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写人物小传》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解如何写一篇人物小传。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素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使用细节等方面,使学生在写作时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小传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材料;3.能够遵循写作规范,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人物小传,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小传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人物小传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课本原文,让学生了解人物小传的含义、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小传的概念;2.人物小传的特点;3.人物小传的结构。
3. 分析经典范例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人物小传,进行分析和讲解。
通过分析经典范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人物小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加深学生对人物小传写作的认识。
4. 练习素材选择和组织材料分组让学生共同选择一个人物,然后逐步深入了解该人物,选择素材,组织材料,并讨论如何让这样一个人物小传更加生动有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搜集素材的途径,例如采访、查阅相关书籍、电影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人物小传的理解,并提高素材搜集和材料组织的能力。
5. 课堂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人物小传的写作。
教师可以在辅导和指导意见时关注以下几点:1.确认素材的真实性,避免编造和虚构;2.组织清晰,按照小传的结构要求编写;3.使用适当的语言,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4.注意篇幅,严格遵循字数要求。
6. 课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人物小传写作的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小传的写作。
四、教学资源•课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经典范例:例如《钱钟书小传》、《徐志摩小传》等•搜集素材的途径:采访、图书馆、其他书籍和电影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质量,或者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口头表达、讨论等)进行评价。
《写作(二) 学写人物传记》优秀教案

《写作(二) 学写人物传记》优秀教案写作(二) 学写人物传记优秀教案人物传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讲述和描述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与成就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品格和价值。
学写人物传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学写人物传记的优秀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人物资料的方法;3. 研究写作人物传记的结构和技巧;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 人物传记的分类和流派2. 收集、整理和分析人物资料- 如何收集到准确和全面的人物资料- 如何整理和分析人物资料,挖掘人物的重要经历和特点3. 写作人物传记的结构和技巧- 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如何运用故事性和形象化的描写手法-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4. 提高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人物传记作品- 练写作人物传记,并接受互评和改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人物传记故事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介绍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收集、整理和分析人物资料的方法;3. 案例分析:选择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分析其传记作品中的结构和技巧;4. 练写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练;5. 互评与改进:学生相互交换写作作品,并进行互评和改进;6.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展望下一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完成的写作练作品;3. 学生对优秀人物传记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1. 优秀人物传记作品集;2. 学生作品的打印或投影展示。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写作人物传记的练,并进行互评和改进;2.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各类人物传记,培养自己的写作灵感和素材来源;3. 展开讨论和研究:人物传记的伦理和伦理问题,历史真实性与虚构元素的平衡等。
人物传记导学案(合集五篇)

人物传记导学案(合集五篇)第一篇:人物传记导学案人物传记导学案学案目标:1、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2、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
3、逐步掌握传记的做题技巧。
一、课前导学考纲解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1、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2、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3、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4、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三)阅读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分数设置:1、考查范围:传记、新闻、报告、科普四大类2、一共4小题,总分23分(六)学法提示解答好传记类试题,要把握以下四点:第一、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第二、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

写作步骤:确定人 物、搜集资料、整 理信息、撰写文章 、修改完善。
教学目标:让学生 了解人物小传的概 念与特点,掌握写 作技巧,提高写作 能力。
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01
确定人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
02 03
04 05
06
搜集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该人物相关的资料,包括文 献、影像、访谈等
反馈机制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家长参与:家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外部视角 自我评价: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改进方向
07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写作人物小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有,如何改进和解决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 小传的特点和写作 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人物 小传的写作技巧, 如描写人物外貌、 性格、事迹等
帮助学生理解人物 小传的结构,如开 头、主体、结尾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力,创作出具有个 人特色的人物小传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特点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人物小传,突出人物特点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人物小传的写作技 巧和注意事项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动手写作人 物小传,提高写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小传 的写作方法和思路
《写作----学写传记》优秀教案

《写作----学写传记》优秀教案《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记,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知识。
2.了解写小传的基本方法,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精神风貌。
3. 学会写简单的人物小传。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小传的基本方法,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精神风貌。
2. 学会写简单的人物小传。
教学流程:一、文题展示教师分享一个小故事导入二、了解传记1.传记的定义2.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传记。
3.教师总结读传记的意义(1)阅读“快乐”(2)激励精神(3)慰藉心灵4.传记的特点(1)真实典型(2)叙行记言(3)适当想象(讲究文采)三、学写小传1.阅读老舍的小传,并了解小传的特点(1)记述较简略;(2)篇幅较短;(3)笔墨集中在传记主人的主要经历上;(4)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特点。
2.展示学生习作,点评分析。
3.修改学生习作并展示。
4.小传写法总结(1)略写概况(2)详写特点(3)力求生动(4)客观评价四、布置作业观察我们的老师,为其中的一个人写篇人物小传。
要求:1.写一篇传记文,要求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
2.详略得当,不少于600字。
附录:学生习作写人物小传【文一】祥子,中国旧社会的一名普通车夫。
个子高大,样貌普通,脸上有疤。
起初的祥子,有梦想、老实、坚忍,凭一己之力在北平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被大兵抢走。
祥子卖了骆驼,回到车厂,刚想买车,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
与虎妞结婚,用其钱又买一辆车,却因为要为虎妞办丧事又卖了车。
最终,因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丧失希望,变成行尸走肉。
【文二】祥子十人岁时失去了父母和田地,来到北京做车夫,他咬牙苦干了三年,买了第一辆新车。
此时他年轻有力气,不抽烟喝酒,后来,他拉车时被大兵把车抢走了。
祥子没有放弃买车的念头,而此时他为了买第二辆车,已经不择手段。
但当初大兵的排长孙侦探骗走了祥子的所有钱。
祥子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第三辆车是虎妞给祥子买下的同院的二强子的车,但是随后和妞难产死去,祥子被迫把车卖掉,他的愿望第三次破灭。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写人物小传 教学设计

写作教学之学写人物小传教学设计分享目标导行1.知识目标:了解传记的体例特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积累材料,并正确选择和运用材料。
正解运用生动、传神的笔法来写人。
回顾本单元中传记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结构布局、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写自传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在给别人立传时,感知他们身上的美德,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就像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不留下一点儿痕迹;有的却像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我们的记忆中闪亮。
当我们驻足回顾时,发现他们给予我们的,令我们受益终身。
你想把他们记述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写作中,去“学写传记”。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传记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二.说说你读过的“传记”传记里记录了名人的轶事趣闻,增添了我们阅读的乐趣。
传记里充满了感动人、鼓励人的故事,让我们学习成功人物应有的精神。
传记里展现了先哲的高贵人格,刺激我们的向上心,并且给我们无限的慰藉。
三.传记的特点1.真实典型。
如《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严格按照探险队员留下的日记等材料还原斯科特等人的经历。
又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为了要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选择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2.叙行记言如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并不多,却处处传神;写闻先生的动作,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不过稍加点染,就让读者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个性和品格。
3.适当想象(讲究文采)如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却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气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精选1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精选1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篇1 【知识目标】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母亲小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
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
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
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
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
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
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
入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
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
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
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
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
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
小学《人物小传》教案

人物小传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人物小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人物小传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写作人物小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人物小传材料。
–准备教学课件和PPT。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人物小传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和写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呈现一张著名人物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个人吗?–这个人对世界或者社会有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著名人物对社会和世界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二:分析人物小传结构1.教师提供几篇简短的人物小传给学生阅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小传的结构要素,如人物的出生、成长、成就等。
2.教师呈现人物小传的结构图,与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小传的层次和脉络。
步骤三:学习人物小传写作技巧1.教师给学生讲解人物小传的写作技巧,如生平经历、成就和影响等。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如讲述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步骤四:阅读人物小传材料1.学生阅读一篇人物小传材料,然后准备好笔记。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对人物小传的理解、认识以及产生的感悟。
步骤五:撰写人物小传1.学生使用所学的人物小传写作技巧,撰写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小传。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著名人物或者身边的普通人。
步骤六:互相分享和讨论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写的人物小传,进行讨论和交流。
2.学生可以提问、补充和评论其他同学的人物小传。
步骤七:写作反思1.学生针对自己写的人物小传进行反思:–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何改进写作能力。
–对人物小传的认识和体会。
2.学生可以将反思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著名人物,并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小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写人物小传》导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明确传记概念及基本特点;
2.归纳并掌握撰写小传的基本方法;
3.通过学写小传,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走近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______________的作品,包括姓名、外貌、籍贯、职业、特长爱好、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突出成就等。
传记分为自传、他传。
自传则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他传则是以记述他人的生平事迹。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称为“_________”。
【归纳特点】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从内容与写法等角度思考,说说两篇小传有什么共同点。
(一)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①,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①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注释:①失怙(hù):指死了父亲。
①布尔乔严之仁:资产阶级所吹捧的仁爱。
布尔乔亚是英文bourgeoisie一词的音译,就是资产阶级的意思。
(二)布衣学者张中行
张中行(1909—2006)先生在吹熄九十七支红蜡烛后,驾鹤而去。
“都市柴门”随之关闭,“布衣学者”就此息影。
他与季羡林、金克木被誉为“北大三老”,名闻遐迩。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地道不过的。
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他六七岁时上学,农忙时便帮家人干点拾棉花之类的农活。
师范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
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学校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小文章贴补家用。
岁月的年轮,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
直到耄耋①之年,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竟也是“地方粮票①”。
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
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
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①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启功亦云:“既是哲人又是痴人”。
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
“美人迟暮英雄老”。
1979年1月,张中行重新出山,回到出版社重操旧业。
张中行自1951年评级到90年代,悠悠四十年,级别未变,工资未动。
月薪一百二十五元五角,退休打折后为九十四元,亦算“今古奇观”之一景。
1987年社里聘他为“特约编审”。
古稀之年的他,一边为大田(社)耕耘,编写《古代散文选》、《文言选读》和《文学常识》等书稿,同时为生计不得不种点“自留地”。
张中行于80年代初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
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
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四年出一本。
然而这三本畅销于世、获誉甚隆的书,并非由京城中央级出版社承印,却由偏远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岂不令人咀嚼回味?
《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暴得大名”。
张时已八十,遂有“老旋风”之说。
当今中国“晚器大成”者,应数张中行也。
(选自《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作者张昌华)注释:①耄耋(mào dié):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①地方粮票:我国在六七十年代各地发行
的粮票,老百姓按人口领取后凭票就可以买到粮食。
粮票只是购粮的凭证,现在已经取消。
①腹笥(sì):指学识丰富。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
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学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
写一段自我介绍,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
300字左右。
具体要求见课本P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