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方剂学讲义 (2)

基础知识方剂学讲义 (2)
基础知识方剂学讲义 (2)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常用治法

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1.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

2.吐法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3.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4.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

5.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

6.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配伍目的

方剂的组方原则

方剂的变化形式

常用剂型

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汤剂

2.丸剂

3.散剂

4.膏剂

5.酒剂

6.丹剂

7.栓剂 8.注射剂

方剂学---第二单元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辛温解表

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药草姜枣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组方原理】桂、芍等量配伍,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草地藏,细心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组方原理】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兼治太阳经头痛为君药。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同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而为佐药;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之弊,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体现“分经论治”的用药特点。

小青龙汤《伤寒论》少将甘心为妈下跪

【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组方原理】

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力,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防止温燥药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本方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各一两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竹叶芥穗各四钱淡豆豉生甘草各五钱

【用法】为散。鲜苇根汤煎,勿过煎,温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治温病初起之辛凉解表方,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有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等,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半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干葛柴胡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甘草

江大哥拾柴草,琴姐抢白、芍药

姜大葛石柴草,芩桔羌白、芍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

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组方原理】

方中葛根、白芷、石膏善于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黄芩长于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三阳并治。桔梗宣肺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辛散太过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合大枣调和营卫,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扶正解表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三十两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活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强攻

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组方原理】喻嘉言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故称此为“逆流挽舟”法。

方剂学---第三单元泻下剂

概述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泻下剂多峻烈,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易伤正气,应得效即止。

寒下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谐音记忆:硝将军朴实

笑将军朴实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谐音记忆:黄涛担冬瓜忙

【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温下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谐音记忆:硝老姜军当附人

肖老将军当富人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组方原理】本证由脾阳不足,阴盛寒积所致。寒实冷积于肠,则大便秘结;脾阳不足,失于温煦,加之寒积内停,腑气不畅,则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欠温;寒实内结,则苔白不渴,脉沉弦。治宜攻积与温阳并举。

方中附子温壮脾阳,温散寒凝;大黄泻下攻积,与大热之附子相伍,则寒性去而泻下之功犹存,共为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佐使。

润下

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谐音记忆:二仁药小承气二人要小承气

【组方原理】本证由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肠失濡润所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胃有燥热,脾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名曰“脾约”;燥热津伤,肠失濡润,故大便硬;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治宜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精亏之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歌诀:

济川归膝肉苁蓉 , 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 , 寓通于补法堪宗

【组方原理】

方中肉苁蓉为君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牛膝补肾益精,引药下行,共为臣药。枳壳宽肠下气,升麻轻宣升阳。两药相伍,使清阳升,浊阴降,且有欲降先升之妙。泽泻甘淡渗利,分泄肾浊,与枳壳相伍,使浊阴降而大便自通,以上共为佐药。全方欲降先升,寓通于补。

逐水

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用法】捣为散。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内药末。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

2.实水。

攻补兼施

黄龙汤《伤寒六书》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

【用法】加桔梗一撮、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攻下热结,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黑,脉虚。

【组方原理】本证因邪热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和解少阳。

谐音记忆:生芩柴草大夏人

生芹菜炒大虾仁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芍药大枣(无甘草)

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夏芩芍枣姜,

少阳阳明同为病,和解泻热妙非常。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不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而以少阳为主之证。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黄芩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了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与大量生姜配伍,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

【鉴别】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于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组方原理】方中青蒿之嫩芽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辟秽化湿;黄芩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清少阳之热,又祛少阳之湿,共为君药。

蒿芩清胆碧玉须,

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夹湿,

胸痞呕吐总能除。

调和肝脾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炙)当归白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薄荷烧生姜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谐音记忆:逍遥术茯煨生姜薄荷当柴草芍

逍遥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组方原理】防风辛香以疏肝脾,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药,为佐使之用。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谐音记忆:芩连参草枣半姜

秦连婶炒枣拌酱

【组方原理】

方中以半夏为君,散结除痞,降逆止呕。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之配伍特点。

方剂学---第五单元清热剂

概述

适用范围

应用注意事项

病势拒药时,适当使用“反佐”法。

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用法】以水煮米熟汤成,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组方原理】方中重用石膏为君,清阳明、气分大热,又止渴除烦。臣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君臣相须为用,为阳明、气分大热之最佳配伍。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药。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谐音记忆: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厦门人煮食干净米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麦冬元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邪热入营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或细数。

谐音记忆:翘连花玄生丹麦竹犀

俏莲花选升丹麦主席

【组方原理】

佐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芳香透散,使营分热邪透转气分而解,宗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

全方配伍特点: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与“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运用: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地黄芍药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谐音记忆:药牡犀生

岳母牺牲

【主治】热入血分证。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或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肿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证由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宜泻火解毒,苦寒直折。方中君药黄连尤善泻心及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泻上焦之火;黄柏清泻下焦之火。更配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且可导热下行,为佐使之用。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黄芩连翘竹叶薄荷叶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热头昏,舌肿目赤,口舌生疮,咽痛鼻衄,或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蜂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方原理】

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祛上焦之热,为君药;黄芩清胸膈郁热;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泻代清”,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上疏,兼有“火郁发之”之义;白蜜少许,润燥生津,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全方清上与泻下并行,所谓“以泻代清”之法。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黍粘子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生甘草【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谐音记忆:陈升翘蓝桔牛马,柴僵芩国老玄

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组方原理】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既引药上行,又有"火郁发之"之意,为佐使药。

仙方活命饮(神仙活命饮)《女科万金方》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金银花陈皮各三钱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煎乳没穿山皂刺酒煎加

【组方原理】

金银花清热解毒,为治疮疡肿毒要药,重用为君。

白芷、防风透达营卫,散结消肿;

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排脓;

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均为佐药。

本方为“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组方原理】生地和木通相配,清心养阴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阴,共为君药。竹叶清心除烦,淡渗利水,导心经火热下行,为臣药。生甘草梢泻火解毒,可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柴胡生甘草生地黄(酒炒)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谐音记忆:车通黄龙山,当地泻柴草

车通黄龙山,当地卸柴草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

柴胡疏肝兼以引经。

清胃散《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黄连当归身牡丹皮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胃散中连升麻

当地丹皮研末加

【组方原理】

方中黄连直清胃腑之火,为君药。升麻清热解毒,有“火郁发之”之意。

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谐音记忆:石母麦地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苇茎汤《外台秘要》引自《古今录验方》

【组成】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之痰热瘀血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组方原理】本方主治之肺痈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协热下利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组方原理】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解肌发表以散热,升发脾胃清阳而止利。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官桂

【功用】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谐音记忆:芩香连当官,大吵要郎

秦香莲当官,大草药榔

【组方原理】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大黄“通因通用”。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热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谐音记忆:母鳖蒿生丹

母鳖好生蛋

【组方原理】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共为君药。二药配伍,吴瑭称“此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滋阴凉血;知母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为臣药。丹皮泻血中伏火,为佐药。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1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2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组方原理】方中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倍用黄芪既益气实卫以固表,又可合熟地、当归以益气养血,亦为臣药。本方养血育阴与泻火除热并进,标本兼顾;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

方剂学---第六单元祛暑剂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祛暑解表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组方原理】本证乃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治当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方中香薷辛香,为夏月祛暑解表要药,重用为君。厚朴行气除满,燥湿化滞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入酒少许意在温通经脉,助药力通达全身。

祛暑利湿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滑石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1.益元散,即本方加辰砂。功用:清心解暑,镇惊安神。主治:暑湿证,烦渴多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便不利。

2.碧玉散,即本方加青黛。功用:去梳理时,清热解毒。主治:暑湿证兼肝胆郁热,目赤咽痛,或口舌生疮。

3.鸡苏散,即本方加薄荷叶末。功用:清暑利湿,辛谅解表。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

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谐音记忆:西斛荷叶翠,草黄知粳冬

西湖荷叶翠,草黄知今冬

【组方原理】方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且石斛兼能清热,麦冬兼能清心除烦,共为臣药。黄连泻火以助清热之力;知母泻火滋阴;竹叶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用为佐使药。

方剂学---第七单元温里剂

温里剂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温中祛寒

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无茯苓)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或清稀。

3.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

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脘腹拘急疼痛,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神疲乏力;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组方原理】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君药。臣以桂枝温阳气,祛寒气。饴糖与桂枝相伍,辛甘化阳,温中益气,使中气健旺,不受肝木之侮。更臣以芍药,滋养营阴;与饴糖相伍,酸甘化阴而缓急止痛;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回阳救逆

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之寒厥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踡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甚则冷汗淋漓,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以及误汗亡阳者。

【组方原理】

本方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以救助心肾阳气。臣以辛热之干姜,散寒助阳通脉。君臣相须为用,使阳气复,阴寒散,血脉通,为回阳救逆的最佳配伍。

炙甘草用意有三:

一有益气补虚之效;

二则缓干姜、生附子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虚阳之虞;

三则调和药性,使药力持久。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兼见畏寒肢冷者。

【组方原理】

本证由素体营血虚弱,感受寒邪,血行不畅所致。治当温经补血,散寒通脉。

佐入通草,通行经脉。重用大枣与甘草相伍,补中健脾而益气血,又防燥烈伤及阴血。全方温、补、通三者并用,温中有补,补中兼行,扶正驱邪,标本兼顾。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恶风,易汗出,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组成】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

谐音记忆:姜麻治阴疽,鹿肉芥草熟

姜妈治阴疽,鹿肉皆炒熟

【组方原理】

佐以辛温之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结。

更佐少量麻黄宣通肌腠,伍肉桂、姜炭温散寒凝。

方剂学---第八单元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炒)白术山药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趣记:一连人上山 , 四君子找豆根

对照:薏莲仁——山,四君子枣豆梗

【组方原理】

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

本方兼能补益肺气,培土生金,故亦可用于肺损虚劳证。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甘草(炙)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无茯苓)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麻柴草当归参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咣白,大便稀薄,脉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组方原理】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协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以助升阳举陷之功。

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组方原理】

方用人参为君,大补元气,并能止渴生津。臣以麦冬养阴,清热生津,且润肺止咳。五味子配人参补固正气,伍麦冬收敛阴津,为佐。三药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功。全方补正气以鼓动血脉,滋阴津以充养血脉,气阴生而脉气复。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炙)陈皮黑芥穗柴胡

完带深山打柴草

陈嫂借钱买二猪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组方原理】

柴胡、芥穗升散,得白术可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可疏达肝气之郁。

【全方配伍特点】

全方寓补于散,寄消于升。

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趣记: 当地传说四物汤, 补血调血基本方

对照: 当地川芍四物汤, 补血调血基本方。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组方原理】

本方重在滋补,且补中寓行,使补而不滞,行血而不伤血。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5 当归1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组方原理】

方中重用黄芪(五倍于当归),一为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血生,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二则固护肌表,摄纳浮阳。臣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

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趣记:思君归期早 , 远知龙眼香。

对照:四君归芪枣 , 远志龙眼香。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细弱。

【组方原理】

全方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

【加减变化】

若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炮姜炭、艾叶炭以温经止血。

偏热者酌加生地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无芍药)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痩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组方原理】

生姜合桂枝以温通阳气,配大枣益脾胃,调阴阳,和气血。加酒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势。

八珍汤(八珍散)《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补阴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组方原理】

全方三补配三泻,以三补为主,但以补肾阴为重;三泻利湿降火,伍于大队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

大补阴丸(大补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无白芍、柴胡)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组方原理】

本方病机为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疏所致。治宜重用滋养肝肾,兼以条达肝气。

生地黄、枸杞子:滋水涵木。

沙参、麦冬:清金制木(佐金平木)、培土荣木。

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化气。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组方原理】

方用干地黄为君,滋补肾阴,益精填髓。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山药健脾气,固肾精;附子、桂枝温肾助阳,鼓舞肾气,于“阴中求阳”,共为臣药。

【加减变化】

方中干地黄,现多用熟地;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更好。

加味肾气丸与十补丸均系肾气丸加味化裁而成。加味肾气丸由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适用于阳虚水肿而肾虚不著者;十补丸非但加入鹿茸、五味子,且更增附子之量,遂易温补肾气之方而为补肾阳、益精血之剂,适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之证。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地黄饮)《圣济总录》

【组成】

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煎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组方原理】

本证之“喑痱”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阻清窍所致。肾虚不能主骨,故骨痿不用;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舌,加之肾阳不足,失于蒸化,水泛为痰,痰浊阻于心窍,故舌不能言;阴虚内热,故口干不欲饮;虚火上浮,则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治宜补养下元,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

方用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臣以附子、肉桂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壮水以济火。佐以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少佐薄荷解郁开窍。姜、枣和中调药,为佐使。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七宝美髯丹《本草纲目》引《积善堂方》

【组成】赤白何首乌赤白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用法】为蜜丸,淡盐水送服。

【功用】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主治】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不育等。

方剂学---第九单元固涩剂

概述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

应用注意事项

固涩剂多适宜于正虚无邪者,凡外邪未去,里实尚存者,均应慎用,以免“闭门留寇”,转生他变。

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

【用法】为粗散,加小麦,水煎服。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自汗,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组方原理】

本证由气虚卫外不固,心阳不潜所致。气虚肌表空疏,则自汗;汗多伤阴,阴不敛阳,则汗出夜卧尤甚;心神失养,则心悸惊惕,心烦体倦。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收涩止汗为君。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合而益气固表,潜阳敛汗。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甘草(炙)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趣记:穆桂英, 当草寇要人, 可诛!

对照:木桂罂, 当草蔻药人, 诃术 !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利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组方原理】

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固脱,为君药。肉豆蔻温中涩肠;诃子涩肠止泻,共为臣药。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木香理气醒脾,又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歌诀:四神骨脂与吴萸,肉蔻姜枣五味须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酥炙)牡蛎

【用法】以莲子粉糊丸。

【功用】涩精补肾。

【主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龟甲茯神人参当归

【功用】涩精止遗,调补心肾。

【主治】心肾两虚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趣记:神龙远飘,仆人归家。

对照:神龙远螵,蒲人归甲

固崩止带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生黄芪龙骨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方剂学---第十单元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感论》

【组成】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

趣记:老朱当皇帝。

对照:老朱当黄地。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侬,舌尖红,脉细数。

【组方原理】

本证由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扰及心神所致。心火灼伤阴血,心神失养,则心神烦乱,失眠多梦;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舌红,脉细数为心火偏亢之象。治宜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炙甘草既防朱砂质重碍胃与黄连苦寒伤胃,又兼调和诸药,为佐使。

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组方原理】本方原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缘于肝血不足,血不养心,阴虚内热,虚热扰心,心神不宁所致。治当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同为臣药。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酸枣仁相伍,寓散于收,补中有行,共奏养血调肝之功。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趣记:冬,三婶早搏两天,当地皆令住五院。

对照:冬,三参枣柏两天,当地桔苓朱五远。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原理】

桔梗载药上行。

心神失养证证候辨识

心神失养:虚烦失眠,心悸,舌红,脉细

※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细---酸枣仁汤

※梦遗健忘,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天王补心丹

方剂学---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概述

适用范围

适用于窍闭神昏证。

应用注意事项

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

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只宜寒下,不宜用开窍剂,但兼有邪陷心包之证,可开窍与寒下并用。

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不宜久服。

凉开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红或绛,脉数有力。亦治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至宝丹《灵苑方》引郑感方,录自《苏沈良方》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热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鉴别】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温开

苏合香丸《广济方》,录自《外台秘要》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证侵】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亦治心腹卒痛,甚则昏厥,属寒凝气滞者。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概述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气滞和气逆病证。气滞证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者为主,气逆证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者

应用注意事项

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行气

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川芎神曲香附栀子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趣记:越鞠神父治凶猪

对照:越鞠神附栀芎术

【组方原理】

本方所主六郁,但以气郁为主。

香附:治气郁

川芎:治血郁

栀子:治火郁

苍术:治湿郁

神曲:治食郁

方中唯不设针对痰郁之品。

【加减变化】

若气郁明显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解郁;若血瘀明显者,加当归、丹参,以活血散瘀止痛;若火热内盛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泻火;若饮食积滞明显者,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湿盛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若痰盛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化痰。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组方原理】

苏叶芳香疏散,开郁散结,并引药上行,为使药。

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

【组成】乌药茴香高良姜木香槟榔青橘皮楝实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

【组方原理】

方中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青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良姜散寒止痛。四药合用,增君药行气散寒之力,俱为臣药。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理气止痛,虽其性苦寒,但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则寒性减,而行气散结之力增,为佐药。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苏叶半夏厚朴生姜前胡大枣川当归肉桂甘草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趣记:苏大官盛夏前后归国。

对照:苏大官生夏前厚归国。

【组方原理】

“上实”是指痰涎壅肺,气逆不降,症见胸膈满闷、喘咳;“下虚”是指肾阳不足,肾不纳气,症见喘咳短气、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润燥,同肉桂以温补下虚;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健脾,调和药性,为使药。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法半夏甘草桑白皮黄芩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歌诀: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杏苏黄芩兼甘草,表寒痰热哮喘尝。

【组方原理】

方用麻黄宣肺散邪,白果敛肺定喘。白果伍麻黄,一散一收,既可增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共为君药。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均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呃逆,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趣记:旋复代赭汤老人下大江。

对照:旋复代赭汤老人夏大姜。

【组方原理】

赭石性寒质重,属“去性存用”的用法。

旋覆花、代赭石用量比例为3:1。

生姜用量最大。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理血剂

概述

适用范围

理血剂适用于血瘀证及出血证。凡下焦蓄血证,或瘀血内停之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行,外伤瘀肿、痈肿初起等,以及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均为理血剂的适应范围。

注意事项

辨清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逐瘀需防伤正,止血慎防留瘀。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4分) 1.圆的中心线一般用(C )表示。 A、实线 B、虚线C单点划线D、折断线 2.面积为4cm2正方形,按1:2的比例画出的图形面积为(A )。 A、1cm2 B、2cm2 C、3cm2 D、4cm2 3、建筑工程图的尺寸标注中,以下(D )以米为单位。 A、平面图 B、立面图 C、剖面图 D、总平面图 4.正三棱柱的三面投影中,(A )为三角形。 A、有一面投影 B、有两面投影 C、有三面投影 D、都不可能 5.圆柱的三面投影中,(B )为矩形。 A、有一面投影 B、有两面投影 C、有三面投影 D、都不可能 6.圆锥体的三面投影中,( B )为三角形。 A、有一面投影 B、有两面投影 C、有三面投影 D、都不可能 7.组合体的构成方式不包括(D )。 A、叠加式 B、切割式 C、线面式 D、混合式 6.关于半剖面图的说法,以下错误的就是( C ) 。 A、半剖面图与半外形图以对称线为界 B、对称线画成单点长划线 C、半剖面图不画剖切符号 D、半剖面图图名为“X—X剖面图”的形式 9.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 C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0.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没有(C )。 A、砖混结构 B、钢筋混凝土结构 C、框架结构 D、钢结构 11.建筑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没有( B )。 A、墙承重结构 B、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 C、框架结构 D、空间结构 12.以下( D )必须沿建筑的屋顶至基础底面全高设置。 A、施工缝 B、伸缩缝 C、防震缝 D、沉降缝 13.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钢筋配置在基础的( C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以上均可 14.当地下水的最高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 D )时,只需做防潮处理。 A、100—200mm B、200—400mm C、150—300mm D、300—500mm

建筑施工安全基本知识

单元一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概念 1)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生产进行。 3)事故 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安全生产的方针 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 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预防为主”的手段和途径,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对于施工活动而言,“预防为主”就是必须预先分析危险点、危险源、危险场地等,预测和评估危害程度,发现和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指定事故应急预 案,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消灭在转化为事故之前。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1.《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课本浓缩精华 2.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划分: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3.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4.工业建筑的分类:按厂房层数分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资厂房;按工业建筑用途分生产厂房、生 产辅助厂房、动力厂房、仓储建筑、运输用建筑、其她建筑;厂房跨度的数量与方向分单跨厂房、多跨厂房、纵横相交厂房;按厂房跨度尺寸分小跨度(小于等于12米)、大跨度(15-36米单层工业厂房),其中15-30米以钢筋砼结构为主,36及以上以钢结构为主;按车间生产状况分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湿车间、洁净车间、其她特种状况车间; 5.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一般分为两种,墙体承重结构与骨架承重结构;厂房的骨架由下列构件组成,墙 体仅起围护结构:屋盖结构;吊车梁;柱子;基础;外墙围护系统;支撑系统; 6.民用建筑分类,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按建筑物的层数与高度分:低层建 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28米的建筑;超高层建筑:100以上的建筑物;按主要承重结构分类: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墙承重结构、骨架承重结构;内骨架承重结构;空间结构;按施工方法分:现浇、现砌式;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全装配式; 7.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一般都由基础、墙与柱、楼地面、楼梯、屋顶与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8.门窗就是房屋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内墙起分隔、组成房间、隔声作用; 9.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基础就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就是墙、柱等上部结构的地下延伸,就是建筑物的一个 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就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就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地基不就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0.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大类;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处理法;打桩法; 11.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按构造的方式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 基础、箱形基础等;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理论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12.刚性基础分为:砖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柔性基础指钢筋 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13.按基础构造形式分类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 14.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深;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地基土质的好坏,地下 水位的高低,土壤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等,都影响基础的埋深;埋深大于4米的称为深基础,小于等于4米的为浅基础;基础埋深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浅埋,但不应小于0、5米;基础顶面底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5.地下室按功能可分为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两种;按形式可把地下室分为全地下室与半地下室;按材 料可把地下室分为砖混结构地下室与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16.地下室防潮:当地下室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其构造要求就是墙体要用水泥砂 浆砌筑,灰缝保满;在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其具体做法就是:先在墙外抹水泥砂浆,再涂一道冷底子没与两道热沥青,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填土500宽;地下室所有墙体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地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地下室地面主要借助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来防潮,当地下室防潮要求较高时,地层应做防潮处理,一般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并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17.地下室可用卷材防水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卷材防水铺在砼垫层上;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建筑工程资料员入门知识

建筑工程资料员入门知识土建资料员基础知识 1. 目录: 一:施工现场管理与资料收集 二: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四:施工日志与施工纪录填写 五:资料管理的规定及要求 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简介 一:施工现场管理与资料收集 一:前言:----现场施工管理的慨念 现场施工管理的组成: 施工管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 1:施工准备2:施工阶段3:竣工验收 (一):施工准备: 1:技木准备 承包合同,工程予算、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 2:现场准备 三通一平、工程定位放线及复核、施工许可证申报 、质监申报、临时占用道路申报、现场文明施工围蔽、临施建造、材料、机具组织进场。

3:组织准备 组织劳动力进场, ( 1):确定施工及各工作工序,搭接次序。 ( 2):组织分段平衡流水,交义作业计划。 ( 3);组织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及考核。 (二):施工阶段: 1:质量控制 贯沏施工组织设计、制度措施、监督执行规、规程 、工艺标准,贯沏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切实执行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做好工序交接捡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防渗漏试水检查验收,变更工程签证,控制材料进场质 量,加强施工复核,组织工程质量定期及不定期的质量 检查。 2:安全控制 贯沏以“予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控制五个安全因 素(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其中包括:施工作业安排、用电与防火安全,落实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贯沏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措施,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学习。 3:进度控制 根据合同工期及施工组织设计,分阶段编制施工进度作 业计划,及时检查计划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协调土建与专业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方剂学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一、A1 1、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的药物是 A、牛黄 B、郁金 C、麝香 D、苏合香 E、水牛角 2、比较凉开三宝清热开窍的作用,错误的是 A、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 B、紫雪长于息风止痉 C、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 D、安宫牛黄丸最凉,至宝次之,紫雪又次之 E、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3、下列关于开窍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 B、寒闭多见神昏,谵语 C、阳明腑实证兼有邪陷心包证,选用寒下剂 D、阳明腑实证见神昏谵语者,可选用寒下剂合开窍剂 E、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中病即止 4、下列哪项不是热闭的症状 A、谵语 B、神昏 C、高热 D、痉厥 E、牙关紧闭 5、安宫牛黄丸主治 A、温热病 B、痰热内闭心包证 C、邪热内陷心包证 D、热闭证 E、寒闭证 二、B 1、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C.辟秽化痰,消肿止痛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 、紫金锭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C.辟秽解毒,化痰开窍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1>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至宝丹的功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麝香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7】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5】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开窍剂适用于窍闭神昏之证。本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热闭多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寒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等。 使用开窍剂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只宜寒下,不宜用开窍剂,但兼有邪陷心包之证,可开窍与寒下并用。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不宜久服。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85】 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 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 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 动血,火易致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5.中医“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答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印会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

土建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 级) 建筑工程专业《专业基础》模拟试 卷六 说明: 1.考生作答 80 道题,满分 120 分,测试时限 90 分钟。 2.考生应将选定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1-60 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9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不得分) 以下投影法作图对应的图形不正确的是 A. 中心投影—透视图 B. 中心投影—轴测图 C. 正投影—平面图 D. 正投影—立面图 2.定位轴线采用 ( ) 线型。 A. 波浪线 B. 虚线 C. 实线 3.关于给水管道节点图绘制规定下列( )条有误。 )。 1. D. 细点划线 但可不按比例示意绘制。 4. 5. 6. 7. 8. A. 管道节点位置,编号应与总平面图 B. 管道应注明管径,管长。 C. 管道不必注明管长,但应注明定位尺寸。 D. 必要时,阀门井节点应绘制剖面示意图。 构造尺寸是建筑物配件、建筑制品的( A. 设计尺寸 B. 标志尺寸 C. 下列有关 KP1 型烧结多孔砖墙的基本尺寸的说法, A. 12 墙厚 115mm C. 37 墙厚 365mm 下列楼板中( A. 板的长宽比为 C. 板的长宽比为 下列装饰抹灰中, A. 水磨石 一般民用建筑中 A.600 3: 4: ( B. B. D. 9. 的板为双向 板。 B. )。 实际尺寸 ( 砖墙厚 两砖墙厚 板的长宽比为 板的长宽比为 D. )不宜用于外墙面。 水刷石 C. 干粘石 D. 轴线尺寸 )项是错误的。 240mm 495mm 3: 7: 斩假石 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窗台的高度为( C.900 B.800 D. )mm 。 D.1000 按耐久性确定为二级的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应为 ( A.100 年以上 B.50 —100 年 C.40 —50 年 的垂直距离。 基础中心至 室外设计地面 基础底面至室内设计地面 )梯段的宽度。 等于或小于 的垂直距离。 B. 楼梯踏步前缘到扶手顶面 D. 楼梯踏步 1/3 处到扶手顶面 B.50 —100 年 10.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 A. 基础顶面至室外设计地面 C. 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面 11.楼梯平台的深度一般应( A. 等于 1/2 B. 小于 12.楼梯栏杆扶手高度是指( A. 楼梯踏步中点到扶手顶面 C. 楼梯踏步任一点到扶手顶面 )。 D.15 —40年 B. D. C. ) D.等于或大于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土建工程基础 知识点总结

. 根据材料的1.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 墙体材料和功能材料大体上可分为结构材料,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功能,三类。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材料的密实度与空2. 。隙率(密实率,孔隙率)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3.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 表示:材料所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其大小用含水率W b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含水率。用软化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耐水性:材料在长期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表示:系数K 以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来表示:材料在外力4.(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强度, 产生的变形不因外力的消除而消失的性质称为塑形 5.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可随外力的消除而完全消失的性质称弹性 无明显的变形特征而突然破坏的性质称脆性 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吸收较多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被破坏的性能称韧性。 6.影响材料长期使用的破坏因素复杂多样,可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等。 7.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三类。 水泥强度是评定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8.混凝土通常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以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搅拌配制并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的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9.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的选用原则:质量相同的石子,粒径越大,总表面积越小,越节约水泥,故尽量选用大粒径石子。 10.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性质: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 11.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 (2)采用低水胶比的干硬性混凝土。 (3)采用湿热处理——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混凝土 (4)掺加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掺合料(如硅粉、优质粉煤灰、超细磨矿渣等)。(5)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12建筑砂浆按用途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如装饰砂浆、普通抹面砂浆、防水砂浆等)及特种砂浆(如绝热砂浆、耐酸砂浆等)。 13.建筑砂浆按胶结材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非水泥砂浆。 14.砂浆的和易性: . .

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库答案

第二节投影得基本知识(节) 作图题: 1、已知点得两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答案: 2、求下列直线得第三投影 答案: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曲面体得就是 C A、圆柱 B、圆锥 C、棱柱 D、球体 2、一个平行于水平投影面得平行四边形在空间各个投影面得正投影就是 A A、两条线,一个平面 B、一条线两个平面 C、一点、一条线、一个面 D、两条线、一个点判断题: 1、直线得轴侧投影可能就是点。(√) 2、V面投影反映物体得长度与宽度。(ⅹ) 第三节形体得投影(节) 作图题:

答案: 2、根据立体图,完成形体得三面正投影图。 答案: 第四节轴测图(节) 作图题: 1、根据正投影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答案:

第五节剖面图(节) 作图题: 1、画全剖面图。 答案: 第六节断面图(节) 作图题: 1、画出1-1、2- 2、3-3各断面图。 答案: 1-1 2-2 3-3

1、钢筋混凝土梁得结构详图中,配筋图中得断面图,采用得就是 A A、移出断面图 B、中断断面图 C、重合断面图 D、剖视图 第七节建筑工程识图(节) 选择题: 1、钢筋工程施工中要瞧懂 C 。 A、建筑施工图 B、土建施工图 C、结构施工图 D、设备施工 2、基础各部分形状、大小、材料、构造、埋深及主要部位得标高都能通过 C 反映出来。 A、总平面图 B、基础平面图 C、基础详图 D、结构平面图 3、画基础平面图时,基础墙得轮廓线应画成 B A、细实线 B、中实线 C、粗实线 D、实线 4、钢筋混凝土构件分为现浇整体式与预制装配式就是按 C A、受力特征 B、材料 C、施工方法 D、计算结果 5、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不包括 A A、断面图 B、模板图 C、配筋图 D、钢筋表 判断题: 1、基础结构图属于建筑施工图。(ⅹ) 2、当采用砖墙与砖基础时,在基础墙与垫层之间做成阶梯形得砌体,称为阶梯形基础。(ⅹ) 3、结构施工图就是说明房屋得结构构造类型、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材料与施工要求等。(√) 第八节墙体得建筑构造(节) 填空题: 1、按受力情况不同,墙体可分为承重墙与非承重墙。 2、散水就是沿建筑物外墙设置得倾斜坡面,坡度一般为 3%—5% ,宽度一般为 600—1000mm 3、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及以上时,圈梁必须贯通封闭。 选择题: 1、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得部分称为 B A、地基 B、基础 C、勒脚 D、散水 2、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得部分叫 C A、散水 B、踢脚线 C、勒脚 D、防潮层 3、下列 B 不能用于加强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 A、设圈梁 B、设过梁 C、设壁柱 D、设构造柱 4、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得位置应设在 D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0、060m处 C、垫层标高以下 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 5、门窗过梁得作用就是 C A、装饰得作用 B、承受砖墙得荷载 C、承受门窗上部墙得荷载 D、承受楼板得荷载 名词解释题: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

1.1建筑识图与工程量计算 一、建筑识图 1、基本概念 国家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应经过:(1)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2)审查后扩大初步设计;(3)审查后施工图设计、又称技术设计。 2、施工图作用:指导施工,技术依据;指导结算,支付进度款依据;指导决算,结算工程款依据。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应: A、首页图目:从建施01-、结施01-、水施01-、电施01-(又分强电、弱电、讯施01-)、电通01-。 标准图 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批文、资金来源、地勘资料等),建筑面积,造价。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采暖通风要求,照明标准,防火等级等)。施工要求(技术与材料)项目±0.000与总图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室内外用材、强度等级。 装修表 门窗表 B、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 1、表示建筑物内部布置,外部形状、装修、构造、施工要求等,包括:纵横墙布置、门、窗、楼群梯和公共设施(如洗手间、开水房等)。 2、总平,平、立、剖和各构造详图(包括墙身剖面、楼梯、门窗、厕所、浴室、走廊、阳台等构造和详细做法、尺寸)。 3、文字说明,图注。 C、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 1、表示承重结构的布置、构件类型、大小尺寸、构造做法。 2、结构说明,基础(包括桩基布置、埋置深度)各层结构布置平面和各构件的结构详图(包括柱、梁、板、楼梯、雨蓬、屋面等)。

D、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 1、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说明、管网布置、走向、标高。 2、平面布置、系统轴测、详图安装要求,接线原理。 二、识读施工图的要领 1、掌握投影原理和形态的各种表达方法。 2、熟悉和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查阅方法。 如常用的图例、符号、线型、尺寸和比例。 3、基本掌握和了解房屋构造组成。 阅读施工图步骤 阅读施工图和编审工程预决算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按部就班,系统阅读,相互参照,反复熟悉,才不致疏漏。 1、先细阅说明书、首页图(目录),后看建施、结施、设施。 2、每张图,先图标、文字,后图样。 3、看建施,先建施,后结施、设施。 4、建施先看平、立、剖、后详图。 5、结施先看基础、结构布置平面图,后看构件详图。 6、设施先看平面、后看系统、安装详图。 现实的施工图由于设计单位缺乏自审、互审、工种会审、总工把关(特别是地方设计院)一系列审核制度,所以尺寸不符、轴中不符、构造不符、用材不符、说明不符、图说不符、构件不符、详图不符等等层出不穷。搞预、决算编审特别应该注意,搞不好就失之毫里、差之千里! 三、解说建筑总平面图(P163) 总平图上标注的尺寸,一律以M(米)为单位,它反映拟建房屋、构筑物等的平面形状、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化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以及与原有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I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砺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I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 〈〈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 唐朝 1、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 〈〈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I 方剂与病证 I 方剂与治法 一、 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 (与方剂)关系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 、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三、“八法” 一一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 1、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 /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辛温,辛凉 ?注意: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药常不宜久煎 2、 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1、 〈〈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2、 〈〈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 〈〈金匮要略》讲杂病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 788首 2、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 《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2、 金元四大家 ①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 朱震亨:字彦修 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 -- 倡导“火热论”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倡导“相火论” 七、 明代 1、 〈〈普济方》 朱棣 载方61739首 2、 〈〈医方考》 吴昆 女口:知柏地黄丸 八、 清代 1、 〈〈医方集解》汪昂 2、 〈〈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 温病学派 ① 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② 吴鞠通(瑭) 著有〈〈温病条辨》 ③ 薛雪(生白) ④ 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创“三焦”辨证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方剂学第十七单元祛痰剂 一、A1 1、咳痰清稀色白,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苔白滑,脉弦滑,宜选用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苓甘五味姜辛汤 C、贝母瓜蒌散 D、清气化痰丸 E、三子养亲汤 2、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花粉 B、胆南星 C、茯苓 D、橘红 E、桔梗 3、应用贝母瓜蒌散的辨证要点是 A、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B、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C、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D、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E、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 4、贝母瓜蒌散主治 A、燥痰咳嗽 B、风痰上扰证 C、寒饮咳嗽 D、热痰咳嗽 E、湿痰证 5、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用是 A、化痰息风 B、温肺化饮 C、利水消痰 D、燥湿化痰 E、润肺化痰 6、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辨证要点是 A、眩晕耳鸣,舌苔白滑,脉弦滑 B、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 C、眩晕头痛,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弦滑 D、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 E、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 7、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燥痰咳嗽

B、风痰上扰证 C、寒饮咳嗽 D、热痰咳嗽 E、湿痰证 8、滚痰丸主治 A、燥痰咳嗽 B、湿痰证 C、寒饮咳嗽 D、热痰咳嗽 E、实热老痰证 9、清气化痰丸的君药为 A、杏仁 B、半夏 C、胆南星 D、陈皮 E、瓜蒌仁 10、茯苓丸的功用为 A、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E、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11、患者两臂疼痛,浮肿,手不得上举,两手麻木,脉弦滑,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清气化痰汤 B、滚痰丸 C、茯苓丸 D、二陈汤 E、血府逐瘀汤 12、二陈汤的组成不包括 A、半夏 B、乌梅 C、白茯苓 D、杏仁 E、生姜 13、不属于温胆汤组成药物的是 A、半夏 B、竹茹 C、枳实 D、茯苓 E、干姜 14、二陈汤主治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四川省建设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统考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下列各项工作不属于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三通一平B.测量放线C.搭设临时设施D.地方材料的准备 2.流水施工的横道图计划能够正确的表达()。 A.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B.关键工作 C.关键线路D.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3.屋面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缝的最大间距为()。 A.纵横向均为4m B.纵向6m,横向4m C.纵横向均为6m D.纵向4m,横向6m 4.屋面卷材防水层的施工,找平层转角处应抹成()形,并设置分格缝。 A.锐角B.直角C.圆弧D.任意角 5.钢结构工程采用螺栓连接时,对于C级螺栓,螺栓孔应是()。 A.I类孔B.II类孔C.III类孔D.IV类孔 6.高强度螺栓在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A.10% B.20% C.30% D.40% 7.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的下一工序是()。 A.第一次清孔B.提升并拆钻C.吊放钢筋笼D。设置定位钢筋环8.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当桩的中心距在5倍桩管外径以内或小于2m采用跳打时,中间空出的桩应至少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以后,方可施工。 A.50% B.70% C.90% D.100% 9.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A.密度B.视密度C.表观密度D.堆积密度 10.用沸煮法检查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检查()的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A.游离CaO B.游离MgO C.SO D.CaA 2 11.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并做到节约水泥,应该选择()的砂。 A.级配好,粗细程度又适宜B.级配差,粗细程度适宜 C.级配好,粗细程度偏大D.级配差,粗细程度偏小 12.对抹灰砂浆的技术要求是()。 A.强度B.良好的和易性C.较高的粘粘力D.良好的和易性及较高的粘粘性13.以钙质材料(水泥、石灰等)和硅质材料(砂、矿渣、粉煤灰等)以及加气剂(铝粉)等,经配料、搅拌、发气、切割和蒸压养护而成的多孔轻质材料称为()。 A.小型混凝土砌块B.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C.轻骨料混凝土砌块D.非烧结砖 14.钢材的主要技术指标:屈服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是通过()试验来确定的A.拉伸B.冲击韧性C.冷弯D.硬度 15.表示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的指标是()。 A.针入度B.分层度C.沉入度D.软化度 16.砂浆流动性的表示指标是()。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