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800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背景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府的亲戚。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嫁入荣府而过世,黛玉从小生活在荣府,与贾府的人有着亲密的关系。
她天生聪慧,文学才华出众,与众不同的性格也为她赢得了众多的喜爱和关注。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 敏感脆弱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十分敏感脆弱。
她对世间的冷暖、善恶都有敏锐的感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她对自己和别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担忧和忧虑,常常为他人的痛苦而伤心难过。
2. 独立意识尽管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但她对女性的地位有着独立的意识。
她不愿意受到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她对那些只会逢迎讨好的女子感到厌恶,她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3. 情感丰富黛玉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她对贾宝玉的情感是纯粹的,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感到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她对待友情也非常真挚,与宝玉的好友袭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4. 文学才华黛玉天生的文学才华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赞赏和关注。
她能够写出让人动容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文学创作才华在贾府中独树一帜,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三、林黛玉的命运林黛玉的命运非常坎坷。
早年失去了母亲的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使得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她的亲情和爱情皆未能得到满足,深受伤害而痛苦。
最终,她因为失恋和生病而离开人世,给读者留下了一段悲伤而动人的回忆。
四、林黛玉的意义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整个作品的象征之一。
她代表了许多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抑,她向读者揭示了女性的苦闷和无奈。
通过黛玉这个角色,作者曹雪芹呈现了他对于封建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黛玉的个性复杂而矛盾,她不仅代表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才华。
她的悲剧也反映出封建家族的缺陷和剥削。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分析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1]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贾宝玉同住。
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2]。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人物分析: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
她出身在一个已衰微的封建家庭。
祖上曾封列侯,到她父亲一代便已不能袭爵,父亲是科甲出身,官做到巡盐御史。
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
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
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甚严格。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因父母相继去世,偏偏不得不依傍外祖母家生活。
她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使她用真率与锋芒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既有无数令人赞叹的优点,又有让人唏嘘的缺点。
在小说中,林黛玉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她对家族和亲人的深情厚意,还展现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矛盾心理。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女子。
她对自己的家族充满了热爱和忠诚心。
尽管生活在豪门大族之中,林黛玉却始终保持着对家族的忠诚和敬爱之情。
她虽然是贾府的庶出女儿,但她对贾府的事务热心参与,出谋划策。
她一直不辞劳苦地为贾府服务,同时也为了家族的名声和利益不断地奋斗。
其次,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世俗的繁华和虚伪感到厌恶,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公和伤害深感痛心。
她对世俗的恶劣行为保持着强烈的反感和批判态度,常常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
她对自己家族中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怒,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苦闷。
她对感情的纯真投入和真诚付出也使她深受伤害,加之心境善感,使得她的心灵常常处于痛苦和忧伤之中。
再次,林黛玉是一个独立思考和拒绝妥协的女性。
她有自己的见解和理想,不因他人的意见而动摇。
她决不屈从于权贵势力,没有妥协的忍耐。
她对权贵势力始终保持着辩护和警惕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她拒绝了王熙凤的婚约,坚守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要求。
她对自己的婚姻不急于嫁人,坚持要嫁给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不愿受制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压力。
最后,林黛玉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
她同时具备优雅和狂热,善良和偏执,才情和悲痛。
她的性格中既有纯真天真的一面,也有深刻忧郁的一面。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又常常陷入过度的自我思考和自怜之中。
她聪明才智,一直以来备受赞誉,但她的自卑感和忧愁常常扼杀了她的才华。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她在情感、性格和思想上都有着多个方面的特点。
她作为一个女性形象,既具有坚定的意志和追求,又被社会和命运所束缚。
她的形象与古代贾府的黄金时代相映成趣,也成为了一代代读者心中永恒的形象。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分析一、黛玉的个性特征(一)黛玉的自卑感基于当时那个社会的影响,黛玉在贾府中一直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并非是他人赋予的,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
由于母亲病逝,父亲身患重病,无法照顾黛玉,于是父亲便将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送到外祖母家,在贾府任何人都没嫌弃过她、看不起她,甚至外祖母——贾母对其疼爱有加,但是她依旧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以防说错话被别人笑话。
所以她内心就一直无法摆脱那种自卑感。
(二)黛玉的叛逆性黛玉在家中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由于母亲较早的过世,父亲过分的疼爱,所以,黛玉受到的舒服极少,进而她的性格较为叛逆。
父亲不仅给她请先生,还让她受到别的女子所没有受到的教育。
通过她对于先进知识的学习,进而她内心深处就不愿受这个封建时代的束缚,所以,才华横溢的她在面对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时,就极其的叛逆,并勇敢的同其进行斗争。
当她的爱情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时,她就激烈的进行抗争,哪怕是付出生命她也在所不惜。
(三)黛玉的孤傲性格《红楼梦》中的黛玉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孤傲,并且始终贯穿于文章的各个环节。
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才情上,她都是很孤傲的、高高的凌驾于别人之上。
她的这种孤傲性格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黛玉的不同反响在我国古代的婚姻,均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黛玉就要打破这种封建习俗,她要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并为之进行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旧在抗争着。
她的这种抗争意识,充分的彰显了在她的眼中男女一样,女性也可以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受人摆布。
同样的处于封建时代的女三宫,她就不像林黛玉那样,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她只是一味的低头接受。
(一)同封建礼教进行抗争的黛玉林黛玉在进入贾府后,她同宝玉一起读书,一起游玩。
基于两人之间有着相近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这种相通的思想性格让他们逐渐成为知己。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宝玉之间的友情也就逐渐发展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王熙凤: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贾宝玉: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
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本是云雾一株草,奈何因缘落凡尘。
只待为君泪流尽,不负红楼一场梦。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
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
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
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
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
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
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
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
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
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
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
”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
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
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
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
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
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
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
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附:
葬花辞(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