClO)2

32.(7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Array中装有纯净物A,分液漏斗中盛有物质B。

(1)若A、B均为液体。将B滴入集气瓶中,试管中石灰水变浑

浊,而烧杯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A物质是。试

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2)若A为白色固体,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当物质B滴入集气瓶时,观察到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溶液变为无色。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A为气体,将适量B滴入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石灰水倒吸入集气瓶并变浑浊。而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石灰水变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然后

从分液漏斗向集气瓶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消失, 。反应后集气瓶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 (写出所有可能组合,不同组合之间用“;”隔开)。 33.(7分)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化学小组的同学想对二氧化硫进行研究,

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 2SO 4(浓)?→??

ZnSO 4+SO 2↑+2H 2O 计算后。取一定量的锌粉与98%

的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含有杂质。

猜想与假设:化学小组制得的SO 2中混有的杂质主要是H 2。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阅资料:(1)CO 2能与水、 反应,SO 2与CO 2一样,也能。 (2)H 2与CO 一样,能将金属氧化物冶炼成金属。 (3)CaSO 3难溶于水

实验验证: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 装置的作用是 。

(2)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则E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小芳认为,利用上述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氢气的质量比,要达到这一目的,实验小组必须测定下列数据中的 (填字母)。 A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B .装置B 的质量增量 C .氧化铜的质量 D .装置 F 的质量增量

33.(8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 、Fe 2O 3、CaO 、Ca(OH)2和CaCO 3。 【实验探究】

氧 品名:504双吸剂

原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Fe 2O 3。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 2O 3的结论,理由是 。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乙同学对滤渣B 又进行探究。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 ,滤渣B 中CaCO 3的质量为1.0 g ,滤渣C 的质量为1.0 g 。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 33.(7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打开胶塞向小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干冰后将胶塞塞紧。观察到①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 3 和Fe 2O 3。

残留 固体

加足量水 充分溶解 滤液A

加足量 碳酸钠溶液 固体

样品

研碎,并用

磁铁充分吸引 ①

② 过滤

③ 过滤

滤渣B

滤渣C

(2)若液体X 为滴加了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液体Y 为盐酸,液体X 中可能出现

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实验结束后,试管③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试管③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注:不包括指示剂) 【实验方案设计】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供选用的药品:碳酸钠溶液、盐酸、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 __________________。

b . 若试管③溶液为无色,

取无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若试管③溶液为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 试管③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资料: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

(2)镁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测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t2~t3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填“有关”或“无关”)。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 一、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二、红糖制白糖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三、琥珀”标本的制作 我们可以选用优质(特级)松香,自己动手制作一块人造琥珀标本,花费不多,操作也不难。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

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 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四、烧不断的棉线 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取一根20 cm~30 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把晾干的棉线再次浸入浓盐水中,取出晾干,重复多次。 将这条特制棉线的一头扎在铁丝上,让缚有回形针的那端悬在下面。用燃着的火柴去点棉线的下端。只见火焰慢慢地向上燃烧,一直燃到铁丝后熄灭,棉线会被烧成焦黑却没有断,回形针还挂在那里。这是因为特制棉线中充满了食盐晶体,点燃后,棉线的纤维虽然已烧掉,但熔点高达800 ℃的食盐却不受影响,仍然能保持棉线的原有形状。

外国语学校2012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外国语学校2012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点P (-1,4)关于x 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 (A )(-1,-4) (B )(—1,4) (C )(1,-4) (D )(1,4) 2.方程0442=++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3. 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图,分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的图象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 和时间t 之间的关系的是( ) 4.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最长边上的中线长为5 ()若,相似比为:,则3ABC DEF 14????~:S S ABC DEF ==14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80°,则底角为80°或50° A. 1 B. 2 C. 3 D. 4 5. 如图,若弦BC 经过圆O 的半径OA 的中点P ,且PB=3,PC=4,则圆O 的直径为( ) (A )7 (B )8 (C )9 (D )10 6. 某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493亿元,比2001年增长11.8%, 下列说法:(1)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93(1-11.8%)亿元;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亿元; 220011493 1118%-.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 320011493 1118%+. (4)若按11.8%的年增长率计算,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1493(1+11.8%)2亿元。 其中正确的是( ) A. (3)(4) B. (2)(4) C. (1)(4) D. (1)(2)(3) A B P C O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 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教学文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 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 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 “不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 的不当之处,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 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能燃烧的是 不能燃烧的是 物质燃烧要具有 实验2罩在玻璃杯中的蜡烛物质燃烧要 实验3较快被点燃的是 说明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所需的不同,物质燃烧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变化前 4.8g 118.4g 112.6g 变化后8.0g 118.4g 111.0g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问题详解绝对.doc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 图 1 中的 A) ,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 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 :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 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 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 A 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 C 中,在 D 处点燃。 A B C D① ②③ 图 1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 2 中的( 填序号 ) “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 A 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 B 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 D 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 、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 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是 。 (5)采取 (4) 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 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 B 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 ,可选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 K2时,利用I 、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填字母 ) 。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 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 (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 汽车经撞击后,30 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 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 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 NaN3、 NaOH和 气体 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 N2O = NaN3+ NaOH+ X, 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 【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2012初三数学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2年初三第二次综合检测 数 学 试 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3的绝对值是 A . 3 B . -3 C . ±3 D . 1 3 2.函数1 1 y x =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 B .x ≠1 C .x ≥1 D .x ≤1 3.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 . 长方体 B . 正方体 C . 三棱柱 D . 圆锥 4.一组数据1,-1,2,5 ,6,5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A .7和3 B .3和7 C .5和7 D .3和5 5. 若2(2)0x +=,则y x 的值为 A .-8 B .-6 C .8 D . 6 6.从1、2、3、4、5、6这六个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取出的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A . 16 B .13 C .12 D .23 7.如图,AB 是半⊙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OD BC ⊥于D , 若:4:3AC BC =,10AB =cm ,则OD 的长为 A .2 cm B .4 cm C .6 cm D .8 cm

8.如图,Rt △ABC 中,∠C =90°,AC =3,BC =4,P 是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PQ ⊥AB 交△ABC 的直角边于 点Q ,设AP 为x ,△APQ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9.已知32A x =-,12B x =+,则A B -= . 10.不等式组211, 1(6)2 x x x -≥?? ?-??的解集是 . 1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410x x k ++-=有实数根,则的最大值是 . 1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 中,若将两条含120?圆心角的 AOB 、BOC 及边AC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为S ,则S 与△ABC 面积的比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 1 tan 602-+- 14.用配方法解方程:01632=--x x . 15.已知:如图,∠C =∠CAF =90°,点E 在AC 上,且AE =BC , EF ⊥AB 于点D .求证:AB =FE . 16.已知2a +b -1=0,求代数式2 2 ()(1)()a a b a b a b -+÷-+的值. 17.如图,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k y x = (x >0)的图象上.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连结AO 、BO 和AB ,请直接写出△AOB 的面积. 18.列方程解应用题: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 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2、【2012.1 西城】33.(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2012年上海黄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黄浦区2012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2.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计算()2 3-的结果是( ▲ ) A .6; B .6-; C .9; D .9-. 2 ▲ ) A ; B C D 3.下列函数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 A .13y x =; B .13y x =-; C .3y x = ; D .3y x =-. 4.从1,2,3,4,5,6中任意取一个数,取到的数是6的因数的概率是( ▲ ) A . 12; B .1 3 ; C .23; D .16. 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梯形; C .平行四边形; D .正十边形.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 .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计算:()2a a b += ▲ . 8 = ▲ . 9.上海原世博园区最大单体建筑“世博轴”,将被改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该项目营业面积将达130000平方米,这个面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平方米. 10.如果()k f x x =,()23f =-,那么k = ▲ . 11.若将直线21y x =-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 . 12.在方程22 34404x x x x + -+=-中,如果设2 4y x x =-,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 的整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 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 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 个、玻璃片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O 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 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三化学实验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7、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8、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9、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初中部分 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精心整理)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或___ ;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或, 其中更好的是,优点有,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右图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请回答: A端为电源的极。 写出B端所连接试管内气体的一点性 质。 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用A与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将B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

放棉花e .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 将该操作编号为f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 3)的密度比空气小, 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 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4、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 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 ②如果用右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 能原因是: ③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 5、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 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 、B 两组,在相同的 条件下,A 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 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 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 测定氧气含量。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②③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 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 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 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 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 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2012年中考二模卷数学试模拟试题

2012年中考二模卷数学试模拟试题 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长城总长约为670001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A )6.73105米 (B )6.73106米 (C )6.73107米 (D )6.73108 米 2、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 )()72 32a a a =? (B )cos60°= 2 3 (C )9=±3 (D )( ) 21 21210 1 =-- -+? ? ? ??- 3、化简 1 321 21++ -的结果为 ( ) A 、23+ B 、23- C 、322+ D 、223+ 4、如图1,PA 、PB 为⊙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点C 在 ⊙O 上,如果∠P =50°,那么∠ACB 等于( ) (A )40° (B )50° (C )65° (D )130° 5、小明测得一周的体温并登记在下表(单位:℃) 其中星期四的体温被墨迹污染.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此日的体温是( ) A .36.6℃ B .36.7℃ C .36.8℃ D .37.0℃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如图2,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 .则它的解析式为 _____ 7、函数x 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8、如图3,在Rt△ABC 中,∠C=90°,CA=CB=2.分别以A 、 图1 图2

B 、 C 为圆心,以 2 1AC 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AB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9、如图4,所在位置为(-1,-2),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所在位 置的坐标为____。 10、正六边形的半径为4,它的内切圆圆心O到正六边形一边的距离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先化简,再求值: 1 11 1222 -- -++a a a a ,其中,a =12+。 12、如图5,某汽车探险队要从A 城穿越沙漠去B 城,途中 需要到河流L 边为汽车加水,汽车在河边哪一点加水,才能 使行驶的总路程最短?请你在图上画出这一点. 13.、解方程组???=+=+② . ①,532 2 y x y x 14、解不等式组:()?? ? ??-≥-->+② ①.356634,1513x x x x 15、如图6,抛物线n x x y ++-=52 经过点A(1,0),与y 轴交于点B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P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AB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P 点坐标。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8分) 图 3 图 5 B 图6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doc

二、分子运动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2015 年1 月17 日 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 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是。,。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1、燃烧消耗氧气 【思维拓展】 2、生成物为固体提出疑问红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 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硫讨 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2O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