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1、采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1. 范围和目的本规范适用于临床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旨在保证样本采集的质量和规范性,确保临床微生物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1)微生物: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在内的微小生物体。

(2)临床样本:指从患者体内采集的各种生物标本,如血液、口腔、鼻咽部、骨髓、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3)采集容器:指用于采集临床样本的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样瓶、培养皿等。

(4)采集套装:指一次完整的样本采集过程中所需的所有采集工具和材料。

3. 采集前准备(1)确定采集部位、时间和采集方式,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套装和采集容器,在样本采集前做好标签,并核对患者信息。

(3)认真阅读所有相关规范和实验室要求,确保样本采集符合要求。

4. 采集操作步骤(1)根据采集部位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套装。

(2)采集前应让患者了解采集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3)采集前要检查采集部位,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生命体征,确保采集过程安全和无痛苦。

(4)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量、采血速率、采血部位、采血方式等。

(5)尿样采集时应注意尿样的采集量、采集时间、采集方式、保护好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

(6)痰液采集时应注意痰液的颜色、黏度、量和纯度,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采集方式。

(7)脑脊液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部位、采集方式、采集量、采血顺序和样本处理标准等。

(8)其他临床样本采集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器具。

5. 样本运输和储存(1)在采集后,立即将样本放入相应的采集容器中,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若无法立即处理样本,应按要求在采集容器中注明采集时间和采集者信息,并存储在规定温度下,以便后续处理。

(3)运输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确保样本不泄漏、不污染,并尽快送至目的地。

(4)储存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控制储存温度,在保质期内使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图文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在医学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保证准确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标本类型临床微生物标本通常包括血液、尿液、粪便、血培养瓶、脑脊液、切口分泌物等。

2. 采集方法2.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选择采血部位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用无菌针头采血,避免受污染。

血液标本采集后可以分成两份,一份用于血常规,另一份用于血培养。

2.2 尿液标本收集尿液标本时,要让患者用清洁肥皂清洁外阴部,再用无菌尿杯收集尿液,避免手部直接触摸尿杯和尿液。

尽量将尿液标本送至检验室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

2.3 粪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时,要确定所采集的粪便样本来自于患者的肛门临近处。

最好不要使用纸巾,而是用无菌容器收集粪便。

粪便标本采集窗口为3天。

2.4 血培养瓶标本采集血培养瓶标本时,首先要选择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血培养瓶插入采血针器上,打开外部装置,使血液顺利流入血培养瓶中。

采集集中在早晨时段,每次采集2-3个血培养瓶。

2.5 脑脊液标本采集脑脊液标本需要医生进行,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医生在患者腰部,采用穿刺的方式进行脑脊液的采集。

2.6 切口分泌物标本采集切口分泌物标本时,需要选择无菌医用棉签,消毒采集部位。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被采集部位感染污染到。

3. 运送方法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是重要的环节。

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送至细菌学检验实验室。

并且在运送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3.1 收集后尽早送检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窗口不长,应尽早将标本送至检验室进行分析。

3.2 标本容器和包装标本容器必须选择无菌容器,容器体积大小要相应合适。

送检前,要核对标本标签与标签上的医学记录是否一致。

标本包装时,应采取干燥、保温、防震、防漏、防碎的原则。

3.3 运输温度不同种类的标本,其运输温度介于4-25摄氏度之间。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6
精选ppt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和频率
①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套 血培养,每套包括1个需氧瓶+厌氧瓶。因为研究已证实,2~3 套血培养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②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 集2套,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24
精选ppt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 率,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 集。
2 送检:应立即送检,室温条件下不能超过 2h。如不能立即送检,则保存于4℃冰箱待送 出。
25
精选ppt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采集前先用复合碘消毒周围皮肤。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用药之前采取。
2 送检:应立即送检。
3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 出,避免细菌污染。
29
精选ppt
血管导管的微生物检验
一、标本送检指征 病人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出现以下情
8. 鼻咽拭子法:用无菌拭子经鼻轻轻插入 鼻咽部后部,慢慢旋转拭子5s,吸收分泌物, 然后取出。
15
精选ppt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1)以晨痰为好。多数病人清晨痰较多,易
于采集。且清晨痰含有的病理成分较多。会增 加培养的阳性率。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2 送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某些细菌在外环 境中死亡,室温保存≤2h 。做真菌培养的标 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可放4℃保存,以免杂菌 生长。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16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 45℃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对咳 痰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13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法及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因素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法及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因素

典型案例
我们在临床检验工作当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脑 积水患儿准备进行手术,术前三次脑脊液培养均 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污 染菌?病原菌?临床请求会诊。
标本采集运送中的影响因素
• 抗微生物药物对标本的影响 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影响检出率,应当 在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或者 停药3~5天采集标本,或在血浆药物浓度 最低时采集标本。
通常以自然咳痰法采集标本最常见。应嘱咐患者 晨起漱口,咳深部痰,告知唾液的培养结果对临 床无指导意义,以便引起患者对留取标本的重视。 检验痰液标本是否合格应进行涂片。 涂片合格后的痰标本建议使用盐水稀释方法接种于 相应培养基上
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判别标准
标本运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以防某些细菌在外环 境中死亡。作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培养的痰 液如不能及时送检,应置于4℃冰箱保存。
发热(38C)或低温(36C) 寒战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 移” 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00109/L)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 昏迷 ,休克 多器官衰竭 CRP升高
采集方法
1.采血部位: 肘静脉:无菌采集,1-3次 其他部位: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病 人,从肘动脉或股动脉等多次采 血 2.采样量: 不少于培养基的1/10。 成人采血5~10ml 骨髓1-2ml 儿童采血1~5ml 3.培养要求:除有明确的感染
引子: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临床感染病原菌种类 不断发生变化,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 不断增强,因此,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 中越来越重视病原学的检测,对微生物室 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微生物室任务越来 越爱繁重。
临床医生要求微生物室应做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
答: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保存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在4℃或-20℃冰箱中保存数天至数周;病毒等则需要 使用-80℃超低温冰箱进行长期保存。在选择保存温度时,应根据具体微生物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如何确保标本运输安全?
答:在运输前应仔细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并使用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同时,在运 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并标识清晰以便实验室准确接收和处理。
结果分析
考虑患者为败血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致病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尿路感染诊断思路探讨
1 2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查 体显示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3
诊断思路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为尿路感染。进一步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治疗。
保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保存时间不同,应根据具体要求进 行保存。一般来说,细菌、真菌等可保存数天至数周,病 毒等则需要长期保存。
标本运输注意事项
保持低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以防止微生 物死亡或变异。
防止泄漏
运输前应检查容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标本泄漏。同时,应使用 足够的吸收材料包裹容器,以防意外泄漏。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 的微生物学依据,指导合理用药。
微生物学检验目的
01
02
03
确定病原体种类
通过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 明确病原体种类,为针对 性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一、微生物标本的采集1. 采集工具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采集工具,如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无菌拭子等。

采集工具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 采集方法(1)棉签采集法:适用于采集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

将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标本,轻轻涂抹于无菌培养基表面,注意避免棉签与培养基接触过紧,以免污染。

(2)拭子采集法:适用于采集皮肤、黏膜等表面标本。

将无菌拭子轻轻擦拭采集部位,将拭子置于无菌培养基中,轻轻按压使标本附着于培养基表面。

(3)注射器采集法:适用于采集深部组织、关节液等标本。

将无菌注射器刺入采集部位,抽取适量标本后,将注射器置于无菌培养基中,拔出活塞使标本流出。

3. 采集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2)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对标本的挤压,避免细胞破裂、毒素释放等现象。

(3)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病原体死亡或变异。

二、微生物标本的送检1. 送检时间微生物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如无法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4℃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送检。

2. 送检途径微生物标本应采用专用运送容器,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容器密封,防止标本污染。

3. 标本接收实验室接收微生物标本时,应详细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

如发现标本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重新采集标本。

4. 标本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按照实验室规程进行对标本的处理,包括开盖、分区、接种、培养等。

在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采样前准备
1、当日术毕,按常规对手术间所有物表 及地面进行湿式清洁和擦拭。
2、检查净化空调系统运作是否正常,当 日完成手术间清洁后,调节空调系统处 于待机状态,次晨打开系统运行30min。 自净后采样。
二、采用平板沉降法 1、采样时间: 在净化空调开启30min进行采样,采样时洁净 手术室大门应保持关闭,以维持手术室正压 状态和洁净度。 2、采样护士准备: 在采样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采样时平板应从科室最靠内的房间放置, 依次向外布放,每个手术间也是从最靠 里的位置放置平板,最后放置最靠门的 采样点。采样点分布均匀,收取平板顺 序相反。
5、布点要求: 百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9m以内,两 端0.4m内)呈对角线,东南西北中5点,周边区 (距墙1m,每边2个)8点,共需13个培养皿;千 级手术间,手术区(手术台两侧0.6m以内,两端 0.4m以内)呈单角线3点,周边区(距1机,长边 2个,短边1个)6点,共需9个培养皿;万级手术 间:手术区(手术台4边,0.4m以内)呈对角线3点, 周边区(距离1m每边1个)4点,共需7个培养皿。 检测时可做一次空白对照和模拟操作。模拟操作 将一个对照皿打开后立即封盖,两个对照结果必 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
将用于革兰染色的标本置于无菌标本杯中
将用于培养的标本置于需氧运送培养基中, 密闭保存
分别标注患者及标本信息,30min内送检,否则置4℃冰 箱冷藏,24h内送检
四、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度值测定法
方法: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测定法
物品准备:标尺、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
放好标尺,开启紫外线灯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 有图案一面朝上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一 导管尖培养标本采集
物品准备: 无菌试管、 标本标签、 无菌剪刀、 无菌手套
操作者进行卫生消毒,戴帽子、外科口罩
戴无菌手套,将拔除的中央导管用无菌剪刀剪长 约5CM,导管尖端放入无菌试管内。
脱手套,洗手, 标本及时送检
二、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段尿培养标本采 集
物品准备:治疗车、 速干手消毒剂、治 疗方盘内有盖培养 试管1支、打火机一 支、无菌手套一副、 0.5%碘伏消毒液棉 球(置换药碗内) 数个、无菌镊子1个、 弯盘1个、酒精灯1 盏(A)
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3、氯与定、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
80和0.3卵磷脂的中和剂。 4、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5、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
加入吐温-80到0.3%,也可使用经该消毒剂消毒 效果监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六、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采样
夹管30min以上。 3、采样部位:应选择尿管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
管管壁。 4、采样部位的消毒:使用0.5%碘伏液棉球沿采样点
由内而外消毒,每个棉球只使用一次。 5、无菌物品需检查包装和有效期,确保合格。 6、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
三、开放性伤口培养标本采集
物品准备
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
用拭子深入伤口基底部或伤口与正常组织边缘处采 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革兰染色和培养
(2)千级洁净手术间手术区小于 0.75cfu/30min,周边区小于 1.5cfu/30min。
(3)万级洁净手术间手术区小于 2cfu/30min,周边小于4cfu/30min.
(4)普通手术间小于5cfu/30min.
百级手术间
千级手术间
万级手术间
十万级手术间
注意事项:
1、平皿的取送与放置方法:
6、采样高度:
洁净手术间的手术区采样高度为0.81.2m,周边区在地面或0.8m采样,与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 高度相符。
7、培养条件:
采样后的培养基按要求送至化验室(细 菌定)在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结 果。
8、判断结果: (1)百级洁净手术间手术区小于
0.2cfu/30min,周边区小于0.4cfu/30min
戴口罩,帽子,穿无菌衣。操作时应轻稳, 避免污染培养皿。
3、采样方法:
把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采样时 把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少许边沿上, 同时培养皿下垫灭菌疗巾,暴露30min 后,盖上平板盖,并作好手术间标志及 平板上注明手术区和周边区,固定培养 皿,放指定容器内。防再次污染。
4、采样顺序:
拿取平皿时,大在下,小在上,采样时要大 在上,小在下,大的斜盖在小的平皿上,不 能两个平皿同时向上。
操作人员准备:着装规范(卫生手消毒、帽子、口罩、 口罩、); 患者准备:确认患者(核对姓名、床号、腕带),导尿管已夹住
松开患者导尿管,弃其前段尿液
使用0.5%碘伏溶液棉球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
操作者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
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入导尿管的采样后,关掉紫外线灯,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进行结果 判定。将指示卡色块的颜色与“灯管强度90uW/CM²”、“灯管 强度70uW/CM²”标准色块进行比较,判定测定结果
五、消毒剂染菌量采样
用物准备:碘伏、含9ml中和剂试管、无菌注 射器、酒精灯、手消毒剂、记号笔
手消毒:按六步洗手法搓揉至干燥
消毒试管口: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旋转进行消毒, 此为重要步骤。
无菌法取注射器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使用 中的消毒剂1ml
将抽取的消毒剂注入含 9ml中和剂的试管内,注 意不接触试管口
再次用酒精灯消毒试管 口
将消毒剂与中和剂振荡 充分混匀
用记号笔在试管壁编写 号码,送检
备注:中和剂的选择: 1、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2、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
协助者点燃 酒精灯,用 燃烧法消毒 试管管口和 盖子
将注射器内尿液注入试管(避免污染)
协助者再次用燃烧法消毒试管管口和盖子, 随即盖紧试管(标本不得倒置,以免污染), 熄灭酒精灯,贴好检验单标签
清理好用物,手卫生,尿标本及时送检
注意事 项
1、采集指征:怀疑有尿路感染时,应考虑做尿培养。 2、采集时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留置导尿管者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