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医疗护理方案ppt课件

02
建议患者穿着宽松、透 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摩 擦和刺激皮肤。
03
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熬夜、过 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
25
04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对病情的影响。
康复训练建议: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 、按摩、针灸等多种方法。
2024/1/25
10
03
CHAPTER
中医治疗方案及原则
2024/1/25
11
内治法: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将蛇串疮分 为风热型、湿热型、血瘀型等不同类 型。
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蛇串疮,采用相应的 中药组方,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疗原则。
2024/1/25
3
蛇串疮定义及临床表现
2024/1/25
定义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
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 布,痛如火燎,常伴发热、头痛 等全身症状。
4
中医对蛇串疮的认识
病名
病机
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 ”等。
湿热毒邪蕴结肌肤,气血凝滞,经络 阻塞不通,导致疼痛剧烈,病程缠绵 。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清洗患处,避免细菌感染。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提高患者免疫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有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群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2024/1/25
蛇串疮的护理要点

蛇串疮护理要点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
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主要临床表现1、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肝经郁热者,病室温度宜偏凉;脾虚湿蕴者,病室温度宜偏干燥。
3.保护皮肤,避免磨擦,水疱不宜挑破。
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脉搏、舌脉、二便等状况。
2)观察疱疹部位、大小、疼痛程度,有特殊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肝经郁热宜凉服,脾虚湿蕴宜温服。
2.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淡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之物,禁烟、酒。
2、肝经郁热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
3、脾虚湿蕴者,宜进健脾利湿之品。
4、气滞血瘀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
(四)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忌怒,保持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
(五)临证护理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针刺,理气止痛。
2、肝经郁热者,睡眠要充足;重症者宜卧床休息。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脾虚湿蕴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气滞血瘀者,病史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
三、辩证施护(一)肝经郁热证1、室内宜偏凉,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2、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及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绿豆等,忌辛辣鱼虾等动风发物,禁烟酒。
3、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4、选择大椎穴、双侧肝俞、肺俞及皮损部位行拔罐治疗,以清热泻火。
(二)脾虚湿蕴证1、病室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2、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及健脾除湿之品,如:莲子粥、山药粥等忌辛辣鱼虾等。
3、中药汤剂宜温服,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4、拔罐宜施补法,可选足三里、脾俞及皮损处,时间6—8分钟。
5、安慰体贴患者,消除紧张和顾虑。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

口服中药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外用药护理
对患处进行中药外敷或涂擦,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变化情况。
针灸护理
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针灸后护理
针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 者有无不适症状。
拔罐护理
拔罐治疗
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拔罐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拔罐后护理
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推拿护理
推拿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推拿治疗,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推拿后护理
推拿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04
日常护理建议
生活起居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冒 。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 应的护理和指导,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劳累等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问诊评估
询问病情
询问患者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了解病情发展 情况。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便 更好地制定护理方案。
切诊评估
脉象
脉象弦数、滑数,提示热毒内蕴或湿热内蕴。
皮肤触诊
皮肤触诊可感知疼痛程度、温度变化等,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
03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0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 换内衣裤,床单、被褥 应平整、柔软。
03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 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蛇串疮的中医辨证施护

1.2 治疗 方法 :给 予 无菌 针 灸 针 针刺 ,主 穴取 皮 损 周 嗣 阿是 穴 f约离 解 毒 之 品 ,如 :绿 豆 汤 ,忌 烟酒 、辛辣 、鱼 虾等 动 风 发物 之 品 。 室温 宜
疱疹 0.5~1寸处 )、疱 疹皮 损 相 应节 段 之夹 脊 穴 、支 沟 、阳 陵泉 ,配 穴 : 偏 凉 ,保持 环境 安静 ,便 于患 者舒 适放 松 ,创造 优 良的休 息 环境 。
者进 行 统计 分 析 。男 29例 ,女 17例;最大 年 龄 75岁 ,最小 26岁 ,平 均 3.1.3调护 方 法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汤 剂 宜凉 服 ,服 药 后注 意观 察 皮损 变 化 和服 药
51.5岁 。平 均住 院天 数 9.3天 。
后 反应 ,若 恶 心 、腹胀 、便 溏 即停 服 ,服 药后 嘱多 饮水 。宜食 清 热利 湿
腰 以上病 灶 取 曲池 、合 谷 、外关 ,腰 以下 病灶 取 三 阴交 、太 冲 、血海 ,以 3.2脾 虚 湿蕴 证
1.5~2寸 针 ,呈 25。角 朝疱 疹 方 向斜 刺 ,按 皮 损 范 围 ,在周 围进 4~8 3.2.1症 状 :皮 损颜 色 较 淡 ,疱 壁 松 弛 ,伴疼 痛 ,口不 渴 ,食 少 腹胀 ,大 针 ,略 加 捻转 提 插 ,有 轻 度 得 气感 即可 ,相 应 夹 脊 穴 ,斜 向脊 柱 深 刺 , 便 时溏 。舌苔 白或 白腻 ,脉沉 缓 或滑 。 使 针 感循 神 经 分 布线 路 传 导 ,余 穴均 施 提插 捻 转 泻法 ,留针 30分 钟 , 3.2.2治 则 以健 脾 除湿 为 主 。给予 除 湿 胃苓汤 加 减 ,白术 、厚 朴 、炒 苡 每 日 1次 ;予 梅 花针 沿疱 疹 团边 缘正 常皮 肤 行密 集扣 刺 ,中等 刺激 ,以 仁 、陈皮 、茯 苓 、板 蓝根 、延胡 索 、车前 子 、泽泻 、生 甘草 等 。 局部 微 渗 咀为 度隔 日 1次 ;阿 昔 洛 韦乳 膏 涂擦 疱 疹 团 每 日4次 ,皮肤 3.2.3调 护方 法 :皮肤 多松弛 ,多伴 有 周围皮 肤红 肿 ,多烦躁 、焦 虑 。应 痒感 严 重 时 予外 用 炉 甘 石 洗 剂涂 擦 患 处 ;情 绪 焦 虑 者 每晚 睡 前 口服 安 慰体 贴患 者 ,耐心 向患者 解释 病情 ,教会 患者 排解 不 良情 绪方 法 ,如
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Yigoonet

艾滋病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因“肝脾湿热,循经蕴肤,兼感邪毒所致”,是艾滋病常见的合并疾病。
临床特点:可见于HIV感染者各期,多在体虚的基础上发生,皮损严重,疼痛重,病情和年龄、CD4高低有明显关联,后遗神经痛多,可反复发作。
一、诊断(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是以成簇水泡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为主要表现的疱疹类皮肤病。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 Blot确证试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HIV感染的各期均可见。
皮疹多沿单侧皮肤区域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开始红斑,继则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
伴见神经痛,甚至为持续性、严重的疼痛最多。
其他并发症包括三叉神经累及导致失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
Tzanck检测显示为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但不敏感,不能与单纯疱疹病毒区别,除非行病毒分离(3-5天)、病毒培养或FA染色(1-2小时)。
(二) 证候诊断1.皮肤损害期(1) 气虚毒滞证:有明显的疲劳、外感、药物或酒精使用等诱因;或女性月经前后发病。
皮损可见红色丘疹,粟粒样大小,簇集成群,基底色红、灼热疼痛,部分形成水疱,恶心干呕,口干,大便硬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湿毒蕴结证:皮损红斑色红,水多而胀大,疱壁紧张,痛如火燎,烦燥易怒,夜寐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

处理:
1.病室温度宜偏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受风邪, 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注意休息。
2、可遵医嘱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 ,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目的,注意操作安全,避免 烫伤。疼痛剧烈,根据医嘱予止痛药或配合针刺,理 气止痛。
疼痛护理
• 1、穿宽松外治法
• 艾灸疗法 • 耳穴贴敷 • 物理疗法
患处加神灯或频谱仪照射治疗,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护理诊断
• 疼痛 • 皮肤完整性受损 • 焦虑 • 知识缺乏 • 潜在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定义: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 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相关 性疼痛。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 续存在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肤护理
• 多休息,适当运动。 • 水疱期对破溃的水疱尽量保持其完整性,水疱过大时,
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液体,切勿弄破水疱,避免感染。 • 外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达到止痒、收敛、消
炎目的。 • 水疱破溃有渗液者,通过湿敷减少创面渗出,预防细菌
感染。
饮食指导
1.饮食宜清淡,宜消化,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食 物,忌鱼虾蟹、鸡肉、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应 禁烟酒。
2.对于肝经郁热证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如:菠萝、苦瓜、西 瓜、黄瓜等。
3.对于脾虚湿蕴证者,宜进键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 豆汤、薏米等。
4.对于气滞血瘀证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丝瓜 汤、陈皮、洋白菜等。
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知识 ◆饮食指导 ◆安全防护:生活指导
用药指导 红光照射指导
•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染毒邪或年老体 虚等而发病。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有感冒、劳累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性损害。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Hunt综合征)。
(8)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水痘样疹者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主症:①皮损鲜红;②疱壁紧张;③灼热刺痛。
次症:①口苦咽干;②烦躁易怒;③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湿蕴证主症:①皮损颜色较淡;②疱壁松弛。
蛇串疮中医护理问题与措施

蛇串疮中医护理问题与措施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蛇串疮,这可是个不太好受的小问题。
听名字就知道,蛇串疮可不是个让人觉得舒心的词儿。
别看这名字听起来像个怪兽,其实它是中医里一个常见的皮肤病,搞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呢。
咱们说说这个病是啥样的吧,得了蛇串疮,皮肤上就像被一条条小蛇咬过似的,红肿、疼痛,真让人难受得不行,简直是“掉进了万丈深渊”。
你想啊,这要是夏天,穿短裤短袖的,朋友们一看,肯定会问:“这位朋友,您这是打了几场架?”心里那种“羞愧难当”的感觉,真是让人无奈。
说到护理嘛,首先得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千万别让它沾上污垢。
洗澡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别用太热的水,也别使劲搓,轻轻一冲就好,毕竟皮肤这东西,咱得对它温柔以待。
药膏这东西嘛,适当涂抹是必须的,有的朋友可能觉得麻烦,偏偏就想着“等它自己好”,可这可不行啊,时间拖得越久,病情越复杂,真是“自掘坟墓”呢。
说到药膏,很多朋友可能喜欢随便用,看到别人用啥就跟着来。
可你可别大意,找个靠谱的中医师开个方子,别自己瞎折腾,免得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那中医嘛,一般会用些清热解毒的药材,像是金银花、连翘之类的,听着就觉得清爽是不是?其实这些中药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白衣天使”,默默地保护着我们,赶走那些“讨厌鬼”。
除了药物,饮食也得注意。
哎呀,这可不是让你节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样能增强咱们的免疫力,抵挡那些小病小痛。
对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得忍住,想想那些辣椒,简直是给你再添一把火,让病情更加“火上浇油”。
所以说,饮食这块儿,咱可不能马虎。
再说说心态,得保持积极乐观,别让情绪影响了身体。
你想,心情一差,免疫力就下降,病情又要“乘虚而入”,就像过年时的红包,谁都想来抢一份,对不对?所以啊,多看看喜剧片,听听轻松的音乐,跟朋友聊聊天,让快乐充盈心头,真是“百病皆可去”。
心情好了,病也能好得快。
注意休息,别熬夜。
你要是熬夜,皮肤就跟熬了整夜的豆浆一样,浑浑噩噩的,没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
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整洁,穿宽松、棉质衣物,以避免摩擦皮损,造成不适或创面感染。
2.注意手卫生,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损。
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二)饮食指导
1.肝经郁热证:宜食清肝胆之火的食品,如:新鲜绿叶蔬菜、西瓜、冬瓜、黄瓜、橙子、苦瓜、绿豆,忌食腥发之品。
2.脾虚湿蕴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山药、扁豆、大枣、红薯、苡米,忌食生冷之品。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柑橘、木耳、油菜、黑豆,忌食甜食及易胀气食品。
(三)情志调理
1.主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
使患者愉快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向患者讲解引起本病疼痛的原因、疾病的病程及缓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3.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广播等放松,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症候诊断: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
拔火罐(刺血拔罐)
中药塌渍
健康指导///
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