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619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9年)83页word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9年)前言为了指导广大应考人员了解2019年全国2019年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决定编写《全国土地估计师资格考试大纲》,并由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2019)。
本大纲是对2019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内容的总规定,。
按照国家对考试的有关规定,本大纲根据土地估计师资格考试目的和获得土地估价师资格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要求设置。
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以本大纲为依据设计试卷、命题并制定标准答案,试题和标准答案依照知识体系客观产生,由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认定和解释。
相关推荐教材是命题和制定标准答案的参考而不是直接依据,因此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由十三部分主要内容及附录组成。
其中,考试内容包括土地基础知识、土地管理基础、地价理论、土地估价方法、土地估价实务、土地附着物及其他财产评估、税收、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地产开发与工程造价、土地与房屋测绘、会计与统计、金融、土地估价行业管理。
附录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技术规程和标准等。
本大纲分为考试目的、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范围。
其中,考试基本要求是对考试范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要求,具有指导意义,考试范围是考试内容的基本依据。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二○○七年六月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一、土地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定义,土地的主要特征。
熟悉:土地的功能。
了解:我国土地自愿的特点及其他学科对土地的定义。
(三)考试范围1、土地的定义(1)土地的基本定义(2)其他学科对土地的定义2、土地的特征(1)土地的自然特征(2)土地的经济特征3、土地的功能(1)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2)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土地的分类(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类别、不同类型土地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9 土地资源学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1、名词解释、多项选择或判断、计算或绘图等客观题占总分值40%2、简答、论述等主观题占总分值60%二、考试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土地资源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特点及其结构特征具体要求:1)了解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掌握大气圈层结构及太阳辐射的概念;掌握主要的光照指标;理解主要气候带的分布特征;掌握常用农业热量指标的应用;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
掌握主要岩石类型的特点、转化关系。
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概念、类型,理解主要的水质评价指标。
掌握土壤结构与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理解土壤圈的概念和功能;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剖面构型特点。
2)掌握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产权类型;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土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划分体系。
具体要求:1)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2)了解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4)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5)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4、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方法等。
具体要求:1)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步骤;2)掌握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掌握精度分析、误差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3)掌握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和条件限制;掌握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的技术与方法;掌握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点;了解主流的GPS系统的精度与应用限制;掌握地图制图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了解3S技术的应用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9土地资源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619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壤
3.土地经济评价
4.土地储备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6.基本农田
……
二、简答题(40分)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2)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方法
三、问答题(50分)
(1)综述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和用途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
四、计算题(15分)
题中是个由100个小格子组成的正方形的大格子,有A、B、C、D四个区域,A是23,用土地技术调查中的差平方法计算其中B\C\D各个区域的面积。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619土地资源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分级
2.土地类型
3.土地分类
4.土地资源评价
5.土地潜力评价
6.土地自然评价
7.水土流失
8.人口资源承载潜力、
二、判断
略
三、简答题:
1.土地资源学研究特点
2.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结构的因素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4.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和新技术
2.论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4 普通地质学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资源-环境-灾害与人类发展,约15%
地球圈层系统和动力地质作用等,约85%
(二)题型比例
术语解释约30%
论述题约70%
二、其他
普通地质学
绪论
考试内容
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
考试内容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
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
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内部圈层构造: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温度、重力、磁性、弹塑性;地内变化趋势和地球物理异常)。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和圈层构造(波速随深度变化
总体特征;莫霍面、上/下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转换带、内/外核);圈层特征(上/
下地壳+地幔硅镁层、岩石圈、软流圈)。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考试内容
矿物(元素和丰度,矿物肉眼识别特征)
岩石:三大岩石及主要特征(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概念、火山作用、侵入作用、代表性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概念、因素、类型、代表性变质岩;沉积作用和沉积岩;三大岩石之间的循环)
三地质年代
考试内容。
《2019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word精品文档11页

《2019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资格考试, 估价师, 大纲, 土地, 解读2019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即将来临,考试大纲日前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该大纲由考试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修订的基本原则是,“在保持大纲总体稳定、连续的前提下,一是尽量细化内容,二是对确实有重大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的适当更新”。
现作简要介绍,供报考人员参考。
一是大纲只是在2009年基础上作了局部调整,保留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框架。
仍然为三大板块,即土地及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板块、土地估价知识板块和土地估价相关知识板块,其中,土地估价知识在考试内容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应考人员不必对学习内容进行大的调整,只需注意一些相关调整的内容。
二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原来的第五部分,即土地估价实务被分成了两部分,成为“土地估价实务”和“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等实务”,所以,大纲总体变为十四部分。
主要突出了宗地评估的具体内容,但是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内容,只是将二级内容提升到了一级内容。
但是,这一部分的内容一直没有较为规范的知识体系,应考者在复习时,应适当参照一些估价实务工作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三是一些内容作了局部调整,比如在测量知识方面,增加了土地勘测定界方面的内容,并在附录中加入了《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19),同时对测量原有的一些内容也进行了细化。
城市经济方面的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但基本知识面没有大的变化。
四是大纲附录增补了27条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应考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浏览学习这些文件。
五是大纲附录中增加了“行业自律文件”,主要是应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的要求,加强考生对行业有关要求的了解,强化土地估价师执业道德、操守、行业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内容有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章程、注册土地估价师自律守则、《土地估价师实践考核与执业登记办法(试行)》(中估协发〔2019〕14号)、《土地估价师执业登记工作实施细则(暂行)》 (中估协函[2019]3号)、《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会籍管理办法》 (中估协发〔2019〕18号)、关于印发《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规则》的通知(中估协发[2009] 27号),以及关于印发《土地估价行业违规处罚记分办法》的通知(中估协发〔2009〕35号)。
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120405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考试科目代码:840 考试科目名称:土地资源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王秋兵主编的《土地资源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为蓝本,重点考察学生对土地资源学以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一)土地资源学概述、
1、土地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土地资源学的发展趋势;
(二)土地资源学构成要素分析及土地类型划分
1、研究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特别是在土地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作用,不主要研究某个要素内部问题
3、研究每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对土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规律
(三)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
1、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形成结构与地域分异;
2、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土地利用分类。
(四)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
2、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承载力评价、土地资源经济评价等。
(五)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与规划设计、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
2、土地资源退化及防治对策;
3、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24 土地资源调查基础 考试大纲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测绘工程方向研究生考试《土地资源调查基础》考试大纲一、总体说明《土地资源调查基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测绘工程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要求考生在具备测绘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国土资源调查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技能,熟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土地资源主要评价类型和方法、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以及综合制图方法,能解决国土资源管理领域资源调查与评价领域有关的工程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试卷题型结构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计算题或绘图题等客观题(占40%)和简答题、综述题等主观题(占60%)。
三、参考书目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吴次芳,中国农业出版社2、《测绘学概论》,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武汉大学出版社四、考试内容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1)基础知识部分考试内容包括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资源评价的类型;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工作程序。
2)资源调查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概念;土地更新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土地类型调查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与3S技术应用。
3)资源评价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分等定级、土地承载力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概念、程序、技术方法。
2、测绘学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部分考试内容包括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大地坐标系的建立方法;高斯投影的原理与方法;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通用坐标的建立方法;高程和相对高程的概念;直线定向、方位角、坐标方位角、象限角;坐标正算、坐标反算。
2)测量误差基本知识考试内容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中误差、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权;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由真误差和改正数计算中误差的方法;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
2019(2019版)岩土基础考试大纲-12页文档资料

一、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微分学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
无穷级数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概念;收敛级数的和;级数的基本性质与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
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多项选择或判断、计算或绘图等客观题占总分值40%
2、简答、论述等主观题占总分值60%
二、考试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土地资源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特点及其结构特征
具体要求:
1)了解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对土地利用的
影响;掌握大气圈层结构及太阳辐射的概念;掌握主要的光照指标;理解主要气候
带的分布特征;掌握常用农业热量指标的应用;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
掌
握主要岩石类型的特点、转化关系。
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概念、类型,理解主要
的水质评价指标。
掌握土壤结构与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理解土壤圈的概念和功能;
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剖面构型特点。
2)掌握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产权类型;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解土地资
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土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划分体系。
具体要求:
1)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
2)了解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
4)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5)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4、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方法等。
具体要求:
1)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2)掌握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掌握精度分析、误差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3)掌握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和条件限制;掌握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的技术与方法;掌握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点;了解主流的
GPS系统的精度与应用限制;掌握地图制图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了解3S技术的应
用领域。
4)掌握《土地评价纲要》(FAO)的内容和基本步骤;了解《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
图》评价系统;
5)掌握土地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和步骤;掌握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和评价方法;掌
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和步骤。
5、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人口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与计算、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等。
具体要求:
1)了解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估算。
2)掌握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3)掌握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过程;
4)了解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5)了解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持续土地利用评价过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内
容。
6、土地资源保护与整理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1)了解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2)土地资源退化的类型及防治方法;
3)了解土地资源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内涵;
4)掌握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5)掌握土地整治的含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7、了解国土资源管理管理部门日常业务类型,了解当前国土行业管理政策与制度,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分布、利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