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合集下载

MSDS-火花机油

MSDS-火花机油

火花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份基本信息元名稱:火花机油第二部份危害成份/产品资料危害成份(特殊化学产品)第三部份物理及化学特性第四部份火警及爆炸危害数据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粉沫、泡沫灭火或水雾-不要用水喷射特殊灭火程序:不适用特别火警及爆炸危害:无第五部份稳定性/反应性数据非兼容性(避免物料):避免强氧化剂接触。

危害性分解及副产品:正常储存条件下,不会产生危害性分解副产物;当燃烧时,可产生CO×及其它氧化物。

第六部份危害健康数据危害健康(剧烈及延续性):当正确使用下无剧烈及延续性影响。

接触后征兆:此产品对皮肤为非刺激性,但若使用不当下,可产生刺激。

紧急治疗程序:眼部–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噬下–请找医生。

皮肤–用布抹去后,再用肥皂及水冲洗。

第七部份安全及使用预防措施产品溢出处理程序:避免进入阴沟及水道,回收液体作循环再造成弃置。

若是小量,用惰性物料吸干后弃置。

废料弃置:适当地焚化或与活性剂降解。

处理及储存预防措施:受污染的容器,应彻底冲洗干净。

进食,吸烟及上厕所前,应洗手。

其它措施:用完的空桶摆放到规定位置。

第八部分控制度量呼吸保护:避免长期吸入其雾气。

保护手套:防油性橡胶眼部保护:安全眼镜或眼罩其它保护衣服或仪器:受污染的衣服,应彻底冲洗干净。

若有需要,使用防油性围裙或保护性衣服。

工作卫生习惯:接触后,用肥皂及水冲洗皮肤。

第九部分产品存放与处理处理:使用场合宜充分通风,避免靠近火源储存:远离火源,容器盖必须密封。

避免日晒雨淋。

储存温度:0~40℃第十部分运输信息本产品在运输时不作危险品分类。

本资料所涉及信息是建立在本公司对该产品配方中所涉及原料的现有知识中针对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理解,它不作为产品任何性能方面的要求或限制。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化学产品中文名称:液压润滑油、机油二、成分/组成信息配方描述:含有高度精炼矿物油和添加剂组成的润滑脂。

根据IP346,这一高精炼的矿物油含有<3%(w/w)DMSO-萃取物。

三、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无特定的危险,过久或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用过的润滑脂可能含有害的杂质.燃暴危险:没有划分为易燃品,但可燃烧。

环境危害:没有被划分为危害环境类。

侵入途径:不适用。

四、急救措施症状与影响:正常使用情况下,预计不会引起严重危险。

吸入:晕眩或反胃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发生了,将患者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若症状持续则要求助医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水和肥皂清洗受影响的皮肤。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在使用高压设备时,有可能造成本品注入皮下。

如果发生此种情形,请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不要等待,以免症状恶化。

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并就医。

不要催吐。

医疗建议:对症治疗。

吸入肺中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过久或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高压注入伤害需要立即进行外科处理和/或类固醇类治疗,以降低组织伤害和机能丧失。

五、消防措施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危险特性:燃烧可能形成液体、固体悬浮颗粒与燃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以及不确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适当的灭火介质:泡沫及干化学粉末、二氧化碳;沙或泥土仅宜用于小火。

不适用的灭火物:切勿喷水。

考虑到环境原因,应该避免卤化物灭火器。

消防人员保护设备:合适的保护装置包括在密封空间内接近起火点时必需配戴的呼吸装置。

六、泄漏应急处理保护措施:避免沾及皮肤及眼睛。

PVC、氯丁或丁腈橡胶手套。

橡胶长筒安全靴、PVC上衣和裤子。

如可能飞溅,戴上安全眼镜或全面罩。

环境预防措施:使用沙子、泥土或其它适合的障碍物,防止扩散或进入排水道、阴沟或河流。

如不能阻止,通知当地政府机关。

应急处理:少量泄漏:置入合适的、有明显标记的容器,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和回收。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润滑油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 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 lubricating oil中文名称2: 机油英文名称2:Lube oil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分子式:分子量:230—50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

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普通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技术说明书1279 CAS No.:NA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

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机油MSDS

机油MSDS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闪点(℃):76
引燃温度(℃):248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
主要用途: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稳定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危险性类别:

润滑油MSDS

润滑油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ubricating oil中文别名:机油英文别名:Lube oil技术说明书编码:1279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

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富勤环保(清远)有限公司MSDS编号:FG,MSDS2010,004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1.化学品名称化学产品中文名称液压润滑油、机油化学产品英文名称修订日期 2010年12月1日2.成分,组成信息配方组份含有高度精炼矿物油和添加剂组成的润滑脂。

根据IP346,这一高精炼的矿物油含有配方描述 ,3%(w/w)DMSO-萃取物。

3. 危险性概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无特定的危险,过久或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用过的润滑脂可能含有害健康危害的杂质.燃暴危险没有划分为易燃品,但可燃烧。

环境危害没有被划分为危害环境类。

侵入途径不适用。

4.急救措施症状与影响正常使用情况下,预计不会引起严重危险。

晕眩或反胃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发生了,将患者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若症状持续则吸入要求助医生。

脱去污染衣物,用水和肥皂清洗受影响的皮肤。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在使用高皮肤接触压设备时,有可能造成本品注入皮下。

如果发生此种情形,请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不要等待,以免症状恶化。

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并就医。

不要催吐。

对症治疗。

吸入肺中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过久或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高压注入伤害需医疗建议要立即进行外科处理和/或类固醇类治疗,以降低组织伤害和机能丧失。

5.消防措施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燃烧可能形成液体、固体悬浮颗粒与燃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以及危险特性不确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泡沫及干化学粉末、二氧化碳;沙或泥土仅宜用于小火。

润滑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

润滑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76
【燃爆下限】:无资料
【引燃温度】:248
【爆炸上限】: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防护措施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名称
化学产品中文名称:液压润滑油、机油
二、成分/组成信息
配方描述:含有高度精炼矿物油和添加剂组成的润滑脂。

根据IP346,这一高精炼的矿物油含有<3%(w/w)DMSO-萃取物。

三、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无特定的危险,过久或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用过的润滑脂可能含有害的杂质.
燃暴危险:没有划分为易燃品,但可燃烧。

环境危害:没有被划分为危害环境类。

侵入途径:不适用。

四、急救措施
症状与影响:正常使用情况下,预计不会引起严重危险。

吸入:晕眩或反胃不太可能出现,如果发生了,将患者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若症状持续则要求助医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水和肥皂清洗受影响的皮肤。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在使用高压设备时,有可能造成本品注入皮下。

如果发生此种情形,请立即
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不要等待,以免症状恶化。

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若发生持续刺激,则需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并就医。

不要催吐。

医疗建议:对症治疗。

吸入肺中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过久或反复暴露可引起皮炎。

高压注入伤害需要立即进行外科处理和/或类固醇类治疗,以降低组织伤害和机能
丧失。

五、消防措施
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危险特性:燃烧可能形成液体、固体悬浮颗粒与燃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以及不确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适当的灭火介质:泡沫及干化学粉末、二氧化碳;沙或泥土仅宜用于小火。

不适用的灭火物:切勿喷水。

考虑到环境原因,应该避免卤化物灭火器。

消防人员保护设备:合适的保护装置包括在密封空间内接近起火点时必需配戴的呼吸
装置。

六、泄漏应急处理
保护措施:避免沾及皮肤及眼睛。

PVC、氯丁或丁腈橡胶手套。

橡胶长筒安全靴、PVC上衣和裤子。

如可能飞溅,戴上安全眼镜或全面罩。

环境预防措施:使用沙子、泥土或其它适合的障碍物,防止扩散或进入排水道、阴沟或河流。

如不能阻止,通知当地政府机关。

应急处理:少量泄漏:置入合适的、有明显标记的容器,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和回收。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如有吸入油蒸气、油雾或空气悬浮颗粒的危险,应采取局部通风措施。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

在圆筒中处理产品时,穿上安全鞋,使用合适
的处理设备,防止溢出。

吸收漏油的织物,纸张和其他材料均是火灾隐患,
应及时、安全地处理,避免堆积。

除了针对健康、安全和环境危险控制所给
予的具体建议以外,还必须进行危险评估,以此帮助决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控
制措施。

储存注意事项:保存在凉爽、通风好的地方。

使用正确的、贴有标签的、可封闭的容器。

避开阳光直晒、热源和强氧化剂。

存储温度:长期储存(3个月以上)-15~50℃;短期储存-20~60℃。

建议使用的材料:容器或容器内层,使用低碳钢或高密度聚乙烯。

不适用的物质:容器或容器内层,避免使用聚氯乙烯。

额外信息:聚乙烯容器不应置于高温下,因为可能造成变形。

八、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暴露信息:由于产品的半固体稠度,不可能产生雾和尘埃。

个人保护:如果有吸入油蒸气、油雾或空气悬浮颗粒的危险,可采取局部排气通风措。

呼吸系统防护:通常不需要。

手防护:聚氯乙烯或丁腈橡胶手套。

眼睛防护:如可能发生溅泼,请戴安全眼镜或脸面罩。

身体防护:减少所有类型的皮肤接触。

应该穿工作服和鞋底耐油的鞋子。

定期洗涤工装和内衣。

环境暴露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排放。

必须进行环境评估,以确保符合当地的环境法规。

九、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室温下为半流体
气味:矿物油特性
闪点:大于150℃(COC)(基于矿物油的)
燃烧上下极限:典型1-10%v/v(基于矿物油的)
蒸气密度(空气=1):大于1
密度:典型近于900kg/m3(15°C/59°F )
溶解性:可忽略的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Low Pow 预计不能大于6
滴点:大于165℃
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的。

应避免接触的条件:极端温度和阳光直晒。

应避免的物质:强氧化剂。

分解产物:预期在正常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形成危险的分解产品。

十一、毒理学信息
评估的依据:这个产品没有毒物学的数据。

信息提供是基于成分和类似产品的毒物学的知识。

急性毒性:
经口急性毒性: LD50预计为>2000mg/kg。

皮肤急性毒性:LD50预计为>2000mg/kg。

呼吸急性毒性:在正常情况下使用不会有吸入危险。

皮肤刺激或腐蚀:预计有轻度刺激。

眼睛刺激或腐蚀:对眼睛有中度刺激(但严重程度不足以对其进行分类)。

呼吸或皮肤过敏:如果蒸气被吸入,可对呼吸道产生轻微刺激。

生殖细胞突变性:不认为有诱导有机体突变的危险。

致癌性:产品以矿物油为基础油,动物皮肤涂抹研究显示,这类型的矿物油不致癌。

未见其它成分与致癌有关。

吸入危害:在正常情况下使用不会有吸入危险。

十二、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不充分溶解混合物可能使水生生物产生体外附着物。

预计产品对水生生物是有害的:LL/EL50 10-100mg/L(LL/EL50表示水试提取要求的名义数量。

流动性/土壤中的迁移性:大多数环境条件下为半固体。

浮在水上。

如果碰到泥土会被泥土
颗粒强为吸附。

持久性/降解性:预计不易于生物降解。

主要成分预计会天然降解,但此产品包含可能长期留在环境中的成分。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置入合适的、有明显标记的容器中,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和回收。

承包商应有处理这类产品的资质。

不要使废油污染土壤、水质或环境。

废弃物性质:废矿物油
14.运输信息
运输资料:根据UN、IMO和IATA/CAO准则,运输无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