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浅谈CCTV新总部大楼
新时代设计——分析CCTV新总部大楼

188区域治理CASE作者简介:尤 材,生于1995年,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新时代设计——分析CCTV 新总部大楼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尤材摘要:本文主要从CCTV新总部大楼谈起,以解读CCTV大楼的历史地位以及设计师对于该建筑的城市理论。
通过对艺术本质、艺术接受、艺术功能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建筑的新时代。
关键词:CCTV新总部大楼;功能与形式;新时代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5-0188-0001一、CCTV 大楼(一)形象与形式当有些人惊叹并且赞美CCTV 大楼的宏伟、惊奇的造型中时,也有些人非声一片。
争论的焦点也越来越激烈,同时焦点也是建造这一所大楼的价值所在。
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建筑为什么会在那么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而且获得全票的通过。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机构,代表官方、诺言、权势巨子是中国最靠得住的公家。
Remkoolhaas 的设计符合其建筑形象的要求。
(二)文化自信CCTV 新总部大楼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总感觉设计的如此简单、随意,似乎缺少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我国的建筑形式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例如皇宫北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府、等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建筑经验。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地标之一的CCTV 大楼是否应该体现中国文化?这或多或少是不能被公众迅速接受的原因之一。
二、新时代设计即使是被《时代》杂志评为建筑奇迹之一的新cctv 总部,同时也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那么一座好建筑能提供什么呢?接下来我想从艺术的本质、艺术功能、艺术接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艺术本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在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艺术的起源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历史久远。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与人类文化共同发展。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时刻注意赋予作品文化的内涵。
例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蕴含了当地的文化,整体延续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粉墙黛瓦、马头墙、“中国黑”等。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分析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分析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两个巨大的“Z”字交叉缠绕,一片由钢铁与玻璃组成的云,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大楼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总高度大约230米,就像两个倒“L”斜靠在一起;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央视新台址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
设计: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中方参与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方案类似一个巨型城市雕塑的作品。
首先,它抛开了所有城市与基地二维的线性分析,在基地上建立了一套完全自我的内在秩序,两座不同形态的塔楼在三维上构成了奇特的关联。
其次,抛开了对于主要空间的安排,将大部分的演播空间放到了地下,因此释放了大部分的地面部分,成为城市空间中极富表情的场景。
设计者对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尽管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创造一种让你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
评委对该方案的评价是:“它将对中国的建筑与结构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它对于北京的意义,将不亚于埃菲尔铁塔对于巴黎的意义。
”“它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
作为一个优美、有力的雕塑形象,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又可以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 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浅谈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的消防设计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的措施之一 .设 自动消防水炮代替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 ・ 自动消 防水炮 系统设计水量 为 4 0 L / s ,每 门炮 的水量 为2 0 L / s .消 防炮 需水压 0 . 8 MP a .系统设给 水泵 二台 .一
用一备 ( Q =4 0 L / s 、H = 1 5 0 m N=1 1 0 k W) 。 c . 泡 沫 炮 灭 火 系统
( 1 澧 防 水 泵 房
・ 整个 大楼均按规 范要求设 喷淋保护 { 气体保护 区除
外) .除 厨 房 热 交 换 机 房 采 用 9 3 ℃喷头和玻璃 顶为 l 2 1 ℃ 喷头 外 ,其 余 均 为 6 8 。 C喷 头 。 b . 自动 消 防水 炮 灭 火 系统 ● 塔 1大 堂 的 入 口设 有 水 炮 灭 火 系 统 。该 区 域 高 度 大 于8 m 且 防 火 分 区面 积 超 过 规 范 要 求 .根 据 消 防性 能 化 分 析
H = 1 6 0 m:N = 9 0 k W/ 台 ● 低 区喷 淋 给 水 泵 :Q = 3 0 L / s , 二 台 .一 用 一 备 。
在主楼的直升机停机坪设泡沫炮灭火 .泡沫炮为 2台。
i t 的 戳 遘 f f f食绐 手 } 1 分析
一
溺 系笼 设 s ' / 火 次 臼m i l l
茏
1
f l j i 驭 以 羟 秘 系绕
电梯 . .为 出现 火 情 时专 业 消 防人 员服 务 在 塔 楼 1的 9层 、2 1 层 、3 7 层 塔 楼 2的 9层 、 l 9层 、
中 央 电视 台 新 台 址 建 设 工 程 主 楼 ( 以下简称 为主楼 ) 建 筑面 积 4 7 - 2 9万 平 米 建 筑 高 度 2 3 4米 , 其 建 筑 外 形 独 特 . 是 一 座 集 电视 节 目制 作 、播 出 、办 公 、 观 光 等 功 能 于 员 工 疏散 避 难 使 用 。 主楼 共设 置防 火分 区 2 6 4个 . 自 动 排 烟 窗 7 9 3个 . 以 及 防 火 门 、卷 帘 门 、挡 烟 垂 壁 若 干 将 不 同 的 防 火 分 区 .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对于建筑体型复杂、建筑结构体系与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有很大差别及超高层建筑往往在建造前都需要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各个安装阶段构件内力和变形,以便及时与原设计相对照。
施工模拟实质上是一种不同阶段的变刚度分析方法(各个实际施工阶段),需要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结构的体型和荷载大小(恒载、活载),需要注意的是后一施工阶段的起始状态就是前一施工阶段的结束状态,会存在这两个内力和变形想叠加,从而实现结构的全工程施工模拟,一般都是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ansys、abaqus 等)模拟。
cctv新大楼有两栋塔楼(塔楼1、塔楼2)裙楼、基座和悬挑部分组成,两个塔楼均向面内倾斜6度,本次施工阶段分为3部分:(1)塔楼、裙楼分离施工(中间留有施工缝)(2)悬挑部分施工(3)施工完成交工。
2设计阶段施工模拟分析2.1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方案为塔楼、裙楼独立施工,悬臂结构外伸合拢[3]。
悬臂合拢方案对结构内力分布影响较为关键。
在设计阶段先按考虑可能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1)阶段1:塔楼、裙楼分离施工两塔楼、裙楼分别独立施工至各部分屋顶;此后两塔楼向悬臂端逐渐挑出转换桁架(包括保证空间稳定的外筒结构部分),与悬臂桥面的施工方案相似,到达悬臂合拢前的状态。
此时,塔楼钢结构完成,关键刚性层楼板已浇筑混凝土。
悬臂部分两段连接完成,周边钢结构连接完成悬臂部分施工对已完成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会改变此前完成的塔楼的结构特征。
悬臂段合拢后,竖向荷载一方面使两塔楼互相靠近而挤压悬臂部分,另一方面悬臂部分还由于悬臂效应造成悬臂段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悬臂段内力是上述两种作用的叠加形成。
上述连接内力从悬臂合拢开始直到结构最终完成始终存在。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是一栋被称为“蝴蝶”建筑的超高层建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地区,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该建筑高234米,共有52层,建筑面积为473,000平方米,是中央电视台与央视新闻广播中心、央视国际在海外的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总部所在地。
该建筑的主楼设计极具创意,建筑外观呈现出两片蝴蝶的翅膀张开的形态,寓意着传媒的发展要展翅高飞。
该建筑的主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的重量主要通过剪力墙和框架梁框架柱传递到地基,并且建筑采用双层玻璃幕墙,能有效地抵御高强度的风压和热量。
该建筑的基础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建筑位于地铁站旁边,为了保证地铁安全,设计师采用了深埋桩基础,桩长80米,桩径约1.5米,将建筑的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
此外,建筑地下三层有一个漏油池,以及给排水系统设有两条水井,以确保建筑周围地铁的水力安全。
该建筑的结构分析还包括了消防安全措施。
建筑共有三个疏散楼梯,并配备有消防卷帘门、烟雾探测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工程师采用了两种消防加固措施,一种是钢板加固,另一种是钢筋混凝土加固,这两种措施分别用于加固疏散楼梯和建筑的框架。
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并采用了一系列科技措施,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可靠。
该建筑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设计师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央电视台大楼 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作为中国国家级媒体机构的总部大楼,其设计理念一直备受
关注。
这座大楼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为了体现中国当代建筑的创新和文化自信。
首先,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
大楼采用了独
特的“双子塔”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少见,更是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这种设计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视觉冲击,更在结构上体现了建筑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当代建筑对于技术和创新的追求,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和实力。
其次,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大楼
的外观形似“门”字,寓意着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文化的门户和窗口。
同时,大楼的设计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轴线”和“对称美学”,使得大楼在现代建筑中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气息。
这种融合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当代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创新和文化自信,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魅力。
这座大楼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自信的展示。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建筑将会继续走向世界,为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评析

关于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建筑评析关于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建筑评析一、建筑介绍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园区内共由三栋建筑物组成,位于西南侧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位于西北侧的电视文化中心(北配楼)以及东北角的能源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
二、建筑外表面造型评析外表面有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构成,体现的是一种无止境的设计艺术,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大胆独特的设计代表着一种精神,即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因为外形独特而且酷似大裤衩,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大裤衩建筑”。
三、建筑结构及材料评析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结构主要是外表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内部为混泥土,首先外表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对于消防方面必然是存在较大的隐患的,如果遇上火灾钢结构容易产生形变,而且钢结构的耐火性能也比较差,外表的玻璃更是遇火及化,玻璃在耐火方面本来就具有较大的缺陷,所以遇上火灾容易造成大楼的外表结构坍塌。
建筑结构造型方面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虽然在抗震和结构方面都做过专业的测试,但其夸张的造型依然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在未来结构方面的等等构建逐渐出现老化的时候,其承力结构是否依然能够支撑起整栋建筑,这个因该也是众多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其建筑本身在力学结构和建筑力学方面就已经是挑战了整个建筑结构力学的权威的,所以对将来的承力和结构稳定性都具有一定的隐患。
四、艺术效果方面评析整个建筑既有鲜明个性,又无排他性,其结构方案新颖、可实施,不仅能树立中央电视台的形象,也将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思想的创造代表新北京的形象,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但看过这幢楼之后的感想是:一个跪着的巨人,只有下半身,叉着腿跪在地上,可以清楚的联想到这个巨人的裆部和弯曲的两条腿。
毕业论文范文—浅谈CCTV新总部大楼

潘多拉的盒子——浅谈CCTV新总部大楼姓名:周建明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三班【摘要】本文主要从CCTV新总部大楼谈起,解读库哈斯单体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其所热衷于的城市理论,库哈斯从城市的视角看待建筑,面对城市问题所采取的激进态度为我们中国提供了一个关于城市、关于城市建设的全新切入口,只是,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出路.【关键词】CCTV新总部大楼功能与形式摩天楼的空中连接可识别性雷姆·库哈斯引言:历史是个耐人寻味的舞台。
2002年12月20日,CCTV新总部大楼竞标结果出台,雷姆·库哈斯的门字造型全票通过,一举拿下这个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工程耗资5。
85亿美元的大体量建筑工程。
一时间,CCTV新总部大楼和库哈斯迅速成长为2002年建筑界最火爆的关键词.为什么这样一个创意“出位”的设计,会比其他重逻辑性、功能性的设计优胜?为什么这个抽象的造型,会是一个大众传播机构的恰当象征?为什么这个雕塑性胜于一切的建筑会能对北京新C图(1)CCTV新总部大楼BD的都市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库哈斯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CCTV大楼1.1美与丑当一边一些人惊叹并沉醉于CCTV新总部大楼气势非凡、极具张力的造型中时,另一边则是非声一片.赞贬参半,正如当年的悉尼歌剧院。
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和争论愈演愈烈。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央视建造这一大楼的价值所在、库哈斯的经历、方案本身的评判。
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建筑为什么会成为同场竞技的包括KPF、SOM、伊东丰雄、多米尼克·佩罗等在内的世界顶级建筑师和事务所的最大赢家?竟被专家评委会全票通过?CCTV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电视传媒机构,在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而大众对它与自身的关系的判断往往是建立在感觉上而不是分析上。
所以,它的建筑表面必须反映出信心和力量,形象上必须是简洁的、肯定的、充满力量的。
无庸质疑,库哈斯做到了.迅捷的来不及推敲,简明的让人过目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多拉的盒子——浅谈CCTV新总部大楼姓名:周建明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三班【摘要】本文主要从CCTV新总部大楼谈起,解读库哈斯单体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其所热衷于的城市理论,库哈斯从城市的视角看待建筑,面对城市问题所采取的激进态度为我们中国提供了一个关于城市、关于城市建设的全新切入口,只是,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出路。
【关键词】CCTV新总部大楼功能与形式摩天楼的空中连接可识别性雷姆·库哈斯引言:历史是个耐人寻味的舞台。
2002年12月20日,CCTV新总部大楼竞标结果出台,雷姆·库哈斯的门字造型全票通过,一举拿下这个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工程耗资5.85亿美元的大体量建筑工程。
一时间,CCTV新总部大楼和库哈斯迅速成长为2002年建筑界最火爆的关键词。
为什么这样一个创意“出位”的设计,会比其他重逻辑性、功能性的设计优胜?为什么这个抽象的造型,会是一个大众传播机构的恰当象征?为什么这个雕塑性胜于一切的建筑会能对北京新C 图(1)CCTV新总部大楼BD的都市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库哈斯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TV大楼1.1美与丑当一边一些人惊叹并沉醉于CCTV新总部大楼气势非凡、极具张力的造型中时,另一边则是非声一片。
赞贬参半,正如当年的悉尼歌剧院。
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和争论愈演愈烈.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央视建造这一大楼的价值所在、库哈斯的经历、方案本身的评判。
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建筑为什么会成为同场竞技的包括KPF、SOM、伊东丰雄、多米尼克·佩罗等在内的世界顶级建筑师和事务所的最大赢家?竟被专家评委会全票通过?CCTV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电视传媒机构,在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而大众对它与自身的关系的判断往往是建立在感觉上而不是分析上。
所以,它的建筑表面必须反映出信心和力量,形象上必须是简洁的、肯定的、充满力量的。
无庸质疑,库哈斯做到了。
迅捷的来不及推敲,简明的让人过目难忘。
(见图1)正如专家评委的意见: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方案。
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
作为一个优美、有力的雕塑形象。
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
又可以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其结构方案新颖、可实施,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新。
专家评委认为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的标志一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新的一页。
[1]事实上,美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既定的界限,只是,暂且撇开美丑不说,在紫禁城内,CCTV新总部大楼的确是一个异类,它以其不羁的外观,如一个巨大的异形,唐突而又不卑不亢地立在那里,从容而淡定。
1.2功能与形式CCTV新总部大楼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这并不是说它的作者库哈斯的态度不严肃。
他对于建筑作品的介绍绝对不仅仅是依托于平立剖的介绍方法,建筑物更是作为一个事件来进行报道。
这一点在他的著作《小、中、大、超大》中深有表现。
对于库哈斯来说,建筑只是为一个特定的计划、事件和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背景。
他将建筑师们进行设计时注重比例、构成、细节和规模的做法视为束缚设计思想的锁链,他认为他之所以能一直不落入陈规俗套中就是因为能够摆脱这个锁链,而探索建筑的形式和机能之间相互适应的辨证关系。
极端实用主义者库哈斯力求通过建筑来传达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把媒体的生产、制作、播放、管理等全部过程集合在一个体积里,是一件本来在市场经济中不可能的事,但库哈斯做到了而且将之推向极致。
使这些没有必要发生在同一空间的功能链接起来,成为一条被OMA人称为“相互依赖的链(chain of interdependence)”。
CCTV任务书上有四大功能。
库哈斯和他的同事的讨论一开始就集中在功能研究上,他们采用列表的方式将之直接具体化和视觉化,发现四个功能联系在一起可形成一个环,成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莫比乌斯圈。
至此,CCTV造型就此诞生。
(见图2、3)图(2)CCTV内部服务系统示意图图(3)CCTV内部系统分析图库哈斯认为自己的建筑创作是基于逻辑和功能的,对于建筑物来说,外观从来就不是他关注的对象,但其超乎想象的造型总是能引起人们热切的关注。
这种建筑本质功能的回归与建筑形式的冲击,也许正是库哈斯成功的高妙手段。
2.摩天楼平心而论。
相比库哈斯的许多其他极富创意的作品来说。
CCTV新总部大楼在外形设计上并不算一个“石破天惊”的作品。
在我们解读摩天楼的时候,并不是看它有多高,而是看它有多少内涵和活力。
由此看来,CCTV新总部大楼,不是占用了空间,而是创造了空间。
2.1摩天楼—环形智慧库哈斯是个聪明的现代主义继承人。
虽然他根本不认为功能与形式之间有必然联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利用功能来经济地制造空间,并利用功能活力来制造一种令人心动的形式。
那么库哈斯如何塑造CCTV新总部大楼的个性?他首先怀疑现代摩天楼的原型,认为是过于痴迷“竖向特征”从而导致了摩天楼文化的失败。
在CCTV的设计说明中库哈斯这样写到:“摩天大楼的悲剧在于它使某一空间卓而不凡以后,便以平庸充塞中……在形式上,他们对垂直性的表达已阻碍了想象力的发挥。
随着垂直性拔地而起,创造性却轰然倒塌。
”[2](见图4)判断的转移,使库哈斯要做的不是图(4)CCTV与其他摩天楼改变目标,而是改变策略。
库哈斯的环形智慧地回避了仅仅把高层的美限定在它的尖峰和挺拔体量上的一般做法。
打碎人们对摩天楼垂直性的惯常设想,以求给想像力自由呼吸的空间。
这是任何其他投标者所不能达到的禁区。
库哈斯的确比其他设计师高明,他的环形设计很有效的结合了其本人在《疯狂的纽约》中提出的两种原型—针和球。
环形设计最小的占用了地面面积,使之可以成为一个更开放的媒体公园: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天空权,使在不同高度上能极大的获得平面面积,最有效的避免了和周边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造型竞争。
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物。
2.2摩天楼—空中连接面对CCTV这一超高层项目。
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在设计构思中起巨大的制约作用, 使库哈斯从前的所有最激进的设计受到局限。
但是仅从观感和事件表面的上作肤浅的判断是无意义的。
库哈斯方案中最有新意的不是外形而是电视台主楼的结构设计和环形的组织方式。
其设计构思其实很简单明了: 将整个项目先分为两栋摩天楼,然后分别在地面和空中将两栋楼联结起来.“将所有部门都囊括在一个连续的巨环中,使它们可以自我运转不息”。
如此一来,怎样使地面、空中均相联结的双塔楼在形象上成为一个富于动感的“连续的巨环”就是设计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库哈斯是这样做的:首先为了强调动感,两栋主体塔楼呈倾斜状;然后,更引人注目的是,两栋塔楼之间的空中联结部分不是从各塔楼平面的几何中心处通过直线直接相连,而是经过一个巨型悬挑出去的“空中拐角”间接相连的。
与此同理,两栋塔楼之间的地面联结则是经过另外一个与“空中拐角”相对应的“地面拐角”相连的;最后,作为联结体的两个“拐角”与两栋塔楼的截面粗细程度相近、立面处理一致。
于是一个看似连续的、极富动感的“巨环”形象便诞生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建筑师对摩天楼空中联结的设计都局限在“垂直塔楼+水平联结”的单一思路中。
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总部大楼,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难”字。
早在1992年美国建筑师彼德·埃森曼为柏林设计的摩天楼,与库哈斯CCTV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
(见图5)该设计终究未能建成.技术的难度和造价问题是导致该方案夭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是,埃森曼的柏林摩天楼虽外形看似复杂。
但双塔楼的空中联结体的重心基本上落在两栋塔楼的几何连线上; 而相形之下,库哈斯的北京摩天楼的技术挑战性更大。
因为其双塔楼的空图(5)柏林马科斯·瑞哈德大楼中联结体-- “空中拐角”的重心是悬桃在两栋塔楼的几何中心连线之外的。
如何保证巨型悬挑出去的“空中拐角”不在转折部位折断。
必须采取相当的结构加固措施。
当然.这里技术的挑战归根结底是对经济性的挑战。
这个大胆的想法,在我们看来,就如同一次性涂刷了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个面是技术,一个面是创新。
或者用更准确的字眼应该是“刷新”,刷新了我们对摩天楼的惯常想法,刷新了我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3.建筑--可识别性一栋雄伟的建筑并不能成就城市,而一座城市则必定有许许多多的建筑。
城市中的基本元素就是建筑物。
是建筑物造就了城市,抑或是城市成就了建筑?有人声称,2008年建成的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总部,将是中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可是库哈斯本人却很不领情的强调:“我不是给北京建一个地标性建筑,也只不过是北京的100个地标性建筑中极为普通的一个”。
库哈斯竭力否认他的作品的可识别性。
他认为,可识别性来自历史,来自文化而非建筑本身……“如果把纽约世贸中心搬到中国,找一个特殊的地段建起来,在不同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它们还是会很不相同”。
CCTV新大楼设计方案的另一位中国顾问朱亦民说:“库哈斯对建筑学最大的推动,是从纯形式的东西里拔出来,更接近于社会现实”。
[3]与其他参加CCTV新总部大楼竞标的其他建筑师相比,库哈斯对中国的了解无疑是最多的。
早在1995年,库哈斯就以哈佛大学教授的身份,组织他的学生对中国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这五个城市进行个案研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特点和城市欲望有所了解.因为在库哈斯看来,只有深入研究当地的国家文化和都市环境,才能确定其建筑的时代意义和文化特征。
因此他不但深刻理解业主CCTV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其潜在的姿态表达欲望,而且深谙使建筑似乎永远无法被理解而永葆新鲜活力的艺术窍门。
正如库哈斯在书中写到“建筑是全能与无能的混合物,表面上建筑师是在创造这个世界,实际上为了将其构想付诸实现,他必须引起业主的兴趣。
因此,不连贯性、随意性是每个建筑师生涯的潜在结构。
他们面对着一系列专横的要求、无法确定的参数、一无所知的国度,期望着用自己不那么聪明的大脑去解决天才们也难以对付的问题。
建筑是一场充满喧嚣的冒险”。
[4]建筑的形式美感是基于文化之中的,离开了文化的传播,形式就成为没有内涵,没有价值的一堆物质材料。
换句话说,是文化使建筑获得了生命。
但是,由于现代大都市的极度膨胀,其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日趋淡化,故建筑的可识别性将不复存在。
面对这种大都会全球化的趋势,“建筑学对此无能为力,文化也同样”。
大都市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不应该拒绝这种全球化,而应该建立自己的相关理论。
这种对城市实用化的理解,在库哈斯《广普城市》中更是暴露无遗。
“现代大都会的‘可识别性’像一个捕鼠器,越来越多的老鼠跑来抢食饵,但靠近一看,那个捕鼠器可能已空了好几个世纪”。
[5]而‘可识别性’的不复存在,必将导致大量没有中心、没有历史、没有特色的“广普城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