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

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当时,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境。

经济增长放缓、物资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革来破解困局。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逐步放开了市场,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中,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起点。

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措施,使企业更加市场化、竞争力增强。

2.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文化教育改革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原创2:第9课 改革开放

原创2:第9课  改革开放

走进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 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邓小平
经济特区
广东省
深圳
珠海
汕头
走进开放
福建省
厦门
走进开放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走进开放

中 现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走进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厦门 深圳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沿海地区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
实行的( C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巩固练习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
是____小岗村农民( D )
A.安徽肥西
B.广东深圳
,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
市是 ( D )
A.珠海 B.厦门 C.汕头 D.深圳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走进改革
记者有话说
走进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省凤阳县3名“包大胆”队干部
走进改革
交足够国家的,留下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记者有话说
走进改革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农村改革小组
农业
乡镇 企业
上海浦东开发区
海南
汕头 珠海

八年级下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课件

八年级下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课件

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变革形式
所有权
经营权
分配权
人民公社制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等生产资 度 吃大锅饭 料归集体公有 一块干活 家庭联产承 生产资料公有 独立经营农户 按劳分配, 包责任制 制性质没变 单干,有自主
权 多劳多得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县农民歌谣
4、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பைடு நூலகம்
直接目的:我国对外开放是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心环节和目标
1.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
经济所有制 经营管理制 分配制度 改革前 改革后
农村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怎样改革? 改革成效如何?
作用:
(1)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 新路。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 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 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 到18岁。”
单一的计 划经济
政企职责 不分
分配中平均主 义
多种所有制经 政企分开 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
1.通过改革,实现行政企分开,是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2.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小结

第九课 改革开放

第九课  改革开放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学目标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掌握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

3、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巨变,认识到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4、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2、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二、读教学目标三、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把问题与答案标注出来自学提纲(一)、对内改革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落后的经济体制。

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改革的先后顺序是什么?2、我国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开始的地区是哪里?在农村实行改革的作用是什么?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二)、对外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什么?2、对外开放的步骤分哪几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有什么特点?四、交流展示,背诵知识点五、达标检测1、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A、第一届全国人大后B、中共八大后C、第一个五年计划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我国进行改革的先后顺序是()A、先沿海后内地B、先城市后农村C、先农村后城市D、从内到外3、在农村进行改革的目的有()①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③、解放农村生产力④、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明了()A、这种制度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B、这种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制度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愿望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集体企业B、国有企业C、个体企业D、合资企业6、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进行试点和探索的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政企分开C、厂长负责制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7、199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经营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扩大企业自主权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引用外资B、引入外国企业管理经验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9、为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C、推行公司制、股份制D、实行政企分开10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中,前提是()A、坚持土地公有制B、坚持人民公社制C、土地私有化D、经济发展繁荣11、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12、下图是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请回答:(1)、在图中填上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2)、在图中填上我国开放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3)、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图片链接地址:/czls/xs/tbxx/8x/xxzl_1/201008/+20100825_734863.htm。

第9课 改革开放(导纲)

第9课 改革开放(导纲)

第9课改革开放(双导提纲)
一、简要提示
1、知识与能力: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
展的概况。

列举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列举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成果。

2、过程与方法:识读《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
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1)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请同学们读第44页图:说出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4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2)经济特区的建立发挥了什么作用?
3)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是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4)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5)1992年后,国家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2、探究性问题
1)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发展了,为什么?
三、反馈练习
1、书后P46练一练
2、质量监测P35~39
3、历史填充图P12~13
四、梳理小结通过学习本课,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改革的试点是哪里?
安徽凤阳小岗村
3、农村改革的方式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农村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发展乡镇企业。
5、农村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为农村 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思维延伸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的实质 是什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质是在坚持土地 公有的基础上,使农 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 自主权,土地所有制 没有发生变化。
二、城市改革 仔细阅读P45,从中捕获以下信息:
1、城市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4、我党在哪一年哪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5、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 怎样的步伐?
初二历史下册
张家庄中学

韩玉林
知识重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
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目标。
一、农村改革 阅读P42,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到现在,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形成了怎样 的格局?
今夕深圳
开放后的深圳称为现代化城市
开放前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4-3-26
思维延续
以公有 制经济 为主体 的多种 所有制 经济
指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个 体经济、私营 经济、中外合 资企业和外商 独资企业等。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改革开放
人教版第三单元第9课
石玉珍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事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特点及相应对策: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和演示改革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农村是改革的突破口,国企是改革的攻坚战,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2)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

特点及相应对策:通过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文稿演示,贯穿于整节课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板书)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效益大大提高。

以“凤阳县农业管理生产三年三大步”为例说明。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按《历史填图册》12--13页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41页或《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

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

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巩固新课】
1、教师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主要讲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农村的改革主要讲了联产责任制,城市的改革主要讲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开放主要是讲我国的开放格局。

2、课堂练习:(见课堂作业)
3、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