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x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将于3月3日晚在央视新闻播出,翻开颁奖辞和影像,每一片“龙鳞”背后是所有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名字和影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美丽的闪光灯遮不去他们夺目的光芒,他们不是巨星,不是领袖,但他们如宝石般璀璨的心灵会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持与榜样,成为我们心中又一个伟大的巅峰!他们不是生来美丽的玫瑰,他们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献的五月兰,素雅的外表无法抹去他们的内心闪耀,他们将会永远成为我们精神的桥梁!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祖国是辽阔的天空,我就是空中飞翔的小鸟;祖国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我就是水里自由的小鱼;祖国是美丽的大花园,我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祖国是根深叶茂的大树,我就是一片嫩绿的叶子;祖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我就是一棵伸枝展叶的小草。
我多想去珠穆朗玛峰看看呀,看看祖国母亲强壮的脊梁,对母亲说一声:“母亲,我爱你!”我多想去长城看看呀,看看祖国母亲蜿蜒的身躯,对母亲说一声:“母亲,您辛苦了!”我多想去故宫看看呀,去聆听母亲那古老深邃的声音;我多想去长江、黄河看看呀,去看看母亲奔流不息的血液,我多想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及我的足迹,让我在每一个地方都体会到祖国母亲的爱!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中国,一个世界大国,里面居住着十三亿人口,长江、黄河孕育着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儿女。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篇一】《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
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__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__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
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
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
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
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022《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2今天下午,老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
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
关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5篇(最新)

2020年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全国上下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的2020。
2020年那一个残酷的春天,是谁在守护我们?是那些在生死线上奔跑的白衣天使,是那些火速集结的人民子弟兵和支援者,是那些不分昼夜创造奇迹的工程建设者,是那些不辞辛劳的社区工作者,是那些平凡岗位的普通人,是那些从“90后”到古稀老人的志愿者,是忍受着隔绝与思念的每一个平凡人。
2020年度特别致敬抗疫英雄。
我们要致敬的:包括14亿人当中的你我他,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然防疫仍未结束,我们依然需要努力,保护好自己,就会更快地等到,人类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定宇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感动中国”现场,没有设置观众席。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颁奖典礼。
面对来自全国人民的关心,他笑着感谢大家:“我的身体状况比一年前略有一些好转,正在尝试中医治疗,主要是推拿按摩和现代康复方法,走路稍微平稳一点。
”随后,他还乐观地告诉大家:“我可以踩自行车了。
”现在回头看去年,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张定宇说:“我是一个医生,是一个医院的院长,那是我们拯救病人的一个岗位。
我最惭愧的,是患病的妻子在最危难的时候,不能陪伴她。
但是,医院有800多人需要我去带领,还有这么多病人等着我,我不能这会说我不行。
没太多取舍,也不需要我做取舍。
现在回头去看,尽管壮烈,但也很平常,就是我们的一个工作,是你应尽的这份职责。
”但,白衣为甲的张定宇,同样也是一名与死神赛跑抗争的病人。
关于自己的渐冻症病情,张定宇早已豁然:“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幸运的话,生命会给我8到10年以上时间,不幸的话,最多5到6年,我会用好这些时间。
”他说,在我坐轮椅之前、在我真正躺下来之前,当你有那种时间的紧迫感时,就会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天和每一件事情。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1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
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
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
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
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
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
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
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个人观后感2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
最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最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最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8篇《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那么一起看看《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最新《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8篇,欢迎阅读!《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篇1“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
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
”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
当地民众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长汀人富起来,反而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贫困。
回到学校后,林占熺专心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986年,林占熺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
随后,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和国家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
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和团队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
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将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
半年内,参加试验的农户,每户收入达2000元。
收入最高的农户,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纯收入达1万元,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种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贫困。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5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篇1】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
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
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
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澹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
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篇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通用7篇)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通用7篇〕《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通用7篇〕《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1看完感动事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动在霎那间会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强烈的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们深深的震撼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经。
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屡次流泪,他们当中的有些事迹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强的才能,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和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局部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别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
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的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个人观后感2感动的力量,有的时候来自瞬间的壮举;有的时候也会来自于经年累月,一生只为一事来。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篇1双脚踏紧在这片土地上,似乎全身便流淌着母亲的脉搏,翘首而望,对上的便是她柔情的眼波。
只于这夜阑人静时握住自己的心,看看孤星缱绻,思索自我价值所在。
颈间万千青丝昭示着我尚年轻,似乎也在轻讽我的碌碌无为。
曾经的我,口中也曾无数次豪言为国,却没有成鸿鹄的眼界,常为狭隘所困扰,殊不知却是真真挥霍了我的大好青春。
前线上的士兵为国为家赴生死之时,或许我正为某些难以解决的的小坎而发怒;多少受苦受难的人们在为生活所迫得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时,我或许在贪恋享受休憩间的几分钟温暖。
有时也憎恶自己的庸俗,不能得志士之气魄,常常陷于短浅,真真自愧!或许是心智尚浅,常常少些思考,或许是缺乏些正能量,总是混沌在阴暗面里。
我执起书卷,追溯千年间爱国文人志士生命光华的流转,国家,是他们终生的选择。
我便向他们看齐,追随着他们的脚步与信仰。
我知道我正年轻,有很多事情正在前方等着我去做,只有穿越时空纵观古今,循着知识的灯火,才能在这迷茫的年轻中寻到对的灯塔。
游于历史之中,岁月流转间,汨罗江里仍是你凌云的诗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字字有声是你巾帼不让须眉的的`气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历史从遥远的地方走来,又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远去,还好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思亘古不变。
我似看见你们双眉微蹙,在某个寂寥孤苦的夜晚手提一盏灯,写下“可怜白发生”饱含愁思的一腔热情;我似看见你们横刀笑天,刑场之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愤慨与无奈;我似瞥见你们茅屋破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心胸。
我未达如此高度,却也能于字里行间细细品读,触摸着你们分分秒秒都在为国家而跳动着的脉搏,为国家流淌着的血液。
于是我自审、自省,悟出这拳拳之心不能陷于空谈,更要拿起战斗的气魄,为国为家而奋斗青春。
从现在起,做个不负于自己的人,不忘前辈之誓言,不忘自我之复兴理想,不忘国不忘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x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x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战争,解决温饱,全面小康,为人民谋幸福;
x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遇挑战,奋勇拼搏,为的是,让鲜花再烂漫,游人再奔赴;
有一群人,他们为国为民,誓死拼搏,奉献大爱,感动着你和我。
在看过《感动中国x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之后,我更深切的有了对于祖国的崇敬,对于那些可爱的人的发自内心的崇尚,他们坚强有责任,无畏肯奉献,拼搏示大爱,坚持架暖炉,勇敢展技艺,心细寄热血,突破长腾飞,报国携风雅,开山又拔路,吃苦献国力,英勇常留存。
我们更多的感怀,是源于他们的义无反顾,无私无畏,勇敢向前,有担当,不气馁,不放弃,他们从平凡走向了伟大,他们的事迹,他们带给我们深思的伟大历程,是精神的财富,人格的精炼,价值的提升。
他们从人民中走来,为了人民,他们舍弃了许多,遗憾了许多,激动了许多,悲痛了许多。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
说能够帮助别人很幸运,壮烈也很平常,一声定宇兄,一脚为民生,抗疫一线他冲向前;
抗洪防汛战士陈陆,与家人最后一张合照,村民不曾遇见的大洪水,不愿相信他已离去;
山区老师张桂梅,一块两块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缠身,时间留给女孩,丧葬费留给孩子;
“抗癌厨房”,万佐成,熊庚香,早点铺成炉火处,万家厨房,偶然改轨迹,必然见善良;
空军英雄王海,跨过鸭绿江,不畏强敌,140米开炮,不怕死,死不了。
他们的精神体现,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并不总是如意,或是难以接受,但我们应该坚强,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为了未来,拼就再拼一点,健康就是财富,对美好持有期待,对一切怀有热爱。
志愿者汪勇说,十公里不能让医护人员走过去,他察觉医护需求,迅速解决,他认为医护是神圣的;
技术突破人谢军,他倾心倾力北斗国产原子钟,三次晕倒,关键器件全部国产,工作值得;
风雅先生叶嘉莹,筑民族修养,颂经典,结诗缘,文化传播,书生报国,谦虚自谦,传承一家;
开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变村庄命运,挑战艰难,身先士卒,架起康庄路;
猎猎风旗国测一大队,珠峰高程测,扎西德勒,双腿丈量,生死考验,年轻人接力,情谊深。
汪勇坦诚相见,持之以恒,汪勇真勇,热血融化恐惧,新的目标挑战,奋勇向前,品格提升见价值,无声觉悟有声教育,敢于抗争命运,不忘向往美好家园,感受集体的珍贵,无私无畏。
他们的事迹启发着我们当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将自己的热血洒注祖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感动中国,感动你和我,支撑感动的背后,是我们共同有责任,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挥洒青春汗水,激扬美好乐章。
全国上下,共克时艰,xxx,必定不凡。
我们伟大的祖国,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画卷,新的蓝图已经铺就,我们国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国姿态立于东方,在她的身后有国士无双,亦有朝气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愿,祖国好;
共奋力,展宏图。
唯愿与感动中国人物一道铸美好明天。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5月1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相信会使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节目从始至终洋溢着的浓郁的温情与激情,可谓是情深
意长。
这种情怀,不是让人反感的矫情,也不是单纯赚人眼泪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实感真情,是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
浓郁的情感令人动容,更撼人心魄,不愧为一首“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从节目中我们感受到,那些在2006年被广为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身上的人格力量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
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它把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人觉得这些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也让他们变得更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和可学;发掘大多数观众不太熟悉的平民英雄,则是《感动中国》最突出,也是最令观众称道的特质。
大力开掘他们的事迹光辉点,突出并提升他们精神境界的高尚性,这使得观众对这些人物感觉亲近的同时更能受到精神力量的打动和感染。
尽管获选的十一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他们所表现出来令人感动、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构着和谐社会及其所特有的和谐文化。
而从节目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感动中国》“和谐为美”的基本的创作审美观,节目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了丰富营养,把和谐
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创作当中,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的经典电视作品。
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只有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对得起学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自己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宿城区实验小学韩现冬
作者文章的文笔一直是很赞的。
作者的逻辑思维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