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处

合集下载

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08523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08523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08523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学科专业方向一、学科概况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车辆工程领域是研究车辆、车用动力装置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宽口径、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

技术特征是以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方式,来解决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检测、环保、管理、维修与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我校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11人。

二、学科专业方向1.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 车辆故障诊断与电子技术3. 物流与运输装备4. 地面车辆系统与导航技术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科研成果要求,见培养方案第四点“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一、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与力学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进行科学计算和工程分析。

2. 专业知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向,要求选择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现代汽车及发动机结构设计、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随机振动、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程经济学、车辆测试技术、车辆人机工程、汽车制动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安全性、汽车操纵动力学、汽车传动理论、试验优化设计、试验模态分析、汽车牵引力控制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理论、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及燃烧理论、汽车发动机替代燃料等。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一专业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

该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

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 一体化研究、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085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 交通运输工程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一专业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

该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

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 一体化研究、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该行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交通运输系统是由轨道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

交通运输工程是涵盖以上每一种运输方式中的政策制度、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控制、运营管理等内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综合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多方面内容的工程领域,是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业务范围包括:(1)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轨道、道路、航道、机场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

( 2)在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方面:轨道机车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载运工具结构及其运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载运工具的诊断豆维护。

(3)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方面: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运输过程自动化与运输信息集成化、智能化,交通物联网及车联网,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综合化的交通信息及控制系统。

(4)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运输,城市地区及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客货运输需求分析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

(5)在交通运输安全方面:交通运输安全和保障体系,交通运输的安全评价、安全认证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处置等。

( 6)在综合运输及其他方面: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综合交通运输经济与行为分析,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11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交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适应,交通与环保、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诸方面的协调,载运工具、交通环境及各种交通附属设施相互作用。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三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1 2
四 培养方式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研究方向名称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 1 个校内学术导师,1 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 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I
I
II
I 必修 10 学分
I
I
II
I
I
II
IIபைடு நூலகம்
限选 6 学分
I 必修 2 学分
II
I
I
I
I
课程列入培 II 养计划,不
I
计学分,由
导师和学院
II 负责检查和
II


审核
必修环 开题报告

0312047 0312048
发动机燃烧及排放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0312049 汽车事故工程
0312056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专业实践
注: 1、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相应 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2 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 和审核。 2、硕士生基础英语实行免修制度,凡入学以前通过英语六级,且英语六级 520 分以上 者可申请免修学位英语。免修基础英语,记 3 个学分。 3、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方向需要,可开设院级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列入培养计划, 由学院负责检查与审核。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是我国第一批学位授权学科,其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始于“船机修造工程”学科,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湖北省重点学科,199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1981年至今,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自2003年起为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任职资格紧密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的硕士生应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交通运输系统由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航空运输和轨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构成。

交通运输工程涵盖上述运输方式中的政策制度、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控制、运营管理等内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综合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多方面内容的工程领域,是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主要业务范围包括:(1)在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方面。

交通运输系统中载运工具结构及其运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运行性能优化、风险与环境保护,运行过程监测、诊断与健康管理。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运输,城市地区及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客货运输需求分析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综合物流管理技术以及多方式运输衔接技术与管理。

(3)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

道路、港口、航道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

(4)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方面。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运用和控制,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和装备,交通组织与管理技术及其智能化手段,“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服务领域的应用。

交通运输专业概论之二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概论之二人才培养方案
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3)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其产业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常州一期计划运行地铁1号、2号线, 每公里造价指标6.25亿元,总投资 336.5亿元,2014年开工建设1号线 42公里,2019年试运营;2016年开 工建设2号线36公里,2020年试运 营 。到2030,一共开通6号线,计 划长度208公里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常州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规模:
2011年,常州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年营业超收入20亿 元以上企业7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3家。 (1)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3家: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 限公司,今创集团有限公司,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 (2)年营业收入20-50亿元企业4家:南车戚墅堰机车车 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 器材有限公司,溧阳万兴特种建材有限公司,常州安凯 特电缆有限公司 2012年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发展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2012 年完成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2013年投资2200亿元, 将建成290公里。计划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 将达到5000公里,投资近3万亿。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3)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机电工程和控制工程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三、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六大模块:
1、外语模块
6、创新模块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43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代码430123)商船学院一、学科领域简介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分别于1981年和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前者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和国内知名的高等航海教育基地之一。

学科现有教授13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28人,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航海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1艘现代化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于我校“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

近三年来,本学科共出版专著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0余篇。

完成的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内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务实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采取入学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在集中教学点和本校学习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

2.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3. 学制原则上2.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六、学位论文工作参考其他工程硕士点统一制定。

[gx1]拟选课程[gx2]拟选课程[gx3]拟选课程[gx4]拟选课程[gx5]拟选课程[gx6]拟选课程[gx7]拟选课程[gx8]拟选课程[gx9]拟选课程[gx10]拟选课程[gx11]拟选课程[gx12]拟选课程[gx13]拟选课程[gx14]拟选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 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现代交 通运输工程维护保障与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 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向 1.载运工具故障诊断与控制 本方向重点研究轨道、汽车、飞机等载运工具中的故障诊断与控制技术。研 究生应具备扎实的载运工具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人工 智能、模式识别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能够运用现代检测方法与技术测 试诊断载运工具的故障并开发新型测控装备,能够通过仿真建模分析载运工具的 运行状况并将其用于载运工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优化及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稳定性、节能环保等领域,能够独立完成故障诊断方案设计、系统实现、工程技 术开发等。 2.交通通信与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重点研究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生应具备 交通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交通信号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 技术,能够对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挖掘交通信息中的有用信息运用于交通 系统的控制,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包括人-车-路-环境的建模、仿真算法和基 于图形的道路交通系统建模等研究,能够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对车辆目标搜索识 别及跟踪、安全辅助驾驶、数字和智能驾驶系统等进行研究,能够对交通通信关 键设备的可靠性、在线及离线检测技术和理论开展研究。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重点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航空运输系统等领域的一体化运营管理 优化方法。研究生应具备轨道、汽车、航空等任一种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理论知 识和管理、运营等学科的知识,能够根据运输需求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航空运 输系统进行运营规划,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运营安全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22 2015 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本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 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交通运输工程为背景,以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 是为交通运营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 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 业链对接产业链、技术链的“三协同”特色培养模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 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行业输送在交通运输 运行安全保障与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专业课 ZX10002 项目评估与管理 ZX10003 工程信号处理
ZX10004 工程控制理论
轨道:邱薇华
36
轨道:柴晓冬
36
轨道:杨俭
36
航空:胡盛斌、杨

电气:张莉萍
2是 2是
2是
2 任选, 1 不少
于4 学分 1
ZX10005 交通规划与设计
轨道:胡华
36 2 是 1
2
航空:韦薇、石丽

ZX10006 结构动力学
1
进行评估。 4.交通工程结构维护保障技术 本方向重点研究线路、轨道、隧道、桥梁、路基等轨道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的
结构检测与监测以及养护维修等。研究生应具备土木工程、信号处理及分析等领 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开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检测以及养护维修 等。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本专业学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 2.5 年,学习年限为 4.5 年。 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和学位论文工作。优秀者经批准可以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位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 导师制”,硕士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入学后,应在 1 个月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该类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 商量制订企业培养计划。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 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 38 学分的 学习任务,其中课程不少于 28 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专业实践计 8 学分, 学风建设、学术报告及安全教育计 2 学分。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下表。 非本专业报考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至少 1 门本专业本科 的主干课程进行补修。该类课程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之内。
36
ZX21007 数理统计及工程应用 基础学院
36
专业基 础课 ZX10001 交通运输工程
轨道:刘志钢、胡 华(航空、汽车学 36 院共同承担)
2 是 1 5学 1是 2 分 2是 1 2是 1 2是 2
必 2 是 1 修,8学分ZX02001 人 Nhomakorabea智能及其应用
电气:方志军、游
晓明、刘翔
36
2是 1
旭、郝勇、么娆、
姚红光
ZF10002 实验设计与分析
陈凌珊
36

业 选
ZF10003 现代检测技术
轨道:郑树彬
36
汽车:周建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 学考 学 时 分 试 期 备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位 公共必 G22004 实践研究
社科学院
36
课 修课 G22006 自然辩证法概论
社科学院
18
G21007 基础英语
基础学院
72
ZX21006 矩阵论及工程应用 基础学院
轨道:宋郁民
36
电气:曾国辉、李
ZX02002 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 媛媛、张颖
36
专项英语(翻译理论
G21006 与实践)
基础学院
18

F26001 高级信息检索
图书馆
18

轨道:柴晓冬、杨

俭、原萍、方宇、

刘志钢、何越磊、
必修课
交通运输工程前沿课 郑树彬
ZF10001 程
航空:何法江、贾 36
慈力、匡江红、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