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05章-体内药物分析-幻灯片

第05章-体内药物分析-幻灯片
中长期保存
尿样宜立即测定,否则应加入防腐剂或低温冷藏。
第二节 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微量药物存在于大量生物介质中,若直 接进行测定,内源性物质可能干扰,药 物浓度太低将会达不到仪器灵敏度要求。 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必须经过分离、 纯化与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 行化学改性处理,从而为最后测定创造 良好的条件。
pH13 pH7 pH2
返回 液-液萃取(续)
其他方法
① 离子对提取法(ion-pair extraction) ②提取烷基化法(extractive alkylation)
——适用于离子化倾向较大,难以 用溶剂直接提取的极性药物
离子对提取法
一种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性药物的方法
原理:在体液(水溶液)中呈离解状态的 酸性或碱性有机药物(Q),与呈相反电 荷离子(X)作用形成具有一定脂溶性的 离子对(QX),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酸水解:
尿中缀合物用盐酸水解时,使代谢物的七元 环断裂、形成相应的二苯甲酮衍生物
酶水解:
用 - 葡 萄 糖 醛 酸 苷 酶 水 解 酶 , 尿 液 1ml 、 pH4.8缓冲液50l、 -葡萄糖醛酸苷酶溶液 0.1ml、37℃水浴水解12h,水解后尿样调成 pH9乙醚萃取
返回 缀合物的水解 三唑仑GC测定
一般规则:碱性药物在碱性pH值、
液-液萃取法水相pH值:
生物样品宜在碱性或近中性提取,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多为酸性,在碱性 下不易萃取
空白血清在pH2、pH7和pH13缓冲液 中乙醚提取,提取液用RP-HPLC(UV)测 定,碱性药物在pH13下提取液杂质峰少
第三章 附图五
空白血清乙醚提取物的HPLC色谱图
常用沉淀剂—CuSO4-Na2WO4、ZnSO4-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件

(四) 组织
常用的脏器组织:胃、肝、肾、心、脑等
1. 样品的制备
先制成匀浆液━━萃取药物
2.样品处理
①沉淀蛋白法
②酸水解或碱水解法
③酶水解法
(五) 毛发(头发)
适用:微量元素测定
方法:有机破坏法
湿法破坏
干法破坏
氧瓶燃烧法
测定方法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二节、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体内样品种类
生物样本:生物体的任何脏器组织、体液均可 作为生物样本.
常用样本: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 唾液、毛发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血样
适用-药物药动学研究、生物利用度、治疗药物检 测等研究与实际工作。
血药浓度通常指血浆、血清中的浓度。其中 的血药浓度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 状况。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样本 1.血样采集 动物(采血不得超过总量的1/10) 人:静脉采血1-5ml
的强酸:10%三氯醋酸、6%高氯酸、5%偏磷酸 等。(高速离心机离心约2min )上清液近呈酸 性pH 0 ~ 4。不适宜在酸性中分解的药物。
④ 热凝固法 要求药物热稳定好,通常加热至90℃ ,使热 变性蛋白沉淀,高速离心或过滤法除去。
方法最简单,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二)分离纯化与浓集
一般浓集方法: ①使被测组分提取体积小
贮藏
采血后及时分离。 短期保存:4℃ 长期保存: -20℃或-70~-80℃ 全血未经分离不宜冷冻
(二) 尿液 适用-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
用度测定、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体内药物的清除主要通过尿液的排出。药 物可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及缀合物等形式排出。 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收集量大、方便。但 尿液浓度通常变化较大。 尿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不 宜采样的人群:肾功能不良者、儿童 采样后应立即测定。否则应加入防腐剂或冷藏

药物分析全部课件PPT课件

药物分析全部课件PPT课件

分光光度法
总结词:应用广泛
详细描述: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种药物成分的分析,如 有机碱、有机酸、金属离子等。
电化学法
总结词
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详细描述
电化学法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药物 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电流、电位等参数来进行分析。
电化学法
01
总结词:高灵敏度
药物制剂分析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储存等过程,需要运 用多种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药物制剂分析有助于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药物制剂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药物制剂产业的发展。
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质量控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中药质量控制可 以对中药的成分、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中药 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药物分析新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广泛应用 于药物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微流控芯片技术
通过在微小芯片上集成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功能,实现快速、高效 的药物分析,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和临床诊断。
拉曼光谱技术
利用拉曼散射效应对物质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和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药物成分的结构分析和鉴别。
02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具有高灵敏度,可检测痕量药 物成分。
03
总结词:快速分析
电化学法
•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通常具有较快的分析 速度,适用于药物制剂中有关物质的快速 检查。
电化学法
总结词:仪器简单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的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 用于现场快速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要是:新药疗效与毒性的评价、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机 理的研究;
•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Biopharmacy)研究的主要内容:药物与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工艺-药物浓度-药效之间的关系,生 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
70年代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
80年代
发展迅猛,新仪器不断涌现
90年代
成为一门综合性Biblioteka 强的应用学科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2.国内情况
我国学者对体内药物分析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1981年,南京药学院吴如金教授在“中 国药学会药物分析第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作了“体内药物分析诌议”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和兴趣。随后,在全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对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任务、方法技术及应用情况 进行了介绍与推广
1. 样品中干扰物多。方法的分离能 力、专属性要强。
2. 样品量少。方法要可靠准确,细 致熟练。
3. 浓度很低,方法有高灵敏度、准 确度和精密度,稳定而较高的回收率。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4. 数据结果重现性一般较差; 5. 由于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就 方法而言,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并在 不断充实和完善之中。 6. 工作量较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结果 的阐明较复杂。
2. 区别: (1)目的、性质不同:前者以评 价药物的真伪优劣,即外在质量为目 的,以国家标准为规范,由药检、质 检执行,结果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后 者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内在质量,测定 体内微量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物质, 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质。
(2)方法的不同: 前者属常量分析,多用经典方法,部分 用仪器分析,方法为各种标准所收载;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样品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样品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法
五、样品的测定方法
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紫外扫描 荧光扫描 氢火焰监测器 氮磷检测器 电子捕获监测器 质量碎片选择离子监测器 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放射免疫法 酶免疫法 荧光免疫法 游离基免疫法
体内药物分析
一、样品的种类
体内药物分析采用的生物样品种类包括体内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其中 最常用的是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和唾液。
二、样品的采集
采集原则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要求进行选取; 所取样品应能正确反映药物浓度与效 应之间的关系; 样品应易于获取,便于处理、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
(一)血样 血样包括血浆、血清和全血,是体内药物 分析中最常用的样品。 血样采集方法:静脉取血或毛细血管取血。 血样采集的量:一般取血量为1~3ml。 动物: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的1/10。
四、样品的制备及测定
样品的制备 (一)样品制备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生物样品的类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浓度范围 药物测定的目的 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四、样品的制备及测定
(二)样品的制备方法 1.去蛋白法
(1)加入沉淀剂和变性试剂:加入中性盐、加入酸、加入金属离子。 (2)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腈、四 氢呋喃等。 (3)酶消化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
二、样品的采集
(二)尿液
测定尿药浓度主要用于药物的 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 用度的研究以及药物代谢类型 的测定。体内兴奋剂检测的样 品主要是尿液。
二、样品的采集
(三)唾液
唾液的pH约在6.9±0.5,个体差异较 大,此外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有 无刺激,剌激类型、强度与持续时间, 年龄,性别,疾病,药物等的影响。 一些药物的唾液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关, 样品易得,取样无损害。

[课件]第25次课 体内药物分析PPT

[课件]第25次课 体内药物分析PPT

三 生物样品前处理
(一)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游离型:原形药物或代谢物
缀合物:药物或其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 结合物:药物与蛋白质结合 因此,在样品测定之前要进行适当的样品制备。 包括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 行化学衍生化。
(二)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1、提高测定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专属性 2、保护测定仪器不受生物样品中类脂和蛋白质 等的污染。
1、对照品测定:选择测定条件、浓度线性范围等
2、经过纯化处理的空白样品测定:测定空白值, 考虑分离度。 3、空白样品加对照品测定:求得样品回收率,检 验样品中是否有干扰。
4、体内实际样品测定
(三)样品的分离与纯化
包括样品去除蛋白质、缀合物水解和待测组分的提取。
1、去除蛋白质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乙腈、甲醇、乙
醇、丙酮等。
(2)加入中性盐:饱和硫酸铵、硫酸钠、枸橼酸盐
等。
(3)加入强酸:三氯醋酸、高氯酸、硫酸-钨酸等。 (4)加入金属离子:CuSO4-Na2WO4等。 (5)酶解法:常用枯草菌蛋白酶
④ 提取技术:提取次数尽可能少,不要求提取完
全,而要求适量而稳定的提取率。
(2)液-固提取(LSE):
将生物样品溶液通过填有适宜担体的小柱,使 药物保留在担体上,洗去杂质后,用适当的溶剂洗 脱下来测定;或杂质保留在担体上,先把药物洗脱 下来测定。
(四)被测组分的浓集
浓集方法:
1、末次提取时,加入溶剂尽可能少 2、挥去溶剂:
液-液提取中需注意的问题:
① 适当的有机溶剂:常用乙醚、氯仿等。
② 适当的水相pH值:由药物的pKa值确定,一般碱
性药物在碱性条件、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提取。 碱性药物最佳pH 酸性药物最佳pH 高于pKa值1-2个pH单位 低于pKa值1-2个pH单位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个体化用药指导
个体化用药指导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精 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用药已成为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 良反应的重要手段。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实现对个体 化用药的科学指导。
在个体化用药指导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 案提供依据。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满意度。
03
免疫分析法
04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 应进行药物测定的方法。该方法 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和简便性 ,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 测定。
其他方法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体内药物分 析还包括光谱法、荧光法、化学 发光法等其他一些测定方法。这 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更具优 势,例如光谱法在某些特定药物 的测定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皮肤排泄,但这一过程相对较 慢且排泄量较小。
05
CHAPTER
体内药物分析的应用
药效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分析药物 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特点,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效学研究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分布、活化、代谢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效的 影响。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预测新药在不同 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药物的研发、 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临 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的研 究提供支持。
药物代谢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吸收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生物体内,如口服、注 射、皮肤吸收等。在吸 收过程中,药物可能受 到生物膜的屏障作用、 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 等因素的影响。

体内药物分析[可修改版ppt]

体内药物分析[可修改版ppt]
体内药物分析
1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 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
……
沉淀蛋白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 沉淀蛋白
▪ 操作:
50μl血浆+150 μl甲醇→涡旋1min→3500rpm离心 10min→取上清液进样分析
▪ 常用沉淀剂: ▪ 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腈 ▪ 酸性沉淀剂——三氯醋酸、高氯酸 ▪ ……
▪ 色谱柱:DiamonsilTM C18(5 m ,200×4.6mm)

分析柱前备有Supelco保护柱
▪ 流动相:甲醇-水(35∶65)
▪ 流 速:1.0ml/min
▪ 紫外检测波长:290nm(0.0005aufs)
▪ 柱 温:25±1℃
生物样品分析 的前处理
▪ 蛋白沉淀 (SD大鼠血浆)
2. Dissociating ion/solvent clusters before the sampling orifice
ESI示意图
生物样品分析 的前处理
液质联用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
▪ 基质效应的存在
▪ 基质效应可认为是样品中分析物周围所有成分的集 体干扰行为。
▪ 除分析物外样品中所有其它成分所引起的分析误差,尤指来 自生物样品中未知的或性质不确定的成分或体系特性(如粘 密度、离子强度、表面张力等)所引起的干扰。
▪ 溶剂的选择与纯度的要求 ▪ 有机溶剂相和水相的体积 ▪ 水相的pH 值
▪ 常用的液液萃取溶剂:
❖ 正己烷
❖ 叔丁基甲醚


❖ 乙醚

❖ 乙酸乙酯

❖ 正丁醇*
▪ 相似相容原理进行选用
▪ 沸点低、易于挥散和浓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是不可截然划分的 ——为便于讨论而分别叙述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4
(一)检测条件的筛选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标准物质 —— 照拟定的分析方法(不包括生物基质的预处理)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0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 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检测条件的筛选 (二) 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1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9
四、实验室条件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设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考虑 到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用的仪 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 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所 拟定的分析方法
——避免受到代谢产物的干扰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3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 初步拟定分析方法后 进行一系列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分析条件 同时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认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
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
本章内容提要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应用示例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2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应用
——大多采用色谱及其脱线或在线联用技术,如HPLC、LC-MS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7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批量样品的测定 ——大多采用UV、RIA或EIA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
要求 ——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测 ——宽线性范围(Cmax~Cmax的1/20)、高灵敏度(10-9g/ml)和高专属
性(分离能力)(原形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 方法 ——不必强调方法的简便、快速;
考察目标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的干扰(方法特异性)
——在待测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标物质等)的“信号窗” (信号附近的有限范围)内不应出现内源性物质信号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9
3. 模拟生物样品试验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需经化学反应的预处理过程,若预处理过程仅为生物样品 的提取分离,则可不进行该步骤,直接进行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8
2.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空白生物基质 (blank biological matrix) ——如空白血浆 ——照 “1. 空白溶剂试验” 项下方法操作
体内药物分析
15
(二)分离条件的筛选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基质中的内源性物质及代谢 产物对分离与检测的干扰,步骤如下:
1.空白溶剂试验 ——溶剂(方法特异性) 2.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 endogenous compounds(方法特异性) 3.模拟生物样品试验 —— 方法效能指标 4.实际生物样品测试 —— 代谢产物(方法特异性)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决定分析方法的首要因素 生物样品中药物或其特定代谢产物的浓度低、样品量少
——难以通过增加取样量提高方法灵敏度 ——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适应样品分析需求 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分析方法——特点见表4-1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2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 药物浓度极高
方法——不必强调方法的灵敏度,强调方法的特异性和分析速度 ——大多采用色谱及其联用技术GC、GC-MS、RIA或EIA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8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三、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 确定最佳分析检测条件(如色谱条件)和检测灵敏度
HPLC —— 调整检测器(类型、条件)
色谱柱(型号、牌号、填料性状与粒经、柱长度)
流动相(组分及其配比)及其流速
柱温、进样量、内标物质的浓度及其加入量等
—— 使各物质具有足够的方法灵敏度(LOQ)
良好的色谱参数(n、R、T)
15.01.2021
适当的保留时间(tR)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7
色谱分析法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萃取方法或萃取条件(萃取溶剂的 极性、混合溶剂的配比,固相萃取填料性质、冲洗剂与洗脱剂及其用 量等),甚至检测器类型
——空白试剂信号应不干扰药物的测定(如R>1.5) 本步骤主要考察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6
1.空白溶剂试验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待测药物的非生物基质溶液(通常为水溶液) ——采用拟定的分析方法进行衍生化反应、萃取分离等 样品预处理(反应试剂、衍生化试剂、萃取溶剂等) ——测定响应信号(如HPLC峰面积或峰高)
考察目标 ——方法的特异性 ——空白值应尽可能小,并能有效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