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网院18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
北语 18春《古代汉语(一)》

18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下列句子中的“哀”字含有“悲伤”义项的是()。
A.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B. 哀鳏寡C. 如有其情,则哀矜而勿喜D.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答案:A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问其病”中的“病”指()。
A. 一般的生病B. 疾病C. 重病答案:C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是”属于()。
A. 否定副词B. 指示代词C. 疑问代词D. 人称代词答案:B4.下列句子中的“攻”,有“攻击,攻打”之意的是()。
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 无攻人之恶C.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C5.对“毁乡校,何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能毁掉乡校B.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C.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答案:B6.“将以为楚国妖祥乎”中的“将”表示的意思是()。
A. 将来B. 还是C. 将要D. 没实际意义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莫”是“暮”的古字B. “既”是副词,既然。
C. “冠”是个名词。
D. “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8.下列不属于“殊”的义项的是()。
A. 死B. 断绝C. 分开D. 稀疏9.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10.关于“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陈述,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造字法B. 都是用字法C. 既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D. 既不是造字法,又不是用字法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善”的意项有。
A. 美好B. 有道德C. 有本领D. 做得对。
答案:ABCD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北语网院18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3

------------------------------------------------------------------------------------------------------------------------------ 单选题1(4分) : 中唐后期以来,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的风气。
A: 讽刺时事B: 针砭时弊C: “苦吟”D: 豪放2(4分)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是下面哪位诗人的诗句?A: A谢灵运B: B曹植C: C庾信D: D左思3(4分)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鲁国人()所作。
A: 公羊高B: 谷梁赤C: 左丘明D: 司马迁4(4分) : 下面的哪句诗不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诗句?A: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B: B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C: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D: D丈夫生世会几世,安能蹀躞垂羽翼5(4分) :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里的彭泽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陶渊明,那么“临川”指的是谁呢?A: A谢灵运B: B曹植C: C庾信D: D左思6(4分) : 诗歌创作主张“比兴存乎《国风》”,“必寓情于《小雅》”的是()。
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骆宾王7(4分) : 以下不属于《楚辞·九歌》的是()。
A: A山鬼B: B国殇C: C礼魂D: D蒹葭8(4分)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有“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一语,此句用“沧海桑田”故事,这一典故出自哪里?A: A《庄子》B: B《世说新语》C: C《抱朴子》D: D《神仙传》------------------------------------------------------------------------------------------------------------------------------ 9(4分) : 南朝乐府中最长的一首艳情诗是什么?A: A《西洲曲》B: B《子夜歌》C: C《子夜四时歌》D: D《读曲歌》10(4分) : 关于《左传》的说法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A: A它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B: B它所记载的时间与《春秋》这部书是一样的C: C相传为鲁国人左丘明所著D: D以《春秋》记事为大纲。
北语网院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_1

------------------------------------------------------------------------------------------------------------------------------ 单选题1(4分)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仇”可以理解为()。
A: 仇敌B: 仇人C: 仇恨D: 怨恨2(4分) :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 代称B: 用典C: 分承D: 共用3(4分)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中的“辇”是指()。
A: 推着B: 车子C: 走路D: 车载4(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弹”,当名词“弹弓”讲的是()。
A: 左夹弹,右摄丸B: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C: 倚柱弹其剑D: 孔子既详,五日弹琴而不成声5(4分)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作者是()。
A: 韩愈B: 李白C: 王维D: 王安石6(4分)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
A: 《老子》B: 《论语》C: 《诗经》D: 《楚辞》7(4分) : “偭规矩而改错”这句中“偭”的意思是()。
A: 缅怀B: 违背C: 腼腆D: 这句话是写傍晚女子在闺房中的情态8(4分) : 对“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疑问副词,意为“怎么”B: 疑问代词,作“辟”的前置宾语C: 疑问代词,作“辟”的状语D: 疑问副词,表示反问9(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发”,当“出发”之意讲的是()。
A: 射者正已而后发------------------------------------------------------------------------------------------------------------------------------ B: 朝发轫苍梧兮C: 书未发D: 韩信使者至,发书10(4分) : “离骚”的“骚”字意思是()。
网院北语18秋《古代汉语(一)》作业_3(满分)

------------------------------------------------------------------------------------------------------------------------------ 单选题1(4分)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句中“因”的意思是()。
A: 介词,表通过B: 介词,表示由于C: 名词,表缘由D: 动词,表示依靠2(4分) : 下列属于五二句式的是哪项()A: 画栋朝飞南浦云B: 中天月色好谁看C: 况闻处处鬻男女D: 知是荔枝龙眼来3(4分) : “使人意奋神骇,心折骨惊”句中“心折骨惊”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倒置B: 代称C: 引经D: 隐喻4(4分)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作者是()。
A: 陆游B: 辛弃疾C: 苏轼D: 李白5(4分) : 真正的五言诗起源于哪里()A: 西汉的民谣B: 西汉的文人诗C: 东汉的民谣D: 东汉的文人诗6(4分) :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中的“故”和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故”所表示的意思一致()。
A: 此何故也B: 求也退,故退之,由也兼之,故退之C: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D: 王室多故7(4分) : “凌余阵兮躐余行”中“凌”的意思是()。
A: 侵犯B: 背叛C: 谓D: 貌8(4分)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选自()。
A: 《卜居》B: 《渔父》C: 《诗经》D: 《国殇》9(4分) :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倒置B: 代称C: 引经D: 夸饰10(4分) : 下列词语属双声兼叠韵的是()。
【北语网院】18秋《古代汉语(一)》作业_2(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18秋《古代汉语(一)》作业_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洞南向,正对天都之阴,僧架阁连板于外”中“阁”的意思是()。
A、阁楼B、隔壁C、隔断D、阁道正确答案:第2题,近体诗第(三)种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可平可仄的是()。
A、第一、五字B、第三、五字C、第一、三字D、第一、四字正确答案:第3题,<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 style="color: #333333; font-family: arial, 宋体, sans-serif;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28px; widows: 1; background-color: #FFFFFF;">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span>()</span>A、旧体诗B、新体诗C、古风D、唐诗正确答案:第4题,“虽九死其犹未悔”语出()。
A、荀子B、老子C、孟子D、屈原正确答案:第5题,韩非子是()的集大成者?。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正确答案:第6题,下列句子中的“投”字,含有“投奔、投靠”之意的是()。
A、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B、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欲往投之C、投我以桃,报之以李D、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正确答案:第7题,下列不是国风篇目的是()。
A、《卷耳》B、《木瓜》C、《蒹葭》D、《无羊》正确答案:第8题,“李杜”指的是()。
A、李商隐和杜牧B、李白和杜甫C、李商隐和杜甫D、李白和杜牧正确答案:第9题,“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中“雪”的意思是()。
A、下雪B、擦掉C、雪耻D、落雪正确答案:第10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中介词“为”的意思是()。
A、筑造B、治理C、作为D、变成正确答案:第11题,下列句中的“列”,当“众”“诸”讲的是()。
北语网院18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3

------------------------------------------------------------------------------------------------------------------------------ 单选题1(4分) : “王道之始也”中的“之”属于()。
A: 介词B: 人称代词C: 指示代词D: 疑问代词2(4分) : 于是梁王虚上位。
此句中的“虚”字的用法是什么?()。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3(4分) : 下列汉字,属于指事字的是()A: 羊B: 武C: 上D: 清4(4分)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的“夺”的意思是()。
A: 夺取B: 赢得C: 收获D: 耽误5(4分) : 借字与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叫做()。
A: 双声通假B: 同音通假C: 叠韵通假D: 声韵相邻通假6(4分) :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许慎给()所下的含义。
A: 会意B: 形声C: 假借D: 转注7(4分)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动用法的是?()。
A: 晋灵公不君B: 求也退,故进之C: 由也兼人,故退之D: 焉用亡郑以陪邻?8(4分) : 下列句子中的“行”,当动词“走路”讲的是()。
A: 遵彼微行B: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C: 奉读书,五行并下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4分) : 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 君子者隆礼尊贤而王B: 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C: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D: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0(4分) : 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网院北语18秋《古代汉语(一)》作业_4(满分)

------------------------------------------------------------------------------------------------------------------------------ 单选题1(4分) : 关于“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虎旅”是对军队的美称B: “鸡人”指报晓的公鸡C: “筹”是“筹划”的意思D: “柝”是兵器的一种2(4分) : “高余冠之岌岌兮”属于()。
A: 定语后置B: 宾语前置C: 状语后置D: 反问句3(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封”,当“聚土筑坟”讲的是()。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 封书两行泪C: 封王子比干之墓D: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4(4分) : 杜甫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是()。
A: 《送友人》B: 《天末怀李白》C: 《望岳》D: 《春望》5(4分)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太息”的意思是()。
A: 叹息B: 可惜C: 特别D: 为难6(4分) : “偭规矩而改错”这句中“偭”的意思是()。
A: 缅怀B: 违背C: 腼腆D: 这句话是写傍晚女子在闺房中的情态7(4分)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出自()。
A: 《老子》B: 《论语》C: 《诗经》D: 《庄子》8(4分)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下句是()。
A: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4分) :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中的“尔”字解释正确的是哪项()A: 句首语气词------------------------------------------------------------------------------------------------------------------------------ B: 表示疑问C: 代指牵牛、织女星D: 代指造成牵牛、织女不幸命运的恶势力10(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写”,当“画,摹画”讲的是()。
北语网院18春《汉语写作》作业 1

北语网院18春《汉语写作》作业 1北语网院18春《汉语写作》作业-1------------------------------------------------------------------------------------------------------------------------------单选题1(4分):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时的心理活动的原则不包括()。
a:引起兴趣b:创造欲望c:保持记忆d:延迟行动2(4分后):广告的生命在()。
a:标题b:文案c:广告语d:随文3(4分):选题的方法不包括()。
a:创造性研究b:推翻性研究c:发展性研究d:前瞻性研究4(4分后):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新闻文体特征的一项就是()。
a:生动的形象性b:多样的情感性c:形象的间接性d:语体的思辨性5(4分):新闻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的是()。
a:消息b:通讯c:特写d:报告文学6(4分后):想象与变形就是以下文体中哪一种文体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a:散文b:诗歌c:小说d:文学评论7(4分):狭义散文是()才有的说法。
a:古代b:现代c:五四d:当代8(4分后):《王贵与李香香》属哪种诗歌类型()?a:抒情诗b:叙事诗c:自由体诗d:格律诗9(4分):散文区分于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的特性是()。
a:抒情性------------------------------------------------------------------------------------------------------------------------------b:叙事性c:真实性d:跳跃性10(4分后):以下哪个不是消息的组成部分()?a:标题b:导语c:主体d:评论多选题1(4分):以下属于审美类文体的是()。
a:诗歌b:散文c:小说d:戏剧2(4分后):根据读者的情况确认文体主要依据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选题1(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哀”字含有“悲伤”义项的是()。
A: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B: 哀鳏寡C: 如有其情,则哀矜而勿喜D: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2(4分) :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问其病”中的“病”指()。
A: 一般的生病B: 疾病C: 重病3(4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是”属于()。
A: 否定副词B: 指示代词C: 疑问代词D: 人称代词4(4分) : 下列句子中的“攻”,有“攻击,攻打”之意的是()。
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 无攻人之恶C: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5(4分) : 对“毁乡校,何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能毁掉乡校B: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C: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6(4分) : “将以为楚国妖祥乎”中的“将”表示的意思是()。
A: 将来B: 还是C: 将要D: 没实际意义7(4分)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莫”是“暮”的古字B: “既”是副词,既然。
C: “冠”是个名词。
D: “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8(4分) : 下列不属于“殊”的义项的是()。
A: 死B: 断绝C: 分开D: 稀疏9(4分) : 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 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10(4分) : 关于“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陈述,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造字法B: 都是用字法C: 既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D: 既不是造字法,又不是用字法多选题1(4分) : “善”的意项有。
A: 美好B: 有道德C: 有本领D: 做得对。
2(4分) :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D: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3(4分) : 《春秋三传》指的是()。
A: 《左传》B: 《公羊传》C: 《谷梁传》D: 《春秋》4(4分) : 下列句子中的“知”字,含有“知道,了解,懂得”义项的是()。
A: 人不知而不愠B: 居则曰:“不吾知也”C: 失其所兴,不知D: 草木有生而无知5(4分) :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B: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C: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D: 救小未必能存,而敌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判断题1(4分)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中的两个“过”字词性是一样的,都表示犯了错误。
A: 对B: 错2(4分) : “尔”在古代汉语里是第一人称代词。
A: 对B: 错3(4分) : “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是动词,表示“责备”的意思。
A: 对B: 错------------------------------------------------------------------------------------------------------------------------------ 4(4分) :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的正确翻译是:“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
”A: 对B: 错5(4分)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出自《论语》。
A: 对B: 错6(4分) : “曾不能疾走”中的“走”古代和现代意思是一致的。
A: 对B: 错7(4分) : “王齐国,子万民”中的“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 对B: 错8(4分) : “三进及溜”中的“及”是到的意思。
A: 对B: 错9(4分) : “天柱折,地维绝”的“维”字表示的意思是维系。
A: 对B: 错10(4分) : “荘公寤生”中“寤”的通假字是“毋”。
A: 对B: 错单选题1(4分) : 下列句子中的“哀”字含有“悲伤”义项的是()。
A: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B: 哀鳏寡C: 如有其情,则哀矜而勿喜D: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2(4分) :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问其病”中的“病”指()。
A: 一般的生病B: 疾病C: 重病3(4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是”属于()。
A: 否定副词B: 指示代词C: 疑问代词D: 人称代词4(4分) : 下列句子中的“攻”,有“攻击,攻打”之意的是()。
A: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 无攻人之恶C: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5(4分) : 对“毁乡校,何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何能毁掉乡校B: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C: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6(4分) : “将以为楚国妖祥乎”中的“将”表示的意思是()。
A: 将来B: 还是C: 将要D: 没实际意义7(4分)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莫”是“暮”的古字B: “既”是副词,既然。
C: “冠”是个名词。
D: “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8(4分) : 下列不属于“殊”的义项的是()。
A: 死B: 断绝C: 分开D: 稀疏9(4分) : 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10(4分) : 关于“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陈述,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造字法B: 都是用字法C: 既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D: 既不是造字法,又不是用字法多选题1(4分) : “善”的意项有。
A: 美好B: 有道德C: 有本领D: 做得对。
2(4分) :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D: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3(4分) : 《春秋三传》指的是()。
A: 《左传》B: 《公羊传》------------------------------------------------------------------------------------------------------------------------------ C: 《谷梁传》D: 《春秋》4(4分) : 下列句子中的“知”字,含有“知道,了解,懂得”义项的是()。
A: 人不知而不愠B: 居则曰:“不吾知也”C: 失其所兴,不知D: 草木有生而无知5(4分) :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B: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C: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D: 救小未必能存,而敌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判断题1(4分)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中的两个“过”字词性是一样的,都表示犯了错误。
A: 对B: 错2(4分) : “尔”在古代汉语里是第一人称代词。
A: 对B: 错3(4分) : “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是动词,表示“责备”的意思。
A: 对B: 错4(4分) :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的正确翻译是:“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
”A: 对B: 错5(4分)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出自《论语》。
A: 对B: 错6(4分) : “曾不能疾走”中的“走”古代和现代意思是一致的。
A: 对B: 错7(4分) : “王齐国,子万民”中的“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 对B: 错8(4分) : “三进及溜”中的“及”是到的意思。
A: 对B: 错9(4分) : “天柱折,地维绝”的“维”字表示的意思是维系。
A: 对B: 错10(4分) : “荘公寤生”中“寤”的通假字是“毋”。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