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的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的读后感《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孔子。
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这五个重要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仁是孔子所倡导的最重要的品德。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是一种宽容和包容的心态。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往充满了利益的争夺和竞争,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而孔子所倡导的仁道则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要用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困难,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其次,义是指做事情要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而孔子所倡导的义则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礼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有一定的规范和仪式感。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而孔子所倡导的礼则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礼貌,要用自己的行为去传递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此外,智是指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只知道接受信息,而忽略了对信息的思考和分析。
而孔子所倡导的智则提醒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最后,信是指要有诚信和诚实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的承诺和信任。
而孔子所倡导的信则提醒我们,要做一个诚信和诚实的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阅读《仁义礼智信》,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和品德的人,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承着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仁义礼智信的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的读后感《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孔子。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提出的五种美德,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礼者尊重,智者明理,信者守信。
这五种美德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生活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这五种美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其次,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提出的人伦观念。
在《仁义礼智信》中,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人伦观念。
这种人伦观念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次,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提出的修身观念。
在《仁义礼智信》中,孔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理念,强调了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修身观念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自己的性情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自律、自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最后,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在《仁义礼智信》中,孔子提出了仁政、礼治的理念,强调了政治应该以仁爱为本,以礼治为纲。
这种治国理念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法律、遵纪守法,以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
总之,《仁义礼智信》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经典著作,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德,以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450字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450字《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450字导语: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让我们了解到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传统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程,从未间断,它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根基,是智慧的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凝练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那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寒假里兴趣的是《中华美德故事》书,这本书让我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有很多的神话故事、精彩的童话寓言,里面富含丰富的内容,让我充满好奇。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的传统美德是最宝贵的财富。
《中华美德故事》最感人的就属《孔融让梨》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就能主动将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最小的。
现在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一篇故事给我的映像也很深:宰相季文,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旧衣,吃普通菜,信简陋房,不讲排场。
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同学比吃比穿是很不应该的。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
”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嬴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我。
从书中我还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相信每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很多的道理。
同学们赶快来读读这本书吧!第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第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
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
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最新文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作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作文《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系列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作文一】——《凿壁取光》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则小故事,名为《凿壁取光》,它讲述的是西汉的匡衡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务农,生活十分贫困,为了帮助家里,他白天要外出干活,只能靠夜晚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晚上点灯用的油都买不起。
他非常苦恼,他又非常喜欢读书。
一次,他发现与邻居家合用的一堵墙的壁缝里透过丝丝光线来,他高兴极了,找到了借光的好办法。
他把原有的缝隙凿得大点,这样,就有更多地光线透过来了,他就依靠着这些光线,紧挨着墙壁,夜夜苦读到天明,直到邻居就寝为止。
读了这则故事后,我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
我们学习的环境非常好,爸爸妈妈不用我们为家庭的生计考虑,也不用我出去打工挣钱,只要认真学习就行,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和技能,晚上也没有不能学习的担忧,可我们却没有百分之百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没有感受到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通过这则小故事,我感到很惭愧,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可不想到老了之后,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努力,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匡衡,你是好样的,我要向你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作文二】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读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宽容“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第一篇:《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一个叫《仁义礼智信》的书,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叫我格外感动。
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身为汉朝宗室的刘备有心平定天下,匤复汉室,挽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于是广纳贤才,与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结为生死弟兄。
关羽本是一个卖枣的小贩,但刘备并不介意他的出身低微,对待他胜似亲兄弟。
一次,刘备的军队被曹军打败,关羽为保护刘备夫人,被围困在一个小山丘上。
曹操一直非常欣赏关羽,极力劝降。
可关羽是个重义之人,宁死不降!后来,曹操派张辽前去游说关羽说:“当初你三人桃园结义,约定同生共死。
现在刘备生死未卜,你怎么能想着先死呢?况且,你死后刘备的家眷又由谁来照顾呢?不如暂且归降,一边为曹公做事,一边等待刘备的消息。
”关羽无奈,只得暂时归降曹操。
但与曹操约法三章:“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确保兄嫂的安全;三是有刘备的消息要立即离去,曹操不能阻拦。
”曹操爱才心切,就假意答应了。
他认为只要善待关羽,时间久了,关羽就会真心归顺。
曹操为了感化关羽,不断给他升官,还给他许多厚礼,可关羽不为所动,仍然时刻牵挂着刘备的安危,盼望着弟兄相聚。
后来,关羽终于得到了刘备的消息,于是挂印封金,克服重重困难、不远千里追寻兄长去了……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而兼,舍生而取义也。
”可以说,这种精神在关羽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今天的我们,真的要好好学习他这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舍生取义的可贵品质。
热爱自己的祖国与亲友、师长,克服困难,好好学习,为将来报效国家与社会而努力。
第二篇: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主题活动教案班会题目:仁义礼智信教学目标: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意思,并能引申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意思教学准备:电脑、有关的小故事。
作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_1000字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_1000字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篇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系列三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从*能代表我中华传统美德的十五个字为切入点,每个字分别通过 3 个正面经典历史故事以及1个反面历史故事为代表,配以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工笔绘画插图,突出介绍以上每个字的意义与其内在的深层含义,从而诠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大开本,大彩图,全文注音的形式,十分适合低幼段小学生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篇二】第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第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
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
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第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
写作时可以先叙述*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
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
第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
第五:结构安排有次序。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写清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
还要注意读后感的题目,可以直接以读《》有感为题,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作为题目,把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篇三】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书籍,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讨论了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观念,探讨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它们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礼者敬人,智者明事,信者守信。
这五个价值观念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人修养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这些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价值。
其次,通过阅读《仁义礼智信》,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左右,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观念。
然而,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意识到仁义礼智信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指导个人的行为,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人为善、恪守道义、尊重他人、明辨是非、信守承诺,努力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通过阅读《仁义礼智信》,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儒家思想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总之,通过阅读《仁义礼智信》,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承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念,努力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篇1从幼儿教育抓起,“忠孝仁义礼智信”,从孔子时代就提出来了,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更是文化上的精华。
《忠孝仁义礼智信》一书是以“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为核心,每一部分精选了若干传统故事,并进行精短的点评,通过品读书中的小故事,使我了解到了古人的思想特点,认识了古人的行为方式,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也使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的前言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在当今社会,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仍有现实意义,并没有过时。
如果一个社会,是非混淆、美丑颠倒;盗版书屡禁不止,山寨产品受到推崇;假唱替身成为常态,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由此可见,传统美德教育既是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未来的重要举措。
幼儿时期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传统美德的最佳阶段。
毋容置疑,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弘扬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我又习惯性地思考着:我们究竟应该对幼儿进行哪些传统美德教育呢?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一、注重幼儿“孝”的教育。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四二一”家庭中长大,所谓的“四”指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二”指的是爸爸妈妈,“一”就是孩子了,两大家子人都围着孩子转,只知道如何让孩子在物质上过得好一些,却忽视了对孩子“孝”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
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孔子曾把“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把“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把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彩图注音)》15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德,60个最为人熟知的名人典帮,45个正反模范故事,15个反面对照故事。
正反对比读典故,传统美德记心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
《荀子正名》
信,言合于意也。
《墨子经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博爱者为仁
仁者,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忠孝者为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尊众者为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建功者为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守约者为信
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