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地理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六章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测绘、资源管 理、环境保护、 城乡规划、市 场分析等领域
2.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 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 别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
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 “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
6.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精确定位、发出_求__救__信__号__、 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 √)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 ×)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灾情进行评估。 ( ×)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_输__入__、处理、存储、 管理、查询、_分__析__、输出等的计算机系统。
(2)(综合思维)要想动态显示河口三角洲面积近30年的 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哪种地理信息 技术?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
能力2 区别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在 防灾减 灾中的
用途
灾害前 遥感可及时观测到灾害时间前的 兆预测 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 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 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 费,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2.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 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 别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
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 “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
6.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精确定位、发出_求__救__信__号__、 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 √)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 ×)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灾情进行评估。 ( ×)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_输__入__、处理、存储、 管理、查询、_分__析__、输出等的计算机系统。
(2)(综合思维)要想动态显示河口三角洲面积近30年的 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哪种地理信息 技术?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
能力2 区别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在 防灾减 灾中的
用途
灾害前 遥感可及时观测到灾害时间前的 兆预测 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 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 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 费,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人教版必修一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共27张PPT)

山东烟台沿海填海造陆区遥感图像
一、遥感技术
人工实地调查
花费时间 调查速度 调
调查人员数量
多
调查成本
高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 人工调查
能否动态、实时监测
否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少 低
广,能获得人眼看 不到的信息
能
2 特点
一、遥感技术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程引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 间紧急启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像。专家们对 图像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存 在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处理后的图像被传递到救灾 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一、遥感技术
1 定义
• 全称:Remote Sensing • 缩写:RS • 中文:遥感 • 意为“远距离感知” • 定义: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
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一、遥感技术
1 特点
思考并回答: • 1.为什么遥感图片能够展示较大
三、地理信息系统
舟曲泥石流灾害遥感图
GIS分析掩埋房屋面积及数量
思考: 地理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询、分析和输出。 2.在灾害发生时、发生后,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3 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
灾害发生时
灾害发生后
三、地理信息系统
一、遥感技术
人工实地调查
花费时间 调查速度 调
调查人员数量
多
调查成本
高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 人工调查
能否动态、实时监测
否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少 低
广,能获得人眼看 不到的信息
能
2 特点
一、遥感技术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程引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 间紧急启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像。专家们对 图像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存 在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处理后的图像被传递到救灾 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一、遥感技术
1 定义
• 全称:Remote Sensing • 缩写:RS • 中文:遥感 • 意为“远距离感知” • 定义: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
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一、遥感技术
1 特点
思考并回答: • 1.为什么遥感图片能够展示较大
三、地理信息系统
舟曲泥石流灾害遥感图
GIS分析掩埋房屋面积及数量
思考: 地理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询、分析和输出。 2.在灾害发生时、发生后,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3 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
灾害发生时
灾害发生后
三、地理信息系统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7张)优质PPT

精确授时
为导航服务
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3.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 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6.24)。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 在防灾减灾中的
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是什就相当于:远距拍照
遥感拍摄的是地球表面,其目的是获取地物信息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 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图6.21)
统计数字
遥感的原理
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 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一、遥感技术
2.特点: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 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 实时、动态监测。
2013年10月,第23号强台 风“菲特”在我国福建沿海 登陆。“风云二号”气象卫 星实时监测了“菲特”的行 进过程。图a拍摄于10月5日 20时,台风“菲特”已经逼 近我国东部沿海;图b拍摄于 10月7日3时30分,台风正影响 浙江和福建大部分地区。
如果估算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还需要哪些信息?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持续40多分钟,雨量达97毫米,引发特大泥石流。
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实际应用价值的图片、数据及文字信息。
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2.主要用途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 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3.特点: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 实时性的特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 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 信能力。
2题。
1.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
2.该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 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 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
二、遥感技术
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 实时、动态监测。
3.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 目标物 反射电磁波
传感器 收集 传输
2010年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发生前后卫星遥感对比 (左图为灾前 右图为灾后)
例 2014 年8 月3 日,我国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 级地震,随后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制作了第 一张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人们通过对该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设计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此次地震后灾情进行监测的方案。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A )
[解析] 第(1)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 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 现象。滑坡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地震、暴雨、工程开挖等都会引发 滑 坡 的 发 生 , ①②③④ 正 确 , D 正 确 , A 、 B 、 C 错 误 。 故 选 D 。 第 (2) 题,建设护坡工程,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 定;禁止乱砍滥伐,避免陡坡开垦,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坡面 的冲刷,都是有效预防滑坡灾害的措施,①②③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 大,山区居住的居民较多,全部迁出的做法不切实际,④错误。C正 确,A、B、D错误。故选C。
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故C正确。第(2)题,交通建设首先要
归纳拓展 1.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如图所示:
2.影响遥感探测效果的因素
3.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1)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以看到沙尘暴、 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 (2)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森林火 灾。 (3)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 眼”的优越性。 (4)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 复发进行监测。
叠加图层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 区域规划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人口密度、行政区划、行政区人口基数
新生(应用)主体 滑坡易发区
泥石流易发区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深埋垃圾场选址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应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规划等。
如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
遥感(RS)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遥感特点
5.应用
(1)RS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洪涝灾害对比分析判断受灾区域及面积
印尼海啸前后卫星图判断受灾区域及面积
四川北川县城遥感影响
火灾监测森林火灾着火点及过火区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是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规划等。
如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
遥感(RS)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遥感特点
5.应用
(1)RS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洪涝灾害对比分析判断受灾区域及面积
印尼海啸前后卫星图判断受灾区域及面积
四川北川县城遥感影响
火灾监测森林火灾着火点及过火区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是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遥感技术与传统实地调查的比较
花费 时效性
时间
连续性
调查 调查 人员 成本
调查范围
传统实
差,不能全天
多 差(慢)
多
地调查
候观测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 高
查
遥感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 少
技术
观测
低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 眼难以看到的信息
4.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 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 报和预警
5.12汶川地震与北斗系统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当地的 交通、通信设施,地震灾区瞬间成为 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及时得知受灾情 况,这使得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 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 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 命急救电波。
✭思考: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什么设备?它通过什么渠道传送灾情?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 系统。主要操作对象为地理空间数据,简称GIS 。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
数据源
街道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层为基础;图层用
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 建筑物数据 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
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
可以利用GPS发展“精准农业”,精确地喷洒化肥和农药;同时也广泛 运用在工程定位、测量领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精确性;捕鱼
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 最优行进方式和路线;野外探险者可以快捷地找到合适的道路和宿营地 点,并在发生险情时,迅速定位、报警,以便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援
花费 时效性
时间
连续性
调查 调查 人员 成本
调查范围
传统实
差,不能全天
多 差(慢)
多
地调查
候观测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 高
查
遥感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 少
技术
观测
低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 眼难以看到的信息
4.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 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 报和预警
5.12汶川地震与北斗系统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当地的 交通、通信设施,地震灾区瞬间成为 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及时得知受灾情 况,这使得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 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 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 命急救电波。
✭思考: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什么设备?它通过什么渠道传送灾情?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 系统。主要操作对象为地理空间数据,简称GIS 。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
数据源
街道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层为基础;图层用
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 建筑物数据 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
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
可以利用GPS发展“精准农业”,精确地喷洒化肥和农药;同时也广泛 运用在工程定位、测量领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精确性;捕鱼
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 最优行进方式和路线;野外探险者可以快捷地找到合适的道路和宿营地 点,并在发生险情时,迅速定位、报警,以便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41张PPT)

-25-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思维导引解答此类题应从以下两点把握: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 工作对象为一个“点”或多个“点”。 (2)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 围内的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三维坐标、 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地图绘制、 火灾跟踪、人员救生等诸多方面。 解析:第(1)题,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监测山体的精准位置,因 而能监测山体的位移。第(2)题,①②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③④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 答案:(1)A (2)A
-9-
第四节 地理信息Leabharlann 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3.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不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 的优势是( ) A.测量精度高 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 C.全天候操作 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中间处理环节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测量上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 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储存,减少了中间 处理环节。 答案:B
-8-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2.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能及时进行动态监测 ②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可
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的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广
A.①②③
B.①③④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思维导引解答此类题应从以下两点把握: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 工作对象为一个“点”或多个“点”。 (2)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 围内的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三维坐标、 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地图绘制、 火灾跟踪、人员救生等诸多方面。 解析:第(1)题,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监测山体的精准位置,因 而能监测山体的位移。第(2)题,①②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③④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 答案:(1)A (2)A
-9-
第四节 地理信息Leabharlann 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3.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不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 的优势是( ) A.测量精度高 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 C.全天候操作 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中间处理环节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测量上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 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储存,减少了中间 处理环节。 答案:B
-8-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2.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能及时进行动态监测 ②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可
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的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广
A.①②③
B.①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移应用| 现在家用小轿车上一般会安装有“车载导航系统”,这种 “车载导航系统”利用了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三、地理信息系统 |教材初探| 阅读教材第117页,完成以下问题。 (1)定义:对地理数据进行 输入 、处理、 存储 、管 理、 查 、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作询用:利用 遥感 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 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 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 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 灾后恢复重建 等提供依据。
名称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①采集、管理、 特征 探速短限、测度制信范 快 少息围 、量大 周大、 期、分 空 间 综 ③分 合析 间 计析 、、 信 算、 动输 息 机多 态;出 系②要 预地 统空素 测理 支、;全续球性性、、实全时天性候、连
持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 得全面资料,以 便及时安排防 灾、救灾
(1)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雷达和网络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统
(2)有关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
所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在航空 概念 器或航天器上 对地物进行远 距离感知
专门处理地理空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
间数据的计算机 内实时进行导航、定
系统
位的系统
遥感平台、传 技术 感器、遥感信 装备 息的传输与处
理
卫星星座(空间部分)、
计算机软、硬件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 控制部分)和信号接
收系统(用户部分)
续表
探究点一 地理信息技术的类型与判断
【例1】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 纬28.34°,东经104.90°)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 米。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抓紧派出工作组 和专业力量,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据此回答(1)~(2)题。
|迁移应用|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由 于位置优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类型,国家已在此建立“山 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也得到开发。 (1)下列两幅图,属于遥感影像的是 甲 。
甲
乙
(2)对比不同年份的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可以直观发现的
结论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4)应用: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 接收设备,可以进行 精确定位 ,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 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 求救信号 ,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 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5)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 全球定位 系统、俄 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说出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 息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其主要的应用功能。 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知道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遥感技术 |教材初探| 阅读教材第114~115页,了解遥感技术的相关内容。 (1)遥感技术的概念:利用装在 航空器 (如飞机、高空气 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 电子设备 ,对地表物 体进行 远距离 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遥感技术的特点:具有探测范围 大 ,获取信息速 度 快 、周期 短 、信息量 大 ,受地面条件限制 少 等 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 动态 监测。
B.鸟类种类增多
C.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减缓
D.渤海风浪大小
答案:C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教材初探| 阅读教材第116页,完成以下问题。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 定位、导航 。 (2)组成:由 卫星星座 (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 控制部分)和 信号接收 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特点:为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适 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 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和 实时性 的特点。
|迁移应用| 我们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 目时,都能看到大量卫星云图,卫星 云图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 据。你知道卫星云图天气预报主要 使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吗?
答案: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 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对未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做出预测,最 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做出天气预报,因此其中运用了遥感 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3.最有利于候鸟作为迁徙途中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是( )
A.湿地
B.草原
C.森林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信息1 “灾后救援”
推断结论
灾后救援,营救被困人员,需要 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 技术
迅速、准确地掌握 信息2 受灾范围、面积等 利用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
情况
答案:(1)C (2)A
对比法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名称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解析:根据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在农业方面,运用遥
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
跟踪产品流向应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
答案:A
读世界最大候鸟种群迁徙路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鸟类学家研究候鸟迁徙路线所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能对地理空间数 据进行输入、处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 理、存储、管理、密的三维坐标、速度 查询、分析和输 和时间 出等
应用 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地矿、军事、交通、测绘、
领域 水利、通信、公安等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