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是干净又卫生的纯净物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2015·贵州六盘水)下列空气的组成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2015·辽宁沈阳)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OA.2OB.O2C.O2-D.2-24.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A.+2B.+3C.+4D.+55.(2015·福建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B.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6.下列操作过程能达到除去水体中的颜色与味道的是()A.静置沉淀B.加入明矾吸附C.过滤除杂质D.加入活性炭吸附7.(2015·山东泰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2NH :两个铵根离子A.4B.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C.Mg 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 2Cu O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9.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通电时玻璃管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C.过滤操作中: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泥沙混入滤液中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10.“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移入了二甲醛(C 2H 6O ),二甲醛对液化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初中化学试题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试题: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下列气体在点火前不必验纯的是()A.氢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甲烷3.化学方程式不能直接表示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间质量比B.反应条件C.反应物、生成物种类D.含杂质的物质间的质量比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不正确的是()A.2Mg+O点燃2MgOB.NH4HCO3加热NH3↑+H2O+CO2↑C.P+O点燃P2O5D.CaCO高温CaO+CO2↑5.下列事实:①汽油挥发,质量减少;②红磷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增加;③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铜的总质量;④粗盐提纯后,质量变小。
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③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④6.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A.只是①④ B.只是①③④ C.只是①③⑤ D.是①③④⑤7.煤与石油中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硫元素8.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A.汽油B.煤焦油C.柴油D.沼气9.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A.NH3B.NH4NO3C.NO D.NO2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11.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只是②③ B.只是①③④ C.只是①②③ D.是①②③④12.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最新版】科学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科学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测试卷(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i-28Cl-35.5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题序 1 2 3 4 5 6 7 8 9答案1.中国传统色彩有中国文化的独到意蕴。
桃红是用朱砂和赭石调和而成的,朱砂是含硫化汞(HgS)的矿物。
硫化汞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2C.+4 .+6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H2C.H2O .2H23.以下各容器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
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
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A.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 5D.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守恒观:反应Cl 2+H 2O===X +HClO 中X 的化学式为HClC .转化观:H 2和H 2O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微观粒子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6.卡塔尔世界杯指定用球的芯片传感器产自我国。
制取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C +SiO 2=====高温Si +2CO↑。
关于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2C 表示2个碳元素B .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C .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参加反应的C 和SiO 2的质量比为2 17.甲酸(HCOOH)有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A .甲酸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2C .46 g 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 gD .生成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8.某密闭容器中有X 、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分子的数目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2、下列各组物质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A、Zn H2B、KMnO4MnO2C、C CO2D、Cu Cu(OH)23、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成为一条酸河,其反应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 的化学式是()A、Fe2O3B、FeOC、FeS2D、FeS4、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用水泵将水抽到高处B、用干电池作电源C、用电灯照明D、用太阳能发电5、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6、铝能跟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铝(铝是+3价),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3AI+H2SO4(稀)= AI3SO4+H2B、2AI+3H2SO4(稀)= AI2(SO4)3+3H2C、AI+H2SO4(稀)= AISO4+H2D、AI+3H2SO4(稀)=AI(SO4)+3H2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3Fe+2O2Fe3O4B、Mg+O2MgOC、4P+5O22P2O5D、HgO Hg+O↑8、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A、1:4:7B、6:3:4C、7:4:1D、28:7:49、质量相等的A、B两块锌片,A片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B片先煅烧生成氧化锌,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则A、B两块锌片反应制得的硫酸锌的质量()A、B片制得的多B、A片制得的多C、相等D、无法比较10、用H2和CO分别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若要得到等质量的单质铜,则参加反应的H2和CO的质量比是()A、14:1B、1:28C、1:1D、1:1411、4.2g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可以和8g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A、Fe3O4B、FeOC、Fe2O3D、FeSO412 、某学生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Zn H2 Cu (2)CuO CuSO4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结果的是()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相同13、在反应A+B=C+D中,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则反应中生成D的质量是()A、1gB、3gC、5gD、7g14、某种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B、Cu、O、HC、O、HD、Cu、H15、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A+B→C+D,已知12gA与1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C和一定量D,若要获得12gD,需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A、12gB、14gC、18gD、15g△稀H2SO4CuO稀H2SO4Zn点燃点燃点燃二、填空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Mg:24 P:31 Mn:55 K:39 Fe:56 Cl:35.5 N:14一、选择题:1、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质量总和⑥元素种类⑦物质性质⑧元素质量⑨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A ①③⑤⑦⑨B ①②④⑥⑦C ②④⑤⑥⑧⑨ D②③⑥⑧⑨2、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A分子的数目不变 B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C元素种类不变 D物质的性质不变3、铝和氧气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A、27:32:102B、27:24:43B、C、4:3:2 D、108:96:2044、硫在氧气中刚好完全燃烧,则用去的氧气的质量与燃烧的硫的质量关系是()A消耗氧气的质量大于硫的质量 B二者相等C消耗氧气的质量小于硫的质量 D无法确定5、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 碳 B硫 C镁 D磷6、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极少数O2发生如下反应,3O2==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物理变化B、O2和O3是一种物质C、O2和O3是不同单质D、 O3是混合物7、下列说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B、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然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C、3g镁与2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D、4g碳在4g氧气中燃烧生成8gCO28、3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推断该物质的组成中()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氧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9、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 +5CO=I2 +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 B.铁 C.铝 D.汞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4.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 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6.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11 +16 +10 +137.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2 C.+3 D.+58.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 B.NO2C.N2O5 D.N2O9.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10.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16H31N2PO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分子式为C7H10O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B.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5种元素的58个原子第 1 页共5 页C.莽草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8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6分)11.(5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A. 氢B. 钠C. 氧D. 氟2. 原子中,质量数等于:A. 质子数 + 电子数B. 质子数 + 中子数C. 电子数 + 中子数D. 质子数3. 根据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水的摩尔数是: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4. 以下哪个化合物属于酸?A. NaClB. HClC. CaCO₃D. H₂O5. 以下哪个物质是碱?B. H₂SO₄C. NH₄ClD. CaO6. 盐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A. 质子和电子B. 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C. 质子和中子D. 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7. 以下哪个反应是置换反应?A. 2H₂ + O₂ → 2H₂OB.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C. 2NaOH + H₂SO₄ → Na₂SO₄ + 2H₂OD. 2KMnO₄ →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8. 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以下哪个选项表示正确的质量守恒?A. 反应物质量之和 = 生成物质量之和B. 反应物质量之和 > 生成物质量之和C. 反应物质量之和 < 生成物质量之和D. 反应物质量之和与生成物质量之和无关9. 以下哪个物质是单质?A. O₂B. H₂OC. CO₂D. NaCl10. 以下哪个物质是氧化物?A. CO₂C. H₂OD. CuSO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原子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1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____决定。
13. 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和____。
14. 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2摩尔的氢气完全反应需要消耗____摩尔的氧气。
15.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____。
2020学年初三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1.(3分)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3分)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3分)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D.不低于150℃4.(3分)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5.(3分)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3分)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7.(3分)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8.(3分)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9.(3分)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10.(3分)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11.(3分)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12.(3分)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13.(3分)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14.(3分)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15.(3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二.填空题16.(3分)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禁止吸烟的是.(填序号)17.(3分)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18.(3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19.(3分)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1:.方法2:.20.(3分)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21.(3分)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主要过程都属于氧化反应D.都发光22.(3分)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燃烧与氧气有关燃烧需要氧气(3)燃烧与温度有关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3.(3分)木炭、镁条、氢气等许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反应都需要点燃;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点.(1);(2);(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要点燃,也可自燃,如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便会自燃,故A错误;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冒烟,故B错误;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C错误;D、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特点,即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同时发光、放热2.(3分)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解答】解:因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A、不具备条件(1)(2),对第三个条件的叙述也不准确.故A不适合;B、不具备条件(1)(3),故B不适合;C、不具备条件(1),且对第三个条件的叙述也不准确,故C不适合;D、具备了三个条件,故D适合.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认识,学生只要牢记这三个条件,就可轻松答题.3.(3分)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D.不低于150℃【分析】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解答】解:因为该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就是说该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150℃,150℃就是该物质的着火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着火点的定义,只要能紧扣定义,就可解答好此题.4.(3分)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分析】根据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随后才是氧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因为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首先蒸发出来,随后才是氧气,因为氮气不助燃;隔绝了氧气,因此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的上方时首先遇到氮气因为缺氧熄灭;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和空气中气体的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3分)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分析】炭黑是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解答】解: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就是炭黑;B答案通气阀门开的太大、C 答案通风孔太小,都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D答案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也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现象的分析,同时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6.(3分)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3分)(2005•常德)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分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物质,如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其毒性体现在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一旦结合很难分离,血红蛋白就不能再运输氧气了,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解答】解: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点评】这是一道简单题,要注意平时学习、积累,把握好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8.(3分)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分析】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正常燃烧,故选项错误.D、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确定瓶内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3分)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且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白磷放在冷水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且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白磷能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3分)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木材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散热快,故选项说法错误.C、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降低木材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3分)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以及穿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判断.B、根据易燃品的状态判断.C、根据缓慢氧化可引起自燃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以及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穿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正确.B、盛易燃品的容器必须密封、牢固,且外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所以错误.C、油抹布能发生缓慢氧化,长期堆放会聚集热量引起自燃,所以正确.D、煤气泄漏,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但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2.(3分)(2003•广州)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分析】可燃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外界条件,灭火则是控制这些条件或控制自身以完成灭火的目的,防火带则是隔离可燃物而完成灭火.【解答】解: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灭火方式的考查,抓住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而得到灭火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3分)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分析】氧气鼓入炼钢炉中、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等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登山运动员的供氧是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解答】解: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的过程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故B正确;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3分)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分析】根据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沿楼梯迅速下移已经不可能;跳楼会被摔伤,这是危险之举;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可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匍匐前进,防止被烟呛到,便于寻找安全出口;封闭房门,可减缓大火袭击;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可逃生;另一方面,转移到阳台有利于他人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的掌握,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15.(3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选项A 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隔绝氧气;选项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到燃烧物的着火点;选项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用水浇灭是错误的,水能导电;选项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这样使燃烧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6.(3分)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B;禁止吸烟的是D.(填序号)【分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C是火焰,表示容易燃烧,易燃物品标志.D是燃着的一根烟被禁止,是禁止吸烟的标志.E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F是爆炸物品的标志.所以答案为:B;D【点评】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17.(3分)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盖上锅盖;(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用湿的抹布盖灭;(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灭火原理解题:(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法,即盖上锅盖使锅中的火,因隔绝氧气而熄灭,故答案为:盖上锅盖;(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法,即用湿的抹布盖灭,故答案为:用湿的抹布盖灭;(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因此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答案为: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和灭火在生活的应用.18.(3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生成浓厚的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压强增大,温度增大,达到白磷着火点.【分析】因为迅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空气做功,压强增大,使空气温度上升至白磷的着火点,可以观察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时,慢慢松开手,由于白磷与氧气反应,空气体积减小,由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解答】解:因为迅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上升至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所以可以观察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时,慢慢松开手,由于白磷与氧气反应,空气体积减小,由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故答案为:白磷燃烧生成浓厚的白烟;4;压强增大,温度增大,达到白磷着火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白磷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将知识灵活应用.19.(3分)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1: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方法2: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解答】解:方法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具有此性质,所以本题答案为: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方法2: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氧气不具有此性质,所以本题答案为: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差异进行.20.(3分)(2014•衡阳模拟)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四章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P 31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酒精或汽油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减少
B.加热食盐水时溶液质量减少
C.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变绿,质量增加
D.擦机器的棉纱,擦去机器上的油污后,棉纱质量增加
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分子的数目 ②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②③⑤
3.在A+B=C+D 的反应中,5克A 和4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 ,则生成D 的质量为( )
A.4克
B.3克
C.5克
D.6克
4.化学方程式2CO+O 2====2CO 2表示(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2个一氧化碳跟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2个一氧化碳分子跟2个氧原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5.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但是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生物体内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
工业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 2 =====4NO + 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2 C. NH 3 D. N 2O 5
6.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
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7.镁在氧气中燃烧,若生成5克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是( )
A.2克镁、3克氧气
B. 1克镁、4克氧气
C. 3克镁、2克氧气
D. 4克镁、1克氧气
8.已知:R + 2O 2 ==CO 2 + 2H 2O ,则关于R 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9.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里,若放入含相等质量硫酸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
分别向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待锌和铁全部反应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停留在原位置
C.左右摇摆不停
D.偏向加铁的一边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 2 ====MgO 2
B. Na + Cl====NaCl
C. 2Zn + 2HCl ==2ZnCl + H 2↑
D.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
11.有化学反应A + 2B==C + D ,实验测得20克A 与10克B 刚好完全作用,生成12.25克C 和若干克D 。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40 B.80 C.20 D.60
12.实验室用10克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9.2克,则剩余物质是 ( )
A. K 2MnO 4和MnO 2
B. K 2MnO 4
C. KMnO 4 和K 2MnO 4
D. KMnO 4 、K 2MnO 4和MnO 2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 点燃
催化剂 Δ
点燃 点燃 △
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①4Fe + 3O 2 ====2Fe 2O 3,违背了 。
②Fe + O 2 ==== Fe 3O 4 ,违背了 。
2.完成化学方程式:①硫在空气中燃烧 ;
②铁和盐酸反应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 ;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 ; ⑤ +4HCl===MnCl 2 + Cl 2↑+ 2H 2O ;
3.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反应可看作是氮气、碳和水在根瘤菌的作用下生成氨气(NH 3)和二氧化碳,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在铁路建设中,常用铝热剂来焊接钢轨,铝热剂是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两者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 发生了氧化反应。
5.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C 3H 8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6.已知:化合物甲+单质乙 化合物丙 + 单质丁,试回答:(1)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写出两个符合此表达式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7.工业上生产大量氢气的一种方法是用甲烷(CH 4)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这一反应的另一产物是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钛(Ti )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许多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 ,钛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称金红石(TiO 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CO ,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TiCl 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金属钛, 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 简答题:(4分)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可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四. 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6分,共12分)
1.6.2g 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
2.200g 含锌65%的粗锌(杂质不反应)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完全燃烧可得到多少克水? 点燃 点燃 在一定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