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采集、聚焦和放大光线,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远离地球的天体,如星星、行星、星系等。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和光电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1. 光的采集与聚焦望远镜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尽可能多的光线,并将其聚焦到一个点上,以增强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
为了实现这一点,望远镜通常采用镜面或者透镜来采集光线。
其中,反射望远镜使用反射镜,折射望远镜使用透镜。
2. 反射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反射望远镜是利用反射镜来采集和聚焦光线的。
它由一个大的曲面镜(主镜)和一个较小的平面镜(次镜)组成。
当光线从远处的天体进入望远镜时,主镜会将光线反射到次镜上,然后次镜再将光线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或者光电探测器上。
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图象。
3. 折射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折射望远镜是利用透镜来采集和聚焦光线的。
它由一个大的凸透镜(目镜)和一个较小的凹透镜(物镜)组成。
当光线通过物镜进入望远镜时,物镜会将光线折射并聚焦到焦点上,然后透过目镜,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图象。
4. 放大倍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指观察者通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物体与肉眼直接观察时物体大小的比值。
放大倍率取决于望远镜的焦距和目镜的焦距。
普通来说,放大倍率越高,观察到的图象越大,但同时也会降低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
5. 光电转换与图象记录现代望远镜通常配备光电转换器,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者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象传感器。
这些器件能够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放大、处理和记录。
这样,我们可以将观测到的图象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方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6. 其他改进和应用除了基本的工作原理,望远镜还可以通过改进设计和加入其他设备来提高观测能力。
例如,加入自动跟踪系统可以使望远镜能够自动追踪天体的运动;加入滤光器可以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观测;加入干涉仪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观测等。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一般分为三种。
一、折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两种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伽利略望远镜是物镜是凸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
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如图2所示。
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图解示意图

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图解示意图
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图解示意图如下:
一、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
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的的、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二、望远镜的结构图解示意图
一般来说,常规的双筒望远镜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目镜,物镜,中间的棱镜,两个镜筒的连接部分,以及聚焦系统。
根据不同的尺寸大小,放大倍率,和用途以及个人喜好,双筒望远镜又可细分为好几种类型(详见双筒望远镜类型一表)。
下图是常规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图:。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采集和聚焦光线,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远处的天体、地球上的景象以及微观世界的细节。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涉及光学、光学仪器和成像技术等多个领域。
一、光学原理望远镜利用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来实现对远距离物体的观测。
光线从远处的物体射入望远镜的物镜(Objective)上,物镜将光线聚焦到焦平面上。
焦平面上的光线经过透镜组(眼镜片)的调节,最终形成清晰的像。
二、望远镜的构成1. 物镜(Objective):物镜是望远镜的主要光学部件,它负责采集和聚焦光线。
物镜普通由凸透镜或者反射镜组成,具有较大的口径和较长的焦距,以便采集更多的光线和增加观测的细节。
2. 眼镜片(Eyepiece):眼镜片是望远镜的第二个光学部件,它位于物镜和观察者之间。
眼镜片的作用是放大物镜所形成的像,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的细节。
眼镜片普通由凸透镜组成。
3. 支架和调节装置:望远镜通常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架来支持物镜和眼镜片,并提供方便的调节装置,以便观察者能够调整焦距和视野,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
三、成像技术望远镜的成像技术是实现观测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计物镜和眼镜片的参数,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的像。
成像技术还包括消除光学畸变、增强对照度和色采还原等处理,以提高观察效果。
1. 光学畸变的校正:望远镜的物镜和眼镜片可能会引起像差,如球差、散光和像散。
为了消除这些畸变,可以采用复合透镜、非球面透镜或者反射镜等光学元件来校正。
2. 对照度增强:为了使观察到的图象更加清晰,可以采用滤光片、偏振片等光学元件来增强对照度,减少背景干扰。
3. 色采还原:望远镜的物镜和眼镜片可能会引起色差,即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程度不同。
为了还原真正的颜色,可以采用多种涂层和光学设计来校正色差。
四、望远镜的应用领域望远镜在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技术、军事侦察、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天文学:望远镜被广泛用于观测天体,如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射线等。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远距离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收集、聚焦和放大远处天体的光线,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天体。
一、光学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和支架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光线的收集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大口径的凹透镜或凸透镜,它能够收集并聚焦通过它的光线。
当光线通过物镜时,它会被折射并汇聚到焦点上。
2. 光线的聚焦光线通过物镜后,会汇聚到焦点上。
焦点是一个特定的点,光线在此处会集中到最小的区域。
物镜的焦距决定了焦点的位置。
3. 光线的放大目镜是望远镜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焦点处。
目镜通常由凸透镜或凹透镜组成,它能够将光线进一步放大,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天体的细节。
4. 图像的形成当光线通过目镜后,它们会再次被折射并汇聚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图像。
视网膜是我们眼睛中的感光器官,它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图像处理和认知。
二、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射电望远镜是一种用于接收和测量无线电波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与光学望远镜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收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大型的金属碟形或抛物面天线,它能够接收到来自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是由天体或其他宇宙现象产生的,例如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宇宙射线等。
2. 信号的放大和处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非常微弱,因此需要经过放大和处理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
射电望远镜通常配备有放大器和滤波器等设备,用于增强信号强度并去除噪声。
3.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经过放大和处理后,信号会被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宇宙中的各种现象,例如星系的演化、黑洞的存在等。
三、其他类型望远镜的工作原理除了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还有其他类型的望远镜,如X射线望远镜和伽马射线望远镜等。
它们的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远处天体的光学仪器。
它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使观测者能够看到更远处的天体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一、折射折射望远镜是利用透镜将光线折射的原理来观测天体。
它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个透镜组成。
1. 物镜:物镜是望远镜的主要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
物镜一般为凸透镜,通过透镜的两个曲面将光线折射,并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
2. 目镜:目镜是望远镜的辅助透镜,主要用于放大物镜聚焦后的像。
目镜一般为凸透镜,可以将物镜聚焦的像放大,使观测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天体细节。
3. 焦点:焦点是物镜将光线聚焦后的位置,也是目镜放大像的位置。
观测者通过目镜观察焦点上的像,从而观测到远处的天体。
4. 放大倍数: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放大像的程度。
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改变目镜的焦距来调节。
放大倍数越大,观测到的天体细节越清晰,但视场越小。
二、反射反射望远镜是利用反射镜将光线反射的原理来观测天体。
它主要由主镜和目镜两个镜组成。
1. 主镜:主镜是反射望远镜的主要镜片,它的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焦点上。
主镜一般为凹面镜,通过反射镜面将光线反射,并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
2. 目镜:目镜的作用和折射望远镜中的目镜相同,用于放大主镜聚焦后的像。
目镜一般为凸透镜,可以将主镜聚焦的像放大,使观测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天体细节。
3. 焦点:反射望远镜的焦点和折射望远镜的焦点位置相同,都是主镜将光线聚焦后的位置。
观测者通过目镜观察焦点上的像,从而观测到远处的天体。
4. 优点:相比于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主镜可以制作得比较大,从而提供更大的光收集面积,能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其次,由于主镜不需要透明材料,可以减少色差问题,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三、望远镜的应用领域望远镜在天文观测、地理测量、军事侦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天文观测:望远镜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望远镜观测,科学家可以观测到更远的星系、行星、恒星等天体,从而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望远镜原理是什么

望远镜原理是什么
望远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聚集远处光线,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宇宙中的天体。
望远镜的原理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镜和目镜。
物镜是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元件,通常由凸透镜或凹透镜构成。
光线从它们进入,被聚焦并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物镜的设计使得它能够聚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并将其聚焦到望远镜的焦平面上。
其中,凸透镜能够使光线向光轴聚焦,而凹透镜能够使光线从光轴偏离。
目镜是位于望远镜光路中的一对透镜,作用是进一步放大物镜聚焦在焦平面上形成的实像。
目镜通常由一对透镜或复合透镜组成,使得通过目镜的光线能够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观察者通过目镜看到的虚像,使得远处的物体能够在视野中更加清晰和放大。
在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和目镜一起工作,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远处的星体、行星、星云等。
望远镜可以放大光线的强度,并能够通过调整物镜和目镜的距离来调整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
通过不同设计的物镜和目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种类和性能的望远镜,如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
总结来说,望远镜的原理是通过物镜将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形成实像,然后通过目镜将实像进一步放大成虚像,从而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远处天体的细节,并且获得更清晰和放大的视野。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收集、聚焦和放大光线,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和远处的物体。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光学和光电子学的原理。
一、光学原理1.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采用透镜,利用透镜的折射原理来聚焦光线。
物镜是望远镜的主镜,它具有较大的口径和较长的焦距,用于收集光线并形成实像。
目镜是望远镜的辅助镜,它具有较小的口径和较短的焦距,用于放大实像。
2. 成像:当光线通过物镜时,它会发生折射并聚焦到焦点上,形成实像。
实像位于焦点处,具有与物体相似的形状和大小。
目镜将实像再次放大,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像。
3. 放大倍数: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比。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体就越大。
一般来说,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改变目镜的焦距来调节。
二、光电子学原理1. 探测器:现代望远镜常常使用光电子探测器来接收光信号。
探测器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常见的光电子探测器包括CCD (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2. 数字化处理:望远镜通过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将连续的光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图像处理、存储和传输。
3. 数据分析:望远镜还可以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图像处理算法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降噪或者进行图像拼接,以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图像。
三、望远镜的应用1. 天文观测:望远镜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望远镜,天文学家可以观测到遥远的星系、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从而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2. 地球观测:望远镜还可以用于地球观测,例如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和地质勘探。
通过望远镜,科学家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的细节,以了解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地质结构等。
3. 无人飞行器:望远镜也可以安装在无人飞行器上,用于航空摄影、遥感和监视等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一般分为三种。
一、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两种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伽利略望远镜是物镜是凸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
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
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如图2所示。
图2
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
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来说,结构非常简单,光能损失少。
镜筒短,很轻便。
而且成正像,但倍数小视野窄,一般用于观剧镜和玩具望远镜。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来说,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使眼睛观察到的是正像。
一般的折射望远镜都是采用开普勒结构。
由于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因为冶炼大口径的优质透镜非常困难,且存在玻璃对光线的吸收问题,所以大口径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二、反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等几种类型。
其中牛顿望远镜的原理是使用一个弯曲的镜面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焦点上。
这种设计方法比使用透镜将物体放大的倍数高出数倍。
它采用抛物面镜作为主镜,
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平面的对角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
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
如图3所示。
牛顿反射望远镜用平面镜替换昂贵笨重的透镜收集和聚焦光线,从而降低了成本。
图3
牛顿反射望远镜系统拥有焦距长达1000mm而仍然相对地紧凑和便携。
因为主镜被暴露在空气和尘土中,牛顿反射器望远镜要求更多维护与保养。
然而,这个小缺点不阻碍这个类型望远镜的大众化,对于那些想要一台价格经济,但仍然可以解决观测微弱,遥远的目标的用户来说,牛顿反射望远镜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由于光学系统的原理,牛顿望远镜的成像是一个倒像,倒像并不影响天文观测,因此牛顿反射望远镜是天文学使用的最佳选择。
通过正像镜等附加镜头,可以将图像校正过来,但会降低成像质量。
卡塞格林望远镜有抛物面镜的主镜,和双曲面的次镜将光线反射并穿过主镜中心的孔洞,折叠光学的设计使镜筒的长度紧缩。
在小望远镜和照相机的镜头,次镜通常安装在封闭望远镜镜筒的透明光学玻璃板上的光学平台。
这样的装置可以消除蜘蛛型支撑架造成的"星状"散射效应。
封闭镜筒虽然会造成集光量的损失,但镜筒可以保持干净,主镜也能得到保护。
它利用双曲面和抛物面反射的一些特性,凹面的抛物面反射镜可以将平行于光轴入射的所有光线汇聚在单一的点上-焦点;凸面的双曲面反射镜有两个焦点,会将所有通过其中一个焦点的光线反射至另一个焦点上。
这一类型望远镜的镜片在设计上会安放在共享一个焦点的位置上,以便光线能在双曲面镜的另一个焦点上成像以便观测,通常外部的目镜也会在这个点上。
抛物面的主镜将进入望远镜的平行光线反射并汇聚在焦点上,这个点也是双曲线面镜的一个焦点。
然后双曲面镜将这些光线反射至另一个焦点,就可以在那儿观察影像,如图4所示。
图4
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
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
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
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
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
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
这样,一架望远镜便可获得几种不同的相对口径和视场。
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
三、折反射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是在球面反射镜的基础上,再加入用于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难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获得良好的像质量。
比较著名的有施密特望远镜,如图5所示。
它在球面反射镜的球心位置处放置一施密特校正板。
它是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轻度变形的非球面,使光束的中心部分略有会聚,而外围部分略有发散,正好矫正球差和彗差。
图5
马克苏托夫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由一个凹球面反射镜和加在前面的一块改正球差的透镜组成,如图6所示。
改正透镜是球面的,它的两个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差不大,但有相当大的曲率和厚度,透镜呈弯月形。
所以,这种系统有时也称为弯月镜系统。
适当选择透镜两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使弯月透镜产生足以补偿凹球面镜的球差,同时又满足消色差条件。
在整个系统中适当调节弯月透镜与球面镜之间的距离,就能够对彗差进行校正。
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像散很小,但场曲比较大,所以必须采用和焦面相符合的曲面底片。
弯月透镜第二面的中央部分可磨成曲率半径更长的球面(也可以是一个胶合上去的镜片,构成具有所需相对口径的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系统,也可直接将弯月镜中央部分镀铝构成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系统。
图6
除了施密特望远镜和马克苏托夫望远镜,还有这两种望远镜的衍生型,如超施密特望远镜,贝克―努恩照相机等。
在折反射望远镜中,由反射镜成像,折射镜用于校正像差。
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
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
小型目视望远镜若采用折反射卡塞格林系统,镜筒可非常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