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单元整合8

合集下载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括中枢权力体系的运行特点,即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
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依据史料一中“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皆受命于皇帝” 历
︹ 人
等归纳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2)依据史料二中九卿的职责,领会“国”与“家”的关系,即家国一体。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内容
丞相为___百__官__之__首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 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教 ︺
特点
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 皇帝手中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 人
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


︺ 一,组织完备……。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史料二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
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理一理
一、前提条件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___2_2_1__年,建立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中__央__集__权___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咸__阳____。

︹ 人
二、主要内容

2020版《衡中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20版《衡中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维

︹ 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人 教
(3)___王__位__世__袭__制___、等级森严的__分__封__制____和血缘关系维系的__宗__法__制____

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向心力。
(2)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史论总结]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
2015全国Ⅰ卷·25 汉代外戚干政
2015全国Ⅱ卷·25 汉代地方吏治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最新考纲
课标试题
考点呈现
2017全国Ⅰ卷·27 明代的经济与政治
明清君主 2017全国Ⅱ卷·27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制度 2016全国Ⅰ卷·27 明代设置巡抚的作用
︹ 人
的加强
2014全国Ⅱ卷·27 明代内阁制
教 ︺
2014全国Ⅱ卷·40 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规律总结
(3)试题类 型:

以选择题 史 为主
返回导航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横向比较]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一、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评说观点一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消极作用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

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观点二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积极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

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

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对比(一)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1)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

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

(2)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

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

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久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

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致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

第二,防卫说。

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

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

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清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

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预谋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那么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作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

第三,两重性说。

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与终点(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

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单元整合2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单元整合2




(2)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
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
到权力的平衡。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
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归纳拓展〕
[纵向贯通] 一、古希腊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区别
项目
古希腊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阶级性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 人
实现方式
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权利,更无人会代表奴隶与印第安人说话,美国1787年宪法只有一定的进步意
义。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学科素养〕
(一)现代化史观(又称近代化史观)
基本内涵
现代化范式就是把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 历
︹ 性的转变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性 史
︹ 人
下是进步的;第四,它的颁布,在美国实行法治,比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君主凌


︺ 驾于法律之上要进步的多;第五,它规定给科学技术发明以专利权,鼓励科学
技术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局限性是次要的,是时代造成的,不宜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单元整合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二、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一)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1)基本肯定说。

①梁启超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认为,洋务运动实为维新变法起了“开路”的作用。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它揭开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它存在消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

(2)基本否定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否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但他们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1)基本肯定。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应当肯定。

(2)基本否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国情;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国又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学者认为,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3)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多数学者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改革特别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两者都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

因此,既不能因为肯定今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而指责今天的改革。

许多文章专门探讨了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和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六单元单元整合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六单元单元整合

〔体系构建〕〔归纳拓展〕 [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 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 并存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 断变化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时空坐标〕麻岳壯盒十地叱有制 ”新火种7T 料航梆70oasf单元整合:汕|剧引01釣在元前血 岔元枸血VI>MM>T ' inuV臥元丙护* S TC HJ 恃元曲l ;^rt r AH 斤元悄 TJl^t 斟Jft 4T*t< ITSfiw H1V *** 20艸妙川■(比It.嘲唐!卷本I -戈曲SF 出理 却毁枚耻 ■"席 空岀E -irwi阖丽■4■* Iz f…卜 …卄・ I«'™H«230半2觑卑50卑 需朝 材强 审护罕1姑年 IM 半 |.M :|^(ttrttt>|=pi 两番闻北朝时期爲朝 五杭十同討列 陡朱削期兀朝明彌 灣朝4 ―" ............ i l"--庄申国整番堆本席构"特点Jik t上地刮监 农卄珂英封建匕颐有制 FHT 技术和窓忤物虻济战心南超^M±+家庭于匚业资节主丈舶賭■魏件底上冊螳青晤态I 私青爭〒业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 标准
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
变历程。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

制度的特点

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 史
人 教
不断加强。具体表现为:从汉至元中央行

考纲 要求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体制日渐成熟,选官用人制度日益公
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
提示: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
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
的职权不同。

︹ 人
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化的趋势。
(2)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化事权;

︹ 实行监察制度;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等。

人 教
(3)从汉至唐,中央由__三__公__九__卿____制到___三__省__六__部___制,直至宋元发展,
想一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 提示: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

︹ 战斗力低下。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皇 史

教 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__决__策____、审议 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