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许华园

毓秀小学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特别强调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有措施地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打破传统模式,变单调枯燥的课问操为丰富多彩、寓练于乐的大课间活动,变课外体育只抓运动队训练为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形式多样、内容丰高、实效性强的活动,把健康、学习与学生生存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真正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毓秀小学把学校体育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更为绚丽的舞台。学校严格执行县教育局“阳光体育”“体育艺术2+1”要求,把“学校有体育特色,体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目标,以改进大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坚持把“让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使学生在玩乐中健身,在玩乐中享受体育的欢乐与幸福,较好地体现了“人人享受体育教育权利”的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全面发展。下面,就埝桥初中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开展大课间操活动的现状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毓秀小学以改进大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着力探寻学校体育话动“半军事化”管理道路,逐渐形成了富有毓秀小学特色的大课向操活动雏形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做

以下工作:

1、抓“四定”

定时间: 为延长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原15分钟的小课间操改变为现在30分钟的大课间。

定内容: 改变原来课问操学生只反复做套广播体操的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了由教师自编的四套“土”操,即一套徒手操、一套校园集体舞、套健身操和一套学校特色项目“太极拳”练习。

定位置: 学校对大课间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定点学生站操位置,在教学楼前和操场分年级设置了几百个点,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坐标,如此既使做操队伍非常整齐,又便于学校统一管理与考核。

定辅导老师:以加强大课间操的管理为目的,着力培训“四支队伍”,即体育老师队伍、班主任队伍、跟班老师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2、抓“进退”场

学校对做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进退场更是严格要求: 进场分班级先后有顺序进场,退场由各班体育委员列队,沿规定的退场路线齐步走出场。这样,很好地做到了学生进、退整齐有序,俨然一副军营学校的画面。

3、抓常规管理

全校大课间操除每周轮流安排一名体育教师统一整队集合外,还要求其余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跟班参与管理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学生每天对各班、各学生的出勤、做操情况进行考勤公示,并于周

未将周考勤情况汇总,有全校进行广播小结公布; 将各班考勤结果纳人量化评估,直接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对学生装提出统一要求,要求学生一律穿校服和运动鞋。如此既做到了整齐,又有效减少了学生在穿戴方面的攀比现象。

4、抓做操质量

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或晚间将四套操很快学会,然后一边教学一边自学,确保全体学生做操的正确性。

严格要求学生做第一、第二套操动作正确,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做第三套操有活力; 做第四套太极拳心境体松,精力集中。对做操较差的学生,学校以班为单位成立帮扶小组,以优带差。做操较差学生经过帮扶训练并经科任体育教师审查通过后才能再次编人本

班做操队列。

5、抓音效

学校在课间操的间效配置上“土、洋”结合,有老师自选、自录的口令,也有第二、第三套操的配乐。特别是第套健身操,节奏感强,学生非常喜欢,为了在音响效果上达到统一,学校在教学区和操场安装了六根音柱,使配乐声音洪亮,立体感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毓秀小学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课间操发生了显著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思想高度重视,结合县教育局安排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和学校发展的体育特色项目,对学生课间操进行了有效的强化改进,这是学校大课间操活动实践成功的首要条件。

其次,全校师生同舟共济,通力协作。全体教师从选操、配乐、训练、管理等各方面毫不懈息,全身心投入,全体学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开展大课间操练习。老师和学生是学校大课间操实践成功的基本条件。

再次,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学校在课间操管理上突出“严”和“恒”,不时紧时松,更不随其自然,做到了有始有终,使学校的大课间操坚持久远并取得较好效果。

三、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整体化改革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体育教学的投入,特别是要增加对学校体育器材、健身器材的投入,使学校体育设施得到有效加强。

2、学校目前的课间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带有强制色彩,要使学生真正乐于参加课间操活动,还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学校条件,不断翻新课间操内容,使学生能主动、积极投身到课间操活动。

3、学校应通过开展课间操活动,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如大课间操活动对体育老师树立健康体育新理念、积极投入体育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通过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全体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面向未来,毓秀小学全体体育教师将会进一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练提高体质及健康水平,促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创建健康和谐校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