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轴对称”的第一个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具体内容包括:1. 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寻找并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 能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剪刀、纸张。
学具:剪刀、纸张、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剪纸作品都是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讲解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衣服、建筑等。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张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衣服,找出衣服上的轴对称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轴对称线的概念和相关术语2.能够自由地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能够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线的概念2.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尤其是在不规则图形上2.能够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进行实际应用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轴对称线的概念2.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轴对称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看周围的轴对称现象2.讲解轴对称对于多边形和图形的作用3.通过题目练习1,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1.复习轴对称的基本概念2.讲解如何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通过题目练习2,帮助学生熟练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第三课时1.讲解轴对称对于数形问题的作用2.通过题目练习3,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在数形问题上的实际应用第四课时1.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2.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轴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五、教学设备及教材教学设备1.讲台、黑板、笔2.PPT教材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得分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考核得分3.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得分,反思和总结自己学习的不足七、教学反思1.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针对性地制定复习方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将轴对称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进入轴对称的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轴对称有哪些性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1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及其对称轴的画法。
教材第21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经历轴对称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剪刀。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片的特点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可以判定它们是不是我们所认识过的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1.判断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的主题图师:大家先同桌之间猜一猜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我们再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其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再折一折师: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
课件出示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用什么方法判断?学生交流、讨论,再汇报教师总结: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师提示得出: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图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师:有的同学认为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是轴对称图形。
想一想,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件出示问题“图③是轴对称图形吗?”及主题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折痕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再折一折。
师生小结: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图③不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第一篇:《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学校:临渭区育红小学姓名:张静《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水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轴对称,本节课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多组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于找对称轴还是有些困难。
本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对称轴。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资源: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整体设计:教学本课利用演示,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合作总结、整理内化”四个环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欣赏一下呢?(课件展示图片)(天安门、脸谱艺术、剪纸、昆虫图片)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2. 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3)让学生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判断依据。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分析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环节,要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六、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观察图形是否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筑物、艺术品、剪纸等。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习题讲解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1轴对称再认识(一)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轴对称再认识(一)的学习过程中,要联系以前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通过教材情境图的复习,找出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通过“问题串”步步展开学习,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2.在操作中探究新知。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议一议、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数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并会画对称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半)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出示的图形,猜一猜完整的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2.说一说: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3.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以前就认识,它们是轴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原因加深对轴对称物体特点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上面的情境图,请学生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再和同伴说一说。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看一看,折一折,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预设生:这些图形中图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讨论图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淘气和笑笑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大家来看一看,谁的观点正确呢?(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说法,请学生独立阅读,先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预设生1:我同意淘气的说法,因为虚线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
2.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3. 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知识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折叠、剪纸等方式,制作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征、判断和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征、判断和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六、附录附录中可添加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拓宽知识面。
(注:本文档为教案,不含图片、电话号码、表格,共2000字以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
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
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