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系统及其使用活动的科学研究。

语言学研
究手段包括语法、词汇、词汇学、发音、社会语言学、语言发展和变化等。

这些方面的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构成和本质。

词汇学: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语言使用者有效地表
达自己的语言特性、语义和发音。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单词的拼写、含义、
发音、语法类型和词类。

语法: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涉及如何把句子或话语组织成正确的
形式。

它是研究语言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它涉及语言中的抽象概念,
如句子结构、词性、搭配、句子功能和语义等。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种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如何使用语言以及社会文化如何影响使用语言的方式。

其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日常语言使用、语言变化、多元语言文化以及语言的政治、社会
和文化作用等方面。

发音:发音是指一种语言中每个语音的真正发音。

它研究语言中每个
语音如何组成、拼写、发音以及发声器官如何完成发音。

它不仅研究语言
中每个单词的发音,还研究语音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元音和辅音。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变化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学名词及其解释。

1. 语音学(Phonetics):研究语言中各种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的学科。

2. 语音语言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在特定语言中的音位(音素)和音位组合规则的学科。

3. 语法学(Grammar):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词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4. 句法学(Syntax):研究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学科。

5.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概念和关系的学科。

6. 词汇学(Lexicology):研究语言中词汇的组成、形态、构词规则等方面的学科。

7. 词义学(Semantics):研究词汇中词义的构成、关系和词义的变化等方面的学科。

8.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的上下文相关性等方面的学科。

9. 文法学(Stylistics):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文体、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学科。

10. 母语(Mother tongue):一个人从小学会并用于日常交际的语言。

11.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在学习者的母语之外学习的语言。

12. 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不同语言之间在社会、文化接触中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借用的现象。

13. 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指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社会、地理和使用者间发生的音、词、句法等方面的变化。

14. 语言变化(Language change):指语言在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5. 语言规范(Language standardization):制定和规范一个语言的正确用法、标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过程。

16.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指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母语的过程。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1、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2、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我国语言学界常说的“结构语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等名词往往指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它只是当代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3、音位变体: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因素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例如汉语普通话/a/的音位变体【a】等。

4、元辅音分析法:就是一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法,将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5、定位语素:指在最小的合称结构(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的位置总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的语素。

例如现代汉语的“第”总是前置,“者”总是后置,它们都是定位语素。

6、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成为另一类词。

即某些成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单一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7、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主要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8、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包括偏正结构的词组、动宾词组、动补词组和联合词组。

9、语义场:在词义上具有类属关系的词语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聚合体。

10、变元: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如“他给我一支笔”中“我”和“一支笔”就是谓词“给”的变元;“小李走了”中“小李”就是谓词“走”的变元。

11、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部分意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部分意义。

12、自源文字:不依傍其他文字而独立创在出来的文字。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语言学概论所有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所有名词解释

术语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言语: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

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5.索绪尔:教程》。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6.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

其著作有《语言论》7.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8.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

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childopensthedoor./Thekeyopensthe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9.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

普通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壮麟语言学名词解释总结1.Design feature: ar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such a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etc.2.Function: the use of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to think, etc. Language functions include informative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 phatic communion,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metalingual function.3.Synchronic: a kind of description which takes a fixed instant (usually, but not necessarily, thepresent), 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 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4.Diachronic: study of a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5.Pr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prescribed how ought to be, i.e. layingdown rules for language use.6.D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just described.7.Arbitrariness: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face that the forms of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8.Duality: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9.Displacement: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means human language enable their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c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10.Phatic communion: one function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social interaction oflanguage.11.Metalanguage: certain kinds of linguistic signs or terms for th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particularstudies.petence: language user’s underlying knowledge about the system of rules.13.Performance: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ngue: the linguistic competence of the speaker.15.Parole: the actual phenomena or data of linguistics (utterances).16.Phonetics: it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 transmitted, and perceived. (The study of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17.Phonology: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s. It aims to discover the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18.Articulatory phonetics: the study of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19.Phoneme: the abstract element of sound, identified as being distinctive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20.Manner of articul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sonants, manner of articulation refers to the actu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and thus the way in which the air passes through certain parts of the vocal tract.21.Place of articul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sonants, place of articulation refers to where in thevocal tract there is approximation, narrowing, or the obstruction of air.plementary distribu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ow speech sounds that never occur in the sameenvironment.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are usually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23.Suprasegmental: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re those aspects of speech that involve more than singlesound segments. The principal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re syllable, stress, tone, and intonation. 24.Morpheme: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unit that cannot be divided into further small units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meaning, whether it is lexical or grammatical.25.Inflection: the manifestation of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inflectional affixes,such as number, person, finiteness, aspect and case, which do not change the grammatical class of the stems to which they are attached.26.Affix: the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type of formative that can be used only when added to anothermorpheme (the root or stem).27.Derivation: different from compounds, derivation shows the relation between roots and affixes.28.Root: the base from of a word that cannot further be analyzed without total lass of identity.29.Stem: any morpheme or combination of morphemes to which an inflectional affix can be added.30.Bound morpheme: an element of meaning which is structurally dependent on the world it is added to,e.g. the plural morpheme in “dog’s”.31.Free morpheme: an element of meaning which takes the form of an independent word.32.Lexicon: a list of all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assigned to various lexical categories and provided withsemantic interpretation.33.Grammatical word: word expressing grammatical meanings, such conjunction, prepositions, articlesand pronouns.34.Lexical word: word having lexical meanings, that is, those which refer to substance, action andquality, such as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verbs.35.Blending: a relatively complex form of compounding, in which two words are blended by joining theinitial part of the first word and the final part of the second word, or by joining the initial parts of the two words.36.Loanword: a process in which both form and meaning are borrowed with only a slight adaptation, insome cases, to eh phonological system of the new language that they enter.37.Loan blend: a process in which part of the form is native and part is borrowed, but the meaning isfully borrowed.38.Loan shift: a process in which the meaning is borrowed, but the form is native.39.Acronym: is made up of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name of an organization, which has a heavily modifiedheadword.40.Los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very sound as a morpheme in the phonological system.41.Back-formation: an abnormal type of word-formation where a shorter word is derived by deleting animagined affix from a long form already in the language.42.Assimilation: the change of a sound a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an adjacent sound, which is morespecifically called. ”contact” or”contiguous” assimilation.43.Linguistic determinism: one of the two points in Sapir-Whorf hypothesis, i.e. language determinesthought.44.Linguistic relativity: one of the two points in Sapir-Whorf hypothesis, i.e. there’s no limit to thestructural diversity of languages.45.Performative: an utterance by which a speaker does something does something, as opposed to aconstative, by which makes a statement which may be true or false.46.Constative: an utterance by which a speaker expresses a proposition which may be true or false.47.Locutionary act: the act of saying something; it’s an act of conveying l 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 Namely, the utterance of a sentence with determinate sense andreference.48.Illocutionary act: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its force is identical with the speaker’sintention.49.Perlocutionary act: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 it’s the consequence of,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50.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extra meaning not contained in the literal utterances,understandable to the listener only when he shares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r knows why and how he violates intentionally one of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