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首都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题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天安门、故宫等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首都北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西部地区课件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西部地区课件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四节 西部地区
一、走进西部
西部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新疆 青海
蜀滇黔渝藏,陕甘宁青新,内蒙古,桂
东西部的发展差距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类型
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起
伏大; 西部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山 气候为主,气候高寒,干旱面积广。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我国自1999年作出西部大开发 决策以来,已经初见成效。请 阅读课本P62页了解有哪些成 效?
西 气 东 输 轮南 的 路 线 及 新疆 甘肃 意 义
河南
上海
宁夏 江苏 陕西 山西
安徽
上海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重 点 工 程
2.青藏铁路 3.西电东送
4.三峡水利枢纽
西 西宁部 大 开 2006.7.1全线通车 发 的 重 点 拉萨 工 程
返回
太西煤因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因出自太 西镇而得名。它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六高(高发热量、 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 的特点,是国内之冠的优质煤,远销亚欧美10多个国家。 太西煤的经济价值很高,它既是冶金工业和民用的好燃料, 又是化学工业的好原料,将太西煤磨碎到200目的煤粉,喷人高 炉内,每吨太西媒可代替1-1.28吨焦炭。现代化高炉喷入太西煤 粉,经济效益最佳;它又是理想的铁粉烧结燃料,电石制作的原 料,水过滤的优良材料,并冈供化肥厂造气;作测定罗加指教用 煤,是作活性炭和载体活性炭的优质原料以太西煤为主要原料生 产出来的炭素制品,品质优良,太西煤还是国际高级住宅壁炉中 的上等燃料。
95933.3 18248.4 7543.0 5097.7 5042.7 168.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情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已有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两个班水平相近,可以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法选择: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板书课题北京一、学习目标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指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种和谐在我国的首都体现的最为良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认识北京。

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2、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

二、自学指导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2—3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北京作为首都,它具有那些特殊职能?请举例说明?2、图6.42,描述北京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交通位置?3、北京的地势特点?主要河流流向?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1、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①政治: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46张)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46张)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
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
整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
国文物(wénwù)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第十八页,共47页。
北京(běi jīnɡ)旅 游名胜
南锣鼓巷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fánhuá)的商业街 ,有许多中华老字号。近年来,经过大规模 的修缮整治,前门大街恢复了民国初年的风 貌。
• 现代:兴建了地下铁路、国家奥林匹克体 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 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 漫步北京街头,你会看到传统建筑和现代 建筑交相辉映。北京既具有现代化风貌, 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改善(gǎishàn)环境质量
• ①搬迁污染较重的企业 •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hǎnyè)等耗能低、耗水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 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 、明十 三陵墓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有四合 院 、胡同、牌楼等。
第十七页,共47页。
明十三陵
北京旅游(lǚyóu)名 胜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
整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
北京故宫
的精华,容纳了不同(bù tónɡ)地区的园 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第四节 祖国(zǔguó)的首都——北京
第一页,共47页。
一、政治(zhèngzhì)文 化中心
第二页,共47页。
首都北京的符号 (fúhào)
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广场 (世界(shìjiè)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第三页,共47页。
古城北京(běi jīnɡ)的符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同步练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同步练习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课时1〖课时达标〗[建议用时10分钟]1.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中部B.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黄土高原C.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D.离天津新港1500千米2.下列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北京地势东北高、西南低C.北京和河北、天津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D.北京距离渤海较近3.2013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2010年第53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

关于两座城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D )A.上海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B.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C.上海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D.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4.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北京文化职能的是( D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课后作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巩固〗1.读"北京市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②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③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北戴河④北京市西邻黄土高原、南接黄淮海平原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北京北靠燕山,西邻太行山;最近的出海口为天津。

2.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但大多数沙源却不是来自北京本地。

其沙源最有可能来自( A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3.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北京是我国文化中心的是( B )A.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B.有人民大会堂和很多外国大使馆C.拥有各类博物馆120多个D.拥有众多体育场馆4.在北京有很多外国大使馆和领事馆,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D )A.政治中心B.经济中心C.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能力提升〗5.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所处的经纬度大致是116°E,40°N,从温度带划分,北京位于暖温带;从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半湿润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例1】 下列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①明清故宫 ②长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华世纪坛 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的名胜古迹很多,已 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 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答案:B
【例2】 以下城市产业建设符合未来北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发 展方向的是( )。
A.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B.主要发展高层房地产业 C.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规模发展钢铁等重工业 解析: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和象征,因此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 向发展。城市现代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 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为 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 一方面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使北京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答案:C
5.位于北京的“首钢”迁往河北省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北京钢铁消费减少 B.北京交通过于拥堵 C.减小北京人口压力 D.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需要
6.在北京旅游,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天下第一关”是指山海关,它位于秦皇 岛市区东部15千米处,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是一 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点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 中关村 科技园
区、金融街、 王府井 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 航空 、 公路 、 铁路 四通八达的
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部分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部分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部分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北京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首都的特色和重要性,以及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北京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城市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他们所知道的北京。

2.呈现(10分钟)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特色等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如故宫、天安门、长城等,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特色有哪些?”等。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重要性和地位。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进展方向。

3.把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班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当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同学把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把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同学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生疏,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将来进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呈现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知同学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憧憬。

老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憧憬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同学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爱好、培育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说案
秀山中学陈寿安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份之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是我国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

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

通过新疆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区域特征,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绿洲的分布
“三山夹两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形成本区高山、荒漠、山地牧场及绿洲等自然景观。

绿洲是新疆耕地、城市、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有助于理解本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水对本区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为学习绿洲农业打下基础,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四)教学难点:
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突破方法:从图6.33和6.34入手,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
地理图像导学法。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渗透。

三、学法指导
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主发展。

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新疆的自然环境、特色产品、风土人情等资料和图片。

2、给学生读图提纲,明确提出读图要求,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各种地理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

3、指导学生归纳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如: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4、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一、高山、荒漠和绿洲
1、位置、面积、人口
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3、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4、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