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论文——论汉代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

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

艺术借鉴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党红雨【摘 要】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类瑰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汉代时期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以汉代绘画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古代美术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代美术史 汉代 绘画汉代绘画主要表现为壁画、帛画、石砖画、漆画等形式,正处于先秦时期原始绘画向隋唐时期绘画鼎盛的过渡时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也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汉代绘画基于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兼收先秦的神鬼文化内容,融汇了先秦的艺术精华,在质朴的基础上加入了夸张的色彩,吸纳了理性与神学色彩,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汉代绘画的艺术表现特点(一)形象塑造,形神兼备所谓形,是指绘画中基于物体外形进行基本形象临摹,偏于物体的写实绘画。

而神则是指基于物体外形的基础对物体的神韵进行抓捕与体现,又偏于抽象的成分。

汉代绘画吸收了前朝朴素的绘画风格,注重对物体形象的描绘,但由于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人们以充足的想象空间追求理性之外的感性成分,开始在绘画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色彩,追求神的色彩,已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也正是因为汉代绘画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实现对物体形象的塑造,做到绘画的形神兼备,而这一特点在汉代的墓葬的陪葬绘画中得以体现。

然而汉代的形神兼备是初步的形神兼备,它与以后朝代的形神兼备尚有明显差距。

(二)时空结构,重在开创绘画与现实生活相同,同样是讲究时空结构,并且通过时空结构的创设实现物体远近距离的表现,即利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在平面创作中表现出空间转化的感觉。

汉代画家利用这样的方式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画面集中在一幅作品之中,从而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好似于画面丰富的藏宝图中融入了时间的要素。

从考古研究中挖掘出的汉代墓葬画中,有大量的作品采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了主人生前的功绩以及死后得到升天的场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对于绘画形式、绘画技艺不断探索提高的追求,试图通过绘画表现更多的场景画面与内心想法,而这种时空创设与探索追求也是之前时期的创作中所没有的。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摘要】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汉代,写实绘画展现了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汉代写实绘画在艺术成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与其他时期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写实绘画的地位和价值。

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展望,将有助于深入探讨古代美术史中的这一重要时期。

汉代写实绘画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美术史、汉代写实绘画、研究意义、特点、发展历程、艺术成就、影响、传承、对比、地位、展望、总结。

1. 引言1.1 古代美术史的重要性古代美术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研究古代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古代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更是代表着一种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美术史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汉代作为我国古代美术史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绘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探讨汉代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汉代写实绘画对于完善古代美术史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意义汉代写实绘画作为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揭示汉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

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从而增进对当时社会风貌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

通过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可以探讨汉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揭示其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代写实绘画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具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汉代写实绘画的背景主要源于对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探索和认识。

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汉代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古代美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历史背景,展现了汉代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面貌。

汉代写实绘画不仅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

通过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魅力。

研究汉代写实绘画还可以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汉代写实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汉代写实绘画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汉代写实绘画作为古代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写实绘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绘画风格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探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对汉代写实绘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丰富我国古代美术史的研究内容,推动古代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对汉代写实绘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汉代写实绘画的特点一、注重物象的真实性。

汉代写实绘画在表现客观事物时,力求形神统一,追求物象的真实性。

艺术家们通过精细描绘、准确构图和精致细腻的线条处理,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

二、注重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汉代写实绘画中,人物形象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对人物头部、面部、身体比例和衣饰等细节的描绘,准确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汉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写实绘画的最初阶段。

汉代写实绘画主要呈现出真实、生动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进行阐述。

一、汉代写实绘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汉代写实绘画的主题涵盖了多方面,包括;宗教、历史、神话、传说、风景、生活等。

其中,历史、神话、传说等题材的作品成为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出师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汉代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了细腻的笔法、详实的细节和逼真的人物形象等。

细腻的笔法和详实的细节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感,而逼真的人物形象则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汉代写实绘画的代表性作品1.《王莽篡位图》这幅作品描绘了前汉“天下三分”的局面。

作者使用了细腻的笔法,写实地描绘了人物的面容、服装和动作,重新创造了周历年表中的诸侯、王者的形象。

2.《卧蚕图》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只蚕宝宝在蚕茧中度过饱食的生活。

作者在画中表现出细腻、丰富的细节,并且使用富于表现力的笔法描摹了这只蚕宝宝的形象和动作,表现出蚕的生命力和生活状态。

3.《晋灵公狩猎图》这幅作品描绘了晋灵公猎狐的情景。

作者运用具象形式地描绘出了猎场中猎狗、猎马、打猎人员组成的狩猎队列,将画面的真实感和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汉代写实绘画的艺术特色汉代的写实绘画艺术呈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真实感,尤其在人物的表现方面更为突出。

汉代写实绘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些独特特色,如人物表现传神、色彩和谐等,使得汉代写实绘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家。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写实绘画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贡献了许多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汉代写实绘画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美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

我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研究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对于中国大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在美术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写实绘画方面更是有独特性。

本文将从古代美术史的角度来谈论汉代写实绘画的相关研究。

一、汉代写实绘画的发展特征汉代写实绘画在风格上主要采取了写实主义的手法,注重对事物的真实描绘,其中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

汉朝时期,受到了周、秦、楚等诸多战国国家的影响,因此,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特色。

首先,汉代写实绘画注重表现人物形态和肖像,力求挖掘出人物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例如,传世的《徐福图》就是汉代写实绘画的代表之一,这幅画所描述的徐福形态逼真,不论是肢体结构还是面部表情,都是栩栩如生的,十分符合当时社会对人物形象的期许。

第二,汉代写实绘画反映了文人的审美追求。

汉代时期,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汉文学、汉韵、汉字等诸多文化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汉代写实绘画中的文人审美追求更多的是内在价值的表现,例如,人物的气质、精神特征、心灵和内心情感这些精神层面,这种审美追求在后世的诗词和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汉代写实绘画中还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汉朝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其中以儒家为主流。

因此,汉代写实绘画中也呈现出一定的儒家思想要素,例如,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克己复礼、明辨是非等儒家思想。

二、汉代写实绘画的影响和价值汉代写实绘画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还为后世的美术史发展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但是,由于汉代写实绘画在时间上的限制和社会背景的限制,其影响和价值是有一定局限的。

首先,汉代写实绘画在跨越时空上的限制,使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受到了限制。

汉代的社会背景、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与现代社会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对于如今的美术创作,其影响是有限的。

其次,汉代写实绘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局限性。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艺术大师林风眠曾赞叹:汉画像石是中国绘画大宗;鲁迅认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表现出中华民族昂扬饱满的民族自信心。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社会特有的刀笔石地的美术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内容描绘了汉代各方面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车马出行、宴饮百戏、农业生产等,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汉画像石分布地区广泛,因地区差异其艺术表现也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面貌,例如山东汉画像石“古朴雄厚”、南阳汉画像石“泼辣豪放”、四川汉画像石“清新质朴”,但在整体上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呈现出时代共性:深沉宏大、丰富生动。

西汉刘安说“画者谨毛而失貌”,汉画像石通过不求细节、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强调整体力量和气势感,创造出浑然如拙的豪迈气象,彰显大汉雄风。

一、完美的线条语言运用线条是绘画艺术最基本造型语言之一。

线条可以体现物体轮廓,亦可以呈现自身艺术价值。

在汉画像石中除建筑物、车辆等直线造型外,其大多数主要形象人物、动物等及大部分块面转折的外部轮廓线均为流畅的波浪曲线。

这种波浪式外轮廓线是对物象外轮廓进行极度概括的简洁化和剪影化处理所得。

这些外轮廓线所用较长线条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而这种流畅曲线所塑造的简洁、生动的艺术形象能瞬间紧紧吸引人们眼睛,并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种富有动感和变化的波浪曲线蕴含着一股强大的视觉张力,给予整个形象以内敛感和运动感,也展现出汉画像石深沉豪放的艺术面貌。

汉画像石中表达形象细节特征或装饰感的是形象内部线条,因地区分布不同呈现差异性特征。

像山东祠堂画像石因细腻的青石材质和出资人较高的地位和宽裕的资金支配,刻制多追求精美华贵的艺术效果,所以内部线条也颇为流畅、圆润、生动;南阳画像石因粗糙坚硬的石材肌理,刻画流畅线条难度较大,所以内部运用了断、直和生涩朴拙的短线条描绘,又因这些内部线条刻画的较细,视觉上属从属位置,对应外轮廓线就彼此整体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复合式形式存在;四川画像石因松脆的沙石质地,多采用高浮雕形式雕塑,无法刻画精细内部线条,由拓片得到的图像可以看到其内部线条多为宽窄不一、方圆不定的线条。

美术史论文2009

美术史论文2009

远古时代走来的质朴与豪放——透过画像砖、画像石谈汉代艺术的风格特征。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

画像石的创作是在坚硬的石面用刀刻出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计。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

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

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

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

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

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神话故事:东王公见西王母、雷公、雨师、风伯、电女、北斗、织女等的画像、有历史故事:“狗咬赵盾”、“王陵母”、“秋胡戏妻”、“泗水捞鼎”等、有表现豪富“乐饮今夕,一醉累日”的奢华生活的。

有刻伏義、女娲、神农、祝融、帝尧、帝舜、夏禹等古圣先王的,有刻孝子节女如兽参、闵子骞、老菜子、丁兰等等的,有刻侠士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及刺客要离、豫让、曹沫等故事的,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汉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也为后来的工艺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用性。

在汉代,工艺美术品的制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工艺美术品的实用性非常强。

例如,汉代的陶器、铜器、玉器等工艺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制作的,这些工艺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性非常强。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二是注重装饰性。

虽然汉代工艺品的制作主要是为了实用,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人们也非常注重工艺品的装饰性。

例如,汉代的陶器、铜器、玉器等工艺品,都有着精美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

第三,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三是注重技术创新。

在汉代,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工艺技术,不断地创新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例如,汉代的铜器制作技术非常先进,人们采用了铸造、锻造、鎏金等多种技术,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铜器。

第四,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之四是注重文化传承。

在汉代,人们非
常注重文化传承,许多工艺品的制作都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当时的文化。

例如,汉代的玉器制作就非常注重文化传承,许多玉器上都刻有当时的文化符号和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

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非常丰富多样,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也为后来的工艺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汉代的工艺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小议汉代壁画艺术姓名陈X X年级班级(楷体3号)专业(楷体3号)XXXX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年月摘要近数十年,从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题材极其丰富。

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肖像,以及山川风物等。

汉代美术的起点是战国时代美术的水平;生活作为直接描写的对象,写实的风格开始发展,而这也是古代美术发展的新的起点。

艺术的认识生活的作用,在范围上和方法上,都因汉代美术的发展而进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汉代美术,壁画艺术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the burial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 great deal of the Han Dynasty murals discovered, extremely rich subject matter.With myths and legends, historical stories, portraits and scenery such as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Han Dynasty Fine Art of the level of the WarringStates Period; life as a direct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s, realistic style began to develop, and this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art of new starting point.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rtistic life, in scope and methods, both because of the Han Dynasty art and enter a new stage.Key Words:art aesthetics of the Han Dynast,mural art;目录中文摘要 (II)英文摘要 (II)1.汉代壁画艺术概述 (IV)2. 汉代壁画题材及表现形式2.1壁画题材 (V)2.2表现形式 (VI)3. 汉代壁画鉴赏3.1《吏属图》 (IX)3.2《獐子图》 (X)3.3《带剑人物图》 (X)结语 (XI)参考文献 (XII)附录 (XII)后记…………………………………………………(×)概论汉代美术的题材,现存的实物和文字记载所称(主要是壁画和建筑装饰的题材)完全相同。

现存实物更为具体,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现实生活、历史的和传说的人物故事、神话及关于自然现象的传说。

表现现实生活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占最大数量。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陶质明器,表现了战争、宴饮、乐舞、车骑、狩猎、庖厨和一些生产活动(渔猎、牛耕、收获、煮盐、制车、炼铸等)。

并创造了各种真实生动的人物及动物艺术形象。

这些作品,因题材具有社会性,描写具有真实性,而有重要的现实主义的意义。

例如:表现了宴饮与乐舞的场面,同时也详细而具体的表现了庖厨中种种劳动,这就表明了贵族的逸乐与劳动人民的劳动的联系,而且实际上也收到鲜明的对比效果。

这种表现,虽不是古代作家的有意的揭露,然而是根据实际存在的现象,表明了历史上存在的事实。

而且在表现现实生活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的形象和他们的活动,以及动物的运动,是获得更大的现实主义的意义和艺术上的成功。

贵族们,例如画像中的主人或酒宴的享用者,一般的是端坐着,是庄重、严肃而呆板的,是一种比较僵硬的表现。

表现死者一生的仕宦经历,多用车骑行列,没有具体的描写。

这些就都非常缺乏艺术的感人的力量。

但是在表现劳动人民的活动时(辽阳壁画,画像石及画像砖等),又是如何有趣、生动,而且富于活力。

汉代壁画题材及表现形式壁画题材以历史的或传说的人物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三皇、五帝、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侠客、列女诸故事。

典籍中关于这种题材的壁画的记述很多,并说明其目的是借这些图画来“成教化、助风俗”,宣传统治者所需要的道德观念的。

然而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也正是歌颂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值得歌颂的英雄人物和有意义的故事。

古代帝王的传说,如: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以及夏桀、周公辅成王的故事等,都是在人民群众口头上长期流传的,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祖国悠久的历史、先人谛造文化的重视。

蔺相如使秦、荆轲刺秦王和专诸、豫让等刺客的故事,则是包含了歌颂义士侠客的英勇事迹和反抗行为的观点。

其他一些列女、孝子的故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有益部分。

例如秋胡妻在采桑的时候,拒绝了一个不相识的男子的引诱,当她回家以后发现那男子原来就是自己新婚五日就离家五年的丈夫秋胡,因而忿怒投河自杀;汉高祖刘邦的将军王陵的老母,拒绝项羽部下的胁迫而自杀。

这都是为社会剥夺了反抗能力的妇女们,勇敢的反对不义的行为的故事。

又如一向贫穷的董永为了葬埋去世的父亲,不得不卖身为奴。

虽然故事中说幸而有仙女来帮助得免沦为奴仆的灾难,逃避了矛盾,但是农民的禁不起偶然灾祸的袭击的悲惨命运,却正是历史的社会的真实。

其次是神话及关于自然现象的传说题材,在汉代美术中也是流行的。

东王公和西王母及其侍从的形象,和他们二人相会及欢宴的场面,是常见的装饰的题材。

雷公、织女、北斗星等自然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方位神,象征祥瑞的龙凤及其他珍禽异兽,异域的想象如贯胸国人等,这一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具有最初的科学知识;而且,作为一种来自现实生活的想象,其成为优美的创造,尤其在于体现了这一时期精神生活的多方面的复杂联系。

这些想象中包括了质朴的富有诗意的成分,也包括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汉代美术题材的多方面性,说明汉代美术的百科全书的性质。

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哲学等社会思想意识的内容,美术家都企图用造型的方法加以表现。

相对于这一时代的历史水平,汉代美术的题材是广泛地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表现形式汉代美术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汉代绘画用单线勾勒是主要的表现手段。

孝堂山“郭巨祠”画像石和某些空心砖,是最朴质的一种,人物形象只有正面及侧面两种,从大的动作姿态着眼,构图平列所有形象,多是不断的重复,不作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处理。

在大多数的山东画像石中,都具有这一些特点。

武氏祠的雕制技术虽然不同,表现人物动作及人物之间的联系相应更为复杂,注重装饰的效果(规律化的处理形象的方法及充塞的疏密平均的画面,也是产生装饰效果的原因)。

在写实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的,以望都汉墓壁画及四川的一部分画像石及画像砖为代表。

望都汉墓壁画中半侧面人物的形象,比例适当,身躯动作自然,衣褶的处理和佩剑的安排都能与动作一致,面部神情也有刻划,四川画像石及画像砖更能表现人在运动中,头与身躯不是同一方向的姿势。

与三国时代的“朱鲔祠”的画像石相对照,明显地表现出写实能力的进步,不仅人物形象和望都汉墓壁画相似,对于面部和手的细微动作都作了描写,而且处理成组人物,人物与环境的联系,都超过一般汉代绘画作品,也超过了四川的画像石。

“朱鲔祠”画像石的单线阴刻法,和四川画像砖的单线阳刻,都代表了汉画以单线勾勒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特点。

但望都、辽阳的墓室壁画和乐浪彩筐的漆画,都说明色彩渲涂的方法在汉代也是很流行的。

尤其望都汉墓壁画用深浅墨色染出衣褶的厚度,以及辽阳汉墓壁画中用色彩效果追求对象的体积感,更说明古代绘画技法的多方面的发展。

汉代绘画技术虽处于发展的早期的阶段,但在其表现效能却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郭巨祠”画像的写实能力是比较幼稚的,然而若以处理战争场面为例,其中却包含了六十个人物,有埋伏的兵马,有战斗的骑兵,有“胡王”及其随从,有献俘、悬首,和楼阁、王者、廷臣等,组成首尾完整的情节,而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所以,汉代美术造型能力虽不很高,却能表现丰富的内容。

汉代绘画在表达主题时,善于运用绘画艺术的特长。

武氏祠的“荆轲刺秦王”一图,抓住情节发展的高潮,从而表现了冲突。

画面上描写了荆柯最后一次没有收到效果的努力:秦舞阳匍伏在地,秦王和荆轲两人绕柱而走,荆轲已被人抱住不能脱身,奋力掷出了匕首,不幸未中;匕首深深陷入柱中。

画中秦王和荆轲的动作,和在构图上的相互的位置,都能说明这一场面的紧张。

特别那非常触目的细节;匕首穿透了木柱,并露出了锋尖,正是夸张地表现了荆轲孤注一掷所使用的力量。

武氏祠的“泗水取鼎”一图,表现了事态发展的转折点的瞬间:铜鼎即将到手之前,龙咬断了系鼎的绳子,鼎将坠而尚未坠下,拽绳的人们正在一个个仰身跌倒。

此一刹那之前,人尚未跌倒;此一刹那之后,鼎当落入水中。

而表现的是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契机刚刚出现的刹那,不仅对于此一事件有更大的说明作用,而且也保持了戏剧性紧张。

此外,如武氏祠画像石中,闵子骞的父亲弄明白真相以后,从车上回身去拥抱跪在车后的受虐待又受委屈的儿子,从两人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又如武氏祠画像石中,描绘赵盾从晋灵公的宴会中逃出来,他的部下祁弥明,正举足踢向晋灵公所嗾放出来的獒犬。

那獒犬跳起来扑向祁弥明,祁弥明举起的足尖恰在犬的颔下,这就非常尖锐地表现了这一场戏剧冲突。

在汉代绘画作品中,可见到一些为了表达主题所作的种种努力。

利用不断的重复,并在重复中求变化,以便有力地明确地表达主题。

汉画中最常见的题材:车骑队仗、宴会、乐舞和庖厨,在每一幅中都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围绕同一主题的多种多样的活动。

辽阳棒台子屯汉墓壁画和沂南汉墓画像石,连续的故事性的大幅构图,尤其是突出的例证。

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方面,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也极大限度地发挥了绘画艺术的特点。

山东一部分画像石(如两城山、沂南等),南阳和四川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以各种造型因素的方向感和运动感,表现正在运动中的事物,及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都获得了造型美术中罕见的成就。

这就不只是归功于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并且说明他们对线、形、空间等的理解并能巧妙的加以运用。

因此,汉代某些绘画作品在表达主题的方法上,在艺术技巧上,曾有过杰出的创造。

汉代壁画鉴赏《吏属图》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1952年发掘出一个汉代古墓,墓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

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

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

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

人物的刻画因职务和职掌的不同而在姿态、衣着上区别,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