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讲授传统汽车电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典型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常见汽车电路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使学生能全面掌握汽车整车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具备独立诊断和排除汽车电路故障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功用和特点;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汽车电子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展望;课程结构介绍重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功用和特点;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第二章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免维护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修重点:铅酸蓄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难点: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第三章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触点式电压调节器;晶体管式电压调节器;集成电路式电压调节器;交流发电机的正确使用与维修重点: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触点式、晶体管式和集成电路式电压调节器的电路工作原理难点:硅整流交流发电机、晶体管式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第四章起动机起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汽车起动机的组成与结构;电磁控制强制啮合式起动机;其他几种新型起动机;起动机的正确使用与维修重点:起动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典型的起动机控制电路难点:起动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第五章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晶体管辅助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电容放电式电子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性能检测与维护重点:传统点火系、辅助触点和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的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分析和工作特性难点:传统点火系、辅助触点和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特性分析第六章汽车车身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汽车空调;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及电动后视镜;汽车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安全气囊;汽车车身辅助电器重点:汽车照明、信号和仪表系统;汽车空调;安全气囊;车身辅助电器难点:汽车空调、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及安全气囊的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第七章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工作原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关键元器件介绍;典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维修重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元器件功能介绍;几种典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难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关键元器件工作特性;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第八章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巡航定速控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重点: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难点: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第九章汽车全车电路分析汽车电器基础元件;汽车电路的读图;汽车电路图实例;汽车电路检修常识重点:汽车电路图实例;汽车电路检修常识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实验演示和考查考试。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代码: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汽车发动机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基本电路理论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也是机械电子、汽车发动机方向的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整个社会对汽车的需求是节能、减排、安全,未来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主要靠的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成本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而且技术附加值较高。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由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设备和汽车总线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汽车电器、电控设备、总线技术原理等结构与应用方面有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汽车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2)初步掌握汽车用电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初步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4)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整车电路图进行一定分析及设计。
(5)理解车载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各领域工业控制网络问题时必要的思路和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各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理解。
(6)掌握汽车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典型应用,理解汽车牵引电动机控制器和电源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思路和控制方法。
(7)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课堂教学):本课程概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汽车电子控制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发展历史及趋势、组成。
2、汽车电源(4学时/课堂教学):起动型铅酸蓄电池、汽车动力蓄电池、汽车混合储能系统、汽车交流发电机结构与原理、整流原理与电压调节器。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版本号:020232026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Electronicsand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讲课:32实验:8上机: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理论性兼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学习汽车维修工程、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机构和应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整车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汽车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和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培养电路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关系,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共性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不同机构和类型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了解部分典型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传统点火系统和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的制动效能的计算。
5、掌握汽车驱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汽车驱动系统与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相比较各自的特点。
6、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电子控制机构的结构、作用和特点,可以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7、了解汽车空调、安全气囊、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及辅助系统的使用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支撑学生掌握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气与电子线路的识读方法,能够运用实车、维修软件和网络等相关资料完成基础的汽车电气与电子线路的检修工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
2、掌握汽车电源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起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照明与信号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7、掌握汽车辅助电子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8、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基本组成、制冷原理及温度控制原理。
9、掌握汽车总线路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能识读汽车电源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2、能识读汽车起动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3、能识读汽车点火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4、能识读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5、能识读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6、能识读汽车辅助电子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7、能识读汽车空调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8、能识读汽车总线路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3.培养良好的读图能力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能力;4.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电路的识读能力为目标,将课程内容精选分解成8个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共29个),每一个实践任务分解成1-6个知识技能点,形成了以模块化实践任务为骨架、以技能知识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实践性、实用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
实践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Ⅰ》课程模块教学大纲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Ⅰ》课程模块教学大纲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课程模块号:D1B300A课程模块教学时数:48学分数:3制订或修订执笔人:冯建东完成日期:2003.2.10 审核小组: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日期:2002.5.10 课程模块审批通过文件号:锡职院(2002)47号第次修订:签发人:戴勇签发日期:2002.5.12有效期至2006 年7 月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汽车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营销服务等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模块《汽车性能与测试》编号:《汽车技术基础Ⅰ》编号:《汽车技术基础Ⅱ》编号: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了解典型汽车电喷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3)了解汽车电器性能指标的分析评价。
4)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5)初步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及维护。
2.能力目标1)具备完成实验、实训的基本要求、将实验、实训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果的基本能力。
2)具备查阅各种汽车电器、传感器与执行器功能表,并正确使用元器件及装置的基本能力。
3)具备独立撰写实验、试验报告等科技文件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备读通并分析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5)初步具备根据典型系统原理图画出系统方框图的能力。
6)初步具备处理典型汽车电喷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讲授、实验和实习,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熟悉现代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2)掌握起动机、发电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信号、仪表、报警系的结构、原理与控制电路;3)熟悉典型车辆的控制电路;4)掌握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防滑控制系统和恒温空调等新技术的工件原理、典型结构和特点;5)具有新型电子控制技术装置的调试与诊断维修的一般能力。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 electrician electronic basis课程编号:230661学分:4适用对象:2006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转强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常用电器的检测方法,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器》和《汽车电控》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汽车相关电路知识,达到能制作简单电路和检测电子器件、汽车常用电器部件。
在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1、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2、能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器元件,3、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实验,4、熟练掌握汽车常用电器的检测方法。
5、学生分组:5人/组,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指导,6、按实训内容和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器部件和检测设备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直流电路1.1 基本概念1.2 电阻1.3 电容1.4 电感1.5 万用表与电烙铁的使用实训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训二用万用表检测汽车温度传感器单元二交流电路2.1 正弦交流电路2.2 三相电路2.3 安全用电常识实训三参观汽修企业的供电方式和设备单元三磁路及电磁器件3.1 磁场及磁路3.2 变压器3.3 点火线圈3.4 电磁铁3.5 继电器实训四点火线圈的检测与实验实训五电磁式电压调节器的检测与实验实训六汽车继电器的检测单元四发电机和起动机4.1 交流发电机4.2 直流电动机实训七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测量与拆解实训八起动用直流电动机的测量与拆解单元五半导体器件5.1 二极管5.2 三极管实训九LED数码管显示实验实训十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实验单元六集成运算放大器单元七数字电路基础7.1 门电路7.2 汽车常用集成电路实训十一汽车密码锁电路分析与实验四、时间分配五、考核方式:本课程是考查课,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162446学时:40 学分: 2.5 讲课学时: 4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高职学院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教学参考书:李淑芝.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2.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等八大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部件有基本的掌握;3. 能看懂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2、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二章蓄电池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及其作业,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无需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
第三章充电系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四章起动系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五章点火系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制订时间: 20XX年机电工程系制《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XX年制订)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理论支撑的作用。
(四)开课学期:共开2学期(第一学年秋季、第一学年春季)(五)学时:126学时(其中实验部分18学时)二、课程性质、任务: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定理、定律及运用;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及常见电机的结构、原理、特性及控制;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半导体器件知识,汽车常用电子电路常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汽车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常识。
能力目标:基础的电路计算能力;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测量的能力;常见元器件识别与用万用表检测能力;基本电子电路图的识图能力;简单的分析、判断、处理电路故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理论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理解”、“了解”、“知道”;对应用、方法或计算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熟练掌握”、“掌握”、“会”。
)了解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物理量、基本定律的含义;了解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知道汽车电路的特点。
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等在汽车电路中的运用。
了解常用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运用;理解汽车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子电路在汽车电路中的常见运用。
会基本的电路计算;掌握基本的电路识图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元器件的识别和万用表检测;会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 162446
学时:40 学分: 2.5 讲课学时: 4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汽车构造》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课院、系:高职学院
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教学参考书:李淑芝.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2.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等八大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部件有基本的掌握;
3. 能看懂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2、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二章蓄电池
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及其作业,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无需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
第三章充电系
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四章起动系
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五章点火系
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
点火波形及其使用意义,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波形。
第六章照明系
照明系的要求、组成与电路原理,前照灯的构造与防眩目原理、检测与调整方法。
第七章信号系
1.危险报警系统与电喇叭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制动信号,倒车信号,示宽灯,尾灯等的电路原理。
2.能调试电喇叭,能初步排除各灯光信号系统的常见故障。
第八章仪表与报警系
1.电流表、温度表、燃油表、油压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压表,转速表以及车速里程表的工作原理,油压过低,气压过低,水温过高与水面过低,制动液面等报警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警报系统的常见故障的排除。
第九章辅助电器设备
1.各类刮水器,柴油机预热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防干扰及防盗装置、风档玻璃清洁器与除霜器工作原理,电动车窗,电动门琐、电动座椅、电动照后镜的电路原理。
2.刮水器的故障的排除。
第十章汽车空调系统
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作用、组成、熟悉空调制冷各总成的构造,工作原理与电路控制原理,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维护知识与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汽车采暖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汽车线路
1.零件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用导线与电线束总成的结构。
2.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三、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训二周
内容:交流发电机与调节器的调试,起动机性能调试,点火性能测试,汽车灯光线路,空调故障排除。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
从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二方面培养学生,以适应汽车电器和电子技术不断发展需要。
六、说明
1.要求先学过《汽车构造》《电子与电工技术》。
2.本课程的重点是蓄电池,起动系,充电系,点火系结构,工作原理、调试,空调等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