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春城无处不飞花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意思与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说的是春天的长安城里呀,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舞着落花。
“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这里把长安描绘得充满生机。
寒食节的时候,春风把皇宫里的柳丝都吹得倾斜了呢。
寒食节按习俗是禁火的,只能吃冷食。
这两句诗一开篇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长安城里落花飞舞、杨柳随风轻摆的画面,特别美。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就开始传蜡烛了。
为啥呢?因为寒食节禁火,但是皇宫里却可以例外,而且还把火种传给那些“五侯家”。
这里的“五侯”在古代是指天子宠幸的大臣之类的。
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普通老百姓都得老老实实遵守禁火的规定,吃冷食,而那些权贵们却能享受特殊待遇,得到皇宫里传出来的火种,还能点起蜡烛,那蜡烛的轻烟就飘散在他们的家里。
这诗就像是在暗暗地批评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与赏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就是遥远的意思,遥远的牵牛星啊,明亮的织女星。
这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先把两位主角给介绍出来了,而且还强调了他们一个远在天边,一个明亮闪耀。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说织女纤细洁白的手啊,在那里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这就描绘出织女在做织布这个事儿,你可以想象一下织女那好看的手在织布机上忙碌的样子。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可是呢,她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哭得眼泪像下雨一样啊。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织女心里肯定是有很多忧愁的,她思念着牵牛星呢,所以心思根本不在织布上。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那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这就像是织女在心里琢磨,感觉自己离牵牛星好像没多远,但是却不能在一起。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
古诗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寒食》唐诗译文注释及鉴赏

《寒食》唐诗译文注释及鉴赏《寒食》是由韩翃所创作的,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寒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寒食》通过对长安迷人景色的描写,突出了皇室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歌咏。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品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词句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品鉴赏: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国学馆中国人喜欢诗歌,春秋时期就开始流行“当筵(y án )歌诗”,“投壶赋诗”。
这是中国最原始也最流行的一种“斗诗”形式。
据《春秋左传》记载,当年齐侯、卫侯和郑伯到晋国,拜贺新君即位。
席间行投壶之礼,赋诗助兴。
中行穆子举箭而歌:“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投中了,轮到齐侯。
齐侯举矢接其茬而歌:“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自此,开了宴席酒令先河。
到了唐代,诗人辈出,诗作充栋,可谓“诗的唐朝”,连斗诗也斗出了新天地,“飞花令”由此而来。
它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h óng )《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需要参与的人有诗词基础,行令时首选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飞花令的关键字并不局限于“花”,诗词里常出现的“月”“酒”“江”等都可以作为关键字。
一般而言,古代的行令规则对关键字在诗词中的位置也有要求,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春在第一个字上;“当春乃发生”,春在第二个字上;“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在第三个字上;“无计留春住”,春在第四个字上;“忽如一夜春风来”,春在第五个字上;……以此类推。
到“春”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那时候,人们都喜欢诗歌,全民参与程度就如现在人人玩微信。
文人酒局,每一场都是“斗诗会”。
花近高楼伤客心,落花时节又逢君,春江花朝秋月夜,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星星们,如果觉得平时的“飞花令”已经满足不了你们的诗歌热情,不妨一起挑战古人的“飞花令”高端局吧!也欢迎大家来稿和阳光哥哥分享你们的“飞花令”故事。
小星星月报。
韩翃《寒食》赏析:以寒食节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微妙讽谏

韩翃《寒食》赏析:以寒食节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微妙讽谏韩翃的《寒食》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长安城在寒食节时的春日景象,同时寓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微妙讽谏。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三、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人每逢此节,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
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
唐承汉制,因袭旧例,也在寒食传烛示恩。
这首诗具体作年不详,如果作于唐玄宗时,则“五侯”当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于安史之乱后,则是指唐代宗以来权势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团,他们专擅朝政,使得中唐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
韩翃见到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于是在这首诗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
此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三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
全诗仅四句,但多有转折。
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整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寒食》的全诗是:
寒食
作者:韩翃年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
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故事:春城无处不飞花篇一:故事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快乐听》教具中的幼儿80首精选古诗,老师做了整理,家长在白天给孩子听的同时,晚上睡前固定5分钟,给孩子念,这样孩子在无意中就会慢慢形成记忆。
1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2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后,如果可以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3 游园不值朝代: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今译】园主人大概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客人轻敲柴门久久都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春天真美好!4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 寒食诗人:韩翎朝代: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7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 ____,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 叶落山路,枳zhī花明驿yì 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 雁满回塘。
【古诗今译】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8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蛾。
天阶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9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ong锦官城。
【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12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 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6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
千门万户曈tóng 曈日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____。
古诗今译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
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17 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篇二:唐诗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一、诗中“江”的描写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诗中“云”的描写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诗中“离别”的描写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四、诗中“亲情”的描写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五、诗中“乡情的描写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六、自然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句》)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花鸟草虫名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