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默写(64篇)常考字、词、句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考必背古诗⽂理解性默写(64篇)(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

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句常⽤成语的句⼦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这与《荀⼦·劝学》篇中指出“,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 , .1, “学不可以已”锲⽽不舍,⾦⽯可镂。

2,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1.荀⼦认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中⽤⽐喻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可以提⾼的句⼦是,;, .。

3.在⽂中⽤⽐喻的⼿法,借助⽊头经过烘烤后发⽣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采⽤对⽐的⽅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字的说服⼒。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劣马与好马进⾏对⽐以说理的句⼦是:,;,。

5.《劝学》中从反⾯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法达到远⼤⽬标的句⼦是:,;,。

6.《劝学》中作者连⽤“登⾼⽽招”、“顺风⽽呼”、“假舆马”、“假⾈揖”四个⽐喻,从见、闻、陆、⽔等⽅⾯阐明了在实际⽣活中由于利⽤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从⽽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的不⾜,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如果不专⼀,便会像螃蟹⼀样,⼀⽆所成的句⼦是:,,。

8.《论语》中孔⼦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的《劝学》中,也有⼀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是:,。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2逍遥游3师说4阿房宫赋5赤壁赋6氓7离骚8蜀道难9登高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9马说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5记承天寺夜游16送东阳马生序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20饮酒(其五)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23使至塞上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行路难(其一)26望岳27春望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2观刈麦33钱塘湖春行34雁门太守行35赤壁36泊秦淮37夜雨寄北38无题39相见欢40渔家傲·秋思41浣溪沙42登飞来峰43江城子·密州出猎44水调歌头45游山西村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7过零丁洋48天净沙·秋思49山坡羊·潼关怀古50己亥杂诗古诗文背诵方法与技巧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

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

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

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NO.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④,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⑨。

”(《卫灵公》)【注】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②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⑤“学而不思”两句: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⑥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知:通“智”。

⑦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两句: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弘毅:刚强,勇毅。

⑨“己所不欲”两句: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NO.2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为政》)6.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9.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0.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全国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

全国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

全国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分初中、高中两个部分,广东考生适合)一、初中部分(50篇)(一)文言文(16篇)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仁,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劈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一、唐代诗歌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字词解释:霜:一种白色结晶体,多出现在低温天气下。

故乡:旧居,家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峰:山巅,山峰。

急:情势紧急,气势汹汹。

滚滚:形容水流声音大而有力的样子。

3.《观刈麦》-白居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皑:白色,皑皑即白雪纷飞的样子。

若:像,如同。

短语解释:两意:指古代女子接受媒妁之言时,可有“两意”。

相决绝:两人分手,断绝情感。

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红湿:花瓣沾了雨水的样子。

锦官城:按照唐代官制最高职位的城市,意味着高贵富有的人居住的城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夜空中红星与白星排列成的光带,以银色为主(现指银河系)落:指高空物体由上往下坠落。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悲:忧伤,悲痛。

白发:年纪大了后头发变成银色或白色的头发。

金樽:材质如金的酒杯。

烹:煮、煮熟。

宰:杀死动物,再去皮、去毛、去内脏等工作。

(动词)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撑:摇着浆使小船行进。

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取走别人的东西。

踪迹:足迹或行迹。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客:在外地的游子。

佳节:指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茱萸:一种植物,节日中常用来插在门前、房屋前以祈福、驱邪。

9.《悯农》-李绅春种一粒子,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全国,整个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逍遥游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师说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师说》中韩愈赞赏李家子弟李蟠博学多才,不受当时不良风气的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阿房宫赋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9.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氓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6.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士也罔极,二三其德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9.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离骚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