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雷雨》台词的针对性
高一语文《雷雨》学习要点

高一语文《雷雨》学习要点《雷雨》学习要点一、学习要点1、戏剧常识介绍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这里所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
舞台说明是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2、关于曹禺曹禺(1910——1996),中国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入南开大学,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
1933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3、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雷雨》人物性格和台词

《雷雨》人物性格和台词第一篇:《雷雨》人物性格和台词雷雨是如何用台词来体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回应题目:戏剧作为一门必须通过演员表演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现冲突的舞台综合艺术,台词是必不可少的。
台词包括对白。
旁白以及独白,剧中人物通过台词表现他们的喜怒爱热,展现人物性格,台词中的潜台词,埋下伏笔。
潜台词推动情节,激发矛盾戏剧作为一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台词必不可少的。
台词,最为戏剧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包括了对白,旁白,独白,体现了角色们一系列的喜怒与哀乐,是编剧者展现剧情,刻画人物,制造冲突,体现主题最主要的手段5,也是戏剧本身构成的主要手段。
中国著名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就是一部典型的用台词叙述剧内人物性格特点的戏剧。
曹禺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发来加以衬托人物性格和冲突。
戏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为后续的冲突做了良好的铺垫,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一人物的台词的前后矛盾反映出人物的复杂矛盾的性格。
在雷雨中,剧本中,人物周朴园的形象可谓是给了读者最为深刻的印象。
周朴园给予了人们一种虚伪的感觉,周朴园看似是一个对爱情痴恋的董事长,却在含情脉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虚伪,冷酷无情的面容。
从他和侍萍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侍萍的态度,从而推断出他的性格。
他对侍萍说:“你看这些家居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从这句话中,读者可以体会到周朴园对侍萍的痴恋,三十年前的家居还留着就是为祭奠他以为死去的前妻。
然而,当他知道侍萍又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态度可谓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忽然变得严厉起来说到:“你来干什么,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可想而知,当这些话从周朴园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侍萍是有多么的绝望,伤心。
一个曾经深爱过的女人,痴恋过的女人,现在出现在他面前,他的想法确实是如此的龌龊,以为她回来敲诈自己。
但另一方面自己却又保留着侍萍最爱的家居,她的生活习俗,这一些列的对话让读者看出了周朴园的虚伪,他的假情,读懂周朴园着以人物矛盾的感情。
大学语文《雷雨》教案:细致解析经典台词

大学语文《雷雨》教案:细致解析经典台词。
我将通过对三个经典台词的解析,来揭示《雷雨》所蕴含的精髓和内涵。
一、“宁愿我误人,不愿人误我。
”这是小秀在与篆刻家曹灿云谈话时说出的一句话。
这句话似乎表达了人类的自私本性,但实际上却是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成功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并且确保不会被别人所控制。
尽管这句话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但它也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坚定和不屈的精神。
二、“你秦淮岸一道, 象一条蜿蜒的深沟, 我愿意化作你秦淮河底的一粒沙砾,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求...”这是雷大娘对秦淮岸的表白。
这段对白里所表现出的是人类的爱情本质,它也是人们成长中必须领会的。
我们可能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种爱情:它冲破了时间的限制、抵抗了世俗的压力、打破了内心的障碍、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而这段对白则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爱情的传奇: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我们所钟爱的人身上。
三、“你爱情中有江山,为什么不让同胞分享!”这是倪焕之对于秦淮岸爱情态度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批评。
事实上,它反映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存在着诸多的内在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
我们或许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遭受到某些不公正的对待,或事实上我们偏见了某个群体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挫败和抵触。
通过对《雷雨》中的经典台词进行解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这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重要精神和价值所在。
它呈现出了人物的独特人性、一种成长和发展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对抗和观点的博弈,以及爱情和无奈的主题。
正是在这些内涵和价值的支撑下,这部文学作品才得以成为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并且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也会一直占据独特的教学位置和传承价值。
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复习2.《雷雨》学习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2.《雷雨》教课方案《雷雨》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认识曹禺和《雷雨》。
2、认识戏剧的一般知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经过剖析剧本的矛盾矛盾,领会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认清拥有浓厚封建性的财产阶级家庭的腐败,揭露这类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罪恶。
要点和难点:1、认识尖利的戏剧矛盾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认识拥有封建阶级和财产阶级双重特色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3岁的曹禺在就读清华大学时期创作了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单确立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青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记。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专心灵去感觉。
二、作者简介现代剧作家。
他从小喜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此后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吸取营养。
1933年,在马上结束大学生活时,达成处女作《雷雨》。
继《雷雨》以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旷野》《演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确立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优秀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述了旧制度必定崩溃的图景,关于走向衰败和死亡的阶级赐予了有力的揭穿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亮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
三、复习戏剧知识:戏剧的观点: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露社会矛盾,反应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能够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能够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惨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高中语文 1.2《雷雨》曹禺名言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曹禺名言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我有一种谬论: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
……引伸说,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
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我觉得,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是作家的那个极其亲切又极其真实,他感受到的,思考过的问题和他的答复。
当然,无疑问的,还包括作家刻划人物的本领,文字的美,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及丰富的知识。
但是,如果作家没有那个活生生的思想,那个深刻的感受,那么,作品的艺术生命就短,艺术生命长的作品,它总是打动人的灵魂,叫人多懂人生的道理。
请你们多读《红楼梦》,多读读关汉卿的作品,就会感觉到这个道理。
高中语文 1.2《雷雨》弦外之音 耐人寻味—周朴园语言潜台词探微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周朴园语言潜台词探微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力作。
这部作品不仅以激烈的戏剧冲突见长,更以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取胜。
《雷雨》的语言不仅富有个性和艺术表现力,而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没有说出来而隐藏在台词后面的含义深刻的话。
这些话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玩赏不已。
《雷雨》的潜台词主要集中在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见到相认的对话中。
鲁侍萍来周公馆寻找女儿四凤,不期而遇周朴园,周朴园在明,鲁侍萍在暗,双方都不愿意暴露身份,于是进行了一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对话。
他们的对话内涵丰富,意蕴深厚。
分析人物的台词,发掘台词背后的潜台词,无疑能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品味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后的几段台词,发掘其背后的潜台词,进而分析周朴园其人。
当侍萍冷静而又悲愤地叙述她悲惨的遭遇时,周朴园内心发虚,大汗淋漓。
“你姓什么?”意即“你是不是就是侍萍?”可见此时的他是极度恐慌的。
接着他假惺惺地表示“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说是亲戚,不痛不痒,道是修坟,轻描淡写!其实哪里是什么亲戚,全是骗人的鬼话!哪里是什么修坟,纯属遮人耳目!当侍萍说到“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她没有死”的时候,周朴园先是一惊:“什么?”意即“怎么可能呢?她哪有那么好的运气?肯定是死路一条。
“他不相信,因为他看到了侍萍遗留的“衣服”和“绝命书”。
当侍萍说“她又被救活了”的时候,他成了惊弓之鸟。
他意识到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是包不住火的”。
当侍萍提起自己和孩子都活着时,周朴园顿生疑窦:“你是谁?”意即“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他生怕自己狐狸的尾巴露出来,毁了自己一生的“清誉”。
这几句台词表明了周朴园的心理经历了紧张——缓和——紧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周朴园时而大汗淋漓,时而谎称亲戚,时而假意修墓,最终再起怀疑,道貌岸然之态暴露无疑。
侍萍的身份暴露后,周朴园马上撕下伪善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雷雨》剧本

[门大开,周朴园进。
他现在精神很饱满,沉重地走出来。
]萍冲(同时)爸。
冲客走了?朴(点头,转向繁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
完全好了么?繁病原来不很重--你回来身体好么?朴还好。
--你应当在到楼上去休息。
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冲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朴(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覆老人家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繁(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
--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朴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会有什么问题。
冲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朴谁是鲁大海?冲鲁贵的儿子。
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
朴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
冲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
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
朴哼,现在一般年青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冲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
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
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朴(眼翻上来)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冲(被压制下去,然而)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朴(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向繁)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
(看钟)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嗯,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说话说么?萍爸,刚才我就想见您。
朴哦,什么事?萍我想明天就到矿上去。
朴这边公司的事,你交代完了么?萍差不多完了。
我想请父亲给我点实在的事情做,我不想看看就完事。
朴(停一下,看萍)苦的事你成么?要做就做到底。
我不愿意我的儿子叫旁人说闲话的。
萍这两年在这儿做事舒服,心里很想在内地乡下走走。
朴让我想想。
--(停)你可以明天起身,做那一类事情,到了矿上我再打电报给你。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讲解与例题(附答案)89

2 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中,没有哪一部戏剧能够像《雷雨》这样震撼人心。
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30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狭小的舞台上不仅上演了伦理的矛盾,阶级的斗争,还有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可见其影响深远。
学习本剧,一要用心体会台词的精妙,二要鉴赏剧中所揭示的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该剧共四幕,讲述了如下故事:一个闷热的午后,从济南来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侍萍与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
30多年前,周朴园和女仆梅侍萍相爱,后来,周家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了长子周萍,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的病重的次子。
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
此后她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带走的儿子也改名鲁大海。
岂料30年后,不但鲁贵在周家当差,而且女儿四凤又像她当初一样,来到周家做佣人,鲁大海在周家煤矿做矿工。
四凤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相爱,并已有孕在身;周家年轻的太太蘩漪与周萍有不清白的关系,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的爱情,鲁大海也与罢工工人来和周朴园谈判。
当一切血缘情仇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蘩漪发了疯。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
展示的是30年后相遇时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节选的这部分一共是两场戏。
前一场写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不期而遇,通过叙谈交代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后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
★曹禺(1910—1996),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剧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侍:我姓鲁。
侍萍关窗的动作勾起周朴园的思绪,问话里自然流露出对眼前之人身份的探询。侍萍的回答恰又使这种探询心理得到缓释,剧情自然推进到那件三十年前“出名的事”。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侍:我姓鲁,老爷。
眼前之人对三十年前“出名”的事也了解,周朴园的内心难免有点儿警觉,再次追问侍萍身份时自然就少了先前的矜持。侍萍的回答却比上次多了两个字“老爷”,这好象是做惯了下等人的侍萍的“职业化”语言,但这个“老爷”更是针对周朴园警觉心理的再次缓释。能称他周朴远园为“老爷”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是自己的旧日情人的。话题得以继续,剧情开始向纵深发展。
周朴园怀念鲁侍萍是真还是假
生:老师,周朴园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还是假?
师: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但是他对鲁侍萍的怀念却不能一概以虚伪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在周朴园的内心中,本能与良知在发生剧烈的冲撞。从他保留侍萍的相片、保留三十多年前陈旧的家具以及穿旧雨衣和熟记侍萍的生日、夏季关窗等习惯中可以看出,在周朴园的潜意识深处,他的确没有忘掉侍萍,因为在他的一生中,侍萍曾令他青春焕发,让他体味到了被一个女人真爱的全部温柔。我们联系全剧看,他说过这样一番话:周朴园最终迫使周萍认母时说:
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在这里,周鲁二人的对话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这里值得玩味的是出现于周鲁二人话语中的同一个词“忽然”。周朴园一句“忽然地投水死了”,就轻描淡写地抹煞了对一个年青姑娘的摧残,这“忽然”更成了推卸原本属于自己的妻儿之死的责任的巧妙遁词。这怎能不激起侍萍内心的愤怒的波澜。侍萍所言“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难道侍萍真不知道周朴园“不要她”的原因是“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其实,这是侍萍的原话)。当一个纯情少女将青春和爱情(灵与肉)都献给了自己所爱的人时,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始乱终弃。仔细玩味,这“忽然”不正是对周朴园的冷酷、自私心理的绝妙讽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台词的针对性形成了人物内心情感撞击的涡流,增强了戏剧的冲突性。
台词出自人物性格,针对冲突双方,情感的涡流撞击翻涌,掀起感情潮,更为有力的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这是《雷雨》台词针对性的深层作用。让我们摘出周朴园对侍萍身份探询过程的台词作一探析:
周:你是新来的下人?
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在这里,侍萍对自己身份的解说恰给了周朴园一个推断的前提。眼前之人到周公馆找女儿,那她充其量也只是周公馆一个下人的母亲罢了。身份既然明确了,周朴园的专横就不用掩饰了,“那你走错屋子了”,这里是周家的饭厅,你的身份是不能到这儿来的。
当周朴园知道了侍萍的身份后,两人的话语中的潜在动机颇值玩味:
周:谁指使你来的?
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在这里,一个“指使”可以让我们看出,以操纵家庭、操纵厂矿为本事的周朴园以其特有的警觉审察着侍萍的来意:“指使”之人是谁?真有人想利用他的“孽债”敲他一笔?侍萍的一句“不公平的命”自然也并非那么简单,这命里的“不公平”何止侍萍在三十年前灵与肉的付出,“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加在母女两代人身心的痛楚岂不令人心碎难平?“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在周朴园的眼中,似乎侍萍的到来是多方寻求的结果,似乎侍萍从来就没有熄掉对他周朴园的“爱念”(说无尽的怨愤更恰当)。“我以为你早死了”一句简直是周朴园对侍萍的诅咒。
但是翻捡旧衬衣的话题终于使周朴园认出了眼前人:这不就是自己三十年前始乱终弃的旧情人么?两人还有过爱的结晶两个孩子。可那不是爱情,那只是一位大少爷对一个纯情少女的占有、玩弄、欺骗。一位少女付出自己的灵与肉去“伺候”那位大少爷,而这丝毫不能改变其“下人”的身份。针对性的语言昭示的是人物沉痛的命运,感情潮一旦掀起便不可阻遏,在这闷热的夏日午后,一场洗刷罪恶和冤孽的雷雨正要到来。
《雷雨》台词的针对性
戏剧是台词的艺术。台词的个性化、动作性是戏剧的艺术特质。曹禺的剧作《雷雨》历来被奉为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但《雷雨》不仅有这一戏剧台词的共性特征,更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那就是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试以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所选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见为依据,分析求探如下。
先看以下台词:
周: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一部《雷雨》让曹禺苦苦构思了近5年,苦心写作半年,五易其稿。写成后将剧本交给了他在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靳以。靳以与巴金共同负责《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文学季刊》的主编是郑振铎。靳以人很正直,他觉得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没好意思将《雷雨》剧本向主编推荐,稿子一直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与巴金一起谈论《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巴金说:我们要注意文坛的新人,组稿面要宽一些。靳以便将曹禺的《雷雨》交给巴金。巴金当晚就读完,被深深打动,把剧本推荐给主编振铎,在当年《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之后很快由中华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书。鲁迅看了日译《雷雨》剧本颇为兴奋,对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正在东京的郭沫若观看了《雷雨》的演出后亲自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说,《雷雨》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曹禺由此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跃成为中国剧坛的巨星。
“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我在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这是他心底发出的忏悔,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而决非虚伪。
巴金、鲁迅、郭沫若力挺《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