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弗拉基米尔·列宁D. 约瑟夫·斯大林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答案:B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A.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C.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D. 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阶级性C. 革命性D. 科学性答案:A、C、D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B、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封闭的、不变的理论体系。
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7.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案:错误。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不是唯一动力。
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则。
- 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一个没有阶级对立、人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选择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2、哲学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15、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22、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2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2、矛盾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坏到好的转化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3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认识来源于精神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3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实物B 具有体积和重量C 运动D 客观实在性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题1.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40、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参考答案:
36.CDE37.ACD38.AB39.BCDE40.BE
A.费尔巴哈
B.尼采
C.叔本华
D.萨特
E.罗素
2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辩证的否定观的有()()()()()。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B.否定是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来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E.否定是对回事物的全盘、彻底的否定
参考答案:
16.BD17.BCD18.ABCDE19.ABCD20.ACD
参考答案:
26.BC27.ABCDE28.ABCDE29.ABCD30.ABD
31、生产力系统中,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A.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B.是生产力所独有的因素
C.不仅属于生产力来统,而且还属于社会的其他系统
D.包括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E.可以使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因素,在数量和比例上做到合理结合
D.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史替
参考答案:
31.CDE32.BE33.ABCDE34.ABCDE35.ABCDE
36、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个人自由D. 实现社会公平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承答案:A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通过?A. 个人奋斗B. 社会革命C. 教育改革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 个体劳动B. 集体劳动C. 雇佣劳动D. 自由劳动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积累C. 资源枯竭D. 技术落后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C. 维护封建制度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心史观B. 唯物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传统答案:A, B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答案:A, C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B. 按劳分配C. 阶级斗争的消失D. 国家消亡答案:A, B4.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按劳分配D. 按需分配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项选择题绪论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相对和平B.世界大同C.对话与对抗D.发展与不平衡E.联合与竞争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B.唯意志主义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E.存在主义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改革开放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E马克思的理论创造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是:A.继承B.创新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E.与时俱进9.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E.祖国的未来10.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项选择题绪论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相对和平B.世界大同C.对话与对抗D.发展与不平衡E.联合与竞争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B.唯意志主义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E.存在主义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改革开放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E马克思的理论创造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是:A.继承B.创新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E.与时俱进9.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E.祖国的未来10.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项选择题绪论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D.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D.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人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民性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八荣八耻的“八荣”是(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6.八荣八耻的“八耻”是(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四个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答案:1.ABCD 2.ABCD 3.ABC 4.BCD 5.BCD 6.ABC 7.BC 8.AB 9.ABC 10.CD 11.ABCD 12.ABCD 13.AB 14.BC 15.ABCD 16.ABCD 17.AB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学说C. 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会导致( )。
A. 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 C. 唯心主义 D. 不可知论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
A. 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C.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4.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B.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5.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B万物皆在我心中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D理在气先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
A.它试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揭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B. 它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方面去认识对象和事物C.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事物D. 它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7.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主要包括( )。
A.自然事物B.人的实践活动C. 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D.思维的活动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
A.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C.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
A.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 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D.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0.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
A. 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 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1.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正确的观点是(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2.在意识本质问题上,下列错误的观点是(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D. 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15.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这一论断( )。
A. 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B.说明意识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C. 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合乎物质的特性的D. 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偶然的1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需要( )。
A.经过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B.需要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C.需要经过实践的长期发展来证明D.需要通过无数种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来证明17.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18.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
A.同二元论划清界限B.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划清界限C.同宗教神学划清界限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C.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D.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20.“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的结果C.自在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21.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C.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D. 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24.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拉斯帕罗夫,这说明( )。
A. 机器也可以代替人进行思维B.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计算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计算机战胜象棋大师,实质上还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D.人脑的活动和计算机的活动一样,都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2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认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是( )。
A.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C.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D.多元论的思想26.“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 )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D.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2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经验是世界最终构成要素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28.《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