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倒爬楼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8.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12个月)

具体每月表现:

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

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

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

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

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

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

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

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

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

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

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

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

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

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

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

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

35-36月:独上楼梯

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

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

43-44月:单脚跳15厘米;

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

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

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

57-58月:踮脚跳

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

61-62月:交替单脚跳

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7个月

8个月

9个月

10个月

11个月

12个月

15个月

18个月

2岁

3岁

90度,手、口、眼协调

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

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

向后成坐位

胸部离床

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

至侧位

仰卧位

翻身

至俯卧

俯卧位

至仰

卧位

独坐手

支撑

直腰坐

扭身坐

坐位自

由交

换体位

跳跃

肘爬,扶站

腹爬

后退移动、抓站

四爬、独站

高爬.牵手走

跪立位前移、独

独走稳、蹲着玩

拉玩具车走、爬

台阶

跑步、跳

踮着足尖走或以

足跟走,双足交

替下桂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word文档(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3个月~4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 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2周~4周~6周~8周~10周 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 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 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E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间脑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B.侧弯反射 C.紧张性迷路反射 D.交叉伸展反射 E.踏步反射 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 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二、名词解释 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 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 ⑧成人期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 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 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三)简答题 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最新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资料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倒爬楼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8.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12个月) 具体每月表现: 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 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 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 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 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 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 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 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 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 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 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 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 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 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 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 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 35-36月:独上楼梯 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 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 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 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 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 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 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 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 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 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 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 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 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 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 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 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

粗大运动发育

第四章粗大运动发育 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一、反射发育 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一)原始反射 1.觅食反射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 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Word 文档 (2)演示教学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W o r d文档(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 A.2~3个月 B.0~4个月 C.0~6个月 D.4~6个月 E.0~8个月 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 2.C A.2~3个月 B.3~4个月 C.0~4个月 D.4~5个月 E.O~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 A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 A.0~3个月 B.4~6个月 C.O~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 A.0~1个月 B.O~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 A.0~2周 B.0~4周 C.0~6周 D.0~8周 E. 0~10周

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 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 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间脑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 A.0~1个月 B.O~2个月 C.0~3个月 D.O~4个月 E.0~5个月 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 A.O~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O~5个月 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B.侧弯反射 C.紧张性迷路反射 D.交叉伸展反射 E.踏步反射 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

人体发育学试题

、单选 1 此模式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大部分有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但如果存在 过久则可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这种模式也可用于临床治疗() A. 原始反射模式 B.本体反射模式 C.前庭模式 D.皮肤介导模式 E.运动模式 2 儿童运动发育自头端向足端进行所遵循的发育规律是() A. 从上到下 B. 从近到远 C. 粗大运动 D. 精细动作 E. 从泛化到集中 3 下列有关原始反射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 B. 大部分是不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 C. 存在过久会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 D .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E.正常情况下2?6个月内消失 4 幼儿能够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能够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的年龄是() A. 3?5个月 B.6?8个月 C.9?11个月 D.12?18个月 E.2岁 5 小儿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 A. 20% B.30% C.45% D.50% E.60% 6 婴儿由最初的全身性的、不精确的动作逐步分化为局部性的、精确的动作所遵循的发育规律是() A. 从上到下 B. 从近到远 C. 粗大运动 D. 精细动作 E. 从泛化到集中 7 下列关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 岁) B .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 岁) C .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D .追求自我的形成(6 岁) E .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8 下列有关语言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 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 B. 1 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 C. 6 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声音 D. 11 个月的婴儿出现双音节 E. 12 个月的婴儿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9 儿童擦腿综合征属于()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B.运动行为问题C.社会行为问题D.性格行为问题E.语言问题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仰卧位姿势发冇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为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飞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 ^^|J爬楼

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f半前倾一扶腰坐一拱背坐f直腰坐f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冇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人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一不能支持体重一短暂支持体 重一足尖支持体重一立位跳跃一扶站一抓站 -独站f牵手走一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仃2个月) 具体每月表现: 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 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卞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泄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 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泄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 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泄:2米:独走5步 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泄三步,保持平衡: 14月:窄基底而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 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 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 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 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米人 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人 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h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入 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人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

人体发育学复习

重点掌握(重中之重)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是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度、重量及容积的增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3.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6.唐氏综合症:即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畸变性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多见于小儿。 7.同质人群:是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能力、教育、文化背景、心理问题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8.发育水平:是指某一年龄时间、儿童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到达的程度二.问答题 1..简述人体生长发育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P11-13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期40周。 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功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 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呼吸、循环、消化); 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视物、对声音有反应); 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保持警觉) 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言语功能的发育; 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 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 4)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各类感觉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力量相对较弱;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初步对自己的性别有所认识 6)学龄期:自入小学(6~7)开始至青春期前。 体格生长速度相对较缓;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个性逐渐形成 7)青春期: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进入抽象思维阶段;个性的形成;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 8)成人期: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 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生命结束。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倒爬楼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8.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12个月) 具体每月表现: 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 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 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 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 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 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 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 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 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 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米); 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 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 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 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 31-32月:向前跳(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 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 35-36月:独上楼梯 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 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 43-44月:单脚跳15厘米; 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米,脚跟不碰脚趾 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 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 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 57-58月:踮脚跳 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 61-62月:交替单脚跳 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人体发育学试题

一、单选 1此模式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大部分有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但如果存在过久则可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这种模式也可用于临床治疗() A.原始反射模式 B.本体反射模式 C.前庭模式 D.皮肤介导模式 E.运动模式 2 儿童运动发育自头端向足端进行所遵循的发育规律是() A.从上到下 B.从近到远 C.粗大运动 D.精细动作 E.从泛化到集中 3 下列有关原始反射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 B.大部分是不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 C.存在过久会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 D.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E.正常情况下2~6个月内消失 4 幼儿能够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能够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的年龄是() A.3~5个月 B.6~8个月 C.9~11个月 D.12~18个月 E.2岁 5 小儿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 A.20% B.30% C.45% D.50% E.60% 6婴儿由最初的全身性的、不精确的动作逐步分化为局部性的、精确的动作所遵循的发育规律是() A.从上到下 B.从近到远 C.粗大运动 D.精细动作 E.从泛化到集中 7下列关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不正确的说法是() A.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B.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 C.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D.追求自我的形成(6岁) E.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8下列有关语言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 B.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 C.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声音 D.11个月的婴儿出现双音节 E.12个月的婴儿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9儿童擦腿综合征属于()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行为问题 C.社会行为问题 D.性格行为问题 E.语言问题 10小儿在用手拿物时先全掌握持,以后才会用手指取物所遵循的发育规律是() A.由头到尾 B.从上到下 C.由近到远 D.由粗到细 E.由动到静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介绍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介绍 文章导读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宝爸宝妈们想要具体知道,因为只有知道了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知道在宝宝成长各个阶段要注意的内容,知道了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可以减少宝爸宝妈们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盲目,下面是有关于小儿成长发育规律的的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宝爸宝妈们可以进来看看,多了解与宝宝有关的知识,可以在宝宝成长阶段更好地帮助宝宝。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婴儿期体重和身长的增长很快,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后半年次之,以后速度逐渐减慢,周岁后稳步成长,至青春期又突然加速。(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的发育则先快而后回缩。(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小儿各器官功能的生长发育都遵循着预期的特定顺序:①自上而下小儿3 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会翻身,5个~7个月时会独坐,8个月时会爬,9个~10个月时会站,1岁时会走,2 岁左右会跑跳。②由近到远如先抬肩、伸臂, 再双手握物,然后手指取物。③由不协调到协调如3个~4个月时见到玩具只能手足乱动拿不到,5个月后就能一把抓住。④先有正向动作后有相反动作先学会向前走,再会向后退。先会抓握东西,后会放下等。(四)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虽然有预期性, 但在一定范围内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如体格增长的变异情况就很显著。评价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时,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并需作连续动态的观察。通过文章对与宝宝成长发育阶段的规律的的具体描述,相信宝爸宝妈们更加清楚宝宝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了,也可以准确地知道住宝宝需要营养最多的期间,减少很多的盲目操作,有助于宝宝的快快长大。希望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对宝宝成长发育规律不懂得宝爸宝妈们。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婴儿3-4个月抬头,6-7个月独坐,7-8个月翻身,8-9个月会爬,10-11个月独站;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12-18个月独走,24个月双足跳,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1.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其发育 速度又因年龄而异,如体格方面,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速度减慢,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总体讲,年龄越小,体格增长速度就越快。2.生长发育是形态的增长和

功能成熟的过程,是量和质的展,两者相互联系。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3.各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平衡,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4.生长发育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有个体差异,因一些因素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虽有一定的范围,但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影响的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2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除胎便,体重可以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如10日后继续下降应寻找病因。生后前半年体重呈现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

人体发育学试题

一、单选 1 A.原始反射模式 B.本体反射模式 C.前庭模式 D.皮肤介导模式 E.运动模式 2 A.从上到下 B.从近到远 C.粗大运动 D.精细动作 E.从泛化到集中 3 A.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 B.大部分是不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 C.存在过久会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 D.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E.正常情况下2~6个月内消失 4 ~5个月~8个月~11个月~18个月岁 5 %%%%% 6 A.从上到下 B.从近到远 C.粗大运动 D.精细动作 E.从泛化到集中 7 A.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B.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 C.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D.追求自我的形成(6岁) E.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8

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 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 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声音 个月的婴儿出现双音节 个月的婴儿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9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行为问题 C.社会行为问题 D.性格行为问题 E.语言问题 10 A.由头到尾 B.从上到下 C.由近到远 D.由粗到细 E.由动到静 11 A.拥抱反射 B.手握持反射 C.紧张性颈反射 D.跟腱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12 A.阶段性 B.渐进性 C.不平衡性 D.程序性 E.个体性 13 A.阶段性 B.渐进性 C.不平衡性 D.程序性 E.个体性 14 A.肌营养不良 B.磨牙 C.儿童擦腿综合征 D.吉兰-巴雷综合征 E.脊柱裂 15健康小儿,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其年龄约为 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5~6个月E.7~8个月 16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ORD版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倒爬楼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