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1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中损伤的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4. 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恢复5. 安全运动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和预防。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强调安全运动的重要性。
3. 示范:演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和预防。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恢复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安全运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提供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的专业知识。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案例和视频,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实物道具:准备一些运动器材,如护具、冰袋等,用于展示和练习。
4. 幻灯片或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原因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现场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其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 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进行现场处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育与健康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实物演示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运动损伤处理道具(如冰袋、绷带、碘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案例为背景,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的关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其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演示(10分钟):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现场演示处理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损伤类型,并提出处理方法。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原因2. 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做好热身活动使用适当的运动器材遵循运动规则加强运动技能训练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扭伤、拉伤: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骨折:固定、拨打急救电话擦伤:清洗、消毒、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指南。
2. 答案: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指南:1.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提高关节柔韧性。
2. 运动时遵循规则,避免危险动作。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急救包、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安全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3)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运动损伤情景,制定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案。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3. 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2)预防措施:加强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正确使用运动器材等;现场急救处理方法: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及时就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紧要地位,侧重于让同学学会如何防备运动损伤,及显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六班级一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本身,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爱体育,但身体素养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古怪心强是这个班同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学问,深刻认得安全意识的作用2、技能目标:运用本身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的学问,使本身在运动中,尽量避开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同学学好运动前的防备,运动中的保护本领,避开损伤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学问,有效减轻苦痛。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纳多媒体教学,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成六点,认真的给同学讲解出来,然后再讲解如何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后讲解当运动损伤不可避开时,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把损害降到最低。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自动权还给同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学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磨练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处理的?同学回答问题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磨练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虽然不能避开,但是我们能防备。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防备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磨练中尽可能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让学生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常见原因及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场上发生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模拟演练:分组进行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演练。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预防及应急处理的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2. 内容:(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2)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3)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关于运动损伤预防及应急处理的宣传海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运动损伤案例,提高警惕。
(2)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急诊科,了解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第一章:体育运动与运动损伤概述1.1 体育运动对身体的益处1.2 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1.3 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措施第二章:运动损伤的识别与评估2.1 运动损伤的症状与体征2.2 运动损伤的诊断方法2.3 运动损伤的评估与分级第三章: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3.1 软组织挫伤的处理3.2 肌肉拉伤的处理3.3 关节扭伤的处理3.4 骨折与脱臼的处理第四章:运动损伤的康复与训练4.1 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与方法4.2 康复训练的阶段与内容4.3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调整第五章: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与紧急处理5.1 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技巧5.2 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步骤5.3 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六章: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与处理策略6.1 膝部损伤的处理6.2 踝部损伤的处理6.3 肩部损伤的处理6.4 腰部损伤的处理6.5 手腕和手指损伤的处理第七章:特殊运动项目的损伤预防与处理7.1 田径运动的损伤预防与处理7.2 足球运动的损伤预防与处理7.3 篮球运动的损伤预防与处理7.4 网球运动的损伤预防与处理7.5 游泳运动的损伤预防与处理第八章: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的关系8.1 运动营养的基本原则8.2 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的关系8.3 常见运动损伤的营养补充策略8.4 运动饮食的合理安排第九章:心理因素与运动损伤的关系9.1 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9.2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9.3 运动损伤的心理干预策略9.4 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第十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实践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一:膝关节扭伤的预防与处理10.2 案例分析二:肩部拉伤的预防与处理10.3 案例分析三: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与处理10.4 案例分析四:网球肘的预防与处理10.5 案例分析五: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体育运动与运动损伤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提高预防意识。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 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灵活运用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运动损伤处理手册、实物演示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运动损伤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2. 基本概念: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3. 预防措施: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如充分热身、合理运动、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遇到的损伤经历,讨论如何预防类似情况发生。
5.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等。
6.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七、作业设计预防运动损伤,从你我做起(1)充分热身,提高身体适应性。
(2)合理运动,避免过度训练。
(3)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4)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不合适的运动环境。
(5)遵循运动规则,减少危险动作。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并简述其处理方法。
(1)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按摩。
(2)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固定关节,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3)骨折:保持冷静,避免移动伤肢,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学习教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讲解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各种损伤的成因。
2.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介绍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讲解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2. 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 学会正确处理各类运动损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损伤处理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损伤案例,引起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重视。
2. 知识讲解:(1)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成因。
(2)介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3)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讲解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2)教师示范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判断损伤类型并给出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成因2. 预防运动损伤方法3. 运动损伤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社团、运动队,提高运动技能,降低损伤风险。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运动损伤在实际运动中的发生情况。
(3)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教学难点的解决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场景,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运动中预防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概念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
运动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
如擦伤、刺伤、切伤、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因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
2、准备活动不当: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
3、身体素质差:由于素质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反应迟钝,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4、技术动作的缺点和错误: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运动的力学原理,就容易受伤,这是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5、带伤练习和疲劳状态下训练:在患病或伤病初愈阶段或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这时若参加剧烈运动可因肌肉力量弱、身体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
6、气候不良与场地不适应: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
1、擦伤
处理:1、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紫药水或万花油即可自愈。
2、伤口不干净者用双氧水、络活碘、酒精等清洗伤口,涂上万花油或者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加以包扎即可
2、切伤、刺伤
刺伤---是指尖细的锐器刺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如钉鞋与标枪的刺伤。
切伤---是指刃面较大的锐器切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
处理:一般应从止血、消毒、预防感染三方面进行。
如果出血明显时,可以抬高伤肢或及时压迫血管止血,然后在伤口周围先用3%碘酒涂擦,稍后再用70—75%酒精把碘酒痕迹擦尽,最后用云南白药或消炎粉撒在伤口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带粘合。
刺破伤口很深时,由医生处理。
3、
指压止血法:在出血部位的上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动脉管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切断局部的供血。
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紧急情况下暂时止血。
3、扭伤
处理: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如:云南白药喷雾剂、正骨水、万花油等)。
冷敷法:四肢受伤一般可将伤肢浸泡在冷水中或用自来水淋冲。
头和躯干部损伤,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敷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更换一次。
或者用冰袋局部进行外敷,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加压包扎法:用比伤口稍大一点儿的消毒纱布垫盖在伤口上方,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扎紧。
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干净的布块。
毛巾、毛帕代替纱布垫。
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可以用于身体许多部位。
热敷法: 将伤肢浸泡在温水中,或将毛巾浸透热水放于伤部,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此外,还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4、挫伤
处理: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5、脱臼
原因: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6、骨折
骨折之后立即进行固定。
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并要暴露伤口,必要时应剪开衣服,以免因不必要的移动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
有伤口的病人,应用无菌纱布敷料尽快包扎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制动而不是整复,如有畸形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后,即用长短宽窄合适的甲板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或把伤肢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固定一起。
然后搬运送往医院治疗。
7、鼻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8、运动腹痛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调整运动呼吸节奏、加深呼吸、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口服药物如:阿托品、十滴水。
课堂小结
运动损伤的概念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运动损伤的预防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半场人盯人战术:1:防守有球队员得时候,要逼近对方,主动攻击球,积极封盖投篮,干扰传球,堵截运球,并伺机抢球,断球,夹击和补防2:防守无球队员得时候,要根据对方和球以及篮筐得距离选择人球兼顾得位置。
防守离球近得队员需要贴近防守,切断对方得传球路线,不让对方接球,防守离球远得队员需要缩小防守,在控制自己对手得基础上,协助同伴防守。
难点:1:防有球队员得时候,没有逼近有球队员,给对方形成威胁2:防守无球队员得时候,没有贴近对手重点:要根据场上有球和无球得队员,防守要及时得跑到位
1:教师讲解半场人盯人战术得动作要领并示范。
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并认真听讲与模范
3:教师下达口令,组织学生集体徒手练习组织队形:四列横队4:教师根据练习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5:同学认真领悟学习动作技术协作学习6:教师下达口令,全体进行持球练习7:将学生分成四组在两个半场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8:同学们按要求进行练习做到护球,步伐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