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合集下载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1.异步通信的特点
及信息帧格式:以起止式异步协议为例,下接收端以接收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

下面以波特率因子等于16(接收时钟每16 个时钟
周期,使接收移位寄存器移位一次)、正逻辑为例说明,如(2)当计到8 个时钟时,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若仍为低电平,则确认这是起始位B,而不是干
扰信号。

(3)接收端检测到起始位后,隔16 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0 位数据。

若为逻辑1, 作为数据位1;若为逻辑0,作为数据位0。

(4)再隔16 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1
位数据。

.,直到全部数据位都输入。

(5)检测校验位P(如果有的话)。

(6)接收到规定的数据位个数和校验位后,通信接口电路希望收到停止
位S(逻辑1),若此时未收到逻辑1,说明出现了错误,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帧错误标志。

若没有错误,对全部数据位进行奇偶校验,无校验错时,把数据位从
移位寄存器中送数据输入寄存器。

若校验错,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奇偶错标志。

(7)本幀信息全部接收完,把线路上出现的高电平作为空闲位。

(8)当信号再次变为低时,开始进入下一幀的检测。

3、异步通信的发送过程
发送端以发送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

(1)当初始化后,或者没有信息需要发送时,发送端输出逻辑1,即空闲位,空闲位可以有任意数量。

异步通信同步通信区别

异步通信同步通信区别

异步通信”是一种很常用的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当然,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如果接收端主机的电源都没有加上,那么发送端发送字符就没有意义,因为接收端根本无法接收)。

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一个字符接收下来。

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因为开始位和停止位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

异步通信也可以是以帧作为发送的单位。

接收端必须随时做好接收帧的准备。

这是,帧的首部必须设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组合,使得接收端能够找出一帧的开始。

这也称为帧定界。

帧定界还包含确定帧的结束位置。

这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帧的尾部设有某种特殊的比特组合来标志帧的结束。

或者在帧首部中设有帧长度的字段。

需要注意的是,在异步发送帧时,并不是说发送端对帧中的每一个字符都必须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后再发送出去,而是说,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间发送一个帧,而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是任意的。

在一帧中的所有比特是连续发送的。

发送端不需要在发送一帧之前和接收端进行协调(不需要先进行比特同步)。

每个字符开始发送的时间可以是任意的t0 0 1 1 0 1 1 0起始位结束位t每个帧开始发送的时间可以是任意的以字符为单位发送以帧为单位发送帧开始帧结束“同步通信”的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率。

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但这时还有两种不同的同步方式。

一种是使用全网同步,用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对全网所有结点上的时钟进行同步。

另一种是使用准同步,各结点的时钟之间允许有微小的误差,然后采用其他措施实现同步传输。

同步方式是在传送一组字符前加入1个或2个同步字符SYN。

同步字符后可以连续改善任意多个字符,每个字符间不需要附加位。

故此传输方法效率较高,但双方要事先约定同步的字符个数及同步字符代码,且中间传输有停顿时会失去同步,造成传输错误。

PPI协议详解 ppi通讯协议 ppi通信协议 vb与ppi协议通讯

PPI协议详解 ppi通讯协议 ppi通信协议 vb与ppi协议通讯

PPI协议详解 ppi通讯协议 ppi通信协议vb与ppi协议通讯PPI协议详解一、引言PPI(Parallel Peripheral Interface)协议是一种用于并行通信的通讯协议,用于连接VB(Visual Basi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PPI协议的结构、通信方式、命令格式等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PPI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PPI协议结构PPI协议采用主从结构,由一个主站(VB)和一个或多个从站(外部设备)组成。

主站负责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从站负责接收命令和发送数据。

三、PPI协议通信方式PPI协议支持两种通信方式: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1. 同步通信在同步通信模式下,主站和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同步进行的。

主站发送一个命令后,等待从站回应后再发送下一个命令。

这种通信方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 异步通信在异步通信模式下,主站和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异步进行的。

主站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命令,而无需等待从站的回应。

从站在接收到命令后,会立即执行,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主站。

这种通信方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

四、PPI协议命令格式PPI协议的命令格式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1. 头部头部包括起始字节、目的地址、源地址和命令字等字段。

起始字节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开始,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用于指定通信的主从站,命令字用于指定具体的操作。

2. 数据部分数据部分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数据的格式和长度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而定,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图像等。

五、PPI协议通信流程PPI协议的通信流程如下:1. 主站发送命令主站向从站发送命令,命令中包括具体的操作和参数。

2. 从站执行命令从站接收到命令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主站。

3. 主站接收结果主站接收从站返回的执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复以上步骤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主站可以继续发送命令,从站继续执行,并返回执行结果。

同步和异步通信区别分析与总结

同步和异步通信区别分析与总结

同步和异步通信区别分析与总结
 我们都知道数据通讯就是两个通讯主体之间发送、接收数字信号。

假设要发送以下数据:12,23,34,45,56,67,78,89。

接收方要正确接收这些数据,就必须知道数据什幺时候开始发送,什幺时候结束,要不然,可能会将数据接收成22,33,44,55,66,77,88。

 对于同步通讯协议,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发出一个特殊的电信号,让接收方准备好接收数据,然后发送方就将以上数据全部连续发出,发送完毕后,再发送一个特殊的电信号表示数据发送结束。

我们可以用以下图表示同步信号通讯。

 数据包
 然后,接收方按照事先约定,即每两位一个数值,将数据包分成一个个数值。

 对于异步通讯协议,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发一“开始”标志,每个数据发送结束后都发出一个“结束”标志。

用下图表示异步通讯信号:。

通信异步和同步

通信异步和同步

通信异步和同步
通信异步和同步是针对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操作进行描述的。

同步通信是指发送方在发送消息后会立即停止执行,等待接收方处理完消息后才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操作是同步进行的,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响应才能继续执行。

异步通信是指发送方在发送消息后不会立即停止执行,而是继续执行后续操作,不等待接收方的响应。

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操作是异步进行的,发送方无需等待接收方的响应即可继续执行其他操作。

异步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 发送方无需等待接收方的响应,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和吞吐量。

2.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执行顺序不一定保持一致,因此可能会导致接收方处理消息的顺序与发送方发送消息的顺序不一致。

3. 异步通信通常需要借助一些机制来管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消息交互,如回调函数、消息队列等。

同步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 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处理结果,从而保证了消息的有序性和一致性。

2.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执行顺序一致,可以保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消息的顺序进行处理。

3. 同步通信可以使得发送方能够立即得到接收方的响应结果,
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通信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场景。

异步通信适用于需要提高系统并发性和吞吐量的场景,而同步通信适用于需要保证消息有序性和一致性的场景。

单片机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单片机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单片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单片机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可编程的集成电路芯片。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需要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等功能。

单片机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

本文将从通信方式的定义、特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场景。

一、同步通信同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针对数据传输采用完全同步的方式,即发送端每次发送一个完整的数据帧,接收端则需要在数据帧中找到起始位和终止位,以便正确解析出数据。

同步通信采用单一时钟,所以不需要通过特殊的控制信号来识别不同的数据单元。

同步通信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不容易出现误差。

由于同步通信通过时钟信号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数据,使得数据传输更加准确。

因此,同步通信广泛应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比如高速网络、音频视频等领域。

同步通信的缺点是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

同时同步通信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对于一些较低成本的设备来说,同步通信可能不太合适。

三、应用场景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需要根据通信需求的不同以及硬件设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

在需要进行任意大小和速度数据传输的领域,比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异步通信可能更加合适。

因为异步通信采用不间断的通信方式,不需要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利用率更高。

同时,异步通信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标题: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解析一、介绍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的概念1. 并行通信:指多个数据信号在同一时刻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信号可以同时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串行通信:指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异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数据的起始和结束。

4. 同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二、并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多个数据信号同时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快:由于多个数据信号同时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快。

2)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多条传输路径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3) 成本较高:需要多条传输路径和大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高。

三、串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慢:由于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 传输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可以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成本较低:只需要一条传输路径和少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低。

四、异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

2. 特点:1) 灵活性高:数据传输时间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精度较低:由于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传输的精度相对较低。

3) 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由于数据传输精度较低,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五、同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的、实时性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保持连续 性和实时性,接收端能够实时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数据传输效率比较
异步通信
由于异步通信的数据传输是非连续的 ,所以它的数据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因为需要额外的控制信号来标识每个 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的数据传输是连续的,所以 它的数据传输效率相对较高,因为不 需要额外的控制信号来标识每个数据 包的开始和结束。
低延迟技术的应用
通过低延迟技术的应用,同步通信将能够实现更快速、更实时的数据传输,满足更多场 景的需求。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融合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融合将为同步通信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 化的设备控制和管理。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的融合趋势
混合通信模式的发展
未来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将不再是相互独立的通信模式,而是相互 融合、相互补充的混合通信模式。
02
CATALOGUE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的定义
同步通信是一种通信方式,其中发送方和接收方 在通信过程中保持严格的同步。
发送方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数据,接收方也 按照同样的时间间隔接收数据。
同步通信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时钟频率和 相位保持一致。
同步通信的特点
实时性强
01
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保持同步,数据传输的延迟较小,适用于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融合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融合将为异步通信提供更广 阔的应用场景,实现更灵活、更智能的数据处理 和传输。
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AI和机器学习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异步通信的智能 化水平,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
同步通信的未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的数据是逐位传送的,发送方发送的每一位都具有因定的时间间隔,这就要求接收方也要按照发送方同样的时间间隔来接收每一位。

不仅如此,接收方还要确定一个信息组的开始和结束。

为此,串行通信对传送数据的格式作了严格的规定。

不同的串行通信方式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两种基本串行通信方式: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及其数据传送格式。

同步通信
所谓同步通信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相信始终保持一致(同步),这就保证了通信双方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具有完全一致的定时关系。

同步通信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或称为信息帧,每帧的开始用同步字符来指示。

由于发送和接收的双方采用同一时钟,所以在传送数据的同时还要传送时钟信号,以便接收方可以用时钟信号来确定每个信息位。

同步通信要求在传输线路上始终保持连续的字符位流,若计算机没有数据传输,则线路上要用专用的“空闲”字符或同步字符填充。

同步通信传送信息的位数几乎不受限制,通常一次通信传的数据有几十到几千个字节,通信效率较高。

但它要求在通信中保持精确的同步时钟,所以其发送器和接收器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一般用于传送速率要求较高的场合。

用于同步通信的数据格式有许多种,
(a)单同步格式,会送一帧数据仅使用一个同步字符。

当接收端收到并识别出一个完整同步字符后,就连续接收数据。

一帧数据结束,进行CRC校验。

同步字符数据CRC1 CRC2
(b)双同步字格式,这时利用两个同步字符进行同步。

同步字符1 同步字符2 数据CRC1 CRC2
(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C)规程所规定的数据格式。

标志符01111110 地址符8位数据CRC1 CRC2 标志符01111110
(d)则是一种外同步方式所采用的数据格式。

对这种方式,在发送的一帧数据中不包含同步字符。

同步信号SYNC通过专门的控制线加到串行的接口上。

当SYNC一到达,表明数据部分开始,接口就连续接收数据和CRC校验码。

数据场CRC1 CRC2
(e)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所规定的数据格式。

它们均用于同步通信。

这两种规程的细节本书不做详细说明。

标志符01111110 地址符8位控制符8位数据CRC1 CRC2 标志符01111110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s)的意思是循环冗余校验码。

它用于检验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是保证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异步通信规定字符由起始位(start bit)、数据位(data bit)、奇偶校验位(parity)和停止位(stop bit)组成。

起始位表示一个字符的开始,接收方可用起始位使自己的接收时钟与数据同步。

停止位则表示一个字符的结束。

这种用起始位开始,停止位结束所构成的一串信息称为帧(frame)(注意:异步通信中的“帧”与同步通信中“帧”是不同的,异步通信中的“帧”只包含一个字符,而同步通信中“帧”可包含几十个到上千个字符)。

在传送一个字符时,由一位低电平的起始位开始,接着传送数据位,数据位的位数为5~8。

在传输时,按低位在前,高位在后的顺序传送。

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送的正确性,也可以没有,可由程序来指定。

最后传送的是高电平的停止位,停止位可以是1位、1.5位或2位。

停止位结束到下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之间的空闲位要由高电平2来填充(只要不发送下一个字符,线路上就始终为空闲位)。

异步通信中典型的帧格式是:1位起始位,7位(或8位)数据位,1位奇偶校验位,2位停止位。

起始位数据位(低位…高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空闲位起始位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在异步通信中,每接收一个字符,接收方都要重新与发送主同步一次,所以接收端的同步时钟信号并不需要严格地与发送方同步,只要它们在一个字符的传输时间范围内能保持同步即可,这意味着南时钟信号漂移的要求要比同步信号低得多,硬件成本也要低的多,但是异步传送一个字符,要增加大约20%的附加信息位,所以传送效率比较低。

异步通信方式简单可靠,也容易实现,故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微型机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