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方案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终端设备(以下简称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功能要求、准确度指标、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基于电能质量测试分析的各种装置,包括专用的电能质量监测终端,也包括具有电能质量测试功能的其他自动化装置。
本规范适用于电网内所应用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应用性能检测,测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装置选用、应用功能开发等的依据。
2.引用文件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照或者引用了以下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部分内容本规范可能结合电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修改,如有不一致之处以本规范为准。
GB/T12325-200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8481-200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T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B: 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试验方法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 (正弦)试验方法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性试验(idt IEC61000-4-2:1995)GB/T17626.3-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3:1995)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快速瞬变电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GB/T17626.5-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5:1995)GB/T17626.11-1999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11:1994)GB/T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IEC 61000-4-30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Power QualityMeasurement Method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电压偏差 voltage deviation供电电压对标称电压的偏差与标称电压的百分比。
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使用教程

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使用教程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概述电能质量是指供电系统中的电能与电压、电流等基本电磁量之间的关系质量。
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电设备的性能。
因此,了解和监测电能质量的情况对于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等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和电能质量的优良。
二、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对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这些仪器设备通常包括电能质量分析仪、电能质量记录仪等。
1. 电能质量分析仪:电能质量分析仪是一种专用设备,用于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采样和分析,得到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
它通常包括对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以及数据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电能质量分析仪可以通过采样电压、电流的波形数据来计算和分析各种电能质量指标,比如电压波动、电压暂降、电流谐波等。
它还可以记录电能质量数据并生成报告,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 电能质量记录仪:电能质量记录仪是一种可以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实时记录的设备。
它通常包括对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器以及数据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电能质量记录仪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电能质量参数的变化情况,比如电压波动、电压暂降、电流谐波等。
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电能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使用方法使用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进行电能质量监测和评估,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安装设备:首先,需要将电能质量分析仪或电能质量记录仪安装在需要监测的电力系统中。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二期项目设备及系统技术条件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05月目录1总览 (3)2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4)3前置服务技术要求 (9)4系统通信 (12)5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结构、机械及防雷抗干扰要求 (13)6硬件配置和要求综述 (14)7安装和配置 (14)8培训 (14)9技术监督与验收 (15)10技术保障 (15)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二期项目设备及系统技术条件1 总览1。
1 概述本项目是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的扩建工程,对全省范围内指定的变电站电容器组的参数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当指定的监测参数超出设定条件时,系统能及时启动报警、接点动作输出功能及录波等功能。
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按结构可分为二层:第一层是分布在各变电站的监测装置,具有实时监测及快速越限报警功能;第二层是装于前置服务器的监测系统后台,用于实现对各监测装置的远程管理、实时显示监测数据、越限事件报警及录波、收集各监测装置的数据并存入前置数据库、提供历史数据查询.目前广东省电力谐波监测站已有500kV变电站电容组侧谐波监测系统(一期)在运行,它的变电站侧采用加拿大PML公司的ION7650监测装置,监测系统后台管理软件采用PML公司的ION Enterprise。
为实现监测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一期系统前置服务器将监测数据通过前置数据库导入到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PQVIEW后台数据库中,利用PQView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分析功能,实现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历史数据与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历史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查询、存储及报表制作,进一步扩大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有效监测范围。
参考上述做法,本期扩建工程要求变电站电容器组监测系统设备供应商保证PQView能准确读取、分析及存储本项目招标系统前置数据库的所有历史监测数据。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

八钢焦煤集团供电系统安全改造艾维尔沟110kV 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通用部分)设计单位:新疆电力设计院2011年12月1 总则1.1 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
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应有部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投标方应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
1.1.1 本规范提出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 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的意见和同规范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 本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 本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1)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2)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3)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4)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5)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
6)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7)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一总则1 基本要求本技术协议所列之技术要求为工程最基本技术要求,供方根据本技术要求配置成熟、可靠、性能要求不低于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系统方案。
本技术协议所提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的最基本要求。
本技术协议未详细提及的技术指标,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当某一项要求在上述几种标准中不一致时,要求供方选择最严格标准执行。
2 参照标准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DL/T553-19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DL/T663-1999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校验准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6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14594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允许偏差GB/T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848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19862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3 工作范围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电能质量是指电能供应系统对电能的传输、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所满足的电能技术要求。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保障电能传输和使用的安全和稳定,实施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意义。
1. 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实施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波动、谐波扭曲、电能质量不稳定等,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
2. 保障电能供应安全。
通过监测电能质量,可以发现电能供应系统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电能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3. 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监测电能质量,可以帮助用户了解电能使用情况,优化电能使用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三、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1. 硬件设备的选择。
选择可靠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电能质量分析仪、数据采集器等,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安装位置的选择。
在电能供应系统的关键节点、重要负载端等位置进行安装,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监测参数的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监测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记录相关数据,为后续问题分析和解决提供支持。
5. 监测报告的生成。
根据监测数据,生成监测报告,包括电能质量分析、问题发现、解决建议等,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6. 监测结果的应用。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保障电能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四、总结。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有效保障电能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电能服务。
希望各单位能够重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加强对电能质量的管理和监测,共同推动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
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瓣 l 教 字 技 术
黪
设 计 开发
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乌 大 鹏 赵 峰
( 聊城 供 电公 司 山东聊城 2 5 2 0 0 0 )
摘要 : 针 对 目前 电能质 量监测 系统成 本 高、 数据 传输 不灵 活等缺 陷, 设计 出一种基 于Ds P 和z i g S e e 的电 能质量 实时监 测 系统 。 分析 了 电能质量 监 测 系统 系统 的结 构原理 , 设 计 了硬 件框 图, 并分 析 了数据 采 集模 块和数 据传 输模 块 。 实验 结果 验证 了本 系统的 可行性 , 系统运 行稳 定 可靠 。
关键词 : 电能质 量监 测 z i e e 无 线传输 DS P 中 图分 类 号: T P 2 1 6 + .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9 4 1 6 ( 2 0 1 3 ) 0 5 - 0 2 0 5 — 0 1
由于城市 与乡村供 电分布 较多 , 覆盖面积较广 , 需要实时监测 电能供需情况 , 即需要一种 电能质量实 时监 测系 统 , 以便及时了解 供 电状 况及 电能质量情况 , 目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均是 人工进行检 测, 耗费 大量 人力 , 物力 。 针 对 目前 出 现 的 问 题 , 设 计 一 种 基 于 以 D s P 和Z i g B e e 为基 础的电能质量 实时监测系统 , D S P 处理传感器检 测的 电能质量数据 , 计算 相关数据 , 经过Z i g B e e 无线传输网络上传 给控制 中心 , 达到实时监测 电能质量 功能要求 。
Z I G B 髓 无线模块需要 配置 频段 , 地址 , 网络I D 等, 首先将 电脑 的R S 2 3 2 串口配置成波特率3 8 4 0 0 、 数据位8 、 停止位1 、 校验NO NE 、 流控 无 , 将Z I G B E E 的C O NF I G的配 置 口拉 低 3 秒, 会 出现 配 置 对 话 框, 包括各个功能 的设置 , 下面就系统 的配置进行说明 。 设备地址 : 每个Z i g B e e 模块具有 唯一的地址 标识 , 此设备我们配置其为0 0 0 1 ; 节点类型 : S Z 0 2 一 R S 2 3 2 无线通信 设备 有三 种节 点类型 : 中心节点 、 中继路 由、 终端节点 , 通过跳线短接 的方式来控制 中心接点、 中继路 由或终端 节点 的设 置, 跳线短接有效 ; 信道 : S Z 0 2 - R S 2 3 2 模 块使用 1系统 整 体 运行原 理 免费的频率范 围为2 . 4 0 5 G Hz - 2 . 4 8 0 G Hz , 本系统先为 自动模式 } 数 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主要 由两部分组成 , 一部分 是电能质量 据位 设置 : 8 位数据+1 位停 止 ; 串 口波特率设置 : 1 1 5 2 0 0 ; 数据 校验 : 数据采集模块 , 其E h D S P 为运算核心 , 将传感器 采集的数据进行运 无校验 。 算处理 , 计算 出所 需要 的参数 , 另一部分 是无 线传 输模块 , 其 由 Z i g B e e 无线模块构成 , 其使用频率为2 . 4 G 免费使用频段 , 传输距离 3系统 软件 件 设计 可 以达 到2 0 0 0 米 以上 , 实现远 距离实时传输 。 电能质量实 时监测 系统 的软件设计包 括D S P 数据 处理程序 和 数据无线 发送程序 软件 设计 。 2系统 硬 件 设计 ( 1 ) D S P 数据处理程序 。 首先D S P 进入初始化进行系统 自检 , 自 电能质 量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 计包 括D S P 模块设计 、 A D采集 检包括AD 模块 自检 , 电源 自检 , 无线模块 自检 , 传感器 自检 , 待各个 模块和 无线传输模块 。 模块 自检成功后, 进入数据采集程序 , 若有一模块出现错误报告, 即 2 . 1 DS P 模 块 设 计 将进入错误处理程序 , 错误处理程序会将故障模块信息通过无线模 本 系统采集 D S P F 2 8 3 3 5 为核心 , 其为3 2 位处理器 , 运行浮点运 块上传给控制 中心 , 等待控制 中心进行 检修 。 若 自检成功 , D S P 将 算, 主频可 以达 到1 5 0 MHZ。 DS P 供 电要 求内核供 电电压为 1 . 9 V, A D7 6 5 6 采集的数据信号进行转换 , 转换成实时的 电能质量数据 , 并 I / O口供 电电压为3 . 3 V, 系统 电源转换芯片采用T L Vl 1 1 7 一 AD J 和 通过F F T 运算分析 出电网的谐 波畸变率 , 峰值 电压 , 峰值 电流 , 频率 TL V1 1 1 7 -3 . 3 , 两个芯片的输入 电压为5 V, TL V1 1 1 7 一 AD J 的VO 端 等参数 , 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外部F L A S H中 , 不断更新F L A S H数据 , 与A D J 端加分压 电阻, 这样就可 以得到输出为1 . 9 V的电压 , T L Ⅳ1 1 1 7 以防数据丢失 , 并将分析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将采集数据实时传 输 3 . 3 输 出电压 固定为3 . 3 V。 D S P 的复位 电路采用按钮复位电路 , 正 给控 制 中心 。 。 常情况 下D S P的RE S E T端输入 为高 电平 , 当按 下按钮后 , 则 会将 ( 2 ) 数据无 线发送程序。 当D S P 采集完数据后 , 首先启动Z I G B E E R E S E T端拉 为低 电平 , 这样就实 现了D S P的复位 。 DS P Y b 接 晶体 的 无线模块 , 将 其配置成外部 干扰 较少 的频段 , 并发送 固定数据与控 工作频率为3 0 MHz , 利用 内部的晶体振荡器 电路来产生时钟 , 而且 制中心通信 , 确保通信无故 障, 然后将采集的数据打包 , 通过无线模 D S P 内部具有一个可编程 的锁相环 , 根据所需系统时钟频率对其编 块传输给上位机 , 待上位机接 收正确后 , 会传输 回执信息 , 以确保传 程设置 , 可以得到想要 的系统频率 。 输无误。 2 . 2 AD采 集 模 块
电能质量监控系统技术方案1130_补充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方案一、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硬件性能检测模块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硬件性能检测模块主要实现读取系统服务器硬件信息和检测系统服务器时钟两个功能。
一、读取系统服务器硬件信息1.使用WMI技术读取局域网内各服务器的硬件信息,主要包括:(1)CPU: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统计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CPU编号、版本信息、产品名称、制造商名称、缓存尺寸、时钟频率、地址宽度、数据宽度等。
统计信息包括:CPU使用率、各进程CPU使用率等。
(2)内存: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统计信息。
其中基本信息包括:物理内存、实际物理内存、可用实际物理内存、空闲实际物理内存、虚拟内存、可用虚拟内存、空闲虚拟内存等。
统计信息包括:内存使用率等。
(3)磁盘: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统计信息。
其中基本信息包括:总容量、类型、硬盘ID、硬盘盘符、容量、文件类型、可用空间、剩余空间等。
统计信息包括:磁盘使用率等。
(4)声卡:主要包括产品名称、PNPDeviceID、制造商名称等。
(5)显卡:主要包括名称、PNPDeviceID、驱动程序文件、驱动版本号、显示处理器等。
(6)网卡:主要包括网卡、默认网关、IP地址、默认DNS、子网掩码、MAC地址等(前提服务器有网卡)。
(7)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序列号、操作系统、版本号、制造商、服务器名等。
(8)主板:主要包括主板序列号、制造商、型号等。
2.工作机制WMI技术工控机服务器ConnectionOptions类ManagementScope 类连接接收连接服务器成功ManagementObjectSearcher类 ObjectQuery类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类 ManagementObject类读取接收读取服务器信息成功3.工作流程4.具体说明(1)WMI技术WMI(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indows 管理规范)是一项核心的 Windows 管理技术;用户可以使用WMI管理本地和远程计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局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南京华瑞杰科技有限公司二OO九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主站系统技术规范 (2)1、系统设计目标 (2)3、系统平台设计 (4)3.1、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4)3.2、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5)3.3、系统逻辑结构 (6)3.4、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7)3.5、系统软件平台 (8)4、系统功能组成 (8)4.1、维护工作站子系统 (9)4.2、前置采集子系统 (9)4.3、数据处理子系统 (9)4.4、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 (9)4.5、报表管理功能 (12)4.6、二次安防子系统 (12)4.7、W EB浏览 (13)4.8、PQDIF接口 (13)第三部分装置技术规范 (14)3、监测装置的功能 (16)3.1监测功能 (16)3.2显示功能 (17)3.3通讯接口 (17)3.4设置功能 (18)3.5统计功能 (18)3.6记录存储功能 (18)3.7触发功能 (19)3.8对时功能 (19)3.9 报警功能 (19)4、监测装置性能及技术指标 (19)4.1电能质量数据处理 (19)4.1.2分析数据 (19)4.1.3统计数据 (20)4.1.4日报数据 (20)4.1.5事件数据 (20)4.1.6允许误差限 (20)4.2电气性能要求 (21)4.2.1电源电压 (21)4.2.2电压信号输入回路 (21)4.2.3电流信号输入回路 (21)4.2.4功率消耗 (21)4.2.5停电数据保持 (21)4.2.6气候环境条件 (21)4.2.7可靠性 (22)4.3结构、机械性能 (22)4.3.1结构 (22)4.3.2机械性能 (22)4.4电磁兼容性 (22)4.5绝缘耐压性能 (23)5、功能表 (24)附件:HRJ704终端物理结构及面板定义 (25)HRJ703终端物理结构及面板定义 (30)第一部分前言本规范是南京华瑞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根据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应用系统的基本需求,基于我公司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终端的理解,结合我公司长期从事电能质量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调研、开发和维护的经验,从而制定我公司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产品的技术规范。
HRJ7000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是根据各级电网层次体系来设计,对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能质量实施实时监测。
让电力部门及时了解电网的污染,为选取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性防范与治理电网污染提供依据。
系统由现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终端和主站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从谐波、三相不平衡度、波动与闪变、电压、频率、暂态事件等方面指标,对监测范围内的电能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对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报表、曲线、棒图、对比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通过WEB方式发布。
下面本规范分为主站系统部分和现场监测终端两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站系统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主站系统的总体设计、网络架构、平台选型、功能设计等要求均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系统设计目标、设计思想和原则、总体设计方案、组网方式及组成结构、软硬件平台、软件模块功能组成、系统实现等内容。
1、系统设计目标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与各种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进行通信,实现装置数据的自动、完整、及时、准确的采集;●实现采集数据的准确统计、计算和保存;●重要考核指标的准实时监测;●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不同的数据处理流程,提供不同岗位用户权限的集中管理;●提供层次化、流程化的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查询、数据审核、数据确认等数据管理、应用和考核机制;●各种数据的不同条件查询,表格、曲线、棒图等多元化的输出;●不同条件下的图形(曲线、棒图等)分析:相同数据对象不同时间的分析、不同对象相同事件的分析、多对象多图形的视图分割对比分析等;●不同形式的模板报表(自动生成),用户自定义形式的自定义报表;实现所有用户要求的统计报表、分析报表、考核报表;所有报表的自动生成和Web发布;●提供所有数据的Web发布,所有MIS用户均可通过Web服务查看自己权限允许的数据和报表,对权限允许的数据进行审核和确认。
●支持IEEE P1159.3/D9的PQDIF格式,与其它系统共享电能质量分析数据。
2、系统引用标准HRJ7000电能质量实时监测主站系统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及特性都满足适用的最新版IEC和中国GB标准及国际单位SI制:●IEC255-5 《绝缘电压、冲击耐压测试》●IEC255-6 《高频干扰电压测试》●IEC529 《防护等级》●IEC255-22-2 《静电放电试验》●IEC255-22-4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IEC255-21-1 《振动试验标准》●IEC255-21-2 《冲击和碰撞试验标准》●IEC60870-4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作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372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A温热试验方法》●GB/T13730—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2889-98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DL/T578-1995 《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Q/SD-001-1999 浙江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管理导则》●DL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B9813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9254-1998 《辐射发射限值A类试验标准》●《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与闪变》●操作系统符合开放系统的IEEE POSIX 和OSF标准●SQL语言符合ANSI标准●GUI符合WINDOWS和OSF/MOTIF标准●C和FORTRAN语言符合ANSI标准●开放性符合IEC61970标准●通信标准符合:IEEE 802.2;IEEE 802.3;IEEE P1159.3/D9;TCP/IP;其它买方指定规约3、系统平台设计一套好的自动化系统必须以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完善的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而进行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的优化选型和组合。
3.1、系统总体设计思想(1) 应用系统平台化根据长期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丰富经验,对系统的实现目标进行系统、全面、长远的分析,旨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电能质量数据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对相关应用提供全面的支持,同时方便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整合和共享。
系统除考虑数据的准确、完整采集外,重点考虑数据的有效、实际的应用;实现系统数据的应用、实用、好用、用好。
(2)开放性设计考虑到系统与众多的不同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和集成,保持系统的开放性显得尤其重要,对应用平台更是如此。
本系统的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接口模块均遵循相应的国际、国内、电力行业相关标准。
系统操作系统采用MS Windows,网络协议采用TCP/IP;系统数据库采用标准的商用数据库MS SQL Server,部分数据对用户开放,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和权限,取得相关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可方便地与其他系统建立标准、规范的数据接口。
(3)应用服务构件化系统所有应用服务(事务处理过程)与应用界面分离,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构件存在,在后台运行,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程序的开发运行效率、可维护性能、可扩展性能。
(4)瘦客户化为了免除用户进行系统安装、环境配置的烦恼,系统采用当今流行的B/C/S的三层结构模式(即“瘦客户”模式)。
系统所有事务处理程序集中存放在应用服务器中实现,由系统维护员统一管理配置;客户端全部通过Web实现数据的审核、确认和查看等应用。
3.2、系统总体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2)先进性和成熟性相结合(3)可靠性和稳定性相结合(4)安全性和保密性相结合(5)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6)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相结合(7)完整性和准确性相结合3.3、系统逻辑结构系统采用分布对象技术和多层分布式事务处理结构,数据应用主要以WEB为表现形式,利于多部门人员参与系统数据管理,以提高总体性能,降低数据库与网络的负担,实现全分布结构,适于网上随意的部署应用,从而提供较强的伸缩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其逻辑结构图下图所示。
系统为基于TCP/IP标准网络通讯协议的Intranet 网络系统,采取基于部件的设计,采用了ActiveX组件/控件、COM/DCOM/CORBA、WEB/BROWSER等开发技术;其完整的三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由客户浏览器、Web服务器、网关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等组成。
具体介绍如下:●客户浏览器:采用标准的支持插件的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浏览器或Netscape浏览器等;●Web服务器:在Intranet/Internet范围内提供Web服务,分别与网关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可从数据库服务器直接获取数据形成网页或通过网关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生成的网页;若采用二次防护方式建立系统,Web服务器将布置在外网;●数据库服务器:保存所有电量、负荷、管理、统计、计算数据,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采用SAN、NAS、DAS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一致性;●前置采集服务器:负责与各电能质量监测终端进行通信,采集相关数据。
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可归纳为:前置采集服务器采集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各种数据,数据处理服务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择优、统计、计算、分析,所有数据均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保存;系统用户在客户浏览器浏览网页,向WEB 服务器发出各种请求,WEB服务器分析客户提交的各种请求,直接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数据生成网页,并将网页传递给客户端浏览器,用户的所有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操作可全部在浏览器中完成。
若采用二次安防方式建立系统,所有的数据采集、处理、保存在内网进行,外网布置镜像数据库服务器,内外网的网关服务器上运行传输平台,负责将内网采集、计算数据通过正向装置穿透到外网,同时将外网的业务操作数据通过反向隔离装置穿透到内网,确保内外网数据的完全同步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