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第十一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一、内容概要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在这个课件里,我们会一起探索我们的社交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和规律。

让我们先来快速浏览一下这个课件的主要内容吧。

首先我们会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帮助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社会认知,包括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如我们的情感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如何形成并改变我们的观点和社会偏见等。

然后我们会探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如我们的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影响,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等。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如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交往等实际应用场景。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我们知道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和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

这些问题就引发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断探索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面镜子。

所以学习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吧!2.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它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覆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表现自己,比如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面对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2023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 • 社会影响 • 社会行为 •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 受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
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
形成机制
社会规范的形成受到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和 建构的结果。
改变方式
社会规范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但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舆论 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规范的改变。
04
社会行为
亲密关系与友谊
亲密关系的定义与类 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 如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友谊等 ,并阐述这些关系的形成、发展 与维护。
权威影响
定义
01
权威影响是指个体对权威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接受权威的意见
或行为。
影响因素
02
权威影响受到个体对权威的认知、权威的可靠性、个体对权威
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03
米尔格拉姆实验发现,即使在权威命令下,个体也会对权威产
生服从,从而做出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改变
定义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社会运动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运动的发起、发展和结束的 心理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异同
比较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深 化对这两种社会现象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一、概要《社会心理学》课件是一篇深入探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综合性课件文章。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过程的学科。

本课件旨在全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帮助学习者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课件的开头部分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着将重点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等。

此外还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本课件还将强调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展示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何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将总结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将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认知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思考、感受、行动,以及这些行为与认知过程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更侧重于揭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关联。

在这一框架内,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和解机制,以及群体决策、社会影响等复杂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以及早期社会学家的研究。

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便顺应了这样的历史背景。

其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指导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群体冲突等日益凸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 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编辑课件
17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
编辑课件
18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 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 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等等。
(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 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他对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灵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变态心理学等都有独创性的研究和见解。 1905年首创心理学应为研究行为的实证科学,提出 以本能为基础的行为学说.
编辑课件
14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编辑课件
15
一 社会心理学概念
侧重心理学 侧重社会学 介于之间
编辑课件
16
(一)侧重于心理学
5、侵犯与赞同命题
当个人行为没有得到预期报酬或反受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
怒情绪并有攻击行为;反之,就会感到高兴并产生赞同行
为。
编辑课件
37
三、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 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 ✓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和米德的著作。 ✓但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 。
❖ 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 --弗劳德•奥尔波特
❖ 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社会情景的影响。为学界认 可.----高尔顿•奥尔波特:
(二)侧重于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
心理为基础。” ----艾尔乌德
(三)介于二者之间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第一讲社会心理学导论本讲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家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问题,以那样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特点:它现在处于何处,将走向何方?社会心理学家用以回答社会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经典定义: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

——【美】奥尔波特(Allport,1969)内涵:(一) 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一门科学问题一:什么是科学?(1)具有一套价值——准确性、客观性、怀疑性、开放性(2)可以用于研究广泛领域的问题的一些方法问题二:为什么社会心理学要采用科学取向?社会心理学不就是常识吗?(1)许多常识互相矛盾(2)人的信息加工特点(二) 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1) 所有社会行为运作行动发生思想的是个体的心灵2)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之一——社会学并不关心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他们更关心的是较大的人群或作为整体的社区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强调的重点个体团体或社会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等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方法实验为主调查与参与观察(三) 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社会行为和思想的原因,主要包括1) 他人的行动和特征2) 认知过程3) 环境变量:物质世界的影响4) 文化背景5) 生物因素6) 一种解释:以吸烟为例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

(1)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归因问题: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

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024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的现象。
VS
从众行为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信息性影响(即个体 认为他人拥有更准确的信息)、规范性影 响(即个体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和群 体压力(即个体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和 要求)。
2024/1/27
21
抵制从众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机制。
8
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
1 2
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误差,导 致对他人或社会现象的误解或误判。
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 包括刻板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
3
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包括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情感状态等。
2024/1/27
9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态 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2024/1/27
22
06
社会群体与互动
2024/1/27
23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社会群体的定义
具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通过社 会互动形成的人群集合体。
2024/1/27
社会群体的分类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模等因素,可分为初级 群体、次级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 等。
社会群体的特征
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 许可的行为的内在驱力。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现代社会心理学
任课教师
周晓虹教授 翟伟教授 朱 虹博士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集群行为及其理论 2、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 3、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4、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 5、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第一节 集群行为: 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
集群行为的理论(1)


最早进行这种理论尝试的是古斯塔夫 · 黎朋,他的着眼点 是集群行为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群众(Crowd)。黎 朋将群众视为“一群人的聚合”,而由个人聚合而成的 群众具有“完全不同于组成它的个体特征的新特 征 …… ”。“他们已转化为群众这一事实会使他们具有 一种集体心理,使他们以一种与他们各自独处时完全不 同的方式去感受、思考和行动。” 黎朋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并具有以下三大 特征:( 1 )去个性化, • 即由于置身于许多人中,个人 便确信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能; ( 2 )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 , 这容易导致群众易受相互 间的暗示与感染;( 3 )失去个人责任感, • 这容易导致 对情欲和行为缺乏控制。
聚会:集群行为的合适空间场所
集群行为的五大条件(2)



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这是比较重要的促成集群行为的社 会条件。因为许多集群行为是危害现存制度的,所以,维 护这种制度的机构也自然会努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但 是,一旦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并且看来将要崩溃时,便为 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对剥夺。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 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特别 是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上升的满足和期望之后,突然来一个 倒退,这种相对剥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人们习惯了 期待更多的东西。 权力斗争。一些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划者,常常会 把集群行为作为一种政治策略,这是某些集群行为尤其是 以集体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集群行为产生的政治条件。

有关集群行为的若干经典定义(2)

•N.J.斯梅尔塞将集群行为界定为“在重新规定社会行

为的信念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动员”;戴维· 波普诺则 更为详细地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 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 鼓舞而发生的行为。” 按照 N. 斯梅尔塞的观点,集群行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 特征:( 1 )集群行为是由某种共同的信念引导的, • 这类信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信念,有时它涉及 威胁、阴谋等非正常力量;( 2• )集群行为不是确定 的行为,它的制度化程度很低,用布鲁默的话说,集 群行为是“一种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环境而歪曲或形成” 的行为;(3•)参与集群行为的人认为凭借集群的力 量能够重建或恢复正常的社会行为。
集群行为的理论(2)


麦独孤的本能论。集群行 为的产生是由个人的天性 为他人的感情表达所唤醒 造成的。 F. 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论。 它从实验入手,证明了同 黎朋一样的假设:处在群 体之中的个体是与独处的 个体不同的。
布鲁默、 K. 兰和 G. 兰的循 环反应说。这一理论认定 集群行为产生于社会互动。 特纳的紧急规范作用论。, 在集群中由于相互间的社 会影响,从个别人的可见 行为中产生出了新的规范, 这些规范确定了在集群环 境中适当行为的标准
有关集群行为的若干经典定义(1)

从古斯塔夫· 黎朋和西皮 奥· 西格尔时代起,社会学 和社会心理学家就一直尝试 着从理论上对集群行为加以 概括:罗伯特· 帕克认为, “集群行为是在公共和集体 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 为,换句话说,那是社会互 动的结果”。 右图:芝加哥学派的灵魂人 物Robert E.Park(1864- 1944)
集群行为的理论(3)

最有影响力的是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其基本的理论基础来自经 济学:它假定集群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确定的模式,可以把集群行为 在发展的每一阶段理解为“追加价值”,其后才有最终产品,即集群 行为的出现。决定集群行为的六个具体因素是: (1)结构性助长,•即有利于产生集群行为的社会结构或周围环境; (2)结构性压抑,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如贫困、冲突、不 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 题; (3)普遍的信条,•即人们通过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问题的认定; (4)突发因素,这是集群行为的点火器; (5)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励和口号,标志着集 群行为的开始; (6)社会控制机制,•即防止、抑制和疏导前五个因素的累积力量, 集群行为最后是否发生就看这种控制手段是否成功。
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


集群行为英文写成 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作 “集聚行为”或“聚合行为,也被人译作“集体行 为”,在前苏联学界则被译作“集体外行为”或 “非集体行为”。 在科尔曼那里,集群行为 “包括人们成群向银行去 挤兑;剧场里火警之声大作,观众仓惶逃脱;在一 部分人中兴起的某种一时的爱好(跳呼拉圈舞和滑 板风行一时);群体发财之梦(当年在法国与约 翰· 劳的密西西比开发公司有关的股票投机狂潮); 充满敌忾且又无组织的示威行动;暴乱;群体行为; 服饰的流行以及宗教的狂热等。”


集群行为的概念: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 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 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 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 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集群行为。 当我们论及集群行为时,就像将手伸向一只鼓鼓 囊囊的“摸彩袋”。这只袋子里盛放着各种从表 面上看来不但毫不相关甚至大相庭径的现象:从 暴乱、骚动、恐慌、狂热、时尚、流言、谣言直 至各种社会运动。
集群行为的五大条件(1)


环境场所。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环境场所,反过 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作出 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这种环境场所最主要的特 征就是便于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如广场、体育馆、大 厅等等。除了空间条件外,时间也是集群行为的一个关键性 的环境因素。 社会失范。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 • 只要是一大批人失去了 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例如在失事的车 船中,在失火的影剧院或者是突然遭到意外袭击的一群人, 他们由于没有想到要应付此类事件,所以没有事先明确的规 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能靠自己临时的判断和接受他人的 暗示来调整自己的行动。因此,在这种没有规范指导的情况 下极容易产生集群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