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范文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范文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范文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一、背景介绍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场所为载体,以艺术作品为方式,面向公众群体传播文化、展现艺术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艺术形式。

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增添城市的文化氛围,还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公共艺术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效果,本次调研以广州市为例,对公共艺术展开考察。

二、调研目的1.了解广州市公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探讨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提升的作用;3.分析公共艺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4.提出相关建议,为广州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资料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公共艺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影响;2.实地考察:选择广州市的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和景观设计等方面;3.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态度。

四、调研结果1.广州市公共艺术现状:在广州市的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项目较多,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等形式。

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公共艺术的作用:公共艺术不仅能够增添城市的美感和文化氛围,还能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展示,能够制造出艺术与城市之间的对话,使城市更具人文关怀。

3.公共艺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广州市居民普遍认为公共艺术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

公共艺术为居民提供了欣赏、参与和体验艺术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城市的温度。

五、调研建议1.加强公共艺术的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公共艺术的布局与实施,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充分融入艺术元素,为市民创造更多的艺术体验空间。

2.提高公共艺术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提升公共艺术作品的品质和格调,以更好地传递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加强文化教育和推广:通过举办公共艺术活动和展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参与公共艺术,增强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提高对公共艺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城市公共艺术测评报告

城市公共艺术测评报告

城市公共艺术测评报告第一类环境雕塑与壁画图1此处雕塑位于人行道的路沿石边,将路沿石做了高低与层次的变化,与绿化结合,并且打破了路沿石的呆板。

增加了趣味性。

雕塑运用了石材与铜,石材的粗糙质感以及两种材质的颜色给人以质朴感,同时弱化了金属给人的冰冷形象。

但色彩过于暗沉,若加点彩色,效果会更好。

两只狗在路边行走的形象,很生活化,能够唤起人们关于艰苦生活的回忆,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

图2雕塑处于一处建筑的入口处,尺度较大,起到了标志物的作用。

成为了此处的视觉焦点。

并且起到了引导人流的作用。

运用了中国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人过目不忘。

材质用的是金属,充分运用了材质的柔韧特性。

颜色为暗红色,使得环境过于暗沉。

图3壁画位于人行道旁边的矮墙上,矮墙的上面是加固护堤。

美化了环境,高度大约为 1.8M,观看的角度与视线平行,便于人们观看,人们行走时便可看到壁画的全貌,壁画的内容是巴渝十二景里面的海棠烟雨。

是重庆特有人文景观。

用的石材的毛面,粗糙的质感给人以厚重感。

色彩是淡淡的土色,比较淡雅。

材质运用的比较经济实用。

图4雕塑位于南滨路一处广场上,雕塑的意向是一对年轻情侣,运用了夸张抽象的手法,表现了情侣间的亲密的在散步。

雕塑生动形象,在此提升了整个环境的活力。

运用的材质为铜,表面打磨的有光泽。

人体的曲线美被放大。

第二类铺地下沉广场台阶用了青石板与小料石这两种材料,台阶的边缘为尺寸较大的青石板,人们可以方便的坐下休息。

广场内部为小料石的拼花,增加了现代感,丰富了环境。

给广场带来变化,使之不单调。

使用的材质是常见耐磨的石材,此处人行道铺地与草地结合,与周围环境呼应,所用材质为耐火砖,侧面朝上,采用草席编织的花纹,一定数量的砖铺成单元后,重复,整个铺地的格局也为砖与草地的编织,秩序而又古朴。

此处铺地采用广场砖与鹅卵石,草皮相结合的方式,以广场砖为主,一边铺设鹅卵石,另一边间插种植坛。

这样的铺设方式能增加环境的丰富度,减缓行人步行的速度,能让行人更好的欣赏周围的风景。

公共艺术作品鉴赏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鉴赏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鉴赏调研报告公共艺术作品鉴赏调研报告一、引言公共艺术是指为公众提供的大众艺术品,旨在提升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氛围。

为了深入了解公共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我们选择了城市中心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调研对象,并采取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调研时间为一周,共观察了十处公共艺术作品,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三、调研结果1. 艺术作品的外观表现我们所调研的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各异,有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设计和创造,使这些作品在空间中显得突出而独特,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精细的立体雕塑和色彩斑斓的壁画给人以视觉冲击,同时也带来美感和情感的传递。

2. 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内涵。

有的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艺术家对生活、自然和人类的思考;还有的作品强调社会意义和价值,通过艺术的方式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和谐和平等议题。

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也是社会共识和价值的体现。

3. 艺术作品的社会反响公共艺术作品在市民中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许多市民会驻足观看并拍照,一些人甚至主动与作品互动。

一位市民表示:“这些艺术作品给城市增添了艺术气息,让人感到愉悦和惬意。

”但也有一些人对公共艺术作品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部分作品过于艰深或过于当代,在传递艺术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困难。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共艺术作品的外观表现多种多样,形式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丰富多样,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公共艺术作品在社会中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但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公共艺术作品的选择上,可以更加注重多样性和代表性,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接纳。

公共艺术媒介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媒介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媒介调研报告公共艺术媒介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公共艺术媒介是指由国家、社会机构或个人出资,在公共场所以及城市中的开放空间内设置的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艺术品。

它旨在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为城市空间注入艺术氛围和美感,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关注和参与。

本报告旨在调查公共艺术媒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对公共艺术媒介的认知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观察则是对重点城市的公共艺术品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调查结果1. 市民对公共艺术媒介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25%的受访者知道公共艺术媒介的概念,且大多数人只能将之与城市景观联系起来,对其艺术意义和背后的意涵缺乏了解。

2. 公共艺术媒介在城市中的存在感较低,大多数城市中只有零星的艺术品或装置,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

部分城市中存在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但多数市民对其缺乏关注和理解。

3. 公共艺术媒介的影响力较弱,缺乏与市民互动和沟通的渠道。

市民很少主动去了解公共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也没有相关的教育推广活动和宣传机制。

4. 公共艺术媒介建设缺乏专业性和艺术性,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浮夸性。

一些公共艺术作品只是为了满足政府、企业的宣传需要,缺乏艺术性和深度,无法真正引起市民的共鸣。

5. 少数城市在公共艺术媒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规划和策划,使公共艺术媒介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并通过活动和展览等形式,与市民进行互动。

四、建议和对策1. 提高市民对公共艺术媒介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举办公共艺术展览等形式,让市民了解公共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2. 加强公共艺术媒介建设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政府和市政机关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共艺术媒介的规划与设计,引入有才华和经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提高公共艺术作品的品质和水平。

3. 加强公共艺术媒介与市民的互动。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

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公共艺术调研考察报告一、背景公共艺术是指艺术作品在公共场所展示和开展活动的形式,旨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由于公共艺术对城市环境美化、社区文化建设以及公共文化参与的重要性,我决定开展这次公共艺术调研考察。

二、调研内容1. 艺术品内容和形式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共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

在内容方面,既有传统的雕塑、壁画等作品,也有崭新的数字艺术、投影艺术等形态。

在形式上,可以分为独立的艺术品、景观结合的艺术品以及艺术活动。

这些形式既展示了艺术创作的先进性,又满足了市民的观赏需求。

2. 参与方式和互动性除了艺术品,公共艺术还提供了多种参与方式和互动性。

例如,一些艺术作品鼓励市民加入其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还有一些活动以艺术为媒介,促进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参与方式和互动性为公共艺术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

3. 地点选择和规划公共艺术作品的地点选择和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观察到,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会选在繁华地区或重要节点,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艺术作品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也很重要,需要考虑景观和建筑的融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调研发现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公共艺术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传承、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比如,艺术作品的设置使城市更加有特色,成为城市的名片;一些公共艺术活动带动了社区文化建设,让市民有机会参与艺术创作和互动;此外,许多公共艺术作品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艺术的设置和规划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和意见,以确保作品能够为市民带来真正的益处;其次,公共艺术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更加重视,以保证作品的品质和长久性;最后,公共艺术在吸引市民参与方面还有待提升,需要更多的创新和互动性。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共艺术的规划和设置,充分考虑地点选择、环境协调以及市民需求。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艺术考察报告。

一、前言。

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艺术考察活动,我们前往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馆,深入了解了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感受到了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艺术馆概况。

我们所参观的艺术馆位于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设计简约大气,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置科学。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风采和创作成果。

三、绘画作品欣赏。

在馆内的绘画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抽象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色彩斑斓、线条纷乱为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有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有的作品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其中一幅名为《城市之光》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中的色彩交织,仿佛是城市夜晚的灯火辉煌,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四、雕塑作品赏析。

在雕塑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写实的,但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于形态、空间、材料的独特理解。

其中一座名为《自由之翼》的雕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根钢铁构成的翅膀,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令人感叹艺术家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五、摄影作品观赏。

在摄影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和人文,展现了摄影师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其中一组名为《人间烟火》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组作品记录了城市的喧嚣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每一张照片都饱含着摄影师的情感和思考。

六、总结。

通过这次艺术考察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活力。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美的追求。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艺术的热爱,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的色彩。

艺术外出考察报告

艺术外出考察报告

艺术外出考察报告简介:本报告是对于艺术类考察活动的全面总结和报告,旨在向相关领导和老师们展示我们本次考察活动的成果和收获。

本次艺术外出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深化我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一、考察地点选择在本次考察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几个艺术中心和艺术馆作为我们的考察地点。

这些地点包括XXX艺术中心、XXX艺术馆和XXX美术馆。

我们选择这些地点是因为它们都是本地区艺术表现的重要场所,并且展示了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二、XXX艺术中心在XXX艺术中心,我们观赏了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这次表演采用了现代舞的形式,舞者们用独特的动作和编排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理解。

观看这个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美和力量,也让我们对于舞蹈的创作和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XXX艺术馆在XXX艺术馆,我们参观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

这次展览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等。

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和思考,让我们对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还有幸与其中一位艺术家进行了座谈,他向我们讲解了他的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灵感来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XXX美术馆在XXX美术馆,我们参观了一场关于传统国画的展览。

这次展览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国画作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等。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们深刻了解到传统国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我们还有机会与其中一位国画大师交流,他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和对传统国画的理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总结与收获通过本次艺术外出考察活动,我们深入体验了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和艺术家们的才华。

这让我们更加懂得了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在心灵上也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

我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还增长了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力和理解力。

这次考察活动对于我们的艺术学习和个人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公共艺术作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空间中的一种文化元素,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作用以及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内容1. 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共艺术作品主要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音乐喷泉等多种形式。

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观众。

2. 公共艺术作品的作用(1)美化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

(2)传递文化和历史:一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背景和故事。

(3)创造社交空间: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吸引人们驻足观赏,为市民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交关系。

3. 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

(2)观众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和形式并不了解,更多的人只是将其当作城市装饰物看待,对其艺术价值关注较少。

(3)观众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切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市民的需求和喜好。

四、结论和建议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美化城市环境、传递文化和历史以及创造社交空间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公众的认知和接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共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接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公众的艺术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欣赏公共艺术作品。

(2)在设计和安装公共艺术作品时,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市民的需求,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

(3)加强公众参与和互动,鼓励市民对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使其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提升作品的社会性和亲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考察报告
————————————————————————————————作者: ————————————————————————————————日期:
公共艺术导论课程实地考察报告
关于武汉公艺作品的考察报告
———古今中外文化融合、商业化的公共艺术作品
考察目的与意义:当今世界上艺术作品正在从政治上服务转移到经济上服务,而公共艺术作为商业化的领军艺术,我们在武汉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武汉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文化街,其中还融合了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了解设计者如何把艺术作品运用到商业文化当中,以便了解以及把握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收集借鉴创作灵感。

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

楚河汉街整体布局
首先的考察地点为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的楚河汉街,主体采用民国、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汉街的规划设计、建筑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特色,引进大量文化品牌。

该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图一)(图二),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雕着巴洛克式卷涡状山花的门楣、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

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汉街的大门位于放鹰桥边,眦临楚河,厚重的楚文化韵味,此建筑虽然新但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

(图三)(图四)屹立在街道上非常古朴。

汉街周围桥梁环艺文化
滨河景观带绿树成荫、步移景换,为武汉市民提供优美的休闲场所。

在水阀门的维护上有艺术上的组合装饰(图五),绿化带(图六)也进行卡通修剪进行商业化。

汉街的两头的两座桥也有独特的设计,分别为放鹰桥、和烟霞桥。

“放鹰桥”横架在楚河东湖口上,采用欧洲古典“塔楼”式景观桥的设计理念和“横三段纵三段”的设计手法,使得塔楼屋顶及墙体材料具有古典韵味这里是东湖连通沙湖的楚河的起点,有欧洲儿童乐园的趣味,可东眺双湖桥下桥后,顺河边西行,正式进入汉街。

(图七)烟霞桥位于汉街另一端,建于2011年,到了晚上,烟霞桥扭曲的桥身造型仍能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各种图案效果,带来视觉震撼和享受,因此得名烟霞桥(图八)。

雕塑所传承楚文化
进入汉街,你将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古人雕塑,有神话传说、古代人物原型。

形态各异,动作流畅,镶嵌在汉街的各个角落,有古风韵味,由于这些石雕过于商业性,在作品的造
型上、神态上都有一定欠缺,缺乏专研。

汉街的头端为屈原塑像,屈原是楚文化的一位伟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另外还有尾端有张三丰的塑像,张三丰为武当派宗师,创立于湖北武当山,起于宋兴于明。

在雕塑的选角上,设计者有一定的思考,考虑能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以及传承发扬汉文化。

(图九)为屈原 (图十)为张三丰。

下面两张为伯牙与钟子期(图十一)(图十二)伯牙出生于楚国郢都(今荆州)钟子期则是汉阳人,两人高山流水知音故事令人惋惜不已,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伯牙不用说,钟子期也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

汉街的核心是商业文化
走过汉街就能看到这样一个仿古舞台(图十三),在整个汉街的风格里安置一个这样一个戏台有点突兀。

这个大戏台是古今融合,外观为古建筑风格,则里面是有个视频荧幕。

以便于广告宣传,招商引资。

设计阶梯上有个浮雕(图十四),为财神爷,寓意不用想也知了。

在汉街东段,有一座外形酷似中国红灯笼的建筑(图十五),这里将被建成为——“汉秀”剧场,其设计者马克·菲舍尔,系全球顶尖设计建筑大师,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总监,他曾表示:“汉秀剧场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的红灯笼”。

汉街在街道的设置也有独特设计,(图十六)井盖、电缆盖都雕琢着经典事物,比如鲤鱼跳龙门、赛龙舟、山水画,有着浓厚的中国风,也是现代与古代文化的交融。

街道上的壁画主要由商家设计,现代主义风格的花纹装饰。

(图十七)
入住汉街的商家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例如周大福珠宝门前伫立着一对雕塑,一只名为财富宝宝,一只名为智慧宝宝。

内涵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智慧是永恒的财富,引导人走向成功”,吸引游客前来拍照(图十八)。

另外还有爱夸饮用水广告,虽然它只是一个广告项目,但是用泡沫设计出各种形象以及其产品,与游客互动,我认为也是很不错的一种公共艺术。

(图十九)
在商家门面都有各自不同的镇门雕塑,有狮子,饕鬄等形式各异。

还有把神兽卡通化的雕塑如下图(图二十)(图二十一)。

考察报告总结:
考察时间:2016年11月1日
考擦地点:武汉市楚河汉街
考察作品:汉街内外的公共艺术作品
考察方式:手机摄影、实时记录
考察收获:能进一步了解了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在科技繁荣,感受到文化与历史的交相辉映。

学习到了商业设计师的设计基本手段,知道了公共艺术在商业中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本次的考察地点较为单一,没有去其他的地方,有些遗憾。

希望能借助此次考察,以点带面的感受公共艺术的魅力。

( 图一)(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八) (图十
九)
(图二十) (图二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