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评价体系演进与评述

业绩评价体系演进与评述

作者:江少波张荣艳章爱文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3期

现代“会计之父”Luca Pacioli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通过复式簿记洞察经营情况并对商品经济进行正确的计量、评价和考核,开创了近代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先河。此后,公司业绩评价理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演进,分别形成了以杜邦体系理论、沃尔评分法、经济附加值、平衡计分卡和绩效棱柱理论,但这些理论对现实企业业绩评价能力仍然相对有限,没有达成共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个强力的业绩评价机制,我国公司在进行业绩评级时,难以选择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鉴于此,我国学者在进行公司业绩评价理论研究时,需要系统、全面了解已有的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对我国公司业绩评价理论有所帮助。

一、业绩评价体系理论基础研究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优先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伴随着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日臻完善,为公司业绩评价理论的构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公司业绩评价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而公司治理又可以追溯至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美国经济学家Berleh和Means(1932)洞悉了美国企业所有权兼具经营权的做法存在极大的弊端,在其《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将经营权让渡给职业经理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是代理人问题。所谓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企业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等原因,导致代理人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从而发生毁损委托人的利益的行为。公司业绩评价为委托人提供了有效约束代理人制约机制,包括代理人的选聘机制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为R.H.Coase的企业契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R.H.Coase的企业契约理论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上,美国制度经济学家R.H.Coase(1937)首次提出了企业的本质这一概念,这也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前提假设。R.H.Coase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通过签订“契约”而形成的组织。这就有必要对企业缔结“契约”一方的“受托责任”进行业绩评价。这种观点强调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但忽视了企业最重要的生产产品和创造剩余价值的职能,把交易和契约抽象化和扩大化了。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Penrose(1959)在其《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石。20世纪60年代,以

Eric Rhenman、Igor Ansoff和Russell Aekoff为代表的美国管理学家逐渐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适用性很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Freeman (1984)年在其《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是不同的。Shrivastava (1995)通过研究发现,重视环境保护可以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企业为建立、维持与未来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关系的成本。Freeman(1997)考察了市场对企业从事不负责任或违法活动的反应后发现,市场对公司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反应十分敏感,公司的市场价值显著下降,相反,提高顾客满意度可以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四)核心能力理论美国学者C. K. Prahalad和英国学者G. Hamel(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此后,核心能力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被广为关注。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或隐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它决定着企业决策和创新的源泉。核心能力理论以能力为分析工具,强调核心能力对企业业绩的决定作用,主张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育来创造竞争优势,从而改进企业业绩。所以根据核心能力理论,在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反映其核心能力的形成和保持方面的指标。

二、业绩评价体系演进研究

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是实施业绩评价的标准,决定着公司业绩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业绩评价体系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演进,形成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

(一)复式簿记业绩评价理论“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海外贸易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商业的发展中心。同时,也带来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卢卡·帕乔利从数学和经济管理结合的角度,对威尼斯式簿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其具有很大的缺陷,进而提出了复式簿记的科学性,这为其后来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研究借贷复式簿记奠定了思想基础。他的巨著《数学大全》(1494)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把古代会计推进到近代会计的历史阶段。卢卡·帕乔利借助复式簿记对商业活动进行科学的计量、考核和评价,从而成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雏形。

(二)杜邦分析体系业绩评价理论 Donaldson Brown(1903)在担任美国杜邦公司财务高管时,提出评价企业业绩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并对其层层分解至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通过财务分析进行业绩评价的需要。杜邦分析体系的优点在于:一是突出了“股权至上”的思想,通过对业绩的评价,可以满足股东的需要;二是它突出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性的分析。然而,杜邦分析体系不能将各指标联系起来分析其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不能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哈佛大学教授Palepu(2001)在其《企业分析与评价》一书中提出了以可持续增长率作为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并对这一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实现了对原有杜邦分析体系的变形和补充,但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科技成果评价方案

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7-07-12 15:03:00 来源:吉林省科技厅字体显示:大中小 为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现就吉林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科技评估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国科发政〔2016〕382号)、《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和《吉林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依据,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职责明确、自律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具备条件的机构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二是自由申请、评估指导的原则。中介机构自由申请,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试点单位,指导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 三是需求导向、强化服务的原则。主要针对成果应用转化需求,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探索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供成果评价服务的有效模式。 (三)试点期目标 到2017年底前,选择3-5家试点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试点。试点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起科技成果评价新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 从2018年开始,根据实际需求,适度调整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数量,并对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机构进行定期审核,根据其运营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予以科技成果评价资质备案。到2020年末,培育出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在全省基本建立起市场化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 二、试点单位认定 (一)自由申请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应为在吉林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开展过科技评价评估研究,具备评价能力和条件,承担过

如何理解业绩评价体系

如何理解业绩评价体系? 一、业绩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Performance -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当前净利润指标为主的体系。 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以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的核心。 首先,净利润为核心的经营标杆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其次,目前的盈利数据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2.没有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 我国对现金流量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在业绩评价中,由于习惯于盈利数据,现金流量指标往往被忽视。在大量使用盈利指标的同时而忽视了现金流量容易导致“质量低劣”的、缺乏现金流入的会计利润。 3.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会计收益的计算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利息费用),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还容易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三、基于EV A的业绩评价体系 EV A是企业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 EV 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 EV A业绩评价体系与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比较 1、财务管理考核指标的比较 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中,企业净利润包括使用权益资本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说,税后净利润中未扣除因使用权益资本成本而产生的成本,企业会任意使用留存收益,这样做没有有效的保护股东的利益。甚至是损害股东的利益。但是,如果扣除因使用权益资本而产生的成本,企业的实际价值是下降的。 例子:我国政府部门对183家央企进行调查,用传统财务指标来考核,其中156家央企是盈利的…… 2、财务分析指标的可比性比较 3、与传统财务管理资产的比较 4、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 EV A的缺点 1、EV A给利润操纵留有空间 2、EV A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 3、EV A存在规模差异比较 四、基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 从概念及计算来看,EV A指标与利润指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本质上仍属于综合性财务指标,缺乏对内部经营过程有效的计量和评价,不能指出具体的非财务业绩驱动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容易导致经营者优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业绩考核对象的确定 确定业绩考核对象,即是确定股票期权获受人。股票期权获受人由两部分人组成:资本控制者和资本经营者。在资本控制者中,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是从股东中选举产生的,外部董事已成为董事会正常执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的体制可使公司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对于这部分董事,企业可根据他们的表现适当给予部分股票期权,以促使他们真正关心企业业绩,真诚为企业服务。他们对企业运营的建议都在董事会会议上有所记录,因此,对于他们的业绩考核,根据董事会会议记录即可,他们不是本文所要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本文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一般员工被称为“依赖性资源”,企业的核心资源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唯一性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而一般人力资源属于从属地位,属于合作性资源,不可替代性弱,这些资源离开企业,只会导致他们自身价值的减少。鉴于这两种人力资源地位的不同,在考虑提前分配时,就应区别对待,着重应考虑对核心资源的期权激励问题。 (二)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业务活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其个人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可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司的资本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①公司资本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个方面评价,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不良投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资金成本率、债务保障率;②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导;③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为: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转;④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尊重满意指标和自我实现满意指标; 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层文化,如:企业知名度、企业形象、职工服务态度;中层文化,指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如:企业价值观念、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教材成果评价体系

关于构建高职高专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探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赵绥生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立一种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教材成果评价体系,这对鼓励高职高专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客观评价教师科研教学成果,遏止学术不正之风,规范学术活动,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推动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评价,体系 一、建立高职高专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高职高专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把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教学评价的客体范围之内。教材是学校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也应该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对象。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教材评价制度,在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只看成果数量,不看质量,导致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秩序混乱,有的找关系空挂名出版,有的为评职称拼凑印量出版,有的人一年中可以炮制出多本教材,有的人一篇论文也写不出来,却可以“著作等身”。目前,一方面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粗编滥印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教材成果却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推广。教材编写领域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术泡沫、学术不正之风的重灾区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教材评价体系。 建立尽可能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体系,其积极意义在于:第一,有利于推动高职高专教材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杜绝平庸教材,鼓励优秀教材的推出,从而推动教材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有利于对教师科研及教学成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学术研究上来,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有利于遏止学术不正之风,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规范学术活动,促进科研工作得健康发展。 由于学术专著成果与教材成果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专门的评价体系,所以本评价体系不包括对学术专著的评价。 二、建立高职高专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原则 确定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原则,是确定该评价体系建立的主导思想或价值观念。这是建立科学、公正、客观、合理的教材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1、创新性评价原则。创新性应该成为教材评价的首要因素。因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和目标,是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任何科研成果,只有具有了创新性,才具有真正的学术意义。目前教材编写、出版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与各学校教材成果评价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不科学评价导向有很大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体系,必须突出创新性原则,给创新性以压倒所有因素的更大权重。把教材是否填补了该专业教材的空白,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吸收了该领域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或者比已有的教材在教材内容体系上实现了有价值的突破等,视为教材评价的最高标准。这样,有利于抑制平庸教材,鼓励优秀教材的推出,也有利于遏止学术不正之风。 2、民主性与公正性评价原则。客观公正性是建立教材成果评价体系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该体系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为保证客观公正性的实现,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科学合理,二是评价过程、评价程序应该公开,体现学术平等,三是评价方法应该民主。教材成果评价主体应该是专家组,而不是个人,实行多名评委分别评价,最后求出平均评价分值的取分方法。专家组成员应该来自本校和外校,并实行回避制,即不得参与有利益关系的教材成果的评价。应该建立纠错机制。著作人对评价结果提出异议,应该允许提出复议。复议的受理机构应该是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或者由

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规范

DB 青岛市服务业标准规范 DB 3702/ FW KJ 003—2017 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ndard assessment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青岛市科技局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原则 (2) 4.1 目的性原则 (2) 4.2 科学性原则 (2) 4.3 现实的可能性原则 (3) 5 评价方法 (3) 5.1 评价指标 (3) 5.2 工作分解结构 (3) 5.3 技术成熟度评价 (3) 5.4 技术创新度评价 (3) 5.5 技术先进度评价 (3) 5.6 效益分析 (3) 5.7 项目团队评价 (3) 6 评价程序 (3) 6.1 总则 (4) 6.2 确定评价时间 (4) 6.3 确定评价目的 (4) 6.4 确定评价步骤 (4) 6.5 确定科技评估师 (4) 6.6 确定咨询专家 (4) 6.7 评价原始材料采集 (4) 6.8 工作分解结构分解 (5) 6.9 编制评价报告 (5) 6.10 行业审核和备案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技术成熟度等级表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技术创新度等级表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应用研究类技术先进度等级表 (8) 附录D(规范性附录)技术成熟度评价表 (9) 附录E(规范性附录)技术创新度评价表 (10) 附录F(规范性附录)技术先进度评价表 (11)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 EVA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 ——记成长中的腾飞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英文名称的缩写。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EVA是公司业绩评价指标,EVA与其他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计算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包括权益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1-公司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EVA的基本理念: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类似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公司背景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1 年,是以生产柴油机为主的公司。公司自创建至今,账面利润基本上是盈利,尤其是近两年,账面利润均超过一千万元, 2003 年达 119 万元; 2002 年达 126 万元。因此,近几年腾飞公司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前途也充满了信心,公司近几年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公司近几年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仅加大了对流动资产投资也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出腾飞公司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其盈利状况是相当可观的。 行业背景

柴油机是极具典型的汽车零部件,是很多关键零部件的集成,其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从总体上看,我国柴油机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水平低,零部件材质差,还不具备完整的全新柴油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目前,我国柴油机生产要在技术上超过国外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柴油机生产能力加强,另外,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使我国内燃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然而,我国加入 WTO 后,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大批国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国内产品压力增大,我国内燃机行业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可以得到腾飞公司的以下数据: 腾飞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0% , 2003 年、 2002 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分别为8% 、 % 。 腾飞公司 2003 年、 2002 年的简易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表一:单位:万元 资产2003 年2002 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3 年 2002 年 现金短期投资10 15 65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60 110 30 60

某企业绩效考核、经营业绩评价方案

业绩评价体系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1.1业绩评价意义1 1.2业绩评价原则1 1.3业绩评价对象2 1.4业绩评价内容2 1.5业绩评价实施3 第二章具有业绩合同人员的业绩评价4 2.1业绩合同4 2.2业绩评价指标内容6 2.3业绩评价指标权重7 2.4业绩评价周期8 2.5业绩评价实施者8 2.6业绩评价数据8 2.7业绩评价流程9 2.8业绩评价分值计算10 2.9业绩评价结果10 第三章不具有业绩合同人员的业绩评价11 3.1业绩评价内容11 3.2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立11 3.3业绩评价周期12 3.4业绩评价实施者12 3.5业绩评价流程12 3.6业绩评价记录13 3.7业绩评价评分13 3.6部门等级评定14 3.7综合评定个人等级14 第四章业绩评价结果运用15 4.1员工薪酬调整15 4.2员工晋升15 4.3特殊情况处理16 第五章业绩评价制度修订17 5.1业绩评价制度修订委员会17 5.2业绩评价内容修订17

第六章业绩评价文件使用与保存19 6.1业绩评价文件保存格式19 6.2业绩评价文件分类编号19 6.3业绩评价文件保存方法19 6.4业绩评价文件查阅权限20 第七章业绩评价申诉21 7.1申诉条件21 7.2申诉形式21 7.3申诉处理21 7.4申诉反馈22

第一章总则 1.1业绩评价意义 第一条业绩评价目的 ?业绩评价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业绩评价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管理的工 作效率。 第二条业绩评价用途 ?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提高员工对酒店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了解员工和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需要 ?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为人力资源部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1.2业绩评价原则 第三条业绩评价原则 ?公开的原则:考核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的,考核过程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客观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切忌主观武断,缺乏事实依据; ?反馈的原则: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进行业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同时听取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的 问题及时修正或做出合理解释;

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股票期权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期权激励的标准问题。应根据何种标准来授予股票期权,才能达到最大的激励目的,这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标准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关系到股票期权制度实施效果的要素之一。 一、企业总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是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最大特征。三权分离最终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对公司所有者来说,正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代理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这就决定了所有者除了对资本保值增值情况比较关注外,还更关心董事会及经理层的代理是否是有效代理,是否真正从公司利益出发,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设计企业总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根据公司治理结构,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资本所有者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第二层次是对资本控制者即董事会的资本经营业绩的评价;第三层次是对资产经营者即经理层的资产经营业绩的评价。 1.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状况评价指标

所有者进行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资本保值增值,而资本的保值增值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以反映企业收益状况的指标为核心指标。这里,选择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营运指数三个指标。 ①净资产收益率=净利率/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和报酬的关系;②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当年的变动水平,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及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③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该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反映企业收益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收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收益是否与现金流人相伴随,如果收益没有相应的现金收入,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资本控制者资本经营状况评价指标 资本控制者的资本经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资本的筹集、资本的使用和资本收益的分配。因此,对资本控制者的经营评价也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可选择总资产收益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可持续增长率这几个指标。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pdf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股权割裂、法制不健全等原因,上市公司出于市场融资、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避免亏损、管理层骗取激励基金及政治追求等特别目的,人为进 行盈余操纵,甚至财务欺诈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不能仅仅从实现利润情况评价上市公司的 业绩,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应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及市场 表现等五个方面,对于每一方面,我们设置了若干财务指标反映其真实情况,具体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个层次。只有五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 (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选定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尽可能排除异常事项的影响,如果不能完全剔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则通过 调整相关指标的权数以降低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二是各项指标的设立在整体均衡的基 础上应突出相互的制衡性,整个指标体系要具备“此消彼长”的内在机制,提高操控评分结果的难度;三是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特点,而且所有财务指标的计算、取值只局限在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资料内,不尝试获得每家上市公司进一步的内部消息资料,即在现行法规框架下,通过对部分必要信息的分析判断取得尽可能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突出股东回报,企业的根本属性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评价体系已投入产出为核心,从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两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两个财务指标来体现,占35%的权重,核心是突出股东回报,体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剔除了企业盈利的偶 然因素,反映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占用总资产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对股东的回报和对债权人的回报。当然,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还有很多,我们重点从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盈利是否有现金保障、投入资本获得的收益等多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 力进行修正,目的是更加全面、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关注公司成长。上市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短期盈利,更需要长期持久的健康发 展,本体系从规模增长的角度反映企业的成长性,采用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和资本扩张率,权重占20%。销售增长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和业务发展状况,资本扩张反映企业的盈 利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状况。同时,还采用三年营业收入增长、总资产增长、营业利润增长 和盈余保留等项指标对成长性进行修正。 第三,体现资产质量。企业资产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产质量的高低间接反映企业盈 利能力。本体系从资产效率的角度反映资产运营水平,采用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流 动资产周转率,权重占15%。总资产周转率反应总资产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总资 产的运营效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还采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进行修正。 第四,反映债务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防范债务风险,防止出现债务危机,要做 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本体系从负债和流动性角度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采用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权重占15%。资产负债率是国际通行反映企业债务水平的指

现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在政协访谈的电视节目中,数学家杨乐先生讲“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一个十分专业的事情…”,我们未能聆听讲话的全文,但揣其意是要负责地对待每一项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因为科研成果是研究者的血汗,同时也是国家的财富;对一项科研成果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会打击研究者的正义感、创造性、积极性、责任性,而且事实上也是在毁坏原可属于国家的财产,因为对于一项科研成果的不中肯、不恰当的评价,很有可能使研究者丧失信心而使这项成果永远消失掉,也有可能使研究者到国外去谋求出路。 卫虎林: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改革 作者:卫虎林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6-11-28 本站发布时间:2006-11-28 11:18:10 阅读量:476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抽屉 Twitter Facebook 说明:本文所说的科研成果主要是指学术论文,对科研项目和学术著作的评价体系改革,将另文论述。 一、目前国内对科研成果是如何评价的 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对各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可分为管理性标准和学术性标准。 管理性标准基本上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据了解,绝大多数高校对学术论文的评价是根据论文发表的期刊的级别来进行的。比如,绝大多数高校根据期刊级别高低,依次把论文分为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 目前一般把SCI、EI、ISTP、SSCI、A&HCI等五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成为国际级论文(有些单位只认可前三大检索,在SCI检索的论文中只承认1区、2区的文章)。

国家级论文的鉴定,大多数高校依据的标准是“由国家级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部分高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行筛选。 省级论文的鉴定,多数高校是根据国内比较权威的核心期刊来认定的。自然科学一般以中国科学院文献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来评价;人文社科依据南京大学推出的中文人文社科索引(CSSCI)或北京大学推出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来进行。 尽管很多高校在具体的论文级别的规定方面千差万别,但大体上都是以上述标准为主来进行的。 二、人为地强调论文级别扼杀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由于高校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学科评审以及教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学校依据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所以,教师在研究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有无研究价值,而是我搞了这个研究、写出东西后能发到什么级别的杂志上,加之众多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所以,我国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表现为数量型而非质量型。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SCI论文数量增长明显,大概不到5年就翻了1倍,论文数达到5万篇。如此庞大的学术论文数量却未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据统计,我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五,但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每篇文章的平均索引率却排在第120位之后。 全国政协常委张涛说:“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他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https://www.360docs.net/doc/177753243.html,/c/2006-09-07/063710943067.shtml) 三、改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2005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时隔不久,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自主创新纳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关于自主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目前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可尝试进行一下探索: 1、在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各高校进行的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学科评审、高校评估等各类评审中,取消对科研成果的硬性规定指标。

构建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

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含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两方面内容。从国资委层面讲,经营业绩和薪酬分配是紧密相关的两项工作,薪酬分配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经营业绩决定着薪酬的分配,两者的统一构成国资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从企业层面讲,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构成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那么,介绍这两项工作本来应该结合起来讲,但为了便于更具体的讲解这两项工作,今天我就分两部分分别介绍其主要内容。 一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1、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建立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些都为建立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依据。 我市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随着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的确立而发展,经过市国资委和监管企业的共同努力,逐步走上了完善规范的轨道。从2005年开始的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由重点企业试点起步,目前已扩展到全部正常运行的监管企业,基本实现了全面业绩考核和全面薪酬管理,出资人监管进一步到位。从考核体系来看,正在逐步完善,一是实施分类考核。对正常运行的企业,把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地基本指标,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地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地保值增值;对停产和以资产租赁为主的企业,重点考核资产保全和维护企业稳定,较好地保证了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个访、群访事件明显减少。二是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我们精心挑选分类指标,设置了供企业选择的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及企业管理绩效等五个方面的备选指标,并按照“同一行业、统一指标”地原则,确定12个备选分类指标。按照企业的不同性质,每个企业选择3个左右指标进行考核,科学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综合能力。三是增设专项考核。在改革改制、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党建廉政等方面,我们针对性地采取年度专项考核,并设立额外贡献奖励,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保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所有业绩责任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

关于软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7753243.html, 关于软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启宝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6期 [摘要]本评价体系设计是分别研究专家评价系统(定性与定量结合)和定量评价系统,基于两个系统构建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并且采用开放式设计,随着评价次数的增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进一步的软科学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中,可以再根据越来越丰富的样本数据,不断积累的评价经验,来动态的调整和修改评价体系。 [关键词]软科学;评价体系;灰色模型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软科学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不过分强调方法的复杂性,而重视成果应用绩效指标的全面、系统、可测性和数据的可获性以及评价方法应用上的可操作性。探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整合的,适合并能应用于地方软科学项目管理的,软科学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由于软科学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体系结构和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及指标的量化问题还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不能没有专家的评判完全采用定量评价。由此, 1、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分析 目前,国内软科学成果绩效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设计,基本上都是由定性指标构成,即使一些量化指标的设计也很少全面量化,多以“相当大、有较大、有、没有”等类似的笼统的指标逐一赋分作为专家评分的量化标准,显然以此量化评价难以避免专家带有的个人偏差。定量评价以客观定量数据为依据,并以科学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评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但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存在有些评价目标很难用确切的数量表示和评价方法很难准确的问题等。而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中的随机因素影响较多。因此,急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软科学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近期,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国内率先推出软科学项目网上结项管理改革,并对结项等次优秀的成果通过应用绩效等评价择优评出一定数量的项目,给予后补助资金奖励或延伸立项支持。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成为现实需要。软科学研究成果应用绩效评价是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强化管理工作改革提供的配套手段。设计研究成果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合理地评价软科学研究成果绩效,对于推进科研管理创新,调动广大软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乃至软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软科学成果应用绩效评价要求的不是设计出指标、权重和对应的分值给每一个成果应用绩效情况累加积分,而是要对特定应用领域有特定要求导向的综合应用绩效评价并排序,有着明确的应用目标要求,重要的是评价方法得能操作。基于这一点,在评价方法研究上要综合多学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_-EVA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_-EVA ——记成长中的腾飞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EV 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英文名称的缩写。从最差不多的意义上讲,EV A是公司业绩评判指标,EV A与其他传统业绩评判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运算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包括权益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成本。其运算公式如下: EV A=税后营业净利润×(1-公司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EV A的差不多理念: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确实是讲,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类似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公司背景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 年,是以生产柴油机为主的公司。公司自创建至今,账面利润差不多上是盈利,专门是近两年,账面利润均超过一千万元,2003 年达119 万元;2002 年达126 万元。因此,近几年腾飞公司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公司职员对公司的进展前途也充满了信心,公司近几年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公司近几年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仅加大了对流淌资产投资也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由此能够看出腾飞公司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其盈利状况是相当可观的。 ?行业背景 柴油机是极具典型的汽车零部件,是专门多关键零部件的集成,其核心技术仍旧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从总体上看,我国柴油机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水平低,零部件材质差,还不具备完整的全新柴油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目前,我国柴油机生产要在技术上超过国外水平依旧有一定难度的。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柴油机生产能力加大,另外,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庞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使我国内燃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然而,我国加入WTO 后,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大批国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国内产品压力增大,我国内燃机行业也将面临猛烈的竞争。 ?腾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现状

华为绩效评价体系55698

华为研发部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考核目的 为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的目标得到层层贯彻,改善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与绩效,达到持续激励员工、保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考核频率 研发部人员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研发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二)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部人员,除研发部经理。 (三)考核原则 1.考核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核中存在舞弊行为或明显不公平的,员工可向分管领导投诉,也可以书面方式向行政人事部投诉或通过员工信箱进行揭发。对考核中实施舞弊行为的考核人按《员工奖惩制度》从重处理。 2.考核结果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随意扩大优秀级以上的比例数额是,其考核结果无效。确实基于本部门激励需要,有必要增加本部门优秀级以上人数时,应以书面的方式报告行政人事部,并经讨论后确定。 (四)反馈与申诉 1.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2. 绩效考核申诉 1).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 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15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 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三、考核内容 1.关键绩效指标 (1)财务绩效指标 (2)客户满意指标 (3)内部管理指标 (4)员工成长与创新指标: 2. 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