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

合集下载

红楼梦地位到底有多高?

红楼梦地位到底有多高?

《红楼梦》地位到底有多高?每当有人问中国有哪些文化瑰宝,我想给位看官肯定是异口同声地说四大发明和四大名著,中国的这两个四大已经被国人引以为豪好多年了。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部分人嘲讽的声音,嘲讽咱们只有的四大发明,其他只会抄袭,嘲讽咱只有这四大名著,就再也没有啥拿的出手的东西了,不过还好莫言得了诺奖,堵住了一部分人的嘴巴。

今天小编就择其一来聊一聊。

就说说这四大名著吧。

提起这四大名著,又引出一个问题了,凡是都得排个序吧,这所谓的四大名著之首是谁呢。

没错,就是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为啥呢,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反正小编小时候是啥也不懂的,老师说他是那他就是了。

最近小编做了小小的研究,才发现这《红楼梦》排第一是有点说法的。

红楼梦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咱先不管文学家是怎么定义的,先看看大家的说法。

有一网友留言:写得好。

哈哈哈,就是写得好。

细说也说不好。

就是对比下觉得红楼梦写得最好。

写得好的地方太多,一时说不清,随便说一个地方,红楼梦出场人物众多,但大大小小角色形象都很立体。

这点呢,水浒至少就比不得,不说配角了,一百零八将里就很多面目模糊的。

而且红楼梦叙事是很成熟的,拿到现在,和很多长篇小说比叙事技巧也是亮瞎全场的。

但其他几部布局上就稍微差一点,前面后面结合不够紧密,分开看都是单独话本,而红楼梦则是完整的人生。

的确如此,红楼梦非常之细腻,就连府里的丫鬟都生动传神,各有各的性格特点,一点不模糊。

书中共800多号人物,有名有姓的有700多个,曹雪芹人物脉络、关系毫不含糊,这是相当复杂的一件工作啊。

还有网友说道:我是这么看的,把这四大名著全拟人,水浒、西游是粗线条一根筋,三国细致点暂且算两根筋,那么红楼至少三根筋。

真是有点意思啊。

我们知道红楼梦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涉及范围之广,建筑,服饰,食物,医学,经济学,文学,宗教,哲学。

这话说的太宽泛了,就问学方面,诗词歌赋,楹联、灯谜、等等等等。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得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

"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

本丛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

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就时间来说,跨度较大,在做技术加工时,亦尽量保持其原貌;为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次。

作者介绍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

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

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

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有所用心,并兼研红学。

有《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艺术》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其代表作。

折叠作品目录"红楼梦"解青史红楼一望中――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的眼中钉定庵笔下见红楼芹溪与玉溪红楼花品红楼饮馔谈曹雪芹的根:"诗礼簪缨" ――读谱札记莫将神话当学术马道婆与"遗腹子"红楼迢递认燕都�烟含露见颦颦――黛玉的眉和眼难倒了雪芹冷月塞塘赋宓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何因红海微澜录"金玉"之谜曹雪芹所谓的"空"和"情" 脂砚何人黛玉之致死八十回后之宝钗湘云的后来及其他"惭愧当年石季伦"――最早的题"红"诗"试磨奚墨为刊删"――最早的题"红"诗之二"续貂词笔恨支离"――较晚的题"红"诗"买椟还珠可胜慨!"――女诗人的题"红"篇怡红院的境界"诗化"的要义热中写冷细处观大鼓音笛韵(上)鼓音笛韵(下)海棠・菊花・柳絮吴带曹衣说"痴"红边小缀。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中情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中情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情演讲人:周汝昌讲师简介:毕业于燕京大学本科西语系、研究院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家,研究员、教授,是一名综合性学者、诗人、书法家。

曾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中国曹雪芹学会、河北省曹雪芹学会名誉会长。

内容简介:曹雪芹被公认为是一个惊人的天才,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等等。

正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才写出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无怪乎有人将它比做“百科全书”、“天仙宝镜”,在这面镜子当中,男女老幼的众生相被一览无余。

正由于《红楼梦》内涵丰富,后世研究者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学研究上的流派纷呈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红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周汝昌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么,周老认为曹雪芹以红楼寓情达意,我们该怎样来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究竟要传递怎样的情感?周汝昌先生所理解的红楼梦中情,情又为何物呢?全文:朋友们!咱们再闲谈一下,我和你们也说真心话,上两次如果有听讲的就明白,我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确实下过一番相当深切的工夫,并不是浮光掠影的仅仅读了一遍的问题,红楼梦呢,大家都知道,我专门研究红楼梦的这么一位,当中我最不能够和诸位说假话的还是西游记,那是多少年以前我读过,后来就没有这个可能和机会来细细的接触西游记,所以这样子.我们这四讲可能这个西游记是一个弱的环节,但是这是事实,这没有什么可以直截了当的和您们说清楚,我老老实实说,我是这样感受。

你要了解我们中国最古的讲史的小说,撇不开三国演义,那是事实,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那就更不待在我说,这个就不再交代了.真正打动我的是水浒,那真正了不起,所谓伟大的我们中国小说最早的还是水浒,三国演义做起来我说句狂妄的是说想象比方的话,并不是那么难的要命,因为你有正史来做大量的基本的骨干骨架的框架的依据,你就得编排编排加上一点文学艺术的细节想象,就行了。

让我这么一说太容易了,我是比方道理,但水浒传可是太不一样了,仅仅是宣和遗事,宣和遗事这部书上说清了,说是在北宋末要有这么个松江四,那时候还叫群盗,有那么三十六人,除了民间的那个,我刚说了可能武松景阳冈打虎,潘金莲这些都有一些传说,此外,怎么创造这一百零八位绿林英雄好,那实在是太了不起,那个文笔,第一个站起来的真正是没法不让人钦佩的,那就是水浒传。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周汝昌点评从三国到水浒,不愧是大师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周汝昌点评从三国到水浒,不愧是大师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周汝昌点评从三国到水浒,不愧是大师头条视频打开袁腾飞历史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上)打开老版《水浒》“潘金莲”近照,如今44岁往日风华已不再!打开易中天不断向王立群提出奇葩的问题,王立群从容予以回答打开下载头条视频,享受高清视频体验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周汝昌点评从三国到水浒,不愧是大师4.1万次观看历使脚步关注热门评论笑看人世繁华17155056其实四大名著没有红楼梦而是金瓶梅9紧肛山下胡撸娃周汝昌先生解读的真透彻,真正的大师!43打开头条视频, 查看全部275条评论精彩推荐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有86个字!下载头条阅读趣历史14小时前上万“阴兵”藏身密林神秘阴森至今无解下载头条阅读趣历史14小时前老版《水浒》“潘金莲”近照,如今44岁往日风华已不再!下载头条观看星闻研究社97.7万次播放01:22范曾问,什么是天才?莫言回答幽默,杨振宁官方下载头条观看娱乐百般滋味16.4万次播放02:32家有菊花图案1角硬币的可要留好啦下载头条观看视听宜昌153.4万次播放00:32水浒拍摄幕后趣事多,潘金莲说武松经常问她饿不饿下载头条观看历使脚步6.7万次播放07:54易中天调侃王立群是公鸡下蛋,王立群幽默予以反击下载头条观看追历史的公子7.2万次播放06:4新水浒潘金莲扮演者日本做宣传,引发当地民众的关注下载头条观看历使脚步5493次播放00:54孙二娘梁丽风韵犹存,歌声撩力十足,《水浒》精彩打戏令人难忘下载头条观看艾特影视3万次播放03:9三国版《刀山火海》,霸气纵横下载头条观看搞事公寓6486次播放02:1老版水浒扈三娘演员自曝猛料,当初差点被开除,多亏鲁智深帮忙下载头条观看历使脚步6748次播放08:5三国最强的谋士竟是他,后人评论其一人可胜“卧龙凤雏”下载头条观看视频热搜榜7033次播放08:15水浒里死得最惨的四位梁山好汉是被宋江害的?下载头条观看古代风情2万次播放00:58听着四首曲子,恨不得自己也回三国打一番,吕布赵云周瑜关羽下载头条观看伊洛河畔看春秋2.4万次播放05:41此人在三国武功盖世,蜀汉忠诚境界最高的名将下载头条观看秒闻趣事2.4万次播放02:2老水浒鲁智深演员回忆,为了演出努力增肥,倒拔垂杨柳差点出大事下载头条观看历使脚步5万次播放06:40水浒智慧之宋江如何展示高明的领导力下载头条观看春天的风夏天的雨21次播放05:37加载更多精彩推荐...解放军霸气淋漓的一段视频,必须转发,太自豪了打开今日头条,查看精彩内容 >。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 “红楼痴儒”周汝昌 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 “红楼痴儒”周汝昌 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曹雪芹为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三百年后,周汝昌为了一部《红楼梦》,目盲耳聋,穷六十载,建立红学“四支”,使《红楼梦》之光华,粲然世间。

红学家中,高人辈出,然而,如周汝昌用功之勤,用情之深者,再无二人。

如今,周老先生驾鹤西去,其名字却与《红楼梦》一道,铭刻在时间的轨道上,流芳百世。

语录集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的自叙对联,《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我极爱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不被人为利用的真正的学术研究。

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

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持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观点,为何又如此的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诬陷、排挤、攻击,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天·地·人·我》素描册一身是才的周老周先生的书法非常好,他写的是瘦金体,却不是模仿,有他自己的创造和独特的魅力。

此外,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棒,还曾经注过两本古诗集。

他对古典诗词的理解非常透彻,那些诗词的意境,今天的人可能已经有了隔膜,但是周先生却能够精确地解读和描述出来,可见功力深厚。

——刘梦溪著名古典文化学者、红学家、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素材运用周汝昌论书法的书是《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等,注的诗集是《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单单一本,就足以名世,足以传世,而周老先生却几乎在传统文化方面多管齐下,且都有不俗的建树。

更鲜为人知的是,周汝昌大学的专业是外语,且极为地道精通。

这样的通才,研究起《红楼梦》来,自然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大视野”。

适用话题模仿与创新、通识教育、才能黛玉岂容亵渎周先生性格耿直,为人多情多义,专攻《红楼梦》研究。

20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受聘任教我校外文系(因先生系北大英语专业出身),单身生活,闲时喜阅世景,一天他走到九眼桥头与文里巷,但见一个小饭馆挂着招牌“潇湘馆”,不禁非常生气,找店主交涉说明:“潇湘馆”是林妹妹的雅舍,你怎么可以亵渎圣贤呢?店主见他一介教书匠,也不作答理。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演讲人:周汝昌讲师简介:毕业于燕京大学本科西语系、研究院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家,研究员、教授,是一名综合性学者、诗人、书法家。

曾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中国曹雪芹学会、河北省曹雪芹学会名誉会长。

内容简介: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四部小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不以帝王将相,而以人民大众作为英雄的长篇小说。

那么,“四大名著”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呢?关于《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学界至今还有纷争。

有些学者认为,《水浒传》最后成书的年代应为明嘉靖年间,它出于无名作者之手。

那么,《水浒传》的成书年代究竟是起于宋代还是起于明代?全文:解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他艺术的再现的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说到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就,就离不开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人物塑造,那么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在小说中是如何横空出世的?好你这一放出去,那边普天之下东西南北诞生了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

诸位朋友咱们再继续说几句啊,我讲得并不好,总之一句话请诸位多多谅解,我的能力仅限于此,我们说了一回,我们的主题是四大小说,四大说我们刚刚接触到三国和水浒,水浒传的问题是跟三国的不同在哪里,三国的问题是各自招揽文武全才有了这么一堆大人才.文的武的你看看这三方,他自立了,你就没办法,谁也打不败谁,人才重要,到了水浒恰恰相反,用的是奸臣,这是第一大错误,奸臣用的都是坏人第二个大错误,更大的错误因此而把所有天下那个第一流的人才都不但不认识也不使用,而且陷害,迫害。

天下之大乱,梁山泊的出新就是这样形成的,你想,对不对?所以水浒传开头怎么开始的,第一回就是那个大家不用我重复,就是说有一个古碑买埋在那里,压着谁都不许动,来了个官,他仗着自个的身份势力,那不行,这个地方到底压着什么,我非得要看看,那庙里的那个老的没办法了,给他弄下来吧,找了许多劳工把这碑刚一掀起来,唰,一道黑气,直奔那方向去,这就是后来一百单八将的那个气,这个气是好气还是坏气呢?大概不能说是好气,好气怎么能叫黑气呢,为什么还要把它压起来,封起来,用咒语用神通把它封锁,不许它乱动,可见不是好东西,这个大概没问题吧。

对周汝昌先生评说《三国演义》之商榷

对周汝昌先生评说《三国演义》之商榷

是 从 西方 借 过 来的 , 我们 中国人 原 来 不知 道 有 什 么
主 义 ,只 讲 “ 才” 。 三
华文化思想之 纲, 可用 “ 三才主义”来表述 。 。
而 且 在 这 篇 文章 中 , 周 汝 吕先 生 还 用 “ 才 主 义 ” 来 三
哪 “ 才 ” ? 天 ,地 , 中 间有 人 ,这 叫 “ 三 三
和 ”来 概 括 《 同演 义 》 的 内涵 : 三 三 国 》 ,还 有 一 个 中华 文化 上 无 比重 要 的思 想意 识观 念 ,是什 么呢 ?好 像 谈的 人 不 多 ,我 多 次 把 它揭 起 来 , 写过 论 文 ,参加 过文 艺、文 化峰 会 , 我 都 用这 个 主题 。 我今 天 提 醒 一下 ,不知 你 们诸 位
评 价 《 困演 义 》 , 并 把 “ 才 ”归 结 为 “ 时 、地 利 、 三 三 天
人 和 ”:
才”。这个 “ 才”不是吟诗作赋 ,佳人 才子,这个
“ 才” 是你 的抱 负,你 的 能量 ,你 的 才华表 现 ,你 的志 向 ,也 就 是 你要 做 一份 什 么事情 ,你 能够 做 出 什 么事 情 ,都 在这 个 范 围之 内。 [ 1 _
定 完全 ‘ ,但在 本 质 } 会 有太 人 的悬殊 。而 周汝 昌先 致 : 不
生 却 别 小心 裁 ,用 所 溻 “ 才 主 义 ”和 “ 时 、 地 利 、人 三 天
三 才, 夏 古词 ; 义 , 华 主 西方 今 语 。 如今 组 而合 之 , 能见 容 于时 尚乎 ? 易 ・ 卦 : “ 以立天之 倘 说 是 道, 日阴与 阳; 立地 之 道 , 日柔与 刚; 人之 道, 立 日仁 与 义… 兼三 才而 两之 , 故 易》六 画 以成卦 。” 三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周汝昌先生说他对红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研究《红楼梦》是用“大视野”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行的。

大视野相对于小盆景而言,《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列的最美的大整体。

周汝昌先生说:胡适等学者曾说《红楼梦》不足以与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并列。

我一直怀疑他们所说的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到底是指什么。

《红楼梦》到底哪些方面不及它们?他们用这么一句话就把我们自己的《红楼梦》给贬低了,我不服气。

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观点可归纳如下:1、“《红楼梦》是关于曹、李两家的文学创作”。

《红楼梦》是以“真事隐”(甄士隐)的春秋笔法,借小说中贾府来描写曹氏家族的繁华旧梦。

这不仅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小说,更是包含曹雪芹、李煦两家的自传性或合传性的文学创作所谓“传”者,就是今日通常所谓的有素材、有原型的小说写作。

2、“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红学界的普遍观点是,脂砚斋乃曹雪芹的平生挚友或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

也有观点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我认为,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理由有三: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

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

3、“高鹗删改了《红楼梦》后40回”。

曹雪芹之所以英年早逝,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他心爱的儿子死了。

但在我看来,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重要原因:因为后四十回《红楼梦》被删改了。

曹雪芹其实已经写完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但是清朝政府不喜欢,于是主持修订《四库全书》的和珅就采取了删改增减的方法,组织高鹗等一班人改写了后四十回本。

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就藏有一本曹雪芹写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该书由清政府印刷,是当时俄国一位使者从中国带回去的。

4、“湘云沦为乞丐与宝玉成婚”。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续弦姓李,即《石头记》中的贾母,而湘云的原型就是李家的姑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作者:周汝昌第一部分第1节:目录目录小引/第一讲《三国演义》的内涵什么是小说《三国演义》的魅力《三国演义》的缺点讲后小记第二讲《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与中华文化《水浒传》里的人物讲后小记第三讲从《三国》到《水浒》从《三国》、《水浒》的语言说起"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再说说《三国》与《水浒》的缺陷第四讲《西游记》的真诚真实历史中的唐僧--玄奘《西游记》与《红楼梦》有相通之处"金箍棒"的本义讲后小记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第五讲红楼梦中情《红楼梦》有特殊的表现手法情是《红楼梦》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再说说"四大小说"讲后小记第六讲我心目中的《红楼梦》一条大脉络,两个水源头从"黛玉葬花"说起附说莫把怡红认赤瑕讲后感言附录一《红楼梦》人物的内心世界附录二从中华文化看《红楼梦》附录三《红楼梦》的艺术欣赏和续书评价第2节:小引(1)小引承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盛情,要我讲一讲中国的四大小说名著,已于2008年3月17-21日播出,又蒙中华书局将这次小小讲座转成书面形式,以便让未及听到、看到此节目的各界人士了解其梗概和建立相互间的交流,对此,我深表感谢。

乘此机会,我还想讲讲我自己的几点感想,记在这里。

第一,荧屏播放的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

古语有云:"寸金难买寸光阴。

"而在电视播放却是"千"金难买"分"光阴。

再加上这次讲演的主题是如此之巨大和重要,必须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说明源流始末、方方面面,这真是太"紧张"了--这个"紧张"是指时间的限制,并非我在讲说时有什么紧张,我倒总是随随便便、信口道来,说得好听点儿,就算是有些"从容不迫"吧。

话虽如此,我毕竟还是尽量把我想说的精简起来,因此在很多地方只能点到为止,许多细节或相关内容不能展开就都从略了。

这也就是我写这个小序的原因,以补充若干应该说明的问题。

第二,"百家讲坛"的讲座不是一般的致辞、讲话、谈话、采访等体例,而是一种讲课的形式,用洋文说,前者是speech,后者是lecture,这是第一层分别。

然而电视上的lecture又不尽同于学校里的课堂教学。

在学校里,不管教室课堂多么宽敞,学生何等众多,他们的年龄、教育基础、知识文化水平等大致是均衡的,所以讲起来是比较有一定标准和集中点的。

而电视讲座的对象则与学校里很不一样,是老少俱全,是妇孺皆有,是三教九流,是百行百业,他们听起来和在校学生可就大不相同了。

怎样让这么多不同层次水平的收视者完全听懂你的讲座,而且觉得这样讲法是合适的,这个事情可就太难了。

第3节:小引(2),小引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我自己对于讲座的兴致和方法有一点儿经验和体会,讲座的目的不要摆在传达知识上--所谓"知识"是包括大家已然共知共识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和有关参考书上记载明确的,这些你都不要在讲座上重述。

就拿讲小说来作比方,不要像说评书那样讲故事情节,那样的做法实质上是把听众当作了纯属被动消极的接受者,我觉得这是不恰当、不应该的。

我的主张是:讲座最主要的目的是必须把听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和你一起动脑筋、想问题,并引发出听众以前未曾想到的新的意义和体会。

所惜者,我因能力所限,没有做到这个地步,自觉惭愧。

第三,不妨让我说得更絮烦一些:在今天的课堂里,起码有一块黑板,必要时还有录音、录像等辅助设备。

这样,你在课堂讲授时并非全部必用语言,滔滔不绝地说话。

那么在讲座现场上,情况又很不相同。

这,还用我多说吗,还不止于此,我在现场至少还有我创造的各种手势、姿态、语调、表情等来辅佐,可以使得我的教授不太死板,甚至有时所言还认为活泼有趣,这是我的一个长处。

但是等到你看到这次讲座由声音转变为文字的文本时,那些声音、语式、手势、姿态、表情都已不复存在了,甚至于我所喜欢的那种只说半截话,其余留与读者自行领会的办法,如果也照样变成文字后,那就更莫名其妙了。

第4节:小引(3)这些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得是否得当,这实在不是我个人所能办到的。

我只是在这里交代一下,对读者来说,还是必要的吧~上面说过,电视讲座是lecture,而不是speech,既是lecture,其主题是小说,却又不是"说评书";如今人们所共识共赏的四大小说这个命题和概念是怎么发生和流传下来的呢,原来,我们中国的长篇章回小说是由明代才盛行起来的,明代的小说数量很大,而最著名的却是所谓"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者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也。

其所以成为"奇书"者,大约是因为其情节内容、文笔手法都与以往的故事小说大有不同。

这种长篇章回小说的传统在清代又继续传承下来。

清代的章回小说长长短短,不计其数(有的只是十几回,便成了一部书)。

在百回或百回以上的大书中,忽然出现了一部《石头记》,这部书比起明代的那些书来更是奇上加奇,真是异军突起、超迈等伦。

这部奇书一经问世,回过头来再看《金瓶梅》,那便令人感到真有天壤云泥之别。

于是人们渐渐地把《金瓶梅》剔出榜外,而以《石头记》取而代之。

草草说来,这条脉络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分明的。

第5节:小引(4)顺便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浦安迪教授,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小说的学者。

近年来他提出一个主张: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有楚辞、汉赋、六朝骈体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而明清小说是一个泛称,表达不出朝代、时代的个性特点,所以他建议把四大小说的这种叙事文体就取名为"奇书"文体。

他的这种认识和建议是否完全精确,学术界是否已有认同,都不是我此刻所要讨论的问题。

我引来的用意是要表明中国的四大小说名著这一命题和概念已被西方的学者所注意和承认。

我们要讲的四大奇书即长篇章回小说,总会要遇到一个问题,即文和史的异同分合的讨论,乃至争论。

我本人因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研究《红楼梦》,强调这部小说表面上总说是荒唐无稽,而实质上是有其真人真事作为素材的。

也许我当时强调得有点过分了吧,于是受到批评和批判,说我不懂得学术与历史的区分,把二者混淆起来,把《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说成了是历史"实录"。

我想,这种批评对我是有教益的。

但我对文与史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却并非那么简单肤浅。

让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的粗浅认识。

一、老子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二、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请您注意我们的两大圣人实际上都在那里思考和讨论文与史的关系问题。

这话怎讲,试想"美言"者就是后世所谓的文学艺术语言,"信"者就是指历史真实,所以我们早有"信实"、"信史"等词语,这个"信"就是不虚不妄的意思。

这么一来,事情就很明白,原来老子这位圣人、大哲学家,他主张的是只该有事实,而不赞成文学创作。

他把"美"、"信"两者完全割裂对立起来。

第6节:小引(5)然后再看孔圣是如何教示我们的,他所说的"文"其实就是老子的"美言",他所说的"质"其实就是老子的"信"--至少可以这样理解,虽然粗略了一些,但离基本道理是不远的。

那么我们又可明白一点:孔子与老子不同,他并不把"文"和"质"、"美"和"信"对立起来。

相反,他以为二者是可以并存和融会的,只不过是两者的成分不可偏于一端,须要对等均衡。

他的主张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应该是:史以文传,文由史立。

回过头来,再用同样的道理来表示"美"和"信"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信以美传,美由信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总认为,要讲"文"与"史"的关系问题,应从老、孔二位大圣人那里来领会真理。

我们自己说话时,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缘由和用意会强调双方的某一方面,可以理解,但注意不要走向极端而引来无必要的纠缠。

这样来理解和讨论我们中国特色十分浓厚的四大小说名著问题,就会顺理成章,豁然开朗。

我讲四大小说名著,至少有两重意义。

其一,我是想先从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来看,所谓的四大小说名著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它们四部书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文学名著概念,它们四者既然可以连在一起,那么其外在联系的脉络又是如何,所以我想说明它们各自有其独立性,而且又有文学发展史上的内在涵蕴;其二,我也想说一下在我们的民族文化、文学遗产上,这四部小说为什么特别地光辉、伟大而为全体人民所一致认同、引为骄傲。

好了,我的小引就到此打住吧。

第二部分第7节:第一讲《三国演义》的内涵(1)第一讲《三国演义》的内涵我们的题目是周汝昌怎么看四大名著小说,这样一个题目,大家想得很清楚。

我的估计是诸位对四大名著都看过,看过几遍不知道,起码小说是怎么回事,它们的基本内容、情节、人物,一些普通的见解,都有这么个底子,如果没有的话,您不可能来听我这么闲谈。

咱们今天怎么叫闲谈呢,我不能重复那些常识性的内容,同时这个讲座是普及性的,咱们就是平等交流了。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什么学术性的大讲座,有多少章多少节,我们不可能那么做。

这样的话,我讲的时候仍然是海阔天空,不是每字每句都局限在四大名著本身,那样的话就太死了,我也不会那样讲。

有一些闲话,引起诸位的兴趣,我个人的经历、想法,都可以包括在内。

诸位要知道是这么一个性质,就不会苛求于我,说你讲的这叫什么呀~您也没讲出什么来啊~您会失望。

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开始了。

什么是小说我们有句老话:"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就是说事情很多,千头万绪。

我们今天讲的不是二十四史,而是四大小说名著,这个范围要小得多了,哪里有什么千头万绪,但是,说老实话,没有千头万绪,也有十头百绪,内容真是丰富复杂。

好,姑且就从什么是小说讲起。

第8节:第一讲《三国演义》的内涵(2)什么是小说,这个还要你讲,谁不懂"小说"这俩字,哎呀,不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小说,它是什么呢,有个概念吗,如果我们去查字典定义,小说什么什么,是一种文学体裁,如何长短,那就又是书呆子气了,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

在过去,小说叫闲书,休闲的书,没人拿它当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