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点答案

合集下载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

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御屏障的作用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最新考试大纲不作要求)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010N1A 答案:B【考点还原】(P4)“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约2/3分布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约1/3分布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约3/4分布于细胞间隙内,称为组织间液或组织液;其余约1/4则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即为血浆”(A错)。

(P4)“人体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因而各部分体液的成分有较大差别,但各部分体液又相互沟通”(B对C错)。

(P4)“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D错)。

【答案解析】人体内体液包括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其中细胞内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包括了组织间液和血浆,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分布在人体各部分的体液量是不相等的(A错)。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被细胞膜隔开,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细胞外高钠、高钙、高氯,细胞内高钾等,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跨膜物质转运(互相沟通),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

同样,组织间液和血浆被毛细血管壁分隔,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很少,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水和晶体物质等小分子物质却可以自由通过(互相沟通)(B对C错)。

由于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血浆,而不是细胞内液(D错)。

2. 2005N1A 答案:C【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C对)。

【答案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白细胞生理(4)-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白细胞生理(4)-生理学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根据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

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例题: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血细胞是A.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血小板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1.T细胞在血液的淋巴细胞中,约占70%-80%,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反复循环,还可以停留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中。

淋巴细胞的寿命较长,一般为数月,有的长达一年以上。

T细胞被特异性的抗原物质激活后,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在功能上各异的两类细胞,即T 免疫效应细胞T记忆细胞。

根据T效应细胞的细胞表面特征的不同可区分为T4和T8两个亚群,而这些亚群还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再分为不同类型。

属于T4亚群的有:淋巴因子T细胞、诱导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淋巴因子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造血干细胞;T诱导性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促进其他T细胞的成熟分化,而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一种B细胞生长因子,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影响抗体的产生。

T8亚型细胞,根据其功能可以再分为能抑制B细胞和T细胞活性的抑制性T细胞,和对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

由此可见,T细胞除了具有细胞免疫作用外,它们还具有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特别是B细胞的功能。

长寿命的记忆T细胞在血液中不断循环,当他们再次遇到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时,即使相隔几年之久仍能加以“识别”。

在第二次与抗原体接触时能激发一种继发反应,这种反应比原发反应更强烈的引起细胞增殖,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例题: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2.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正确答案:A;B2.B细胞在血液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

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最全版完整版doc(一)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最全版完整版doc(一)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最全版完整版doc(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各种生物功能的科学,是许多医学和健康科学专业必修的学科。

对于学习生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提供最全、完整的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

正文: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b. 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学c.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恒定性、反馈调节等d. 其他与生理学相关的学科:解剖学、生物化学等2. 神经生理学a. 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b.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c. 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功能: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系统等d. 神经调节对生理功能的影响3. 循环生理学a.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b. 心脏的生理学功能和心电图c. 血液循环和血压调节d. 循环系统中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肺、肾脏等4. 消化和代谢的生理学a.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口腔、胃、肠道等b.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c. 营养的需求和能量代谢d. 内分泌系统对消化和代谢的调节作用5. 呼吸和体液平衡的生理学a.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肺等b. 呼吸过程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c. pH调节和酸碱平衡d. 体液平衡的调节机制:肾脏的功能、尿液的形成等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最全、完整的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包括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神经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和代谢的生理学以及呼吸和体液平衡的生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试题及答案,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知识,提高在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

2021年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内分泌

2021年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考查内容:1. 激素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普通特性,激素作用机制,激素分泌调节;2. 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3.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4. 甲状腺激素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 调节钙和磷代谢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生理作用及它们分泌或生成调节;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知识点1:激素一、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A型题1.(1994)激素半衰期用来表达:A 激素作用速度B 激素作用持续时间C 激素更新速度D 激素释放速度E 激素和受体结合速度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激素半衰期解析:激素半衰期是指激素活性在血中消失一半时间,用于表达激素更新速度。

二、分泌方式:远距分泌(血液);旁/自分泌(组织液);神经分泌;腔分泌;内在分泌(细胞内液)A型题2.(1998)“神经激素”是指:A 作用于神经细胞激素B 具备酶功能神经递质C 神经细胞分泌激素D 神经系统内存在激素E 使神经兴奋激素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神经激素概念解析:由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B型题A旁分泌调节B血分泌调节C自分泌调节D腔分泌调节3.()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答案:A 层次:理解考点:旁分泌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组织液扩散至临近细胞,调节临近细胞功能活动,称为旁分泌。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胰岛A细胞即属于旁分泌。

4.()血管升压素增进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水属于:B答案:A 层次:理解考点:远距分泌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具备受体靶细胞,调节靶细胞功能活动,称为远距分泌(血分泌)。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生理学必看考点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生理学必看考点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生理学必看考点真题1、单选雌激素与孕激素作用的相同点是()A.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B.使子宫颈黏液变稀薄C.使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D.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角化E.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2、单选横桥和细肌丝中的何种蛋白结合才能引起肌丝滑行()A.原肌凝蛋白B.肌凝蛋白C.肌钙蛋白D.肌纤蛋白E.肌球蛋白正确答案:D3、单选下列哪个因素可使心排出量减少()A.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兴奋B.主动脉血压升高C.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E.心率加快正确答案:B4、单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时,突触后膜出现的电改变是()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正确答案:B5、单选某人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E.O型、Rh阳性正确答案:D6、单选关于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出现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出现寒战C.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D.组织代谢率提高,产热量增加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正确答案:E7、单选月经周期中控制排卵发生的关键因素是()A.排卵前雌激素高峰B.孕激素高峰C.卵泡刺激素高峰D.黄体生成素高峰E.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高峰正确答案:D8、单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肾素B.肝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D.促胰液素E.维生素D3正确答案:B9、单选月经的发生是由于()A.雌激素急剧减少B.孕激素急剧减少C.雌、孕激素均急剧减少D.FSH、LH急剧减少E.促性腺激素急剧减少正确答案:C10、单选呼吸的全过程不包括下面哪项()A.肺换气B.呼吸运动C.组织换气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E.呼吸运动的调节正确答案:E11、单选对用力呼吸的描述,下面哪项不正确()A.吸气时有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有膈肌收缩C.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D.呼气为被动过程E.吸气时一些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正确答案:D12、单选生长素促进软骨生长的作用是()A.直接作用于软骨B.通过诱导肝产生生长介素C.进下丘脑产生生长介素D.通过激活血液中的生长介素E.通过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正确答案:B13、单选关于小肠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B.为弱碱性液体,pH约7.6C.每天分泌量约为1~3LD.其分泌主要受局部因素调节E.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三种营养物质进行最后彻底消化正确答案:E14、单选有关铁的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B.必须还原为亚铁后方被吸收C.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D.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E.盐酸抑制其吸收正确答案:E15、单选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浓度正确答案:C16、单选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粗段C.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细段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17、单选悬韧带放松可使()A.瞳孔缩小B.晶状体曲率增加C.晶状体曲率减少D.角膜曲度增加E.角膜曲度减少正确答案:B18、单选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表现是()A.兴奋性B.适应性C.新陈代谢D.自控调节E.应激性正确答案:C19、单选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湿润与溶解食物B.清洁并保护口腔C.使蛋白质初步分解D.唾液淀粉酶使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E.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仍可作用一段时间正确答案:C20、单选肺循环没有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原因是()A.血液循环路径短B.胸内负压的存在C.动脉血压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高E.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低正确答案:C21、单选男性的主性器官是()A.阴茎B.睾丸C.输精管D.阴囊E.前列腺正确答案:B22、单选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甘氨酸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C23、单选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

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个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单位?答案: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下列哪项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答案:选择性通透。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 下列哪种细胞器是负责蛋白质合成的地方?答案:核糖体。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是蛋白质合成的地方。

4. 下列哪项属于细胞呼吸的产物?答案:二氧化碳。

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5. 哪种物质是细胞内基因序列的携带者?答案: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细胞内基因序列的携带者。

6. 下列哪个器官属于呼吸系统?答案: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7. 下列哪个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答案:胃。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用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8. 下列哪个器官属于循环系统?答案:心脏。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负责将血液循环送至全身各个组织。

9. 下列哪种细胞类型属于神经系统?答案: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负责传递信号和信息。

10.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内分泌系统?答案:胰岛素。

胰岛素是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之一,调节血糖水平。

11. 下列哪个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答案:肾脏。

肾脏是泌尿系统中的关键器官,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12. 下列哪项属于人类生理学研究的内容?答案:呼吸过程。

人类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过程。

总结:本文针对生理学基础知识进行了试题及答案的陈述。

通过这些试题,读者能够巩固和扩展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科学,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此文可帮助读者增强对生理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简述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神经调节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3)自身调节特点: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3.机体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常见例子。

(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如:体温调节、血糖浓度调节、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稳定)意义: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最主要调节方式。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如:排尿反射、血凝反射、分娩等)。

意义:尽快完成某项生理活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名词解释: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动作电位: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逆、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

膜外带负电,膜内带正电。

极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膜外正电、膜内负电的状态,并使得两者的电位差稳定于静息电位时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去极化——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值比极化状态时减小的变化超极化——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值比极化状态时增大的变化复极化——细胞膜先发生去(或超)极化后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的过程2.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特点及各自转运的典型物质。

(一)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自由扩散。

特点: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取决于物质的脂溶性和分子大小)典型物质:水、CO2、NH3、O2(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1.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特点:(1)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2)离子通道的门控特性(在静息状态下,大多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当受到某种刺激时才引起闸门开放。

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典型物质:Na,K,Cl,Ca离子2.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1)经载体易化扩散(被动转运)特点:①载体与被转运物之间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②饱和性(转运速度随被转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③竞争性抑制(有两种结构相似的被转运物时,会使转运受到抑制)。

典型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2)原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运输)特点:需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且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典型物质:钠泵,钠离子、钾离子的跨膜转运3)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运输)特点:物质转运的驱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且物质也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实例:离子Na-H交换、Na-Ca 交换、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动吸收。

(三)入胞和出胞(主动运输)入胞的囊泡膜是细胞膜形成的,出胞的囊泡膜是高尔基体膜形成的。

入胞的典型物质:细菌、病毒、蛋白质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

出胞的典型物质:神经递质。

3.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各自涉及的膜内外离子流动。

静息电位是胞内K+外流达到平衡而形成的。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去极化过程:Na+通道开放→Na+内流,静息电位(-90mV)缓慢去极化至阈电位(-70mV),迅速极化和反极化到达(+30mV);(2)复极化过程:K+ 通道开放→K+外流,膜电位从+30mV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90mV)(3)复极化后:钠泵活动。

细胞每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膜内钠离子增多;膜外钾离子增多这样就激活了钠泵,泵出钠离子,泵入钾离子。

使得钠离子、钾离子浓度与发生动作电位前相同。

4.简述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异同。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①不衰减传导,“全或无”式(无论何种刺激达不到阈电位就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则引起相同强度的动作电位。

);②双向传导。

③有不应期。

④无总和现象。

局部电位的特征:①非“全或无”式,电位变化呈等级性。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电位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大)②在局部作电紧张性扩布——电荷随着离开局部电位的部位的距离增大而减小,以至完全消失,通常只能传播几毫米。

③没有不应期。

④有总和现象。

——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总和。

第三章血液1.名词解释:血细胞比容:在全血中,血细胞所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型(blood 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1)VitB12和叶酸(2)铁(骨髓是生成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机体缺氧时可使肾脏和肝脏合成和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①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②促进血红蛋白合成;③促进网积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2)雄激素: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②作用于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提高,从而间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4.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①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原的激活;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的过程不同。

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由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激活后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外源性凝血途径除血浆中的因子外,还需要组织因子参与才能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

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于启动生理性凝血反应,(快但不坚固)内源性凝血途径在于血液凝固的维持和巩固(慢但坚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还可以启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利于促进血栓的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名词解释: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积的百分数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力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力下降,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为4~12cmH2O。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30~40mmHg(4.0~5.3kPa)平均动脉压:100mmHg(13.3kPa)2.试述心脏泵血过程中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动脉血流等的变化。

P42心脏的泵血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

一、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血液充盈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超过房内压,使得房室瓣膜关闭,室内压仍低于动脉压,动脉瓣膜仍关闭。

此时血液无进出,心室容积不变,心室压上升最快2快速射血期——心室进一步收缩,室内压进一步升高,并超过了动脉压,动脉瓣膜开放,血液从心室快速射入动脉,心室容积快速减小。

此时,室内压最高,房室瓣膜仍关闭3减慢射血期——射血的继续,使得动脉血量增加,压力升高与心室压接近,但动脉瓣膜仍开放,射血较慢,心室容积缓慢减小,房室瓣膜仍关闭。

)二、心室舒张期(4等容舒张期——射血完成,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低于动脉压但高于房内压,使得动脉瓣膜关闭,房室瓣膜仍关闭,血流无进出,心室容积不变,此时心室压下降最快。

5快速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低于房内压,房室瓣膜冲开,心房和静脉的血液被抽回心室,心室容积增大,此时室内压最低,动脉瓣膜关闭,房室瓣膜打开6减慢充盈期——血液继续充盈心室,心室血量增加,压力升高,室内压低于动脉压,与房内压差值减小,使得脉瓣膜关闭,房室瓣膜打开)三、7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房内血液通过房室瓣进入心室,心房容积减小,心室容积增大,在心房收缩期末,心室容积达到最大。

此时,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和房内压,动脉瓣膜关闭,房室瓣膜打开。

3.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各期的离子流动及特征。

1.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到达平衡2.动作电位(P48)(1)去极化过程(0期——钠离子内流)(2)复极化过程:(1期——钾离子外流、2期——钾离子外流增强,钙离子内流减弱、3期——钾离子外流)(3)恢复期(4期——钠泵的运动和钠钙离子的交换,使得各离子浓度恢复静息电位时的水平)4.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收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收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率加快→射入动脉的血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舒张压的高低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老人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降低→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存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搏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加→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循环血量增加或血管容量降低→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及意义。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窦弓反射。

(2)反射过程:①动脉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心血管中枢→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回降。

②动脉血压降低→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扩张刺激)减少→心迷走紧张性降低,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的紧张性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动脉血压回升。

此过程称为减压反射的加(升)压效应。

(3)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

6.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肾上腺素(Adr)→心肌β受体→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肾上腺素→血管α受体→血管收缩:皮肤、肾脏、胃肠的血管(α受体占优势)收缩。

肾上腺素→血管β2受体→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脑和冠脉的血管(β2受体占优势)舒张。

(2)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α受体→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